首页 / 正文

第三十四回 汉王为义帝发丧 项羽战彭城大捷

话说汉王率领诸将士东征,渡过平阴津,到得洛阳地方。正行之间,忽有人拦住马前拜谒。汉王询其姓名?乃是新城三老董公。董公因对汉王说道:“臣闻兵出无名则事不成,故古语有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今项羽所行无道,放杀义帝,乃天下之贼。大王当率三军之众,为义帝素服发丧,遍告各国,声讨项羽之罪,天下莫不瞻仰,此三王之举也!”汉王闻言,甚以为然。遂向董公谢道:“若非先生,寡人不得闻此议论!”汉王即日假作新得义帝凶信,袒臂大哭,命将士素服举哀三日。分遣使者,齐持文书,遍告各国,书中说道:

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兵皆缟素,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汉王所遣使者到了赵国,见过赵王歇及陈余,呈上书札。陈余看毕,遂对使者说道:“张耳是我仇人,现在汉军,汉王如肯将他杀死,我当从命发兵。”使者将言回报汉王,汉王素重张耳,不忍杀害。便想得一法,暗中寻觅一人,与张耳状貌相似,将其斩了,遣使者持首级赴赵。余一时辨认不出,只道是真,遂遣将带兵助汉。

汉二年四月,汉王率领巴蜀、关中及韩、魏、殷、赵、河南五国之兵,共计五十六万人,声势浩大,沿途无阻。到了外黄,忽报有一将军率兵来投,汉王急出一看,却是彭越,心中大喜。原来彭越引兵攻取魏地,却遇楚将萧公角,两下战了一阵,楚兵大败。今闻得汉王东征,特率领部下三万余人,前来归服。汉王因对彭越道:“将军既已收取魏地十余城,急欲立魏王之后。今有西魏王豹,乃魏王咎从弟,真是魏后,可立之为魏王,暂屈将军辅之!”于是汉王遂拜彭越为魏相国,领兵往定魏地去了。

汉王引兵东进,一路长驱直入,到得彭城。当时楚兵尽随项王伐齐,彭城守兵无多,闻风逃遁,于是项王都城竟被汉王占住。汉王入得彭城,一洗从前耻辱,心中十分高兴。料想:“项王一时不能回救,即使回来,我兵众多,亦自不惧。”遂将项王美女、珍宝,尽数收取享用,日日置酒,大会诸将。部下军士亦皆欢呼畅饮,全不防备。

早有彭城逃出兵士,奔入楚军,报知项王。项王闻信,又惊又怒,留下诸将攻齐,自己急率精兵三万人,星夜回救。到了萧县,是时正值清晨,望见汉军,壁垒旌旗,数十里连绵不绝,项王全然不惧,挥兵前进。

当日楚兵三万,都是本地之人,闻得汉兵占领楚地,人人各顾家室财产,拼命死战。汉兵连日饮酒,醉得昏天黑地,不料楚兵来得如此神速,勉强执持兵器,出来对敌。两下交锋未久,汉兵无心恋战,往后便退。项王引众追赶,直至彭城。汉王急率大队迎敌,战至日午,汉兵无力抵敌,四散逃走。汉王与诸将弹压不住,只得下令退兵。

楚兵见汉兵败退,从后掩杀,呐喊如雷。汉兵投戈弃甲,没命奔逃,一路自相践踏。汉王拨马落荒而走,却遇楚将丁公领兵赶来。渐渐追近,汉王急得无法,只得回头望着丁公说道:“两贤岂有相害之理?”丁公见汉王说他是贤人,又与自己并称,心中甚喜!便卖个人情,领兵回去。汉王得脱,会合将士一直逃到谷泗河边。遥望前面,河水广阔,无船可渡,背后楚兵追来,杀声震天。汉兵被楚兵杀得人人胆丧,只顾向前狂奔,不敢回敌。及至楚兵追急,无路可走,便都跳入谷泅水中,希望泅水逃生。谁知河水甚深,奔流又急,一入其中,尽皆沉没,汉兵被杀及死于水中者十余万人。

诸将保着汉王杀条血路南走,见有一山,汉王引兵上得山顶,未及歇息,楚兵又来夺山。汉兵弃山而走,向着灵壁县东行,偏又有雎水河横阻去路。汉王见进退无路,吩咐诸将士拚一死战。此时汉兵自早晨战至午后,尚未进食,又兼一路奔走,人马十分饥乏,闻命勉强回军拒敌,挡不得楚兵乘胜而来,锐气正盛,势如潮涌。汉兵立脚不住,自相拥挤,竟有十余万人被楚兵挤到雎水河边,一一堕水而死。河中尸身填满,雎水都被阻塞不流。

此时汉军除死亡逃走外,仅有数万人,楚兵四面围之三重。汉王被困垓心,左冲右突,不能得出。项王见汉王困在重围,已如网中之鱼、笼中之鸟,不禁大喜。连忙传令军中道:“诸君成功,在此一举!各宜努力,有能生擒或杀死汉王者,封之为王。若敢私自放走者,诛及三族!”楚兵闻令,人人奋勇当先,各图封王之赏。

汉王见外无救援,所余将士,大半着枪中箭,饥渴困乏,面无人色。楚兵愈围愈近,此时欲战不能,欲降不可,心中绝望,料将束手受缚。正在万分危急之际,忽有大风从西北而来,声如千军万马,所过之处,树木尽拔,屋瓦皆飞。但见满空中沙石弥漫,吹得人目不开,霎时间天昏地暗,漆黑如夜。此风正向着楚兵迎头打去,势不可挡,楚兵大乱,立脚不住,各自散走。汉王见了大喜,急与诸将趁势夺路,逃出重围,回顾随身,仅有数十骑。

汉王一路行去,却离沛县不远,便想趁此搬取家室回去,免遭楚军毒手。及到沛县,汉王匹马回家,走至门前,只见屋已封锁,空无一人,不觉大惊!急向左右邻居查问,皆云:“不知去向。”汉王甚是焦急,又恐楚兵来追,立即起行。汉王身坐车中,夏侯婴御车,其余将士均骑马跟随。行不上数里,却望见道旁两个小孩,一男一女,汉王仔细一看,认得是自己子女,不觉惊喜,连忙唤至身边,问起情由,说是:“随祖父及母亲来寻父亲,半路上忽然相失。”汉王便将子女二人载入车中,一同前进。

当日项王指望一战擒了汉王,异常高兴。谁知天不做美,刮起风来,竟被汉王走脱,顿觉懊丧。待得风色稍定,收集士卒,聚在一处,心想:“汉王虽逃,此去不远。”遂命诸将:“各带军队,分作数路,前往追寻,务将汉王擒获回报。”汉王正在逃走之际,忽见后面尘头大起,楚将季布领兵追来。汉王催趱车马速行。季布望见汉王人数无多,便想追上擒获献功,催兵速进。

汉王见自己车上载了多人,迟重难行,恐被楚兵追及,事在危急,也顾不得许多,急将子女二人推堕车下。夏侯婴见了,大惊!连忙跳下车来,左持右挈,仍行抱放车上。汉王心中焦急,怒骂夏侯婴:“不知轻重!”夏侯婴只顾驱车前进,也不答话。汉王一路上马不停蹄,落荒而走。季布紧一阵、慢一阵在后追赶。每到追得紧急时,汉王复将子女踢下车来,夏侯婴又下车收载,如此一连数次,到了末次,夏侯婴恐怕汉王又要弃去,遂不将子女放在车上,自己却一边一个用臂揽在怀中。左手仍执缰绳,右手扬起马鞭催车向前。汉王大怒,拔出剑来要斩夏侯婴。夏侯婴急得说道:“虽然事势危急,自己儿女,奈何弃却?”汉王听了,默然无语。后来楚兵走得力乏,渐渐落后,追赶不及。汉王子女竟赖夏侯婴之力得以保全。

此时吕后之兄吕泽,带兵驻扎下邑,汉王便往依之。一路收集败逃士卒,回至砀县,使人探听太公、吕后消息,据回报说都被楚兵掳去,汉王大惊!未知太公、吕后生死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六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五·张廷玉
  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十九·柯劭忞
  契丹國志卷之二十二·叶隆礼
  ●卷四·刘一清
  卷五 负心十三案·丁耀亢
  帝王经世图谱卷五·唐仲友
  第五十七回 任私人遭物议李纯自戕·黄士衡
  卷之一百六十七·佚名
  卷之六百五十二·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三·佚名
  第65章 把三民主义变成三我主义的蒋介石·冯玉祥
  王聈传·欧阳修
  卷三十·佚名
  卷一百四十三·雍正
  选举二七·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赵翼

      ○李青莲诗  李青莲自是仙灵降生。司马子微一见,即谓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贺知章一见,亦即呼为"谪仙人"。放还山後,陈留采访使李彦允为请於北海高天师授道。其神采必有迥异乎常人者。诗之不可及处,在

  • 卷八·昭梿

    ◎内务府定制自古宫禁,服御、饮食、燕好必须有专司之者,惟周礼分设各官统属冢宰,所以合宫府为一体,其制实为良美。后世人主皆委宦寺掌之,故阉人得以专擅,因之越俎犯章,干预国柄,皆因{目}御仆夫,不得其人故也。我朝龙兴之初,创

  • 卷之二百五·佚名

    洪武二十三年冬十月己未朔享太庙○擢狭西道监察御史陈宗礼为户部左侍郎○先是钞法既行岁久有昏软者因置例钞库听民换易官收朱墨费三十之一然细民利新钞非昏软者亦揉烂以易新者 上闻遂罢之至是复出新钞于承天门外听民

  • 二百九十八 内务府奏查各处呈报赔款案均符恩诏请予宽免摺·佚名

    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谨遵恩诏事。 查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臣衙门为查分赔、代赔、著赂等案奏称:倘有满汉官员人等所欠应交内库之官款,及包衣佐领下人、旗民人等之代赔、分赔案件,若有由各该管处陆

  • 第二九六札光绪十五年十一月九日一一七一三--三·佚名

    台北府查核新苗分界应以中港大溪为界,饬新竹县会同苗栗知县,履勘定界,绘图具覆札新竹县钦加盐运使衔、在任候补道、福建台北府正堂、加一级、军功加二级、纪录五次雷,为饬遵事。本年十一月初四日,奉台

  • 绎史卷二十七·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宣王中兴史记共王崩子懿王囏立【纪年懿王名坚元年天再旦于郑○大纪云王室始衰徙都槐里】 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汉书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允之

  • 南唐书卷十五·马令

    宋 马令 撰隠者传第十呜呼古之所谓隠士者道德足乎已而时命大谬则泊然自适于性命之真而非违物离人以为高也物与人莫为之累而已矣此伯夷叔齐朱张栁下惠之徒所以有德于天下后世也自秦汉而下士之隠者虽不足以语此而前史

  • 卷五十九·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宁宗时知澧州曹彦约上奏曰臣伏读正月二十三日诏书求言於搢绅之彦刍荛之微以为厥今百度未厘三边未靖人才乏而未究搜扬之术民力困而未明惠养之方救此弊端宁无良

  •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七·李之芳

    处属柱溪周公源口杨梅滩捷功疏(康熙十六年二月)彙报剿抚江西广信等处捷功疏招抚伪扬烈将军全旅归诚疏(康熙十六年四月)请蠲免被兵地方钱粮第二疏(康熙十六年六月)剿抚邻省巨寇陈山疏(康熙十六年七月)请卹殉难副将苏木代把总左

  • 卷一百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六宗庙考【十】奉先殿顺治十三年十二月世祖章皇帝命建奉先殿景运门之东北为奉先殿西门曰诚肃门正门曰奉先门前殿後殿均九间南向如太庙寝制

  • 卷五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五十一雍正四年十二月上谕三十九道初一日奉上谕向来官兵凡在内地行走者例不给与口粮朕思内地亦有远近之分行走不无迟速之别宜酌加恩泽以奬勤劳今建昌官兵因进剿贼蛮已经深入梁山此地

  • 钦定南巡盛典卷二十二·高晋

    天章【甲辰 浙江】诗入浙江境海塘躬阅此来巡迎送河边两省臣疆有其分临益切民无不爱见尤亲春云尚觉笼午日宿雨已看清路尘麦欲滋膏蚕欲霁【江浙三月间麦田欲雨蚕桑欲晴故有种麦要雨采桑要晴之谚】两全难矣岂能均雨【三

  • 卷之四·罗汝芳

    再论&ldquo;宗旨&rdquo;问:&ldquo;圣贤学问,须要有个宗旨,方好用工,请指示何如?&rdquo;曰:&ldquo;愚质蠢朴,原不晓得去觅宗旨,但处书而论。《中庸》专谈性道,而性道首之天命,故曰:&lsquo;道之大原出于天&rsquo;,又曰:&lsquo;圣希天

  • 地狱品法句经第三十(十有六章)·佚名

    地狱品者,道泥梨事作恶受恶罪牵不置。妄语地狱近,作之言不作。二罪後俱受,是行自牵往。法衣在其身,为恶不自禁。苟没恶行者,终则堕地狱。无戒受供养,理岂不自损。死啖烧铁丸,然热剧火炭。放逸有四事,好犯他人妇。卧险非福利,毁

  • 因缘品第一·马鸣

    今粗颁宣法,慈心专听受。佛众经要义,圣师之言辞。传佛之典籍,最利益於世。受者蒙大庆,润及一切生。普一切诸佛,仙圣明王智。慈心称名者,获福不可量。今故演吉祥,忧苦永灭亡。所至之方域,莫不得安隐。捡情专守心,各各静意听。其

  • 潮音草舍诗存遗·太虚

    和昱山中秋客感长笛一声天宇秋,笑曾携剑帝京游,青云未遂男儿志,又宿江湖载月舟。  明月窥江梦不成,清光偏照絮萍身;英雄自古羞弹铗,贫贱何妨老荜门!和昱山登报恩塔诗窣堵波高顶插霄,月华摛彩佛光饶。题名试客留翰墨,乞福佳人

  • 对于苏州北寺之解决方法·太虚

    ──十七年拟──兹因北寺昭三、久化和尚及苏地士绅等就商之解决北寺纠纷办法,提出议案如左:一、寺产皆为信佛民众及僧众劳力集成,为给养僧众、办理佛教事业而设的六和和合众之“十方僧物”。换言之,即不是地方或国家的公

  •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五·佚名

    隋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合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四天王品第十  尔时毗沙门天王。提头赖吒天王。毗留勒叉天王。毗留博叉天王。俱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金光明微妙经典众经之王。诸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