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十二

永乐九年春正月壬戌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甲子  上谓兵部尚书方宾等曰建文时赋役繁重两江广西福建多有啸聚作乱为害乡里朕初即位不忍捕戮遣官招谕悉能听从各还生业今天下平宁朝廷纪纲法度已定尚虑愚昧者不知为善之乐或因有司暴虐或为豪富凌偪乘其小忿輙入山林啸聚劫掠于法必应剿捕然兵戈所加伤及善人此徒岂无良心当预为开导尔兵部即榜谕之自今务须遵守朝廷法度赋役一体应当以尽为民之分如有司分外科徵非理虐害或豪势之家恃强凌弱许赴所在官司自下而上陈告若不准理许赍大诰赴京陈诉如乡里有顽恶无赖之人扇诱作耗其良善者能擒之解官朝廷量加赏赐岂不胜于胁从受祸果能遵守朕训永远安吉违则有祸悔将无及

○丙寅立春  上御奉天殿文武群臣行贺礼赐宴  太常寺丞袁廷玉卒廷玉浙江宁波府鄞县人少游海上遇异人授相术论人寿夭穷达休咎有验  上在潜邸闻其名召之一见再拜稽首曰  殿下太平天子也龙质凤姿天高地广大明丽中年踰四十万方仰照焉  上既正大统追忆廷玉言遣内侍召至以为太常寺丞赐赉甚厚暨巡狩北京复召至行在恳以老乞归田里至是卒讣闻遣宗赐祭赠中顺大夫太常寺少卿廷玉家居有孝行性伉直与人处能辅之于义云

○丁卯享  太庙  开平备御成安侯郭亮等奏开平卫新立军中什物皆缺请给金鼓二十九夜巡铜牌十旗五十二起马符验三命所司悉给之

○己巳脩江西吉安府安福县陂等处塘堰

○庚午工部言浙江处州府丽水县古有通济堰障截松阳遂昌二县溪水入渠分上中下三源流为四十八派溉田二千余顷后缘洪水冲积沙石渠不通上源之民私泄水利使下源渠堰绝流洪武间尝加脩筑三源旁近之民均沾其利经今岁久土堰复圮渠流浅狭乞如旧脩筑从之  赐暹罗国使臣曾寿贤四川长河西刺麻长巴监藏东阳使人李宥等宴

○辛未以天祀南郊  上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受誓戒  升锦衣卫百户马贵为本卫指挥同知录其使西洋古里等处劳绩也

○壬申老挝宣慰使司宣慰使刀线歹遣人贡方物赐赉其使仍命礼部遣中官杨琳往赐刀线歹绒锦金织文绮等物

○甲戌大祀  天地于南郊  上还御奉天殿文武群臣行庆成礼

○乙亥以郊祀礼成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丙子元宵节赐文武群臣宴

○丁丑谷王橞第四子生赐名赋焴  命安远伯柳升佩平羌将军印充摠兵官领狭西河南山西所调备御军马镇守宁夏

○己卯  命英国公张辅佩征虏副将军印充总兵官往交阯会合征夷将军黔国公沐晟剿捕叛寇敕四川广西江西湖广云南贵州六都司安庆等十四卫发兵二万四千随征  敕交阯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凡有犯重罪而情可矜者发英国公张辅处立功赎罪

○庚辰  上闻蜀王椿病赐书令椿加意调摄平复来京相见  敕甘肃总兵官驸马都尉西宁侯宋琥曰得报鞑贼失捏干剽掠黄河东岸宁夏都指挥王俶无谋轻敌为贼所陷尔受任总边务非王俶比尤宜昼夜谨慎堤备时刻不可怠忽  中军右都督郭义都督佥事徐膺绪左军都督佥事周长前军都督佥事费义后军都督同知曹隆坐旷职发交阯立功寻复宥之

○辛巳顺天府香河等县民奏所收官草因雨浥(烂)[澜]而法司坐以侵欺责偿甚急乞宽恤  上曰北京近县之民朕昔用兵始终供馈虽劳不厌今国家无事纵有侵欺犹当以前劳宥之况无侵欺可枉之乎特命释之赐钞五锭为道里费遣还

○壬午吏部言明年天下官员皆应朝觐交阯新附宜命布政司按察司掌印官一员来朝余令在任治事以安远人从之命礼部凡守边将帅当朝者止勿来  巡按狭西监察御史刘璧言潼关等卫补造军器科买铜铁丹漆牛觔鱼鳔生丝黄麻动以万计有司难于卒办况物非土产价值腾贵病请令所司系本土所产者先办其余官给价钞于出产处收买为便从之

○甲申  上念将士复征交阯命户部全支其俸粮以米  修湖广襄阳卫护城堤及樊城西堤  浙江绍兴府上虞县言境内通明埧旧在七里滩河北河道淤塞舟楫不通民间别开小港取埧纡阻请改置于郑鉴山为便从之

○乙酉建孝陵门如大祀坛南天门之制  命郑允厚为光禄寺少卿允厚朝鲜人掖庭之亲因其来朝特授是职而不任事  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杨荣奏乞奔母丧先是荣闻母丧当丁忧时  车驾巡狩北京命荣扈从特谓荣曰俟朕北京还令汝奔丧至是荣申前请赐钞一千贯命中官宋成驰传送归且敕荣速来

○丙戌  命丰城侯李彬充右副总兵平江伯陈瑄充参将率领浙江福建官军剿捕海寇  命都督费义率舟师运卫辉府所储粟三十二万四千四百石赴北京  是日扬州府高邮州言城北张家沟塘岸三十里旧用砖石包砌防遏甓社等九湖及天长诸水近因夏雨浸淫山水暴涨冲决塘岸九百八十丈又自张家沟北至宝应县南至江都县东至兴化县界塘岸百余里间有坍塌乞发丁夫如旧修治  皇太子命工部核实脩筑

○戊子升北京道监察御史陈琰为湖广按察司副使  命都督吴允诚紫秉义等月俸并全支米时内外官俸俱米钞兼支  上以允诚等从征有功故优之  中军都督同知蔡福坐私卖官马谪戍边自效

○己丑免北京保定府祈州被水灾田租  刑科右给事中耿通等言旧制轮班工匠役满即遣归今有满役一岁工部仍留不遣使之栖栖饥寒道路此皆尚书宋礼等不体朝廷恤下之意所致请罪之  上曰居官享禄温饱有余不恤下人此何可宥命锦衣卫自郎中以下悉执而鞫之宋理令戴罪理事

○庚寅北京行后军故都督佥事平安之子宏陈乞优给  特命月给指挥使禄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四·李延寿
  ●卷六·李攸
  湖南巡抚赵弘恩等奏折 湖南人为什么非要将曾静沉潭溺·雍正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徐乾学
  ●卷十四·陈康祺
  卷之三百七十·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韩建传·薛居正
  建昌土司传·张廷玉
  吴祯传·张廷玉
  七、孙武辨·钱穆
  卷二百八十二·佚名
  卷十一职制律·窦仪
  卷89·陈邦瞻
  八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阮阅

      ●卷十·雅什门上  王安国平甫作诗多使酒楼。语宋次道曰:“杨文公诗有酒楼:‘江南堤柳拂人头,李白题诗遍酒楼。’钱昭度亦有一酒楼:‘长忆钱塘江上望,酒楼人散雨千丝。’今子诗有几

  • 卷七十三·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七十三兵部主事陈焯编许 谦【字益之其先京兆人徙金华至谦方五世父觥宋淳佑七年进士仕未显以殁谦生数岁而孤世母陶氏口授孝经论语入耳辄不忘稍长肆力于学取四部书分昼夜读之虽疾不废既乃受业金

  • 卷一百二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四徐安贞徐安贞初名楚璧龙丘人应制举一岁三登甲科开元中为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帝属文多令视草终中书侍郎与李林甫同用事天宝後避罪衡山岳寺李邕识之因载北归行至长沙谓其守曰潇湘逢故

  • 列传第三十四·李延寿

    孙绍 张普惠 成淹 范绍 刘桃符 鹿悆 张耀 刘道斌 董绍 冯元兴孙绍,字世庆,昌黎人也。少好学,通涉经史。初为校书郎,稍迁给事中,后为门下录事。好言得失,与常景共修律令。延昌中,绍表曰:臣闻建国有计,虽危必安;施化能和,虽寡必盛;

  • 卷一百九·表第十·宰辅年表一·张廷玉

        ◎宰辅年表一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九年九月戊寅朔尚书右司员外郎魏良臣为左司员外郎 司农少卿陶恺为右司员外郎 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护国军承宣使李世辅言初归朝日有父母兄弟之讎臣曾报复乞待罪诏世辅有功鄜延特放罪后四月引对便殿上谕

  • 通鉴胡注举正·陈景云

    史记田横入海居岛中张守节正义曰海州东海县有岛山去岸八十里杜佑通典云海州东海县田横所保郁洲亦曰郁洲汉赣榆县是唐人皆以横所居海岛在海州胡氏注既引史记正义之文又曰北史杨愔避谗东入田横岛是岛以横居之得名且并以

  • 卷之二百六十六·佚名

    成化二十一年五月庚戌朔礼部右侍郎谢一夔孙骥援例乞为国子监生许之○顺天府管河治中陈翼以巡抚都御史杨继宗累拒参见不加礼遇讦奏其平日诸过以为失大臣体及巡按御史邓庠擅停夫役有妨浚河皆当究治事下刑部奏遣官勘问得

  • 卷三十四礼俗志一·黄遵宪

    外史氏日: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此因时而异者也;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此因地而异者也。况海外之国,服食不同,梯航远隔者乎!骤而观人之国,见其习俗风气,为耳目所未经,则惊骇叹咤,或归而告诸友朋以为笑谑。人之观吾国也亦然,彼此

  • 孔子世家第十七·司马迁

    宋尚斋 何平 译注【说明】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孔子一生都有着极

  • 皇后传·萧子显

    六宫的位号,汉、魏以来,因袭增置,各个时代情况不尽相同。建元元年(479),有关部门奏请设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华、..仪、..容、淑妃、淑媛、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永明元年(483),有关部

  • 卷六天地篇·杨时

    子曰:霜,金气也;露,星月之气也。露结为霜,非也。雷由阴阳相薄而成,盖沴气也。子曰:雨水冰,上温而下寒也;陨霜不杀草,上寒而下温也。子曰:日月之为物,阴阳发见之尤盛者也。刘安节问:人有死于雷霆者,无乃素积不善,常歉然于其心,忽然闻震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八·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精进波罗蜜多品第九之四复次舍利子。在家菩萨于诸如来所设契经如实行相。虽复听已不乐多闻。于少欲行不乐修习。及于同类诸契经等。亦不信受。

  • 铁岭县志·董国祥

    地方志书 清康熙十六年(1677)贾弘文修,董国祥纂。首有贾序,末有董跋,有修志姓名,附图(疆域图、县治图)。2卷,9志,29目。卷上建置志(城池、公廨、坛壝、祠庙、关梁、驿站、仓库、养济院、丽谯)、疆域志(山川、村落、物产、市

  • 醒园录·李化楠

    古代食谱。清代李化楠撰。李化楠,字廷节,号石亭,罗江 (今四川罗县) 人。此书是作者为浙江地方官时所搜集的饮食知识、饮食习俗等资料,后经其子李调元整理而成。全书分上下2卷,共记载121则关于调味品、菜肴、糕点小吃

  • 大雅集·赖良

    元诗总集。八卷。元赖良编纂。赖良字善卿,天台(今属浙江)人,仕履不详。此书为赖氏经三十年广泛搜集,采得江南江北诗人古近体诗两千馀首。其采选原则是“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直而不回”,

  • 国语注译·左丘明

    《国语》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他的编纂方法是以国分类,以语为主,故名“国语”。至唐,始有人疑问,或谓之西汉刘向校书所辑,或谓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陆续编成,近代包括康有为在内的多位学者怀疑是战国

  • 养吉斋丛录·吴振棫

    清吴振棫编纂。吴振棫,字宜甫,号仲云。浙江钱塘 (今杭州市) 人。嘉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云南总督。其所书共36卷,中有丛录26卷、余录10卷,记述同治以前清代宫廷和行政机构的典章制度。是书不分纲目,以事为类,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