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百六十六

成化二十一年五月庚戌朔礼部右侍郎谢一夔孙骥援例乞为国子监生许之

○顺天府管河治中陈翼以巡抚都御史杨继宗累拒参见不加礼遇讦奏其平日诸过以为失大臣体及巡按御史邓庠擅停夫役有妨浚河皆当究治事下刑部奏遣官勘问得其事覆奏 上以继宗执性既偏处事过当难任巡抚调除外任翼讦奏风宪官事多不实降一级调外任庠恤民停役置不问于是继宗调云南按察司副使翼广东海北盐课司提举

○壬子户部奏宣府缺粮大同尤甚近虽多方规画然仅足主兵目前支费万一动调客兵必至失措宜如尚书余子俊请俟江南粜卖漕运支剩等粮并折粮草银至除原拟大同三十万两并年例五万两外再量拨银五万两内七分送大同三分送宣府备用从之

○癸丑升云南布政司左参政周正河南右参政蔡志俱为右布政使正本司志山西

○命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佥事传庆子聪袭为指挥使全俸优给聪太监传恭从孙也

○甲寅端阳节赐百官宴于午门

○赐代府隰川王仕<土遂>第八子名曰成鈊

○乙卯改大理寺卿彭韶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等府韶巡抚南畿召为大理卿未至复有是命

○丙辰命守备延绥陕西都指挥李杲充左参将分守大同东路

○升广西都指挥使邢斌为右军都督佥事带俸

○丁巳升中兵马司指挥胡观为顺天府治中管理河道○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郑时奏比因陕西荒歉敕许各处生员纳米送监大率许一千名明年三月终止今附近生员本年十二月初旬至者已八百余名其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四川山东并苏松徽宁诸处自今年正月至者亦二千余名若拘名数则近者蒙惠远者独遗且各边腹里所在告乏虽蒙发银移粟不能救急而军民饥饿死者旬日之间动以万计其攫人以食盗贼恣肆又不可言已谨遵敕旨从宜处置以远方生员迟至者陆续收纳虽踰额之罪莫逃然所入之数已费乞俱容送监其四月至者仍乞再准二千名事下户部谓迟入千名本非敕意但地方既已危急而又费用无存亦宜俯从所处其再请二千名已有例停止宜勿复行 上曰既地方危急再准一千名

○广东左布政使陈选奏近奉诏例裁省贡献掌市舶司事太监韦眷先所奏乞均徭余户六十人添办方物者宜悉停免 上论户部臣曰广东近有风雹之变坏民庐舍死者甚多海隅之民良可矜念贡献方物既已裁省添办余户自今减半与之遂减六十人为三十人然人数虽减岁纳银十八两至是眷乃倍徵之人纳银五十两反为广人之害云

○升辽东管操都指挥佥事张钦为都指挥同知正千户王英等官军十人升赏有差录其河身台等处斩获功也

○戊午升监察御史汪奎为四川夔州府通判工科都给事中卢瑀湖广长沙府通判刑科给事中秦昇四川广安州同知工科给事中童柷湖广兴国州同知调工部主事张吉云南景东府通判刑部主事李旦贵州镇远府通判奎等俱以灾异言事至是吏部承密谕拟奏乃有是命吉<锍-釒>尤剀直留中不出

○命河南署都指挥同知王能守备归德武平等处

○巡抚辽东都御史马文昇等奏泰宁卫都督脱脱孛罗之弟搜失得数年以来屡能捍御北虏有所俘斩已而北虏诱之归附复拒而不从迹其忠顺似亦可嘉今宜因其求请量授一职以羁縻之兵部请如其奏 上曰中国人有能敌忾自效者皆不吝爵赏以酬其劳搜失得以夷人能敌杀北虏一心内附若褒赏不及何以为效顺者劝乎可授泰宁卫正千户使藉朝廷之威部署其下以为东藩之助

○己未 太祖高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魏国公徐俌承命祭 孝陵

○工部奏南京大风吹损 大祀殿及皇城各门兽吻且拔 太庙树木宜如守臣所奏择日祭告兴工修理从之

○辛酉 仁宗昭皇帝忌辰奉先殿行祭礼遣附马都尉蔡震祭 献陵

○免直隶淮扬庐凤徐五府州暨淮庐等六卫所秋粮米豆二十九万三千三百九十六石草五十七万四千八百六十余包以去年水旱灾伤也○壬戌升刑部左侍郎杜铭为工部尚书掌大理寺事

○复除方陟为工科给事中以亲丧服阕也

○赐西僧证觉夙慧清脩妙悟翊国演教灌顶普善西天佛子大国师舍剌星吉净脩广善灌顶大国师喃喝领占等八人诰敕

○万全永宁卫隆庆卫龙门守御千户所俱地震有声

○南京光禄寺卿李木子炜援例乞为国子监生许之 夜京师地再震

○癸亥升大理寺右寺副管中书舍人事赵玹为云南五井盐课司提举玹亦以星变言事虽不切时务亦与外补初授广东市舶司继复改用之○广东左布政使陈选传闻撒马儿罕使臣由广东归国将往满剌加国求买狮子以献惟狮子为无用野兽广东连年水旱加以地震星流灾变异常民生不安乞早赐停罢章下礼部以为宜令伴送通事省令使臣到广速归毋得骚扰从之

○甲子吏部右侍郎黎淳引奏考满官误称其姓翼日始具<锍-釒>服罪上责其怠慢而宥之

○乙丑致仕太子少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宾卒宾字廷用顺天府顺义县人正统乙丑进士初授监察御史有伉直名时俞士悦为都宪宾面抗之无所屈超迁太仆寺卿循名责实虽乡里亦无所回护寻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永平山海诸处军务兼理粮储天顺初改大理寺卿庚辰遭父丧起复升右都御史成化改元进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宾北人不乐居南屡上章求角□羊职不许己丑三年秩满来京因得改都察院左都御史寻加太子少保岁丁酉以忤汪直私人韦瑛恐得祸恳求致仕 上许之居京邸至是卒讣闻赠太子太保赐祭葬如例宾持重不妄言刚直自用与人谈亹亹皆公事不及于私其画奏处置荆襄流民最为得宜及择人往彼抚视众谓都御史原杰为宜杰时年暮且新续弦不欲行及命下知御史薛为学为宾所任用意为学陷已遂奏带为学同行既至建城郭制田里安逋逃禁奸盗凡关治教之事以次举行荆襄流民至今宁谧者皆杰之功亦由宾建白所致也会吏部尚书缺众皆拟宾而尹旻得之或不以为然及后有奏杨<曰华>不法者宾以<曰华>先正杨文敏之曾孙文敏有大功于朝廷其子孙当从<宀十见>处治遂奏行福建臬司勘报而<曰华>以逃难至京见获词连二三大臣宾其一也遂自陈致仕家居数年而卒人或将议之然多不得其实云

○丙寅锦衣卫带俸指挥张庆奏臣以从父裴当恩升职今本卫镇抚司指挥使钱通已管卫事乞迁补其缺事下兵部言通事出特恩不可援以为例 上特许庆同朱远等管镇抚司事

○申王府官坐罪事例旧设长史职专辅导亲王教授职专辅导郡王罪有干涉者各行究问至是辽王因据左长史胡本淳启往岁长阳王妹宁福县主潜赴京乞恩已尝坐罪但本府郡王将军中尉郡主县主郡君县君甚多其中事有累及本府宜坐罪长史郡王府宜罪坐教授仍依旧例为便事下都察院以其言宜从从之

○丁卯升吏科都给事中李俊为湖广布政司右参议○升陕西布政司右参议韩文为本司右参政从镇守巡抚等官奏举也

○四川乌撒军民府土官舍人宇通云南孟艮府署事舍人招禄等各遣人来朝贡马及方物赐宴并彩叚绢钞有差

○戊辰升广信府知府邢正为云南布政司左参政户部郎中南钊南昌府知府张翥俱河南右参政

○己巳总督大同宣府军务户部尚书余子俊奏偏头关介大同延绥之间与豊州东胜等处接壤虏常于此驻牧而山西巡抚分守等官恒驻太原代州距关辽远加之兵备久缺官整饬多致废弛近已请调分守大同东路副将周玺恒居本关兼督宁武鴈门仍守代州今会山西内外守臣叶淇等议守备偏头宁武二关都指挥郭瑄王昇咸久习边事而按察佥事郝志义经理边疆具有成绩请升志义为副使整饬兵备调郭瑄守备代州王昇守备偏头关俱受淇等节制其宁武关亦宜别推举一人守备事下兵部言子俊所言宜从诏可

○命王福坚复任锦衣卫百户福坚乃御马监内官王允中餋子传奉升百户后以灾异陈言罢职至是允中同监内官李聪乞复福坚职复有是命

○庚午总督大同宣府军务户部尚书余子俊言顷者有诏凡军卫每所有司每里务积预备仓粮各以二千石为额今乞于户部十三司各添设主事一员以备急用又于旧任郎中员外中择老练者授以敕俾各巡一方会同巡抚巡按及三司官严督府卫州县设食措粮岁终复命具实开奏视其所积多寡以为官司劝惩悉如诏旨凡具文作弊者事发虽升调休致亦行贬降<锍-釒>入下户部以为添官济急诚为要务遣官持敕分行天下自今秋始其山西陕西河南必待豊年所积粮无论五谷随时豊歉从宜区画如额则止否则来岁补足无或横歛以贻民患储足之后裁省主事别用止行巡抚巡按等官综理三年则如边粮例奏遣部官往各处会同巡按御史查究有弊如例施行著为令诏如议寻以天下灾伤仍罢添设主事

○巡抚四川右副都御史孙仁继子铉援例乞为国子监生许之

○工部奏南京守备内外臣言修理 九五等殿工费浩大见存木植不足于用宜移文南京工部取各局厂所积足之 上命先修其急者余俟积有木料日再闻

○辛未巡抚甘肃右副都御史鲁能等奏罕东左卫地方屡为北虏侵掠番人多被杀伤况值岁饥人思外叛虽已发肃州仓粮五百石分给布种仍乞人给以月粮缮治虎木哥小城使之居守而本卫都指挥只克等曾斩首虏四级亦宜量加升赏事下兵部议以赈济宜如能等所奏只克等俱宜升一级且给杀死者家米二石被伤者人米一石以示优恤之意诏俱从之

○壬申命陕西行都司故都指挥使丁铎子浩袭父原职甘州后卫指挥使

○甲戌掌钦天监事礼部右侍郎康永韶频日出视给事中御史之调外任者为缉事者所觉诏永韶既掌监事宜谨慎嫌疑岂可恣意外出本宜究治姑宥之毋得复尔

○丙子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朱英奏比者京师流移之民聚集日多宜令顺天府县并五城兵马司月给大口米三斗小口一斗五升毋令失所 上曰京畿旱荒民不自保皆入城就食情实可矜若不有以赈恤之彼进退无据将死于沟壑矣其如英议给与之

○升南京坐营指挥佥事王麟为署都指挥佥事不为例以南京守备内外官言其廉勤公正也

○巡抚宁夏右佥都御史崔让等奏请于平虏城枣儿沟增筑边墙一道塞堡一座墩台三座广武营移筑墩台一座中卫河南增筑墩台三座移筑三座兵部请从其奏报可

○大能仁寺大悟法王劄巴坚参奏乞升迤西石冈寺国师亦失坚参为灌顶国师从之 戊寅遣内官祭中霤之神

○己卯改总督大同宣府军务兼理粮储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余子俊为兵部尚书仍总督军务兼理粮储令防秋毕始还京

○升巡抚保定等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佀钟为刑部右侍郎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赵尔巽
  卷一百0一 晉紀二十三·司马光
  卷九十七 天禧五年(辛酉,1021)·李焘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五·孙承泽
  卷之二百三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五十三·佚名
  ◎清水幕僚·吴虞公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二·佚名
  一二四七 谕承办《皇朝文献通考》讹错之刘墉等着分别罚俸·佚名
  ·会镇请设太平船装载兵骸并运送马匹议·丁曰健
  庾荜传·姚思廉
  赫连达传·令狐德棻
  卷六十·阿桂
  ●牧令书例言·徐栋
  卷七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选金诗卷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金诗卷四五言古诗二郦权木犀菊小未堪摘荒池悴芙蕖穷秋不慰眼幽独将焉如殷勤蕊宫子种桂庭之除乗闲弄余花散落荒山隅从兹云月裔飘泊生江湖娟娟耐冻枝便与羣芳殊琉璃剪芳葆蛾黄拂仙裾唾袖花防碧潄金粟生

  • 卷上·惠洪

    秦少游曰:“苏武、李陵之诗,长于高妙;曹植、刘公幹之诗,长于豪逸;陶潜、阮籍之诗,长于冲澹;谢灵运、鲍照之诗,长于峻洁;徐陵、庾信之诗,长于藻丽;而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澹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能,而诸家之作

  • 吴世家第一·欧阳修

    呜呼!自唐失其政,天下乘时,黥髡盗贩,衮冕峨巍。吴暨南唐,奸豪窃攘。蜀险而富,汉险而贫,贫能自强,富者先亡。闽陋荆蹙,楚开蛮服。剥剽弗堪,吴越其尤。牢牲视人,岭皞遭刘。百年之间,并起争雄,山川亦绝,风气不通。语曰:清风兴,群阴伏;日月

  • 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六十八·列女·脱脱

        ◎列女   ○阿邻妻 李宝信妻 韩庆民妻 雷妇师氏 康住住 李文妻 李英妻 相琪妻 阿鲁真 撒合辇妻 许古妻 冯妙真 蒲察氏 乌古论氏 素兰妻 忙哥妻 尹氏 白氏 聂孝女 仲德妻 宝符李氏(张凤奴附)   汉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十·佚名

    嘉靖四十三年十一月庚子朔先是户部议裁冗食极言各监局军民匠役之滥诏严加清汰既而太监滕祥等争言此辈执事内廷若一付有司清查动逾旬月有误供用 上惑之由是部议寝不行○辛丑○南道御史林润奏臣巡视上江备访江洋盗贼多

  • 卷之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通志卷八十四下·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宗室传第七下景穆十二王景穆皇帝十四男恭皇后生文成皇帝袁椒房生阳平幽王新成尉椒房生京兆康王子推济隂王小新成阳椒房生汝隂灵王天赐乐良厉王万夀广平殇王洛侯母并阙孟椒房生

  • 一二六五 闽浙总督李侍尧等奏本年并无收缴《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二六五 闽浙总督李侍尧等奏本年并无收缴《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闽浙总督臣李侍尧、福建巡抚臣徐嗣曾跪奏,为遵旨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恭折奏闻事。案奉上谕:《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七·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宋元宪公庠忠规德范之碑王珪治平三年四月辛丑司空致仕郑国公薨于京师时天子方以烖异避殿有司误奏毋临丧乃作挽辞三章以哀之为废朝二日赠公太尉兼侍中谥曰元宪五月丙寅天子成服于苑中百官慰殿门下其年十月

  • 萧塔剌葛传·脱脱

    萧塔剌葛,字陶哂,六院部人。一向刚直不阿。太祖时,因叔祖台哂谋杀于越释鲁之事连坐,被抄没入弘义宫。世宗即位,因为是舅父,出其宫籍,补为国舅别部敞史。有人称泰宁王察割有蔑视君王之心。塔剌葛说:“他纵然忍心行不义之事,又有

  • 卷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二氏族略【二】满洲八旗姓【臣】等谨按郑樵通志氏族略祗详受姓原始而不胪载人名盖统古初以迄唐宋势不能备书也兹恭纂皇朝氏族自应仿八旗氏族通谱之例每姓俱系以人惟是我国家数百年来休养生息人

  • 第七节 玄宗之立·吕思勉

    景龙四年(710年),是岁,韦后临朝,改元为唐隆,睿宗立,又改为景云。六月,中宗崩。《旧书·本纪》云: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由是与后合谋进鸩。《通鉴》云:马秦客、杨均得幸于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后临朝,自为

  • 佛说宝带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释种住处迦毗罗城尼拘律陀树园。与大众俱。是时罗睺罗童子居止异处。于夜分中忽为大恶罗刹所怖。时罗睺罗即于是夜。与诸童子众前后围绕。

  • 卷第一·通云

    雪窦石奇禅师语录卷第一嗣法门人行正等编录住台州灵鹫禅寺语录崇祯十四年。师在天童首座寮受请。于八月初十日入院。三门。无见为佛见。无门为法门。举起拄杖云。大众还见么。划一划便入。佛殿。水到渠成。泥多佛大

  • 卷第八·佚名

    嘉兴大藏经 自闲觉禅师语录自闲觉禅师语录卷第八住荆溪芙蓉寺嗣法门人 住古尧乾明寺嗣法门人洪暹 编述古德遗事渔父词十首布袋和尚万山空翠月明前布袋横拖别一天七珍八宝旧因缘高枕眠逢人乞我一文钱长汀江上趁风烟

  • 永嘉郡记·郑缉之

    又作永嘉记、永嘉志、永嘉地记。南朝宋郑缉之撰。已佚,今有清陶珽辑本,刊于《说郛》,王谟《汉唐地理书钞》辑本,清末孙诒让辑本。所记永嘉郡(今浙江温州、丽水)山川、乡亭最为详悉,旁及物产、佚闻、传说。其辑本是研究

  • 一层楼·尹湛纳希

    近代长篇小说。尹湛纳希(蒙古族)著,约成书于19世纪末叶。它是中国蒙古族文学摆脱民间文学和对历史故事的依附,以现实社会生活为题材,由作家创作而成的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作品。《一层楼》叙述了璞玉和炉梅、琴默、圣

  • 双照楼诗词稿·汪精卫

    汪精卫(1883-1944),原名兆铭,字季新。浙江山阴人,生于广东番禹。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民报》主编,1911年因密谋刺杀清摄政王而名重一时。抗战期间于1938年12月秘密逃离重庆,前往越南河内,发表“艳电”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