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

嘉靖二十四年十一月庚申朔 上谕礼部自今朔届长至之辰朕祗奉 皇穹于 大高玄殿特举事 天鸿典命文武大臣张溶费采等以是月五日分祭朝天宫诸祠

○贵州宣慰使宋夔差舍把宋墙等贡马贺 万寿圣节赐钞弊如例

○升翰林院编修郭朴为侍读检讨黄廷用为修撰俱以九年秩满也

○秉一真人陶仲文于原籍黄州造雷坛并御书楼成乞坊额 上赐名隆教坊令工部制扁给之

○辛酉朝鲜国权国事李峘差陪臣吏曹参判金铦等奉表贡方物贺冬至宴赏如例

○升山西按察使孙继鲁为狭西右布政使

○革万全都司管屯署都指挥佥事王禄任原卫带俸差操坐赃污不怯为直隶巡按御史谷峤所论也

○命振威营惠安伯张镧佥书后府事仍理营事怀宁侯孙秉元管理围子手

○甲子 恭让章皇后忌辰遣中官祭 陵寝

○丁卯以冬至节遣定国公徐延德西宁侯宋良臣驸马都尉谢诏分祭 七陵都督佥事王朝用祭 恭仁康定景皇帝陵中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都督佥事沉至祭 孝洁皇后陵

○戊辰大祀 天于 圜丘先期视牲请 皇祀配及是日行礼俱遣成国公朱希忠代

○免御殿文武群臣于奉天门行五拜三叩头礼是日有旨令鸿胪寺查参朝贺不至者玉田伯蒋荣而下百三十八人于是紏仪御史路可由刘瑶请罚治 上曰上不早朝下遂放逸且此辈平日专为欺谤今大节朝贺不旨一至是不敬莫大者俱夺禄俸半年可由等紏劾在奉旨后又所劾皆武臣亦各夺俸半年

○免群臣宴赐节钱钞

○命锦衣卫逮河南巡抚都御史雒昂巡按御史王三聘至京讯鞫先是徽王以钧州徵角□羊禄粮不时怒让知州陈吉吉不为理又尝以他事榜笞本府军校于是长史李应时遂遂率众殴辱吉吉不胜愤与应时等各相告言并发徽王所为不法事王具自讼 上怒趣命械吉至京以昂等不早具奏并逮之

○辛未命詹事府掌府吏部左侍郎孙承恩等诣琉璃河工所施药

○巡按直隶御史吕光洵奏三吴水利已次第开浚乞以其事委之巡抚都御史欧阳必进改降专敕以责成功章下会太仓州民称弘治六年别遣重臣治水之便工部覆言地方之事惟抚按威令易行若官多责分恐意见不同反生掣肘请如光洵议从之

○壬申升南京刑科给事中张永明为江西布政使司左参议

○补荫礼部左侍郎许成名子鸿为国子生

○先是八月二十日虏以千余骑夜袭辽东松子岭杀卤甚众叆阳守备张文瀚死焉至是巡按御史刘廷仪言文瀚之死由巡抚都御史卢蕙总兵赵国忠及把总指挥吴国臣等纵寇失职宜分别功罪以示劝惩得旨革国忠任蕙视事未久姑宥之文瀚如例优恤国臣等下巡按御史逮问

○癸酉降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丁汝夔二级调外任先是有旨令抚按官严督诸司赈济甄别勤惰以闻汝夔原任应天巡抚以奏报稽迟举劾不当为吏科所劾故有是命

○南京户部尚书徐问以疾乞休许之

○巡按直隶御史贾大亨奏自河水由野鸡冈冲折而南入凤阳沿河诸州县今岁滋甚已议徙五河蒙城二县避水患矣独临淮一县当凤阳府治之东为 祖陵水口形胜势不容远徙而近地复无可据且累岁灾伤不堪重役乞敕总理河道及巡抚官亲为相度或迁或否务求至当不得互持两端仍于砀山县乘时浚引河道入二洪以杀南注之势其五河蒙城迁县事宜并行熟计以图永久下户工二部覆可从之

○升协同漕运参将署都指挥佥事周于德为署都督佥事佥书右府事

○诏工部尚书甘为霖回部管事以本部左侍郎杨麒代视琉璃河桥工

○甲戌纂修玉牒成礼部及纂修官吏部左侍郎孙承恩等进呈诏藏于 皇史宬

○丁丑 孝惠皇后忌辰遣长宁伯周大经祭 茂陵

○戊寅诏广东守臣为故浙江按察司副使陶成及其子湖广左布政使鲁立祠于会城岁时致祭从锦衣卫指挥佥事陶凤仪请也成原广西郁林州人初任浙江佥事在正统时征处州叛贼以功升副使既而为贼所获死之 景皇帝遣官谕祭赠参政民德其保障功为立祠成化间诏兰溪汤溪二县官春秋致祀鲁以父荫为国子生起家新会县丞与征两广洞蛮忠勇有父风在军中四十年积有功捷累升至湖广左布政兼按察司副使诸蛮深讐之乃发掘其祖坟戕其宗党鲁卒于官其子孙不敢回郁林遂占籍南海 孝宗朝复荫鲁子荆民为锦衣卫世袭副千户成父子世衣冠而皆用军功显名以死狥事凤仪成曾孙也至是请建祠于乡复其家守祠者一人许之

○己卯山西保德州人崔鉴年十四以其父私于邻女魏氏斥逐其母不胜愤乃手刃魏氏杀之有司谳上其狱法司议鉴以母故陷大戮可悯 上曰鉴幼能激义其免死发附近徒工三年

○庚辰以西苑登谷赏督理农事户部尚书陈经及郎中钱士聪羊酒有差

○辛巳革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许赞职闲住先是赞屡乞休 上不悦寻具引罪言臣近以年力渐衰奉职无状有负 圣明简用浩荡之恩故陈奏烦琐致渎 圣听今已勉出视事自知愚戆谨席藁待罪惟 上幸察 上曰尔文臣之首简用非众人所同乃忘君爱身如此且朕不视朝尔等既放逸自如又欲求去忘家忘私之心何在兹因传示假以罪请岂大臣之道赞坐免

○罢吏部尚书熊浃为民浃自谏箕仙忤旨 上屡以事督过之夺俸者再浃不自安至是称病乞休 上怒曰浃初就孚敬之忠议藉取为进原非其本心既得附用自当感报近輙放恣无礼讪主专横兹乃测度探问假以辞言本宜重治姑从宽夺职为民仍令锦衣卫官校押回原籍当差

○壬午夜客星出天棓入箕宿越三日转东北方逾月始没

○癸未以雹灾免宣府诸卫所并顺圣川东诸城堡及直隶保安州田粮如例

○太常寺卿魏校卒赐祭葬如例赠礼部右侍郎谥恭简校直隶昆山县人弘治乙丑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迁兵部职方司移疾家居用荐起为广东提学副使丁忧服阕补江西提学副使寻改河南擢大理寺少卿改国子监祭酒充经筵讲官以进讲不称旨改太常少卿迁本寺卿乞致仕许之校幼有异质能通诸家言折衷于六经醇如也貌朴讷简重言动以礼近世称为儒宗所著有大学指归六书精蕴等书行于世

○甘肃边外夷人马黑麻速坛率众叩边求贡礼部言马黑麻速坛系速坛满速儿之子曾耕牧沙州潜谋犯边因事泄而求互市朝廷既已覊縻许之兹复求贡不附哈密同来又非该贡之年夷情难测宜行督抚官审核真伪以闻报可

○丙戌命提督西官厅总兵右都督张凤充镇守辽东总兵官升原任都指挥同知沈希仪为署都督佥事充提督江淮等处巡捕总兵官

○己丑升山东右布政使于敖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 慶曆七年(丁亥,1047)·李焘
  點校說明·叶隆礼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四·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海军部·费行简
  一四 杭州·周作人
  卷二·蛤仔难纪略谢金銮·论证·丁曰健
  《宋书》简介·沈约
  卷之九十一  平定交南錄(明)丘濬 撰·邓士龙
  卷十一·佚名
  目录三·允禄
  卷三十五筹议·冯煦
  穆蕅初·佚名
  王恩泽·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曹德·隋树森

    曹德,字明善,衢州(今浙江衢县)人。曾任衢州路吏,山东宪吏。后至元五年(一三三九)曹德在都下作〔清江引〕(又名〔岷江录〕)二曲讥讽权贵伯颜擅自专权,杀害剡王彻彻笃,锻炼诸狱,延及无辜。大书揭于五门之上,因此

  • 商衟·隋树森

    商衟字正叔,一作政叔。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出身于簪缨世家。先祖本姓殷,因避宋宣帝赵弘殷讳,改姓商。父锡,因正叔兄仕金显贵,封朝大夫。与元好问有通家之好,交谊颇厚。好问有《陇山行役图》诗二首

  • 不知名的道旁(印度)·徐志摩

    什么无名的苦痛,悲悼的新鲜,什么压迫,什么冤屈,什么烧烫你体肤的伤,妇人,使你蒙着脸在这昏夜,在这不知名的道旁,任凭过往人停步,讶异的看你,你只是不作声,黑绵绵的坐地?还有蹲在你身旁悚动的一堆,一双小黑眼闪荡著异样的光,像暗云天

  • 卷一百六·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一百六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梁栋隆吉诗钞栋字隆吉其先湘州人生于鄂州後迁居镇江弱冠领漕荐登戊辰第选宝应簿调钱塘仁和尉入帅幕一时声名张甚旋避地建上丙子宋亡归武林弟柱字中砥入茅山从老氏学栋

  • 卷四十七·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四十七    元 方回 编释梵类 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释氏之炽於中国久矣士大夫靡然从之适其居友其徒或乐其说且深好之而研其所谓学此一流也至唐韩昌黎始辞而辟之其送文畅澄观灵师惠师虽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九·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崇祯实录目录·佚名

    明□宗□皇帝实录卷之〔一〕(天启七年九月)卷之〔二〕(天启七年十月)卷之〔三〕(天启七年十一月)卷之〔四〕(天启七年十二月)崇祯实录卷之一怀宗端皇帝(一)卷之二怀宗端皇帝(二)卷之三怀宗端皇帝(三)卷之四怀宗端皇帝(四)卷之五怀宗端

  • 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九三三 满票签为开送分校人员名单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九三三 满票签为开送分校人员名单事致典籍厅移付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初九日汉票签为移付事。【真按:竟有这种错误!(标题作满,此却作汉!)则怀疑前面四十八年肆拾捌年者是误置,或真讹谬矣.】准续办缮写四库全书处咨称,照得本

  • 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范晔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刘邦第九代孙。出自景帝所生长沙定王刘发。刘发生舂陵节侯刘买,刘买生郁林太守刘外,刘外生巨鹿都尉刘回,刘回生南顿令刘钦,刘钦生光武。光武九岁丧父,为叔父刘良抚养。身高七尺三寸,美

  • 第四十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下)·钱穆

    三 、南方江浙一带之水利兴修南方的发展,最显著的在长江下游江浙一带。 自三国乃至东晋、南朝时,江浙虽已有很大的进步,但是那时的财富.主要还是靠商税,米粮则赖荆襄接济,人物则多半是外来的。唐中叶以后的南

  • 分禅净界限·印光

    ●禅与净土, 理本无二。若论事修, 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证, 不能超出生死。故沩山云:“可中顿悟正因, 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 佛阶决定可期。”又云:“初心从缘, 顿悟自性。犹有无始旷劫习气, 未能顿

  • 卷第五·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五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世第一法纳息第一之四世第一法。当言一心多心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虽已说彼相应差别。而未显示现前多少。今欲显示唯一刹那。故作

  • 泪与笑·梁遇春

    梁遇春著。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6月初版。为作者去世后由友人编成之随笔体散文集,收入作品22篇。前有废名、刘国平、石民作的三篇序,后有叶公超所撰跋。集内文章,多剖析内心矛盾痛苦,亦表现对于人生理想境界的热烈追寻

  • 铜人针灸经·佚名

    七卷。不著撰人。此书虽冠“铜人”之名,实与“铜人”无涉。系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针经》的全文,析分为卷一~六,另附针灸禁忌一卷。原书成于唐代,作者已无可考。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并

  • 波外乐章·乔曾劬

    民国词人乔大壮被喻为"词坛飞将",其词受生平遭际及性情气质影响颇大。早期所作,以深婉密丽、闲雅多致的风格为主;中年以后,国事飘摇、家庭多故,词作多幽咽吞吐、沉郁蕴藉之音。而因其孤高狷介、至情至性的精神气质,其词

  • 左史谏草·吕午

    一卷。宋吕午撰。吕午字伯可,歙县 (今属安徽歙县)人。嘉定四年(公元1211)进士,官至起居郎、右文殿修撰、漳州知府。其事迹见于《宋史》本传。《左史谏草》收有吕午的奏议六首,后附其子吕沆的奏议一首、家传诗文之类、

  • 法华文句记·湛然

    凡十卷。唐代湛然述。又称法华经文句记、妙法莲华经文句、文句记、法华文句疏、妙法莲华文句疏记、妙法莲华经文句疏、天台法华疏记、妙乐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为天台大师智顗所作法华三大部中‘法华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