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十二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

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五年。庚申。三月。壬寅。朔。谕军机大臣等。从前石麟咨部。请将晋省所属。不论有无尊经阁之府州县。俱照江南之例。各给以钦颁经史诸书。部议不准。石麟又复题请。该部议称、此奏与原议不符。且与江南办理之处。亦不相合。仍不准行。所议甚是。石麟身为巡抚。于部行事件。并不遵照原议辨理。用欲轻动公项银两。屡行渎请。倘他省效尤。必至公项不敷地方之用。将来于必应举行之事。转有妨碍。殊属不合。尔等可寄信申饬之。  

○癸卯。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今年二月中旬。朕躬偶尔感冒。陈止敬、吴谦、刘裕铎、敬谨调理。甚属勤劳。今朕躬全愈。且奏效甚速。陈止敬、吴谦、刘裕铎、俱着授为五品食俸。该部院知道。  

○甲辰。礼部议准、湖南学政陈象枢疏称、宝庆府属之城步县。改隶靖州。该县文武生童。应附靖棚考试。其原拨入宝庆府学之实廪一名。候廪一名。增生二名。附生二十名。武生五名。亦应拨归该县。就近约束应试。廪增各生。照例改为候廪候增。与该县学生员。照考案挨次间补。其廪生通较食饩年分。一体出贡。从之。  

○以和硕諴亲王允秘。为镶白旗蒙古都统。  

○以多罗淳郡王弘暻。为正黄旗汉军都统。  

○乙巳。遣官祭先蚕之神。  

○吏部奏、铨选处分则例。前奏明令吏兵二部、纂修司员。会同校核。谨将现在应用条款。酌议汇奏、一、官员通理前俸之例。满汉宜归画一。嗣后一应内外满汉官员。除裁缺告假丁忧等官。补授后、仍照原例办理外。若缘事议处。应降应革。遇恩赦免议。及本案审虚开复。或奉旨以该员参处之案。本属冤抑。复还原职者。俱准接算前俸。所有即升加级纪荐。仍照原例随带。其并非本案开复。及业经缘事降革。奉旨起用人员。原系曾经获罪。弃瑕录用。非本有冤抑开复者可比。概不准接算前俸。所有即升加级纪荐。俱不准带。一、州县交界之所。应分晰声明。地方有私铸。并制造赌具之家。经别邑差役查拏。如拏获之州县。与失察之地方。实系接壤邻邑。此县文武各官拏获。彼县亦免处分。如隔属州县。并非交界接壤者。仍照原例。差役协拏。始准免议。一、外任旗员。应一体终养。满洲蒙古官员。除在京文职旗员。俱不准告请终养外。其有补授外任满缺。如盛京五部司员笔帖式。并陵寝官员。奉天、宁古塔、黑龙江、等将军衙门。以及船厂乌喇、齐齐哈尔、并驿站关口章京笔帖式。各省驻防将军。城守尉。督抚随印笔帖式。及理事同知通判。其补授外任汉缺。如督抚布按道府等官。祖父母、父母、年七十以上。子孙俱出仕在外。户内别无次丁。或有兄弟笃疾。不能奉侍。或母老。虽有兄弟。同父异母。及父母至八十以上。虽家有次丁。而愿请归养者。准呈报该管上司、题奏到日、吏部行令该旗出具确实印结报部。准照汉官之例。一体终养。再满洲蒙古候选候补外任满缺者。原无投供验到之例。吏部照伊等年月先后。挨次选补。如有情愿呈请终养者。亦照此例行。以上告请终养官员。服满时。外任汉缺。照汉官应补班次月分补授。理事同知通判。及督抚笔帖式等。凡系拣选补放之员。俟拣选时。入于拣选人员之内。先行开列。带领引见。请旨补授。其外任旗缺。盛京等处。及陵寝驻防官员。笔帖式、告请终养者。服满时。仍以盛京等处。及陵寝驻防各本衙门员缺。不入班次即用。内有年满应行调京。告请终养者。如系已满年分之员。服满时。准以应调京缺。照调京之例用。其未满年分。在一年以外者。仍以外缺用。俟满限再行调京。如未满年分。在一年半年以内者。服满后。再扣一年半年。准以京缺照调京之例用。倘该员呈报终养。有规避假捏。本员照例议处。朦混出结之参佐领等官。交兵部察议具奏、一、承审事件。应分晰免议。官员审理案件。有情罪不协。律例不符。失出失入。经上司察明。驳令再审。承审官。虚心按律例改正。免其究参。若承审错误之员。已经缘事离任。无从改正。后官遵驳审明改正。或案件尚未招解离任。经后官审出者。令该督抚于咨题内声明。将从前之承审官。一体免议。若上司饬驳之后。承审官实系错误。固执原议具详。另委另员审出改正。或案件已经咨题完结。后经查出者。仍照失出失入例议处。如委员逢迎迁就。互有出入。后经发觉。亦应照例议处。再官员失察捕役诬窃为盗之案。承审官自行审出。已经致死者。将承审之州县官。降一级留任。未经致死者。免议。一、盗田野谷麦等类。应免参疏防。凡盗田野谷麦菜果。及无人看守器物之案。专兼统辖文武各官。俱免开参疏防。如拒捕杀人致死。正犯在逃。仍照命案例。按限勒缉正凶。限满不获。照例查参议处。从之。  

○丁未。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遣官祭历代帝王庙。  

○谕军机大臣等。闻山西布政使胡瀛。时常患病。一月之中。有二十日不能办事。何以石麟不将实情奏闻。可寄信询问申饬之。  

○军机大臣等议准。办理青海事务副都统巴灵阿奏称、据总督鄂弥达等转咨。令于青海等处。陆续采买驼马。以备夷使。官兵。牲畜疲乏更换之用。青海山高气冷。五六月间。青草萌生。牲畜始肥。今夷使于三四月抵东科尔。贸易事毕。即行进藏。倘所采买不免疲□□叟。恐有遗误。查西宁镇标。现有豫备驼一千余只。马一千六百匹。请先以此项驼马应用。再按价给发营弁。令其自购。一转移间。两有裨益。从之。  

○户部议准、护理安庆巡抚印务布政使晏斯盛疏报、太湖县、雍正十二年报恳田亩案内。有虚报水田一十五顷六十七亩有奇。额赋应请豁除。从之。  

○召山西布政使胡瀛、来京引见。调四川布政使高山、为山西布政使。以湖北按察使阎尧熙、为四川布政使。武汉黄德道吴龙应、为湖北按察使。  

○己酉。清明节、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  

○吏部议准、直隶总督孙嘉淦覆奏、承德州等处地方。绵亘数千里。所设同知等官。隶霸昌道弘辖。道员驻劄口内。势难遥制。且同知等官。不能兼辖武弁。遇有巡缉事件。呼应不灵。请于古北口外。添设兵备道一员。驻劄承德州。文武各官。均归统辖。并请于塔子沟。添设通判一员。巡检一员。千总一员。将三汛界外地方。改归新设之塔子沟通判管理。三汛界内地方。仍归原设之八沟同知管理。设立界牌。以专责成。其各汛弁兵。均听文员节制差遣。又承德州添设州判一员。以资佐理。并令带管道库等项事务。从之。  

○礼部议准。刑科给事中罗凤彩疏称、云南向来岁贡。必系实廪。方准考选。其虚廪虽年深。亦不准贡。与各省之例不符。嗣后应遵照定例。不论虚廪实廪。挨年序贡。从之。  

○庚戌。谕、盗贼劫夺。固为地方之患。法不容宽。而鼠窃狗偷之辈。昏夜潜踪。伺隙乘便。亦足侵伤良善。扰害行人。不可以为非重大之案。而置之不问也。朕闻直隶。山东。江南。河南。等省。颇有行客单少。不能御侮。被匪类邀截于路。强取银钱行李而走者。又有扮作进香之人。或乞丐之类。以肆其抢夺者。在本人失物不多。未必俱行报官。而地方官则希图省事。或隐讳不查。或缉捕不力。以致宵小无所惩儆。此风渐不可长。着该省督抚等。严行申饬。不时稽察。倘有仍蹈故辙者。必加以参处。毋得宽纵。  

○召川陕总督鄂弥达。来京候旨。以刑部尚书尹继善。为川陕总督。兵部尚书鄂善。暂行兼理刑部尚书事务。  

○铸给河南仪考通判关防。从巡抚雅尔图请也。  

○辛亥。遣官祭先农之神。  

○是日、奉天盖平县麒麟生。将军额洛图等绘图入告。报闻。  

○壬子。兵部议准。两广总督马尔泰疏称、融怀一汛。与黔省之古州接连。实为黔粤咽喉。两省扼要之区。须安设专营。改调大员驻劄。永宁一营。界在两郡之中。系属腹里。请将原设之永宁营参将一员。守备一员。并千把外委马步兵丁六百二十四名。移改融怀。管辖怀远。融县。罗城。三县地方。参将驻劄怀远。守备分防融县。将提标现在轮班分防怀远等处之守备千把兵丁六百四十名内。照永宁营额兵六百二十四名之数。派定驻防永宁营原辖之州县地方。所余兵丁十六名。并于提标照战三守七之例。拨出六十名。共兵七十六名。归于融怀营。以足七百名之数。原驻永宁。融怀。两处兵丁中。有情愿移驻者。准其移驻。有不愿移驻者。查明造册报部。毋庸彼此搬移。永宁营现有衙署。即令守备驻劄。至融怀参将。驻劄怀远县。旧有守备衙署。规模未免狭隘。应量加扩充。守备驻劄融县。应另为估建。所增之兵丁七十六名。亦应添房给住。又称、桂林营分防临桂、阳朔、等县汛地。差使繁多。额兵几八百名。隆林营地方辽阔。额兵七百名。应请于原设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各添设千总一员。把总二员。从之。  

○免直隶雄县所属龙华等八村庄、乾隆三年分水灾额赋有差。  

○癸丑。工部议准、直隶河道总督顾琮等奏称、南运河青县之鲍家嘴。为西南各府州县。宣洩积水之咽喉。一遇涨发。势难容纳。请于鲍家嘴西岸湾坡。裁直畅流。于出口淤浅处。挑挖深通。以免淤塞。堵筑东岸厂口。并筑挑水遥月等堤埝。以资捍御。又青县之张洪桥以南。民堤失修。以致献县等处之水。由黑龙港而来。河浅不能容纳。下游之子牙新河淤阻。水无去路。经年不涸。请将张洪桥等处一带民堤。加高培厚。复于李鲍家庄等处。开设涵洞。将田间积水。放入河中。可免水患。又子牙新河之东。运河之西。有凤台等洼。每遇涨满。旋转倒漾。查苟家营迤北。有高阜土埂一道。就势接成坦坡土埝。捍御漾水。再于新河东堤。罗家营等处开沟。将堤内各洼沥水。洩入新河。再查子牙新河。原以洩子牙河之水。于焦家口分流。经广福楼。流入新河。而上游现有河间等县积水。由黑龙港支河汇入。清浊相混。以至新河淤浅。积水难消。请将广福楼旧有横埝基址。补筑坦坡横埝。并将新河通身。挑挖深通。以受黑龙港支河之清水。使畅流归淀。至焦家口既已堵塞。复筑广福楼横堤。浑水不能东流。子牙全河之水。仅由王家口归淀。不免泛溢淤淀之虞。应于杨家庄河唇旧口处。顺势开挖引河。经阎留二庄。由朱家洼等处。于独流大坑。归入淀河。使子牙浑水。由西南斜向东北。水满听其平漫各洼。水落归槽。浊泥澄地。清水入淀。一带被水洼地。渐得受淤。俱变膏腴。可收一水一麦之利。将来各洼淤平。就势筑堤。使水经独流大坑。由杨柳青以达西沽。可无淤淀之患。其已挑之官家河。牛栏河。河身浅窄。应再一律挑挖。方可容纳。往来通衢。设船济渡。又王家口。为子牙旧河入淀之尾闾。河身浅窄。应将自庄头村起。至台头归清河止。河身取直。开宽挖深。可畅流无阻。此次疏通淀河。水中取土。应派垡船衩夫挑挖。又子牙河西堤。均已坚固。惟大城县之因献。任庄。八方。南赵扶。一带。堤身单薄。盖因附近小民。贪图河唇之地。播种秋禾。于紧靠河身。另筑土埝。不复修堤。河水涨发。洼地反成一片汪洋。应将因献。任庄。八方。南赵扶。一带子牙西岸大堤。动帑兴筑。加帮高厚。湾曲者稍为取直。夯硪坚实。筑成后。靠河之土埝挖平。永禁再筑。使河平漫。泥澄于洼。水归于河。堤岸巩固。河唇地亩。仍得受淤种麦。至积水案内。奏明由王凡口开设涵洞。缘堤开沟。以洩河水。今因就筑堤所挖土坑。即作水沟洩水。无庸另议开挖。从之。  

○甲寅。谕、绿旗武职军政年老官员。朕前降旨。将曾经出兵效力者。准其原品休致。仍令子弟一人。入伍食粮。如无子弟者。给与守粮一分。以终养赡。至军政有疾。曾经出兵受伤得功之员。虽有子弟食粮之例。其无子弟者。向未议给养赡。朕心轸念。着嗣后军政有疾官员。曾经出兵效力者。俱照年老之例办理。再武职出兵效力之员。有以老疾告休者。因未届军政之年。转不得援养赡之例。情殊可悯。嗣后各省除副参等大员外。都守以下员弁。有以老疾告休者。着该督抚提镇。查明该员实有出兵效力之处。于题咨内分别声明。亦照军政年老有疾之例。一体加恩优恤。  

○西藏辅国公噶布什巴那木扎勒色布腾故。遣官致祭如例。  

○乙卯。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军机大臣等。各省旧有关隘。或以屏蔽一方。或以控扼数省。皆属形胜冲要之地。虽建置沿革。今昔异宜。而其最关险要者。保境防奸。实为封疆所系。因系年久。多有倾圯。所当以时修备。可令各省督抚。将所属境内旧有关隘。因便查勘讲求。孰为一省之藩篱。孰为数省之要害。将应行修葺防守。并缓急先后事宜。详悉具摺奏闻。候朕酌量降旨。尔等遇各省督抚奏事之便。将朕此旨抄录封寄。令该督抚等从容查办。  

○丙辰。谕、西安将军沁布年迈。着来京候旨。所遗员缺。着绰尔多补授。  

○云南总督公庆复奏、孟连头目召贺白。滋衅。结讼多年。夷方不靖。臣到任之初。牌委刀派春。承袭土司、仍宽召贺白之罪。监禁省城。今一年有余。初时。伊余党尚怀疑惧。汉奸未免构扇。后已日就宁帖。兹召贺白之母白眉毛。素为各头目信服。年老思子。央求头目圈冒等。呈恳放回召贺白。刀派春亦屡禀。各头目现今恭顺。伏思夷性反覆。此时即行释放。恐生事端。但各头目已服。而拒白眉毛哀恳。又虑重生疑沮。因将召贺白发交普洱镇。就近羁管。使知渐就宽释。令各头目诱献从前构衅之汉奸王斯盛等。拔本塞源。可以永靖。得旨、大学士鄂尔泰。总督尹继善。会同议奏、寻议、抚夷之道。惟在处置有法。该督既以释放召贺白。恐生事端。则迁禁普洱。与拘禁省城无异。应令确查土司现在情形。如果刀派春渐能成立。夷人慑服。而释回召贺白之后。不致别生事端。则竟宜将召贺白释回。倘刀派春不克树立。其头目圈冒等具呈。或即系召贺白余党指使。应仍收禁省城。以杜滋事。得旨、这所奏是。依议。  

卷之一百十二  

猜你喜欢
  帝纪第四 惠帝·房玄龄
  卷六十三·谷应泰
  卷二十四·沈德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三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七·佚名
  ●跋宦遊偶記後·陈惟彦
  南唐书卷七·马令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司马迁
  王世贞传·张廷玉
  朱赓传·张廷玉
  靖郭君将城薛·佚名
  第六十一章 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北平行辕·李宗仁
  食货四○·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四十·吴景旭

      已集下之上  律诗法  杨仲序曰予少年从叔父杨文圭逰西蜀抵成都过浣花溪求工部先生之祠而观焉有主祠者工部九世孙杜举也居于祠之后予造而问之曰先生所藏诗律重寳不犹有存者乎举曰吾鼻祖审言以诗鸣于当世厥后

  • 序·丁耀亢

    暑气如蒸,忽作赤脚层冰想。使人意冷。客况如秋。忽读《化游词》。使人意热。胸中有此副本领,便是渊明乞食、真卿借米、杜陵未到彭衙时。索盘餐不可得,不能禁吾游之不畅也。文词奇幻,选艳征豪,惊心动魄,遂令青鞋布袜与十洲平

  • 三唉歌·刘半农

    (思祖国也)得不到她的消息是怔忡, 得到了她的消息是烦苦,唉!沉沉的一片黑,是漆么? 模糊的一片白,是雾么?唉!这大的一个无底的火焰窟, 浇下一些儿眼泪有得什么用处啊,唉!一九二四,五,巴黎

  • 卷九·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九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梅尧臣宛陵诗钞韩钦圣问西洛牡丹之感韩君问我洛阳花争新较旧无穷已今年夸好方絶伦明年好更还相比君疑造化特着意果乃区区可羞耻尝闻都邑有胜意既不锺

  • 御选明诗卷三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三十七七言古诗二宋讷吴兴唐子华画云山小景圗君不见夏圭昔写渔邨春雾时江山半入无声诗又不见马麟昔作闗山秋色图千里风烟来座隅夏圭马麟去已逺一入九原呼不返只今画者乱如麻吴兴近数唐子华子华

  • 李绅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绅( 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元和元年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他和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万历二十年十月丁亥朔以孟冬时享 太庙遣公徐文璧恭代○钦天监进二十一年大统历给赐百官颁行天下加赐二辅臣及日讲官有差○升山东副使白希绣为山西右参政○改南京工部尚书李戴为户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巡

  • 书目简介·佚名

    《宣统政纪》有一部大黄绫本,原由溥仪本人收藏,七十卷。现藏于辽宁省档案馆。辽海书社一九三四年据清史馆所存稿本印行,四十三卷。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宣统政纪》定稿本,卷数同大黄绫本。《宣统政纪》是《清实录》中的

  • 三十五 江宁织造曹寅奏以僧纪荫主持高(上日下文)寺摺·佚名

    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初十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高(上日下文)寺伏蒙皇上钦赐金佛,梵宇光隆,永垂不朽。但寺内无僧主持,臣寅到任后,访得马迹山有臣僧纪荫,避世焚修,可以胜任。臣寅会同臣李煦率扬州文武官员商民

  • 卷八·曾巩

    钦定四库全书 隆平集卷八 宋 曾巩 撰 参知政事 范仲淹字希文唐相复冰之後其先邠州人後徙居苏州祖赞仕钱氏为秘书监仲淹二岁丧父而母改适长山朱氏故从继父姓大中祥符八年登进士第曰朱说後丧母

  • 卷五十九 张汤传 第二十九·班固

    (张汤)【原文】张汤,杜陵人也。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鼠盗肉,父怨,笞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父死后,汤为长安吏。周陽侯为诸卿时,尝系长

  • 钟嵘传·李延寿

    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人,是晋朝侍中钟雅的七世孙。父亲钟蹈,为齐朝中军参军。钟嵘和哥哥钟山元、弟弟钟屿都很好学,思维有条理。钟嵘在齐永明年间为国子生,通晓《周易》。卫将军王俭作国子寺祭酒,对他很赏识,常与他交往。建武

  • 辩乐第七·佚名

    乐者,天地之声,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人心喜则笑,笑则乐,乐则口欲歌之,手欲鼓之,足欲舞之。歌之舞之,容发于声音,形发于动静,而入于至遭。音声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则不能无形,形则不能无道,道则不能无乱。

  • 卷三·敖继公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説卷三     元 敖继公 ?  士相见礼第三注曰相见于五礼属宾礼继公谓此篇主言士相见之礼其他礼则亦因而及之也士相见之礼贽冬用雉夏用腒左头奉之【腒其居

  • 卷四 丧礼·颜元

    初终疾病,迁居正寝,【凡疾病,迁居正寝,内外安静,以俟气绝。男子不绝于妇人之手,妇人不绝于男子之手。补注:迁居正寝者,惟家主为然。】既绝乃哭。【疾病,谓疾甚时也。近世孙宣公,讳奭,临薨迁于外寝,盖君子谨终,不得不尔也。○以上温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震旦佛教衰落之原因论·太虚

    ──民国三年作──一 化成  二 政轭  三 戒弛  四 儒溷  五 义丧  六 流窳震旦佛教,非始于汉明,周穆王时既有之。穆天子传洎列子,皆称西极有化人来;详所纪神变言辩,盖是大阿罗汉、大自在菩萨之流。老子西

  • 第四卷·佚名

    大法炬陀罗尼经 第四卷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等译相好品之余四念处品第八相好品之余复次摩那婆。如来有常光相成就因缘。我今当说。汝等谛听无令心乱。摩那婆。若诸菩萨于如来所。凡有造业终不虚也。假使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