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宋书》简介

《宋书》南朝梁·沈约 撰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 《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该书篇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

《宋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记述南朝刘宋王朝自刘裕建基至刘准首尾六十年的史实,为沈约所撰。全书一百卷,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作者根据何承天、徐爱等所著宋史旧本,旁采注纪,撰续成书。纪传部分成于南齐永明六年,诸志当成于隆昌元年之后。全书以资料繁富而著称于史林,为研究刘宋一代历史的基本史料。

各志工程巨大,内容详备,篇幅几占全书之半。志前有《志序》,详述前代修志情况,并上溯各志所记制度源流,可为考补前史缺志之助。《州郡志》记三国以来地理沿革并及东晋以来侨州郡县情况,有补于史事考证。《律历志》全载景初、元嘉、大明三历文字,为历法学的珍贵资料。《乐志》记叙汉魏及两晋乐府情况,乐府诗章有分类开录,并保存有汉魏以来大量乐府诗篇及乐舞文辞,其中“古辞”多为汉代遗篇,是研究乐府及诗史的重要文献。纪传叙事详密,列目入载二百三十余人。纪传中收录的大量诏令、奏疏、书札及文章,虽冗长,但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

《宋书》的作者沈约,是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声律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人。父沈璞,刘宋时为淮南太守,元嘉末年于皇族争权夺位之乱中被害,沈约时年十三岁。少年时代,沈约横遭家难,潜窜流寓,家境孤贫。他笃志好学,读书昼夜不倦,遂博通群籍,善属诗文。天监十二年卒,年七十三岁,谥曰“隐”,后世亦称“隐侯”。

卷一··本纪第一 武帝上

卷二··本纪第二 武帝中

卷三··本纪第三 武帝下

卷四··本纪第四 少帝

卷五··本纪第五 文帝

卷六··本纪第六 孝武帝

卷七··本纪第七 前废帝

卷八··本纪第八 明帝

卷九··本纪第九 后废帝

卷十··本纪第十 顺帝

卷十一··志第一 志序 历上

卷十二··志第二 历中

卷十三··志第三 历下

卷十四··志第四 礼一

卷十五··志第五 礼二

卷十六··志第六 礼三

卷十七··志第七 礼四

卷十八··志第八 礼五

卷十九··志第九 乐一

卷二十··志第十 乐二

卷二十一··志第十一 乐三

卷二十二··志第十二 乐四

卷二十三··志第十三 天文一

卷二十四··志第十四 天文二

卷二十五··志第十五 天文三

卷二十六··志第十六 天文四

卷二十七··志第十七 符瑞上

卷二十八··志第十八 符瑞中

卷二十九··志第十九 符瑞下

卷三十··志第二十 五行一

卷三十一··志第二十一 五行二

卷三十二··志第二十二 五行三

卷三十三··志第二十三 五行四

卷三十四··志第二十四 五行五

卷三十五··志第二十五 州郡一

卷三十六··志第二十六 州郡二

卷三十七··志第二十七 州郡三

卷三十八··志第二十八 州郡四

卷三十九··志第二十九 百官上

卷四十··志第三十 百官下

卷四十一··列传第一 后妃

卷四十二··列传第二 刘穆之 王弘

卷四十三··列传第三 徐羡之 傅亮 檀道济

卷四十四··列传第四 谢晦

卷四十五··列传第五 王镇恶 檀韶 向靖

刘怀慎 刘粹

卷四十六··列传第六 赵伦之 到彦之阙

王懿 张邵

卷四十七··列传第七 刘怀肃 孟怀玉

弟龙符 刘敬宣 檀祗

卷四十八··列传第八 硃龄石 弟超石

毛修之 傅弘之

卷四十九··列传第九 孙处 蒯恩 刘钟

虞丘进

卷五十··列传第十 胡籓 刘康祖 垣护之

张兴世

卷五十一··列传第十一 宗室

卷五十二··列传第十二 庾悦 王诞 谢景仁

弟述 袁湛 弟豹 褚叔度

卷五十三··列传第十三 张茂度 子永

庾登之 弟炳之 谢方明 江夷

卷五十四··列传第十四 孔季恭 羊玄保

沈昙庆

卷五十五··列传第十五 臧焘 徐广 傅隆

卷五十六··列传第十六 谢瞻 孔琳之

卷五十七··列传第十七 蔡廓 子兴宗

卷五十八··列传第十八 王惠 谢弘微 王球

卷五十九··列传第十九 殷淳 子孚 弟冲 淡

张暢 何偃 江智渊

卷六十··列传第二十 范泰 王淮之

王韶之 荀伯子

卷六十一··列传第二十一 武三王

卷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二 羊欣 张敷 王微

卷六十三··列传第二十三 王华 王昙首

殷景仁 沈演之

卷六十四··列传第二十四 郑鲜之 裴松之

何承天

卷六十五··列传第二十五 吉翰 刘道产

杜骥 申恬

卷六十六··列传第二十六 王敬弘 何尚之

卷六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谢灵运

卷六十八··列传第二十八 武二王

卷六十九··列传第二十九 刘湛 范晔

卷七十··列传第三十 袁淑

卷七十一··列传第三十一 徐湛之 江湛

王僧绰

卷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二 文九王

卷七十三··列传第三十三 颜延之

卷七十四··列传第三十四 臧质 鲁爽

沈攸之

卷七十五··列传第三十五 王僧达 颜竣

卷七十六··列传第三十六 硃修之 宗悫

王玄谟

卷七十七··列传第三十七 柳元景 颜师伯

沈庆之

卷七十八··列传第三十八 萧思话 刘延孙

卷七十九··列传第三十九 文五王

卷八十··列传第四十 孝武十四王

卷八十一··列传第四十一 刘秀之 顾琛

顾觊之

卷八十二··列传第四十二 周朗 沈怀文

卷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宗越 吴喜 黄回

卷八十四··列传第四十四 邓琬 袁鳷 孔觊

卷八十五··列传第四十五 谢庄 王景文

卷八十六··列传第四十六 殷孝祖 刘勔

卷八十七··列传第四十七 萧惠开 殷琰

卷八十八··列传第四十八 薛安都 沈文秀

崔道固

卷八十九··列传第四十九 袁粲

卷九十··列传第五十 明四王

卷九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孝义

卷九十二··列传第五十二 良吏

卷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三 隐逸

卷九十四··列传第五十四 恩幸

卷九十五··列传第五十五 索虏

卷九十六··列传第五十六 鲜卑 吐谷浑

卷九十七··列传第五十七 夷蛮

卷九十八··列传第五十八 氐胡

卷九十九··列传第五十九 二凶

卷一百··列传第六十 自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 孝武十四王·沈约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李百药
  列传第七十·刘昫
  列传第九十 三郑高权崔·欧阳修
  卷二百二十六 熙寧四年(辛亥,1071)·李焘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五十三·佚名
  王琳传·李延寿
  齐废帝东昏侯本纪·李延寿
  冯慈明传·李延寿
  黄干传·脱脱
  卷三·沈枢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二·佚名
  四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丁绍仪

    【乐府古辞】【相和歌辞】〖相和。汉旧曲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本一部。魏明帝分为二。晋荀勖采旧辞施用於世。谓这清商三调歌诗。即沈约所谓因弦管金石造歌以被之者也。唐乐志云。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曲

  • 甲集前编第八之下·钱谦益

    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诗(陈基序曰:“同夫,豫章人,尝登清江范公、蜀郡虞公、丰城揭公之门,而余故人危君太朴、揭君伯坊、杨君季子、邹君鲁望、张君宣仲皆其友也。余与同夫遇于吴之隐子顾仲瑛所,行且归矣,余

  • 卷十四·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十四目録【四十六字】清平乐【下】刘克庄【三首】赵彦端王千秋【二首】陈亮黄机【六首】刘镇李泳戴复古赵汝迕卢祖皋【二首】高观国【二首】韩淲洪瑹卢炳【二首】潘牥吴文英陈允平周密【六

  • 第十场·田汉

    [阮复成划上。阮复成 (唱)船到江心四下望,不见我儿为哪桩?看那江心乱转的船舟,莫非就是贼船?待我前去。(下)

  • 屈节解第三十七·王肃

    子路问于孔子曰:“由闻丈夫居世,富贵不能有益于物,以道济物不为身也处贫贱之地,而不能屈节以求伸,则不足以论乎人之域矣。”孔子曰:“君子之行己,期于必达于己。可以屈则屈,可以伸则伸。故屈节者,所以有待,待知求也求伸者,所以及

  • 第八十一回 联翠袖相约乞荣封 服红丸即夕倾大命·蔡东藩

      却说杨镐覆军塞外,败报上闻,盈廷震惧。言官交章劾镐,当下颁诏逮问,另任兵部侍郎熊廷弼,经略辽东,也赐他尚方宝剑,令便宜行事。廷弼奉命即行,甫出山海关,闻铁岭又失,沈阳吃紧,兵民纷纷逃窜,亟兼程东进。途次遇着难民,好言抚慰,

  • 宋史纪事本末卷六·陈邦瞻

    夏元昊拒命仁宗天圣六年五月夏王德明使其子元昊袭回鹘甘州取之元昊小字嵬理性雄毅多大略善绘画圆面髙凖晓浮图学通畨汉文字德明虽臣事中国及契丹然自帝其国至是以元昊袭破回鹘夺甘州遂立为皇太子明道元年十一月夏王德

  • 春秋战国异辞卷首上·陈厚耀

    右春坊右谕徳陈厚耀撰春秋战国通表上自平王元年东迁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并六国共五百五十年周 鲁 晋 衞 郑 齐 秦 宋 楚 陈 蔡 曹 燕周东迁洛邑 晋侯防衞侯郑伯秦伯以师从王入于成周 锡晋文侯仇命 命衞侯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二·佚名

    万历四十年二月丙寅朔○丁卯祭 先师孔子遣礼部左侍郎翁正春行礼○升大理寺右少卿吴崇礼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巡抚顺天地方○吏部推南京尚宝司卿闵廷甲升通政使司右参议得旨梁见孟转左参议闵廷甲升右参

  • 卷之五百八十四·佚名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十二月。戊午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丙戌皆如之。记注  ○谕内阁、朕钦奉皇太后懿旨、礼部奏、元旦礼仪一摺。元旦令节。皇帝率王公百官。着

  • 贾思同传·李延寿

    贾思同,字仕明。从小就能勉励自己的志向和行为,十分喜好学习经典史籍,与兄长贾思伯,年少时都被乡亲们看重。入仕后多次升迁,官至襄州刺史。在任上虽无明察秋毫的美誉,百姓们却也安居乐业。元颢叛乱,他与广州刺史郑先护都不投

  • 吕大防传·脱脱

    吕大防字微仲,他的先辈是汲郡人。祖父吕通,太常博士。父亲吕贲,比部郎中。吕通葬在京兆蓝田,于是定居在这里。大防进士及第,调任冯翊主簿、永寿县令。永寿县没有井,人们要到很远的山谷去汲水,大防巡行近境,得到二泉,打算疏导而

  • 卷十六·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沈卷十六长洲余萧客撰春秋左传二桓公【下】【七年】传名贱之也传曰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又云服于有礼社稷之卫谷邓在南地属衡岳以越弃疆楚逺朝恶人卒至灭亡故书名以贱之杜驳论先儒自谓一凖丘

  • 卷十六·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十六衍教所由生之义乐周礼大司徒之职以六乐【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贾公彦释曰按乐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孝经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故大司徒云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又

  • 卷十四·佚名

    释初品中尸罗波罗蜜义之余问曰:已知尸罗相,云何为尸罗波罗蜜?答曰:有人言:“菩萨持戒,宁自失身,不毁小戒,是为尸罗波罗蜜。”如上苏陀苏摩王经中说,不惜身命以全禁戒。如菩萨本身,曾作大力毒龙。若众生在前,身力

  • 佛说宝雨经卷第七·佚名

    唐天竺三藏达摩流支译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而得空性。何等为十。一者能知力空性。二者能知无畏空性。三者能知不共法空性。四者能知戒蕴空性。五者能知三摩地空性。六者能知般若空性。七者能知解脱蕴空性。八者

  • 战国纵横家书·佚名

    先秦帛书。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约17000字,共27章。其中11章与今本《战国策》、《史记》大体相同,其余16章不见他书。所记史实大多发生在战国后期。全书编定时间约在秦统一前后,主要是纵横家言论,故整理者定名为

  •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智圆

    佛典注疏。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智圆撰。四卷。是灌顶撰《大般涅槃经玄义》的注释书。依《玄义》次序,逐段疏解。先释作者,次释书名,再依次疏解正文内容。所引资料涉及内外诸典。见载于明、清诸版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