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點校說明

  契丹國志二十七卷,題名宋葉隆禮撰,是迄今為止記載遼代二百一十八年史事比較早、比較有系統的一部史書,它比元代官修的遼史約早百年,又是官修遼史的重要參考書之一。

  契丹國志又稱契丹志或遼志,體裁不完備與遼史相同,卷首有一進書表,一初興本末,一世系圖,一九主年譜,一地理圖。正文計皇帝紀年(自阿保機至天祚皇帝)十二卷,各種人物傳記七卷(卷十三爲后妃,卷十四爲諸王,卷十五爲外戚,卷十六至十九爲文武大臣),卷二十編排遼與石晉、北宋往來文牘,卷二十一輯錄遼與北宋、西夏以及其他鄰國相通饋獻禮物,卷二十二爲地理方域,卷二十三爲政治制度,卷二十四至二十五節鈔宋人使遼行程錄,卷二十六爲諸蕃雜記,卷二十七雜錄歲時風俗。因此,契丹國志是囊括較廣的一部史書。

  此書大部分撮鈔司馬光資治通鑑、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薛居正舊五代史、歐陽修新五代史,兼採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洪皓松漠記聞等書而成,也利用了宋人對遼的著述,如武圭燕北雜記、契丹疆宇圖等,而這些書流傳後世,至今有的尚有節本,有的全部散佚,通過契丹國志還能略窺其面目。

  葉隆禮字士則,號漁林,嘉興人,宋理宗淳祐七年進士。十年十月,以承奉郎任建康西廳通判。十二年十月改除國子監簿。開慶元年十月調兩浙轉運判官,十一月一日以朝散郎直祕閣、兩浙運判除軍器少監,十一日再以兩浙轉運判官兼知臨安府。閏十一月三日磨勘,轉朝奉大夫。景定元年正月一日除軍器監,兼職如故。二月六日除直寶文閣,知紹興府。四月二十六日以次官離任。宋末謫居袁州。入元以後,聲蹟銷暱(參考本書附錄)。

  契丹國志現存者以北京圖書館藏黃丕烈題跋元刻本爲最古,以嘉慶二年席世臣校刻的掃葉山房本流傳最廣,此外還有乾隆五十八年承恩堂的刻本及一些明、清時代的傳鈔本、節鈔本和民國時代的重排印席刻本。這次的校點工作即以元刊本爲底本而以永樂大典、古今逸史、古今說海、說郛所收節錄本、復旦大學所藏明鈔本,及席本與承恩堂本等,並盡可能地尋求史源,翻檢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長編和兩五代史、三朝北盟會編等書,校正了一些文字方面的舛訛,至於史實方面的錯誤,則留待學術界的同志們硏究了。點校工作中不足之處,歡迎遼金史的專家和讀者悉心地指正。

  另外,我們將有關契丹國志題跋、評論盡可能地搜集,輯爲附錄,著於書後,以便專家和讀者參考和閱讀。

  賈敬顏林榮貴一九八三年十二月

  經進契丹國誌表

  臣隆禮上言:伏惟契丹立國,強盛逾二百年;祕苑脩書,鑒誡垂億千代。不量愚瞽,冒瀆淵聰,臣誠惶誠懼,頓首頓首。恭惟皇帝陛下天挺英奇,神資睿聖,縱觀前史,紆覽宏圖。印五帝三王之心,有意建極;陋三國六朝之事,奚取亂華。然道判汙隆[一],載存媺惡。中朝不競,漠北方勇於爭衡;五閏紛拏,氊廬遂安於徙宅。載觀大遼之紀號,其誰小朝以自居。八際洪流,頓起興亡之慨;九州重霧,忍無夷夏之嗟。其契丹國自阿保機初興,迄於于天祚之亡,立統乘家,凡二百餘載。臣奉勑命,謹採摭遺聞,刪繁剔冗,緝爲契丹國志以進。淺短自慙,筆削莫措。尊王而黜霸,庶幾有備於將來;外陰而內陽,益宜永鑒於既往[二]。所有契丹國志隨表繕進以聞。臣誠惶誠懼,頓首頓首,百拜昧死謹言。

  淳熙七年三月日,祕書丞臣葉隆禮上表。

  校勘記

  [一]道判汙隆「道」原作「遭」,「汙」原作「紆」,據復旦大學藏契丹國志明抄本(下稱明抄本)、清乾隆五十八年承恩堂刊本(下稱承恩堂本)及嘉慶二年掃葉山房刊席世臣校本(以下稱席本)改。

  [二]益宜永鑒於既往「永」原作「求」,據明抄本、承恩堂本及席本改。

  契丹國初興本末

  契丹之始也,中國簡而不載。遠夷草昧,復無書可攷,其年代不可得而詳也。本其風物,地有二水。曰北乜里沒里,復名陶猥思沒里者,是其一也,其源流出自中京西馬盂山,東北流,華言所謂土河是也。曰裊羅箇沒里,復名女古沒里者,又其一也,源出饒州西南平地松林,直東流,華言所謂潢河是也。至木葉山,合流爲一。古昔相傳:有男子承白馬浮土河而下,復有一婦人承小車駕灰色之牛,浮潢河而下,遇於木葉之山,顧合流之水,與爲夫婦,此其始祖也。是生八子,各居分地,號八部落:一曰祖皆利部,二曰乙室活部,三曰寶活部,四曰納尾部,五曰頻沒部,六曰內會雞部,七曰集解部,八曰奚嗢部。立遺像始祖及八子。于木葉山,後人祭之,必刑白馬殺灰牛,用其始來之物也。後有一主,號廼呵,此主特一骷髏,在穹廬中覆之以氊,人不得見。國人有大事,則殺白馬灰牛以祭,始變人形,出視事,已,即入穹廬,復爲骷髏。因國人竊視之,失其所在。復有一主,號曰喎呵,戴野豬頭,披豬皮,居穹廬中,有事則出,退復隱入穹廬如故。後因其妻竊其豬皮,遂失其夫,莫知所如。此復一主,號曰晝里昏呵,惟養羊二十口,日食十九,留其一焉,次日復有二十口,日如之。是三主者,皆有治國之能名,餘無足稱焉。異矣哉!氊中枯骨,化形治事;戴豬服豕,罔測所終。當其隱入穹廬之時,不知其孰爲主也,孰爲之副貳也,荒唐怪誕,訛以傳訛,遂爲口實,其詳亦不可得而詰也。自時厥後,牛馬死損,詞訟龐淹,復遭風雨雪霜之害,中遂衰微。八部大人後稍整兵,三年一會,於各部內選雄勇有謀略者,立爲之主,舊主退位,例以爲常。至阿保機爲衆所立,後倂七部而滅之,契丹始大。原其立國,興自阿保機,至耶律德光而寖張。遭五季之衰,天未厭亂,石郎胎釁,產禍諸華。毒痛四海,飛揚跋扈,貪殘僭儗,中國帝王名數,盡盜有之;冠屨倒植,薰蕕共染,干戈之慘極矣。迨宋真宗屈己和戎,不復以一矢相加遺,含容覆護,百有餘年。聖、興、道三主聖宗、興宗、道宗[一]。以來,天誘其衷,革心慕義,貪婪歲幣,顧惜盟好,銷烽寢柝,號稱無事,南北民不知兵,各保首領以沒,茲非以德懷遠之明效歟?嗟夫,宋列聖之兼愛,其德可謂至哉!若遼之威服諸夷,奄有全燕,何其强也。天祚昬孱,女真生心,深入一呼,土崩瓦裂,何其弱也。且隹兵者,不祥之器也,天道好遠,盛極而微,理故然也。故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悲夫!今摭舊聞,裒其本末,雖未能考其異而訂其同,要之大略,甚不相逺[二],後之英主、忠臣、志士,遊今洄古,可以鑒矣。

  校勘記

  [一]聖宗、興宗、道宗此注原作聖宗、道宗、興宗,據明抄本及正文三帝次序改。

  [二]甚不相逺明抄本作「不甚相遠」。

  契丹九主年譜

  太祖大聖皇帝,諱億,番名阿保機。梁王貞明二年丙子稱帝,國號大契丹,改元神册[一],辛巳改元天贊,至丙戌天贊六年後唐明宗天成元年[二]。秋七月崩,在位十一年。

  太宗嗣聖皇帝,諱德光,元名耀屈之,太祖第二子。丙戌歲即位,丁亥改元天顯,丁酉改元會同,國號改大遼,丁未會同十一年北漢高祖天福元年。夏四月崩,在位二十二年。

  世宗天授皇帝,諱阮,番名兀欲,太祖之孫,東丹王突欲之子。丁未歲即位,改元天禄,北漢隱帝乾祐元年。辛亥天禄四年後周太祖廣順元年,北漢乾祐四年。秋九月為燕王述軋等弑於新州火神淀,在位九年。

  穆宗天順皇帝,諱璟,番名述律,太宗長子。辛亥歲即位,改元應曆,至戊辰應曆十八年宋太祖開寶元年。秋九月為庖人弑於黑山下,在位一十八年。

  景宗孝成皇帝,諱明記,更名賢,世宗之子。戊辰歲即位,改元保寧,甲戌改元乾亨,至壬午乾亨九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十二月崩,在位十五年。

  聖宗天輔皇帝,諱隆緒,景宗之長子。癸未歲即位,改元統和,宋太平興國八年。癸丑统和三十一年改元开泰,復改國號大契丹[三],壬戌改元太平,辛未太平十年宋仁宗天聖九年。六月崩於上京,在位四十九年。

  興宗文成皇帝,諱宗真,番名木不孤,聖宗第八子。辛未歲即位,壬申改元景福,宋仁宗明道改元。癸酉改元重熙,至乙未重熙二十三年宋仁宗至和二年。八月崩,在位二十五年。

  道宗天福皇帝,諱洪基,興宗之子。乙未改元清寧,乙巳改元咸雍,丙午咸雍二年復改國號大遼,乙亥改元壽昌,至庚辰夀昌六年宋哲宗元符三年。崩,在位四十六年。

  天祚皇帝,諱延禧,道宗之孫,秦王元吉之子。辛巳歲即位,改元乾統,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辛卯改元天慶,戊辰天慶八年宋徽宗政和八年,金太祖天輔元年。辛丑改元保大,至甲辰保大四年,宋徽宗宣和六年,金太宗天會二年。金太宗舉兵攻遼,天祚逃竄夾山,金國擒之,削封爲海濱王,送長白山東,築城居之,踰年乙巳而卒,遼國遂亡,在位二十四年。

  契丹自太祖神冊丙子稱帝,至天祚保大甲辰,計九主,在位首末二百一十五年,實歷二百丹九年[四]

  校勘記

  [一]改元神冊原脫此四字,據明抄本、承恩堂本及席本補。

  [二]至丙戌天贊六年後唐明宗天成元年案:阿保機卒于後唐明宗天成元年丙戌,適爲契丹天贊五年,司馬光資治通鑑(下稱通鑑)卷二百七十五及脫脫等遼史均有明載,此與明抄本、席本等皆作「六年」,誤。

  [三]癸丑統和三十一年改元開泰復國號大契丹按王偁東都事略(下簡稱事略)卷一百二十三附錄一、國志卷七聖宗紀均作統和元年改大遼爲大契丹。此與本紀、事略異。

  [四]實歷二百丹九年「丹」,承恩堂本及席本均作「單」,而永樂大典(下稱大典)卷五千二百五十一引契丹九主年譜仍作「丹」。

  (契丹世系之图)

  

  (契丹地理之图)

  (晋献契丹全燕之图)

  

  (元刊本契丹國志書影)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七·志第二十四·柯劭忞
  卷四十四·志第十一·柯劭忞
  卷九 善谋上第九·刘向
  卷四十三 漢紀三十五·司马光
  ◎计迎立·陈贞慧
  ○附录二·陶希圣
  一○八二 山东巡抚明兴为解缴挖出《通鉴纲目续编》违悖字迹事致军机处咨呈·佚名
  燕王德昭传·脱脱
  阿剌罕传·宋濂
  刘台传·张廷玉
  南史札记·李慈铭
  第七章育婴租·佚名
  卷九十二·雍正
  方域六·徐松
  严观韶·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编·卷四·沈瘦东

    钱湘灵间诗於顾仲恭,仲恭曰:"诗从读经史中出者,上也;从读词赋中出者,次也;从读诗中出者,下矣。"余补充其说,曰:诗能引经不腐,引史有识,上也;从词赋中出,而无短钉掇拾之病,次也;从诗中出,而不登家数、不脱窠臼,下矣。温庭筠《达摩支曲》

  • 卷二·刘克庄

      此一卷专为杜陵补遗  《陈拾遗故宅》诗,至比之郭元振,唐人敬重拾遗如此。《文上人上方》云:“庭前猛虎卧,遂得文公庐。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余。长者自布金,禅龛只晏如。”又云:“王侯与蝼蚁,同尽遂丘墟

  • 第三折·罗贯中

    (赵普衣冠引张千捧香、桌、书、烛上,云)某赵普是也。自从做掌书记时,扶佐当今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宋,四方承平。以某有推戴之功,官拜中书大丞相,进封韩王。今夜雪下甚紧,料无人来。张千,你拿过香桌来,点上烛,我读一会《论语》咱。

  • 卷二十五·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五 宋 郭知达 编近体诗送梓州李使君之任【公自注故陈拾遗射洪人也篇未有云洙曰拾遗陈子昻常为县令叚简收系忧愤死狱中射共梓州之属县也】籍甚黄丞相能名自川近看除刺史还喜得吾贤

  • 卷一百六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七李白秋浦歌十七首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秋浦猨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

  •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司马迁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

  • ○毓屠户六则·许指严

    清季之酷吏,当以毓贤为举首。迹其生平,无他能,前半生殃民,后半世召侮。盖自山东知府以至巡抚,以能治盗名,名为治盗,实殃民也;自山东巡抚以至为山西巡抚,以能排外名,仇教杀人,借残酷自鸣忠愤,名为排外,实召侮也。而其最昏诞者,即奉拳

  •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目录·王彦威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一)直督李鸿章奏日据台湾请筹办海军船械并遣使驻日及泰西各国以资联络而察敌情片闽督李鹤年奏福州厦门电线买回自办折闽督文煜等咨呈军机处闽省电线买归自办文闽督文煜等奏审明谋毙英人各犯分别定拟折

  • ●南明史料卷二·佚名

    六三、江南下江巡视盛复选揭帖(顺治五年二月十一日到)六四、浙闽总督张存仁题本六五、浙闽总督张存仁揭帖(顺治五年三月初二日到)六六、浙江巡按秦世祯揭帖(顺治五年四月初五日到)六七、江南总督马国柱残题本六八、浙江巡抚

  • ●碑传选集(一)·钱仪吉

    多尔衮 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多铎 和硕豫通亲王多铎传豪格 和硕肃武亲王豪格传图赖 议政大臣昭勳公图赖传佟图赖 勤襄公佟图赖传张朝璘 浙闽总督张朝璘传(「八旗通志」)张存仁 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直隶山东

  • 一九一一年一月卅日至十月卅日·胡适

    (在康乃耳大学农学院)一九一一年一月卅日(星一)辛亥元旦。作家书(母四)。考生物学,尚无大疵。今日《五尺丛书》送来,极满意。《五尺丛书》(fivefootshelf)又名《哈佛丛书》(harvardclassics),是哈佛大学校长伊里鹗(eliot)主编之丛书,

  •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司马迁

    【索隐】:论语云:“赐不受命而货殖焉。”广雅云:“殖,立也。”孔安国注尚书云:“殖,生也。生资货财利。”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正义】:音亡。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

  • 沈祖荣·周诒春

    沈祖荣 字绍期。年三十岁。生于四川。已婚。女一。初毕业于武昌文华大学。任该校图书室襄理。民国三年。以在美友人资助。自费赴美。入纽约图书馆学校。习图书管理。得有文凭。民国四年。入哥仑比亚大学。习理科。民

  • 孟子通卷四·胡炳文

    <经部,四书类,四书通__孟子通>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通卷四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公孙丒章句下凡十四章自第二章以下记孟子出处行实为详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谓时曰支干孤虚王相【并去声】之属

  • 卷一·范处义

    <经部,诗类,诗补传>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一     宋 范处义 撰 国风 周南【召南说附】 昔者先圣孔子诲人以经固莫详於诗而圣人之论诗又以二南为大故曰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盖不学墙面古之格言

  • 众经目录卷第一·静泰

    隋开皇十四年敕翻经沙门法经等撰单本(源来一本更无别翻)合四百四十一部二千七百八十三卷大乘经单本一百九十一部一千二百六十二卷&middot;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一千八十七纸) 晋义熙年佛陀跋陀罗共法业等于杨州译 

  • 童蒙须知·朱熹

    宋朱熹为儿童教育编写的教材和读物。内有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杂细事宜六节,详细规定了道德规范、行为细则、日常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礼节、读书写字的常规。如“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

  • 还源篇·石泰

    内丹学著作。宋代石泰撰。本书遵循祖师张伯端金丹内练学说,强调 “还源返本,与道合真”(《还源篇阐微》)。全篇以九九之数八十一章五言绝句,逐一论述丹基、采取、交结、烹炼、沐浴以及分胎、温养、丹成之大意,反复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