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十八

嘉靖元年九月甲辰朔以乾清坤宁等宫成赐工部左侍郎赵璜右侍郎童瑞都御史秦金邹文盛白金彩币璜及采木侍郎刘丙陈雍各荫一子送监读书督工给事中等官金瓒等湖广川贵左布政使等官周季凤等各升俸赏赉有差

○录故右副都御史柳应辰子濂送监读书应辰湖广巴陵人仕至顺天巡抚逆瑾用事黜为民瑾败诏复官未任卒至是其妻陈乞录荫事下吏部议应辰素称清谨故有是命

○翰林院侍读徐缙守制回籍援讲读例乞给驿以归许之

○乙巳以大婚遣定国公徐光祚告天地武定侯郭勋告太庙

○命都指挥佥事甯宝充右参将分守辽东锦义二城

○丙午复除丁忧服阕户科给事中于桂于吏科

○巡按江西御史程启充得逆濠通萧敬陆完等私书内欲急去巡抚孙燧云代者汤沐梁宸俱可王守仁亦好启充因极论萧敬张锐等罪恶并劾守仁阴谋党恶素与交通乃贪大之功谬获封爵宜追夺提究户科给事中汪应轸上书明守仁之功言逆濠私书已有旨烧毁启充不谙事体沮抑忠义轻信被黜知县章玄梅捃摭之辞复有此奏非所以劝有功存大体也主事陆澄亦为守仁奏辩于是御史向信劾应轸与守仁同府澄系守仁门生党比欺罔请正其罪上俱命所司知之独戒澄令勿妄言既而科道交章请黜守仁爵罢沐官并追论完下敬法司治罪上曰守仁一闻宸濠之变仗义兴兵戡定大难特加封爵以酬大功不必更议沐令自陈其余宜遵前旨

○以南京大风雨灾遣成国公朱辅驸马都尉蔡震惠安伯张伟祭告天地宗庙社稷致斋三日仍敕魏国公徐鹏举祭告孝陵

○命署都指挥佥事袁勋充山西三关游击将军

○丁未孝恭章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戊申修天地坛祭器

○刑部尚书林俊以灾变奉谕修省因上言臣仰体圣怀思今日之最急者其惟取法祖宗躬行节俭兹大婚屇期六礼之仪固不可易内外赏犒为费尤多时诎举赢其何能济臣愿一切罢省务崇俭以为天下先上嘉纳之

○辛亥狭西道监察御史黎贯以三边有警请召用致仕武英殿大学士杨一清付以总制之权往经略其地刑科给事中管律亦以为言俱下所司知之

○以雹灾免山西马邑广灵二县秋粮有差

○命浙江南直隶山东河南江西及湖广四川等处腹里钱粮敕各刷卷御史兼理清查纠察奸弊从御史黎贯奏也

○裁革山东鲁桥金岭镇二递运所及济宁州城东马驿各原额夫船马驴分拨归并附近驿递收管接递改济宁州南城水驿聊城县崇武水驿俱为水马驿从兵部覆山东抚按官奏也

○朝鲜国进贡陪臣户曹参判申继宗病卒赐谕祭备棺殓送归本国应领赏赉关付同来使臣给授其家

○黜守备清浪都指挥佥事琴大声原卫闲住巡按御史唐符论大声原名大鸣奉表入京夤缘推用致蒙先帝改名升用及莅任以来贪暴不法官夺其官事下兵部覆奏黜之

○癸丑命杂谷安抚司故安抚同知职事格兠伽子旺伽就彼袭职从巡抚四川都御史勘奏也○甲寅命定国公徐光祚为正使大学士杨廷和为副使持节行纳采问名礼制曰兹奉圣母昭圣慈寿皇太后□选中军都督府同知陈万言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纳采问名礼制谕万言曰朕承天序钦绍鸿图经国之道正家为本夫妇之伦乾坤之义实以相宗祀之敬协奉养之诚所资维重祗遵圣母昭圣慈寿皇太后命今遣使持节以礼采择又谕之曰朕惟夫妇之道大伦之本正位乎内必咨名家特遣使持节以礼问名尚伫来闻止是万言奏曰臣万言伏承嘉命正使徐光祚副使杨廷和重宣制诰问臣名族臣女臣夫妇所生先臣赠都督同知敔之曾孙先臣知县赠都督同知志之孙今年十五岁谨具奏

○总理粮储兼巡抚应天等处地方太子少保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充嗣南京礼部尚书杨廉各乞休上俱优诏慰留不允

○乙卯巡抚四川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许庭光引疾乞休上以四川多事之后正须巡抚得人不允

○翰林院修撰唐皋言比见运河地势高其水易涸丁夫挑浅沿岸抛泥是以随挑随淤终岁不休宜仿嘉湖取淖壅桑之法以舟运泥至近岸别令人转运务去河稍远则一岁之役可免数岁之劳又山东泉脉甚众顷缘管河官类多转委于人导无方以致泉流散漫不入于河乞敕分司主事亲督其役如法浚庶众流成川亦运道一助也事下工部议覆从之

○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张钦勘上大同吴道沟等处杀虏功得旨斩首及阵亡者升一级被伤者给赏有差

○丙辰赐隰川王府奉国将军聪氵□策聪湒聪涏四书五经大全性理群书孝顺事实各三部从康肃王嫡长子俊柏请也

○南京贵州道监察御史谭鲁奏河南山东修河人夫每岁以数十万计皆近河贫民奔走穷年不得休息请令管河官通行合属地方均派上中二则人户徵银顾役便工部覆议从之

○戊午命武定侯郭勋充正使大学士蒋冕费宏充副使持节行纳吉纳徵告期礼其纳告制曰皇帝制谕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陈万言大婚之卜龟筮卿士协从敬循礼典遣使持节告吉钦哉故谕其纳徵制曰皇帝制谕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陈万言卿女有贞静之德称母仪之选宜共承天地宗庙特遣使持节以礼纳徵钦哉故谕其告期制曰皇帝制谕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陈万言岁令月良吉日辛未大婚维宜特遣使持节以礼告期钦哉故谕止己未赐巡抚顺天右副都御史孟春总兵马永管粮郎中顾天祐兵备副使熊相各银币有差以擒获近京地方剧贼马锡等功也

○诏内府各监局冒滥匠役已裁革者勿复收用存留额内有逃故许如数勾补

○辛酉鸿胪寺卿魏璄以天变引咎求退不允

○夜五更月犯昴宿西第一星

○癸亥南京吏部尚书罗钦顺以其父衰病乞归餋许之赐驰驿归

○以原任江西道监察御史成文为狭西凤翔府知府文正德中黜为民至是召用遂擢是职

○复除丁忧服阕山东按察司佥事王汝舟于狭西

○以水灾命池州安庆二府及高淳溧水二县九江安庆二卫兑军粮半徵折色

○四川酉阳宣抚司冉仪遣人贡马赐彩币钞锭

○甲子给事中及宦同监察御史俞集奉敕查盘大同宣府钱粮奏称朔州广昌永宁草场节次烧毁草计一百一十万三千束有奇领去价银并填过盐引共四万一千三百八十余两是皆小民脂膏朝廷重计一旦俱为煨烬或委于不测之灾或坐于不能陪偿之人纵奸蠹国实为积弊及查朔州草系副总兵张輗报纳价银先领亏欠实多恐有查盘故令家人潜得烧毁尤可痛恨乞命提督侍郎同各巡抚官将各场烧毁之数查提各□每草一束量追原领价银十之二张輗已升宁夏总兵官宜令革职回卫听法司覆议追赃发落户部覆奏如议从之

○乙丑命四川行都司佥书署都指挥佥事鲁儒掌本都司军政事

○升分守居庸关等处以都指挥体统行事申大节为署都指挥佥事仍分守居庸关

○丙寅南京工部右侍郎吴廷举引疾再乞休因以南京灾异故劝上勤学修政亲贤远侫日览大学衍义以为法戒之资上赐温旨褒留之

○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右副都御史俞谏以衰病乞休不允

○侍卫前军都督府管府事武平伯陈熹以贪肆为言官所劾得旨革任闲住

○升贵州按察司按察使李麟为本布政司右布政使

○丁卯复除服阕吏科给事中赵汉为兵科给事中

○巡抚河南右副都御史何天衢奏河南连岁灾伤所欠各王府禄粮计一百二十五万一百四十石有奇无从处给请以嘉靖元年至三年京边并腹里保定等处岁额夏税连丝每石徵银一两秋粮连草每石徵银一两五分除起运正数外其余存留并将合属郡县已徵未解及岁报赎罚等银通融扣算以补支用下户部议如所请但元年已诏赐半租不可更议折纳宜待二年为始至四年止从之

○谪原任南赣守备都指挥同知郏文江西按察使贺锐各戍边卫文等先为逆濠胁执不能伏节濠败下吏论死至是法司议文等仓猝遇难心无异图宜从末减故有是命

○工科左给事中安磐劾奏净身男子龚科等奏乞收用已有严旨驱逐而渎扰无已宜寘之于法因言先朝内外巨奸如张忠刘餋韦霦魏彬王琼甯杲等虽幸漏网得全要领然恃其货赂可以通神或夤缘左右交通贵幸以觊复用则其害有不可胜言者天下事岂容此辈再坏愿明主加察而预防之上曰先年乱政坏事之人贻累先帝罪恶深重新政之初姑从宽遣黜今后但有夤缘交通者即系奸党听缉事衙门密切访捕科道官指实劾奏不许容隐回护已而给事中毛玉亦言正德中乱政内臣如谷大用魏彬张永等皆挟重赀希图再用乞赐遏绝上乃申谕如前旨

○戊辰升贵州布政使司右参政傅习为按察司按察使

○中军都督府掌府事太傅定国公徐光祚以疾辞营府重任不允

○己巳吏部听选监生何渊上言请权宜礼制量立世室于太庙东北之地奉兴献帝之神如周祀文王于世室遗意则陛下四时躬祭便适而事生事存之心始得以自尽太后千秋万岁后亦得配食太庙于无穷不必远祔安陆幽明之心俱安陛下笃孝之心亦安矣上命所司会议以闻

○以剿平云南广西府十八寨强贼功赐巡按御史罗玉银币及有功官军升赏有差

○是日五更大风扬尘昼晦

○辛未遣成国公朱辅充正使大学士杨廷和毛纪充副使持节奉册宝行奉迎礼皇后受册宝自其第至大内行礼皆如仪册制曰朕惟天地合阴阳之德君后为风化之原大禹祗承美涂山之翼夏文王受命资大姒以兴周矧惟嗣统之难允赖宜家之助彝章具在宗社所关咨尔陈氏毓秀庆门扬芬令族优游图史蔼和顺以积中涵泳诗书眷柔嘉之维则坤厚协安贞之吉星轩应悬象之明宜正位于长秋用母仪于函夏兹特遣使持节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表正六宫纲维九御惟仁惟敬奉九庙以承天庥克顺克诚餋重闱而修壸政葛覃卷耳载歌勤俭之风麟趾螽斯茂衍本支之庆赞予至治永尔徽音

○升江西布政使司右参议于湛为贵州布政使司右参政以江西战功诏升二级故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九 桓玄 卞范之 段仲文·房玄龄
  英人代缅甸入贡·佚名
  阅史郄视卷四·李塨
  附录一·佚名
  卷十七 食货志三·黄遵宪
  萧摩诃传·姚思廉
  徐謇传·魏收
  张浚传·脱脱
  白华传·脱脱
  卷十四·阿桂
  卷八十九·杨士奇
  一一、邓析考·钱穆
  卷七十二·赵汝愚
  卷一百二十五·宋敏求
  前言·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徐元

    第二十一齣 周坚替死【风马儿】〔生上〕嫩竹摇竿雨初霁。葵榴吐半开红蕊。〔旦〕对景欢娱。一双两美。〔贴〕怎知道日来如是。〔生〕似水如鱼不暂离。人生莫负少年时。〔旦〕暮乐朝欢随所欲。乐极谁知有怨悲。驸马。

  • 再不见雷峰·徐志摩

    再不见雷峰,雷峰坍成了一座大荒冢, 顶上有不少交抱的青葱; 顶上有不少交抱的青葱, 再不见雷峰,雷峰坍成了一座大荒冢。 为什么感慨,对着这光阴应分的摧残? 世上多的是不应分的变态。 世上多的是不应分的变态; 为什么感慨,对着

  • 卖萝卜人·刘半农

    一个卖萝卜人,——很穷苦的,住在一座破庙里。 一天,这破庙要标卖了,便来了个警察,说—— “你快搬走!这地方可不是你久住的。” “是!是!” 他口中应着,心中却想—— “叫我搬到那里去!” 明天,警察又来,催他动身。 他瞠着眼看,低

  • 卷二十八·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初唐十五 苏頲【字廷硕瓌之子】 和杜主簿春日有所思 朝上高楼上俯见洛阳陌揺荡吹花风落英纷已积美人不共此芳妍空所惜揽镜尘网滋当窗

  • 卷一百六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八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顔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从兄襄阳少府皓结髪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却秦不受赏击晋

  • 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一·张廷玉

        赵南星 邹元标 孙慎行 高攀龙 冯从吾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张居正寝疾,朝士群祷,南星与顾宪成、姜士昌戒弗往。居正殁,调吏部考功。引疾归。   

  • 卷三百二十四 元豐五年(壬戌,1082)·李焘

      起神宗元豐五年三月盡其月   三月乙酉,詔:「昨應募隨王中正出界開封府大保長,雖未嘗立功者,各遷一資,庶可鼓舞百姓,使人人樂于公戰。」(乙酉三月四日。)   熙河路都大經制司奏:「先據李浩申,有新歸順部落子嘛〈口夌〉等

  • ●卷三·赵鼎

    ○绍兴七年丁巳岁 九月,自绍兴被召,是月十六日,入建康,对于便殿。叙志已,上曰:&ldquo;卿,人望所归,岂应久外。&rdquo;某辞以今日规模,与臣所见不同。上曰:&ldquo;将来别作措置。&rdquo;十七日,宣制:授左仆射。十八日,留身奏

  • 第八十六回 誓马厂受推总司令 战廊房击退辫子军·蔡东藩

      却说梁启超草缮电文,凭着那生平抱负,随纸抒写,端的万言立就,一鸣惊人。首数电是分致冯国璋及陆荣廷、瞿鸿诸人,不过问明真假,无甚闳议。另有一篇通告讨逆的电文,着笔不多,已觉得感慨淋漓。文云:  天祸中国,变乱相寻,张

  • 卷八十七·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八十七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索隐地理志汝南有

  • 纲鉴易知录卷十八·吴楚材

    汉纪孝成皇帝纲 丁未,三年,春正月晦,日食。纲 冬十一月,故南昌尉梅福上书,不报。目 福数因县道上变事,辄报罢。至是复上书曰:&ldquo;昔高祖纳善若不及,从谏如转圜,故天下之士云合归汉,此高祖所以无敌于天下也。孝文皇帝循高

  • 尚书古文疏证卷八·阎若璩

    第一百十三书古文岀魏晋间距东晋建武元年凡五十三四年始上献于朝立学官建武元年下到宋南渡初八百一十一年有吴棫字才老者岀始以此书为疑真可谓天启其衷矣抑朱子大学序所谓天运循环无往不复者也其言曰伏生传于既耄之时

  • 六、论花与花的布置·林语堂

    花的享受和花的布置似乎是和机缘有点关系的。花的享受和树的享受一样,第一步必须选择某些高贵的花,以它们的地位为标准,同时以某种花与某种情调和环境发生联系。第一是香味,由茉莉那种强烈而显著的香味到紫丁香那种温和的

  • 凡例·朱鹤龄

    读左日钞凡例左传之文先经以始事後经以终义盖纯以史事解经者也其解之得失余春秋集说已详辨之此书只略举其槩尔左氏论人论事时有悖于圣人者啖叔佐【助】赵伯遁【匡】刘原父【敞】叶石林【梦得】赵子常【汸】陆贞山【粲

  •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一·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

  • 卷第十九·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十九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开示偈(五) 示李虚云居士 顿悟心源开宝藏。万花丛里乐优游。春风也解禅那意。吹尽残红伴水流。 示刘自度居士 顿悟心源开宝藏。钟鸣鼓响验声尘。

  • 唱论·佚名

    乐学论著。元燕南芝庵撰。不分卷,共三十一节,每节不标题目。内容除简略地列举古代著名的音乐家、歌唱家、作曲家和古典戏曲的主要体制外,大部分是关于宋元两代戏曲声乐理论和歌唱方法。其音乐美学思想,注重歌唱中的抑

  • 瓶粟斋诗话·沈瘦东

    《瓶粟斋诗话》是沈其光创作的诗话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