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

隆庆三年八月壬寅朔秋分 上亲祭夜明于夕月坛 命成国公朱希忠分献

○甲辰礼部奏大阅之礼古昔所重在成周之世职列夏官自汉唐以来事载国史迨我 宣 英二圣相继举行成宪昭然遗烈未远兹遇 皇上焕启神谟光脩令典建熙朝之盛事乖后世之法程一切仪章俱当详慎但稽之前代则制度互有不同考之先朝则礼文亦多未备臣等谨略参古制兼酌时宜议拟上请一前期一日 上常服以亲行大阅礼预告于内殿用告词行四拜礼如出郊常仪是日司礼监设御幄于将台上总协政戎大臣巡视科道官督率将领军兵预肃教场内外一至日早遣官于教场内祭旗纛之神三大营官军俱各披戴鲜明盔甲盛陈旌旗器械于本营摆列仍选拨将官四员统领有马战兵二千名于长安左门外伺候扈 驾文职各堂上官六科十三道掌印官并礼科兵科礼部仪制司兵部四司官及纠仪监射御史鸿胪寺供事官武职除应该掺阅外其余都督以上并锦衣卫堂上及南镇抚司掌印佥书官各具大红便服关领扈从牙牌悬带俱诣教场伺候一是日免朝衣卫备卤簿驾设辇于皇极门下 上常服乘辇由长安左门出扈 驾官军前后导从钲鼓响器振作从安定门出至阅武门外总协戎政官率领大小将佐官戎服跪迎接 驾过方起随入将台下北向序立 驾追阅武门内中军举号炮三各营钲鼓响器振作扈从官序立于行宫门外迎 驾 上到行宫门降辇兵部官导 上入行宫鸣金止鼓候 上升座扈从官行一拜叩头礼如例赐酒饭各官仍叩头谢 恩毕即退出于将台下东西序立兵部官跪奏请登台大阅兵部鸿胪寺官导 上登台升御幄举号炮三鸿胪寺官跪奏京营将士叩头辇一拜叩头礼毕分东西侍立总协戎政官列于扈从官之北其余将佐列于扈从官之南兵部尚书跪奏请令各营整搠人马承旨毕将台上吹号笛摩黄旗总协戎政官指挥副参游佐等官各归所部整搠人马兵部尚书跪奏请阅阵举号炮三马步官军演阵悉如常法演毕将台上吹号笛摩黄旗各将官军士俱各回营少顷兵部尚书跪奏请阅射总协戎政官指挥副参游佐坐营号头中军千摠等官及听射公侯驸马伯锦衣卫等官俱于将台下比较射艺马上人各三箭部下人各六箭中的者鸣鼓以报用御史二员兵部司官二员监视纪录其余把总以下及家丁军士射箭以府部大臣并御史及兵部司官各四员于东西厅分投校阅一体纪录其枪刀火器等艺听总协戎政官各量取一队于 御前呈验讫兵部尚书跪奏大阅毕将台下举号旗摠协戎政官及大小将领俱诣将台下北向序立鸿胪寺官奏传制赞跪各官皆跪鸿胪寺官宣制讫赞叩头各官叩头讫先退出阅武门外伺候仍赞扈从官行叩头礼讫鸿胪寺官奏礼毕 上回行宫少憩扈从官趋至阅武门内序立伺候送 驾 上升辇中军举号炮三各营鼓吹齐鸣卤簿及马战兵导从如来仪钲鼓响器与大乐相应振作总协戎政以下官候 驾至跪叩头退马战兵至长安左门外止卤簿大乐至午门外止 上还仍诣内殿参谒如前仪一是日百官不系扈从者各具吉服于承天门外桥南向北序立恭送候 驾出长安左门退于本衙门办事 驾还之时仍前序立迎接候 驾入午门百官退一十三日摠协戎政官率将佐等官各具朝服上表谢 恩文武百官朝服侍班行称贺礼是日早 上具皮弁服御中极殿执事官行礼毕导驾官导 上升殿乐作鸣鞭总协戎政以下官入班赞四拜赞进表赞宣表目又赞四拜退百官入班鸿胪寺官致词称贺赞行五拜三叩头礼毕鸣鞭乐作 驾兴一是日兵部以各将士演营优劣中箭多寡并教练等第具本奏闻请自上裁一十四日 上御皇极门赐 敕勉励将士摠戎政官捧至采舆将士迎导至教场开读行礼如仪是日即赏赉将士并戒罚有差一十五日总戎政官率将佐等官复谢恩 诏如所拟

○乙巳先是贵州黎平府知府刘汝顺都匀府知府薛绍皆徵粮米完七分以上抚臣赵锦以闻奉 旨各降一级既而锦言该省苗夷杂处急之则乱有司催科难以尽法请宽汝顺等罚仍以原官改调 诏复从之

○以北直隶山西地方灾伤 诏留赃罚银两赈给

○丙午升户科右给事中李已礼科右给事中宋良佐为左给事中吏科给事中李存文兵科给事中杨一魁刑科给事中魏体明工科给事中许天琦为右给事中已礼科良佐天琦俱刑科一魁吏科体明兵科存文工科

○发太仓银五千二百三十一两于固原一万七千六百九十两于宁夏三万六百四十两于甘肃一万七千六百二十两于延宁二镇以摠督王崇古奏给军饷也

○福建巡按御史勘报澳头等处失事状福宁卫□所副千户刘应谦以诚陷论斩指挥杨涌等降罚有差至□未祭先师孔子 命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赵贞吉行礼

○夜火星犯鬼宿

○戊申 上亲祭 太社 太稷

○升兵部左侍郎曹邦辅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己酉 孝康敬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武安侯郑昆祭 泰陵 升工部郎中刘经纬为山东按察司副使整饬徐州等处兵备

○庚戌开日讲

○裁革南京刑部浙江江西二司员外郎各一员广东云南二司主事各一员南京大理寺左右评事各一员

○辛亥 孝慈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

○以是岁灾异频仍 诏天下暂免行刑

○宁海王载薨 上辍朝一日治丧葬如例

○改宣府副总兵管参将事袁世械于大同左卫以巡抚李秋荐也

○壬子南京吏部尚书吴岳上乞休不允

○升兵部右侍郎曹亨为本部左侍郎巡抚山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杨巍为兵部右侍郎

○朿鹿县大水坏芦舍溺死人民无数巡按御史房楠请发帑银赈恤兼助脩城之费将夏秋二税食盐丝绢及徭役等银悉行停免户部覆许动支隆庆三年分应角□羊赃罚银两其蠲免钱粮行抚按酌议 上是之

○癸丑经筵开讲

○升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汪宗伊为尚宝寺少卿

○先是福建巡按御史陈万言劾奏原任福建巡抚都御史阮鹗王询南赣巡抚都御史范钦杨伊志陆稳周满各冒支边饷赂遗权奸事下御史勘核至是巡按福建御史王宗载以状闻户部请行宗载逮治询等鹗伊志家属其周满事行江西巡按御史勘报从之

○录平闽广巨寇曾一本功升总督两广福建军务右都御史刘焘为左都御史巡抚福建右佥都御史涂泽民巡抚广东右佥都御史熊桴俱右副都御史荫一子入监读书督抚如故广西总兵都督同知俞大猷为都督福建总兵都督佥事李锡广东总兵都督佥事郭成俱署都督同知原任参将王诏实职二级副使柴涞广东道佥事杨芷监军副使江一麟各一级及福建三司府州县官陈典等二十三人各赏银币有差死事把总胡世赵记哨总王宗瀛等各赠官立祠享祀仍升其子官二级军士死创者人给银伍两命纪功御史王宗载参赞主事王俸还京仍 赐兵部尚书霍冀银叁十两纻丝二表里侍郎曹邦辅曹亨银十五两一表里职方司郎中孙应元十两先是一本劫掠闽广间势益猖獗 上命焘兼兵部右侍郎往督三省师又调大猷率兵会闽广夹剿六月大猷及锡先与贼遇于柘林澳三战皆捷俘斩甚众贼遁入马耳澳整众复战会成及诏率广东兵至次莱芜澳分三哨进攻一本势穷自驾大舡战益力成等复败之遂焚其舟贼多赴水死诏生擒一本及其妻郑氏并族党尾叔等斩首五百余级贼平督抚官以捷闻兵部以闽广诸将相为犄角功当并叙故有是命一本寻死仍磔其尸并尾叔等枭首以狥

○乙卯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殷士儋言顷缘灾异叠见 皇上俞言官之请令诸臣讲求用人理财事宜臣闻大学论用人理财始于慎德孟子谓人不足适政不足间惟仁义格心为急务诚以君身万化之原斡旋振作之机固在上不在下也臣愚拳拳惟愿 皇上于宣召大臣一事亟赐举行则可以通上下之情消天人之变若人财贤否国计盈缩即该部诸臣能言之然吏部知有可用之才而不敢用户部知有可革之革之弊而不敢革必其中有掣肘之患非奏牍所能违耳 陛下诚欲得异才节冗费无他惟宣召吏户二部大臣令其面对凡舆论称贤无问卑远废弃并许破格论荐凡浮冗当核无问官府纤钜并许直指清查 陛下更与辅臣面相商确毅然行之何乏才之叹而匮竭之虞也昔宋臣赵并荐人至裂牍补进太祖竟听其言果得实用唐臣魏徵困宦者充外使多妄奏请杜其源 太宗曰非卿朕安得闻此语乃停充使史传纪二君纳谏以为美谈向非面对安得达其诚悃卒相孚信也臣比见吏部尝请录用给事中石星御史詹仰庇入并从报闻户部于太和香税库局铺垫等事尝有论奏言出即获谴让是二部所陈且未蒙加纳矣矧诸司臣庶即人各一孰是适当 圣心仰面 天听乎传有之人臣尽瘁宣力多从直言敢谏中得之欲用人者与其下收瑕类之士不若优容骨鲠之臣如前吏部所荐二臣虽未经履边方乃其一念忠贞图报之心臣固知必能忘身狥国终始无二也昔人谓天下之费有旧约而今浮必求浮之自杜之故节用者与其加察乎远不若法行自延前户部所陈诸事虽浮冗不尽在此由是推之使每事皆有稽查臣固知必能渐塞弊源也惟 圣明采择 上下其章于所司

○丙辰祭历代帝王 命英国公张溶行礼

○叙四川平草坡番人功赏巡抚都御史陈炌银二十两纻丝二表里兵备副使莫如善薛曾参将盛愈谦各十两游击将军沈鲸五两

○丁巳遣太常寺官祭 都城隍之神

○以苏州松江二府水灾给赈有差

○诏岁给汝阳王府故奉国将军勤歛□火淑人王氏养赡米五十石

○总理河道都御史翁大立请发河南山东淮扬河夫桩草银一万两豫籴粟麦贮之仓庾以备明年河工及赈济之用从之

○戊午 皇太子千秋节免文武百官贺

○遣户部侍郎谭大初祭京都太仓之神

○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侍郎谈纶言始臣建议于蓟镇沿边增设敌台三千座每台给工银五十两杂主客官兵筑之后以工费太钜议增犒赏银十余万两复以时适匮乏部议必不能从则又议止于通马要道筑坛一千六百座而以原议三千坛之费给之要以省费集事而已不意流言京师转相传播谓建台无益阻虏入斩伐沿边树木是将来之台功未睹而已成之藩篱先彻则臣之罪大矣今边报孔棘请亟罢臣归仍遣大臣科道阅视台诚无益即治臣之罪如臣谋未左犹望责当事诸臣踵而成之 上曰脩筑墩台已有明旨纶宜坚持初议尽心督理毋惑人言如有造言阻挠者奏闻重治

○诏罢东西巡阅御史令巡御史兼领其事

○己未录辽东铁岭彭家湾等处死事被创官军金伏等一百四十三人恤录升赏如例

○庚申以洪水为患 命总理河道御史翁大立祭大河大济之神巡抚凤阳等处侍郎赵孔昭祭大江大淮之神

○山东巡抚都御史姜廷颐祭东岳泰山东镇沂山之神巡抚浙江都御史谷中虚祭东海南镇会稽之神巡抚保定都御史朱大器祭北岳恒山之神

○巡抚辽东都御史魏学曾请于广宁设战车营以原任游击将军马文龙统之报可车放偏箱之制每二辆中设拒马枪一架塞其隙车架上下用绵絮布围帏之以避矢石每车上载佛朗机二杆下置雷飞炮快枪各六杆每车用卒二十五人共车一百二十辆步卒三千人

○壬戌 命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协管詹事府事赵贞吉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办事贞吉上辞 上曰卿学行老成才望素著内阁重任特兹简用宜承新命不允贞吉复于讲筵陈谢 上曰卿其尽心辅佐赞理政事贞吉复言近日 朝廷纪纲边方政务多有废弛臣欲捐身任事未免致怨惟 皇上主张于上臣不敢负任使以干明典 上然之

○改通政司右通政王正国为大理寺左少卿

○癸亥 宪宗纯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忻城伯赵祖征祭 茂陵

○赐广济王定书院名遵训从王请也

○山西抚按官靳学颜等请如礼部议 命晋府潘府及庆成永和安宁隰川阳曲西河交城灵丘山阴襄垣怀仁等王府各建立宗学延请师儒教督宗室子弟从之

○降潞城王府奉国将军俊椁镇国中尉俊木□寻为庶人夺奉国将军聪浣镇国中尉俊木□寻辅国中尉充大□黑禄有差时巡按御史燕儒臣奏俊椁俊橉越渡边门转败虏中及聪浣等淫纵不法事礼部覆请降罚故有是命

○命宣大军门标下游击将军潘忠为分守宣府中路参将

○时晋府陶家等营介河津临晋之间屯军横甚奸民逃赋役及有罪者多依之往往纠众劫捞池盐侵夺民地有司权生变莫敢诰王府不能遥制寝与河西道通于是巡按御史赵睿发其事户部请 敕抚按会同本府清理各营屯军除流遗者遣还避罪者收坐其他编为保甲所守巡道及州县官治之屯地有侵种及投献者悉追夺改正管屯千户等官于护卫者选委能者属河东守巡节制其承奉内使人员毋得营差生扰从之

○甲子升管理宁夏镇城指挥佥事刘葵为署都指挥佥事充固原北路游击将军

○录隆庆二年三月大同弘赐堡捣巢获功死事官军乔文奎等一百五十人升赏优恤如例

○乙丑礼部覆给事中王之垣御史赵焞奏请 上御便殿令九卿科道官有大事皆得面奏取自 宸断其中语言字画务便省览得旨今后诸司章奏务词语简明字画楷大如嘉靖初年式便殿面奏得旨行

○降庆成王府奉国中尉表木□志知熟为庶人闲宅禁住表樇等俱夺禄一月先是虏犯汾州宗室多见杀掠者下有司勘议优恤表木□志等越关自陈勘验无状故罪之

○兵部以大阅请发太仆寺库银一万两犒京营官军人一钱 上以军士劳苦命人给三钱

○以水灾免徵直隶朿鹿县柴夫银一年

○丙寅 命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吕调阳充日讲官掌南京中军都督府事太子太保魏国公徐鹏举以疾辞任不允 工科都给事中严用和以东南灾伤重大请罢南京苏杭织造令太监李佑等还京即 上供所急属所司造角□羊不必遣内臣以滋烦扰南京给事中骆问礼亦言供应机房工费甚钜尚书林云同计无所出遂称病乞休宜遂停止一切工役下该部酌量缓急第减省工部尚书朱衡覆如用和等言且言佑等皆非 祖宗额设今岁歉民穷宜遂诏罢又节慎库所贮常额多逋一岁之入不足以当一岁之出本部之匮乏臣等之忧虑又有甚于南部者以故供应工作之类即该监奏请臣等详加斟酌必不敢依违略为避怨持禄之计 上以衡沽名卖直命以状对已而衡具谢罪宥之

○升大同灵丘守备指挥佥事韩威为署都指挥佥事充宣大总督标下游击将军

○丁卯户科都给事中刘继文以浙直山东灾伤请量发帑银遣官分赈仍留淮浙盐银及发临德二仓粟米或令司府以开纳银两籴谷豫备其漕运等粮并备用马匹各照被灾火数量准折徵俾小民得沾实惠礼科给事中黄才敏亦请发德州仓见积米二三万石以赈饥民令抚按扣赃罚银两抵捕原额其他被灾诸省如有仓储皆如此例户部覆奏请如原议以豫备仓粮及赃罚劝借三项备赈不足则于南北各差御史见贮赃罚内凑补其山东北直隶附近临德二仓者行各管仓主事动支给散其起运存留等项钱粮应蠲免改折者候抚按酌议以闻报可

○以辽东镇招降夷人及虏中自归者凡一千九十八人赏巡抚都御史魏学曾银二十两纻丝一表里升总兵官王冶道子官一级仍赏银二十两参将赵完等各升赏有差

○庚午先是礼科都给事中何起鸣言四川巴州通江南江广元各州县原额茶课徵收本色民甚苦之情如嘉靖中例徵折色便事下抚按官会议至是御史李良臣言甘州茶司之建岁增马六百匹总给甘肃镇官军备边但四川徵茶转运劳扰又有虏掠之虞有冒中之奸害多利少未为便计若改徵折色并扣原给脚价赏劳诸费可买马六百余匹足抵甘州马数而民得少苏此官民两利之法也如谓番夷渐已纳款骤革互市恐失其心则甘州茶司尚有支剩茶三万一千余篦可足三年易马之数请暂行招纳三年俟茶尽而止兵部覆请从之

猜你喜欢
  太祖纪三·薛居正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九·李心传
  第三十四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歼首虏定远封侯·蔡东藩
  班马异同卷二十三·倪思
  卷一百五十二·杨士奇
  卷三十九·杨士奇
  卷之四百七十六·佚名
  卷十六·鄂尔泰
  史记集解卷四十六·裴骃
  卷八·李天根
  段匹石单传·房玄龄
  阮之钿传·张廷玉
  高拱传·张廷玉
  卷三百二十六·杨士奇
  弇山堂别集卷七十七·王世贞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蒙庵·唐圭璋

      蒙庵,不知何许,与刘辰翁同时。   失调名   忽忽早睡。

  • 陈亮·唐圭璋

      亮字同甫,婺州永康人。生于绍兴十三年(1143)。淳熙中,诣阙上书。光宗绍熙四年(1193),策进士,擢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司厅公事,未至而卒,年五十二。端平初,谥文毅。有龙川文集三十卷。   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 空轩诗话 全文·吴宓

    〔近年编辑读书及与朋友通函谈叙之所得,有关于诗者若干条,录存册中,未尝刊布,兹汇为一编,以示同好。予于民国十四年二月重来清华园,奠居学务处西客厅,为题名曰“藤影黄声之馆”,俯仰吟啸,忽满十年。本集卷十三有《空

  • 附录:元戏曲家小传·王国维

    (今取有戏曲传于今者为之传)一 杂剧家关汉卿,不知其为名或字也。号己斋叟,大都人。金末,以解元贡于乡,后为太医院尹;则亦未知其在金世欤?元世欤?元初大名王和卿,滑稽佻达,传播四方。中统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王赋〔醉中天〕小

  • 皇明诗选卷之八·陈子龙

    李雯舒章氏云间陈子龙卧子氏同撰宋征舆辕文氏五言律诗二徐祯卿边贡戴铣王廷相杭淮朱应登郑善夫孟洋陆深薛蕙王廷陈蒋山卿陈沂唐龙戴冠韩邦靖杨慎常伦夏言严嵩黄佐敖英

  • 东汉会要卷十七·徐天麟

    封建上封皇子世祖初大司马吴汉请封皇子不许重奏连嵗建武十五年三月乃诏羣臣议大司空融固始侯通胶东侯复髙宻侯禹太常登等奏议曰古者封建诸侯以藩屏京师周封八百同姓诸姬并为建国夹辅王室尊事天子享国永长为后世法故诗

  • 粤匪犯湖南纪略·佚名

    粤匪自四月入楚,廿五日扑道州。提督余万清敛兵先逃,署牧王揆一弃城走。时大气炎热,贼遂全股据道州歇伏养兵,旁扰江华,知县刘兴桓自缢死。破永明,知县常建逃,时永、衡方驻重兵,贼恐挫其锋,绕小道而进。六月廿六日,贼分兵取嘉禾,知

  • 餐樱庑随笔·况周颐

    清制:凡荫生及岁者,经考试然后授官。一品荫生,内用员外郎,外用同知;二品荫生,内用主事,外用通判;三品荫生,内用七品小京官,外用知县。此项考试,非倩人枪替不可。其代价綦微,仅百金而已。曩荫生某,自恃文理优长,毅然赴试。俄朝旨下,竟

  •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涌幢小品卷之九·朱国祯

    使相宰相领使最多者。唐杨国忠。领四十余使。元燕帖木儿。领五十余使。又元人曰。我官衔半版写不尽。其滥如此。国朝已革此弊。文臣最贵最多者。曰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知

  • 第十二卷 清举人 (三)·缪荃孙

    [乾隆戊子科] 江宁府 王金健 上元人。 朱 琦 上元人。 陈 筠 上元人。 张善来 江宁人。 涂长发 江宁人。 吴 模

  • 王诞传·李延寿

    王诞字茂世,是太保王弘的堂祖父的后代,王弘叫他哥哥。祖父王恬,是晋朝的中军将军。父亲王混,是太常卿。王诞少年有才学辞藻,晋朝的孝武帝逝世,他的堂叔尚书令王繤撰写悼词,他拿出文稿给王诞看,说:“还感到遗憾的是缺少季节景物

  • 问神卷第五·扬雄

    或问“道”。曰:“道也者,通也,无不通也。”或曰:“可以适它与?”曰:“适尧、舜、文王者为正道,非尧、舜、文王者为它道。君子正而不它。”或问“道”。曰:“道若涂若川,车航混混,不舍昼夜。”或曰:“焉得直道而由诸?”曰:“涂虽曲

  • 春秋春王正月考·张以宁

    明 张以宁 撰论语子曰行夏之时子朱子集注曰三代迭用三正天开于子周以子为天正地辟于丑商以丑为地正人生于寅夏以寅为人正而时以作事则嵗月当以人为纪故孔子尝曰吾得夏时焉説者以为夏小正之属盖取其时之正与其令之善

  • 洞神八帝元变经·佚名

    洞神八帝元变经,道教经名,又作《洞神八帝玄变经》,撰人不详,盖为六朝时作品,系洞神部古经之一。明《正统道藏》录为一卷,收入正一部。经文前有作者自序称:魏永平元年(508年),有仙人传授刘助召役八帝之术,后由沙门惠宗撰文传世,神

  • 隋唐演义·褚人获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二十卷一百回。清褚人获撰,系据罗贯中《隋唐志传》、袁于令《隋史遗文》、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及正史野乘、唐宋传奇故事改编而成, “叙述多有来历”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最早刊

  • 所安遗集·陈泰

    元诗别集。1卷。陈泰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卷首是《天马赋》,陈泰以此赋得领乡荐。书后有陈泰后裔陈铨所书跋语及王士禛跋。《所安遗集》是陈泰曾孙陈朴编,陈泰所作诗生前向未刊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