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涌幢小品卷之九

使相

宰相领使最多者。唐杨国忠。领四十余使。元燕帖木儿。领五十余使。又元人曰。我官衔半版写不尽。其滥如此。国朝已革此弊。文臣最贵最多者。曰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知经筵制诰实录总裁事。然经筵以下。非官衔。而前十六字并勋阶。皆在其中。武臣除受封。与命将不同。而勋阶亦如之。乃官至尚书矣。并以前历官悉载之。三品、四品、以下皆然。最烦冗可厌。且如一庶吉士耳。未受馆职者。即甚贵亦必列之。岂以翰林为重。沾一字亦光荣也耶。

唐宰相

唐之宰相。最重世系。裴氏、崔氏、张氏、最着。裴氏五房。宰相十七人。崔氏十房、十七人。张氏十七人。韦氏九房。十四人。刘氏七房。十二人。萧氏二房。十人。窦氏二房。六人。杨氏、杜氏、皆十一人。王氏三房。十三人。郑氏二房。九人。魏氏六人。卢氏八人。高氏、韩氏、赵氏、郭氏、各四人。陆氏六人。武氏、苏氏、五人。其三人而下者不与焉。

李氏最繁。陇西四房。宰相十一人。赵郡六房。十七人。唐高祖系出兴圣皇帝暠。暠子歆。歆子重耳。凡四传。为高祖昞。世祖虎。以至高祖。三十七房。宰相十一人。此外有柳城二李氏。一契丹酋长。徙京兆万年。一本奚族。高丽李氏、鸡田李氏。河曲部落稽阿跌之族。代北李氏、沙陀部落。皆赐姓。范阳李氏。自云常山愍王之后。三公七人。三师二人。

李赞皇贬崖州。卒。虽得归葬。而子孙遂有留其地者。至今蕃衍。蛮人极知敬重。不敢讲钧礼。氏李者至多。北陷于虏。南没蛮中。而皆雄盛。此他姓所无者。

郑綮有歇后之称。盖自度力。不任宰相也。然初为庐州刺史。移檄黄巢无犯州境。巢笑。为敛兵去。赢钱十万缗。藏州库。他盗至。终不犯郑使君钱。及杨行密擅淮南。都送还綮。由此观之。綮之才。必有大过人者。因末季。托诽谐自晦。又知时不可为。宣麻后。亟引疾耳。孙偓。字龙光。唐末宰相。性通简。尝曰。士有行。必不以己长形彼短。己清彰彼浊。同时朱朴有经济才。亦入相。惜末造。与韩偓皆不尽用。可惜。

真宗问相

王旦疾甚。真宗问可为相者。独荐寇准。得之矣。又问张咏。不应。似不可解。 【 乖崖有相才而无相度。】 看来张之才略毕竟在寇之上。乃其刚则相似。非真宗不能容也。

内阁

洪武十三年革丞相学士及大学士等官。皆儒臣备顾问者。至永乐。始有入阁之名。三杨历年既久。名位益崇。然止称曰阁臣。曰阁老。不敢着辅相字面。世宗御笔有元辅之称。后遂因之。亦有称相者。若阁中规制。至景泰中陈方洲始备。并奏定常朝与锦衣卫官对立。经筵立尚书都御史之上。午朝。翰林院先奏事。 【 明初因胡惟庸反。而革丞相之名。至今不设此官。】

文敏子弟

文敏年十七。染疫已棘。医者皆谢去。父母具棺服待之。夜半索水饮。遂苏。永乐十九年。仲弟义、仲子让、来省。与嘉兴通判陈原佑同舟。行次山东。天暑舟狭。适同乡翁良兴以黔阳县丞考满入京。舟稍宽。邀与共载。是夜盗杀原佑。尽掠舟中财物。义与让独得免。人咸谓公厚德所致。夫公之福德不必言。然当时阁臣子弟。至附舟潜行。通判舟狭。县丞舟虽大。亦得几何。盖国初规制如此。即大臣不敢过分。何况子弟。余入京。见阁臣子弟驾驿舟极宏丽。气势烜爀。所司趋奉不暇。乡里亲戚皆缘为市。其风大约起于严氏父子。后遂不能禁。且尤而效之也。

焦严终始

王怙云中丞集有祀焦少师乡贤文。焦。泌阳人。刘六入泌阳。焦遁去。跪其衣冠斩之。曰。吾为百姓泄此愤。过钧州。以马少师家在城。去之。二人之贤不肖。草贼尚自分明。焦之入祀。必居乡果有善状。人不能忘耳。分宜之恶。谭者以为古今罕俪。乃江右人尚有余思。袁人尤甚。余过袁。问而亲得之。可见舆论乡评。亦自有不同处。二公不作少师。其令终何疑。

分宜大宗伯。以前极有声。不但诗文之佳。其品格亦自铮铮。钤山隐居九年。谁人做得南大司成分馔。士子至今称之。

分宜读钤书山之下。凡九年。遂以名堂。堂与学宫相邻。面山历历。秀而且整。王文恪公作铭。有作求惟德。世蕃以昌之句。遂以名其子。字德求。此佳铭也。不善用。以亡。

分宜之高祖号本庵。中永乐辛卯举人。官四川右布政。卒官。吾乡顾箬溪尚书抚滇中。严之同年也。得小录以寄严。严宝藏之。后严败。其册复流入于顾。顾不省。落埃中。余偶过其家。得见。惜非好古董也。

夏贵溪

贵溪为都给事。上言。言官之选。当取其风裁。不当取其德量。当取其戆直。不当取其流连。当取其珪璋廊庙之度。不当取其簿书米盐之能。斯言可喜。而就中探讨。却自有说。舍德量而取风裁。则猖狂者得以自售。有风裁而无德量。则驰骤者终于泛驾。且廊庙珪璋。其德量何如。自相矛盾。全然不觉。其趁笔之过耶。

贵溪为礼部尚书。于嘉靖十五年十月奏。臣自十二年以太子太保给授诰命。又历少保少傅并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四阶。乞赐三代诰命。又据封妻事例。凡继室。只许一人。臣为给事中时。继室徐氏。封孺人。无何夭殁。又娶苏氏。今已二十年。未沾封典。每与两宫庆贺。中宫亲蚕诸大礼。皆不得与。其于臣妾之分。亦有未得尽者。惟上幸许。上以其久司邦礼。多效劳绩。允之。可见苏本是妾。嬖而立为继室。当时骄横。聚无敢驳。礼臣舞礼。其不克终。宜矣。苏。广陵人。其父曰纲。少女适曾石塘铣。与贵溪为联衿。纲出入两家。传石塘复套之说。夏大喜。主其策。纲益自负。与巡仓御史艾朴。通贿作奸。为众所嫉。分宜已一一刺其阴事。伏毒深。夏不悟。妄度河套指日可复。得意甚。作渔家傲一阙。适黄泰泉至。掀须示之。索和。黄有千金不买陈平计之句。盖讽之也。夏大诟骂。嗾言者逐之去。去三日而祸作。苏家女拢误贵人。岂非所谓祸水。曾立功为封侯地。自无怪。乃少师骄生嫟。嫟生騃。入人罗网中。不谓之自取不可也。

壬寅、丁未、丙寅、壬辰。此桂州八字也。江西星士王玉章。于少年时。预批命书云。如今还是一书生。位至三公决不轻。莫道老来无好处。君王还赠一车斤。 【 车斤。斩也。】 贵溪死时。监刑者主事俞干。惊而仆地。移时乃苏。具疏乞归。众怜其贫。赆之。不受。同寮以诗送云。直道难容惟有去。孤忠自许欲无生。抵家。五月卒。俞。平湖人。嘉靖甲辰进士。

相传贵溪临刑。世宗在禁中。数起看三台星。皆灿灿。无他异。遂下朱笔。传旨行刑。拥衾而卧。旨方出。阴云四合。大雨如注。西市水至三尺云。京师人为之语曰。可怜夏桂州。晴干不肯走。直待雨淋头。既死。严氏日盛。京师人又为之语曰。可笑严介溪。金银如山积。刀锯信手施。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

贵溪方为诸生时。教谕陈(金基)奇而厚遇焉。贵溪骤贵。(金基)之子子文。登进士。令麻城。升户部主事。知长沙府。湖广副使。贵溪招之。许以美官。固辞避。曰。先博士遗命也。 【 其父固知几。其子亦克家。】 陈。闽县人。

郎官不屈

方献夫为南刑部主事。与同舍郎刘宪相善。方以议礼骤贵。宪尚为郎。盖居忧请告。积十四年矣。犹以原官补秩。方佐吏部。一揖而退。方衔之。移檄核稽违。待报逾年。盖阻之也。宪终不为屈。后官光禄寺丞卒。方之忮乃尔。固议礼诸臣本色。无足怪也。宪。闽之长乐人。字有度。

大臣开边

大臣富贵已极。又自恃得君。志意盈满。必欲立盖世功名自固。如王安石之于西北。蔡京燕云。韩侘冑中原。国朝则夏文愍西虏。张文忠三卫。事有举有不举。皆徒费心思。不独无功。或至害民杀身。而大者遂亡其国。故杨文贞等寝安南之议。真名臣也。

华亭归田

徐华亭在事既久。家产又多。子弟奴仆。难道无得罪上官乡里处。又与高中玄隙末。归田之后。蔡春台备兵苏松。性素强直。一番扰攘。自然不免。其归过于高、于蔡。又或归之海忠介。考海抚吴日月。徐事已渐解矣。皆揣摩之谈。不足信也。

相传蔡春台守苏时。徐公子有所请。不听。亦不加礼。又因他事杖其家人。蔡以职事走松江。谒兵道还。徐合男妇数百人。皆倮形。逐其舟。大骂。蔡只得隐忍去。果有此。则蔡转臬司。而治徐非过。即谓之爱徐可也。华亭受谤。无所不至。近日有定论矣。而屠长卿深诋之。谓奸过曹操。其言曰。瞒盗大利。受奸雄名。徐盗大利。受贤相名。复借汪伯玉拍手称快为助。其然岂其然乎。长卿所坐华亭者。谓徐燕监司。必毁先帝赐金银器治具。而又故令之知。以示贫者。夫徐之富。岂可瞒过。相公虽騃。必不至此。人亦何肯信。此真儿童说话。又谓客至。延入卧内。萧然若僧庐。或者其生平素尚如此。决非矫。亦决矫不得。以此二端。实其大奸。人之不恕如此。

阁臣相构

王大臣一事。高中玄谓张太岳欲借此陷害灭族。太岳又自鸣其救解之功。看来张欲杀高甚的。张不如是之痴。或中有小人。窥而欲做。则不可知。一曰。冯保之意。庶几得之。 【 大臣原名章龙。】 沈蛟门恼郭明龙。不必言矣。难道便要杀他。妖书事发。沈在阁中。闻有中书茅姓者进言云。外边谓是郭侍郎。沈嘿不应。遂传出乱做。郭几不免。此案遂为毒药。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推其微意。谓便做也得。遂揣摩迎合。甚至连及归德诸名士。岂嘿之一字。真是相体。流祸无穷。千古炯戒。

妖书发。四明在阁中太息。谓妖人作此事。必逸于外。须行文各府各省严拿。此漫语也。归德信为实然。强争。谓一行文。必有报怨株连。种种大弊。天下必乱。乱则谁任其咎。四明故不听。作愁苦分忧状。归德力争不置。小内使络绎报入禁中。圣上闻之。谓四明爱我。愈恼归德。归德亦终不悟。后对余道之娓娓。余直视。胡卢而已。沈用心如此。亦大巧。然归德亦十分老实。不能悉此情状。可以羣韩、范、富、欧。不可御吕夷简者。

中玄定论

高中玄麤直无修饰。王思质总督。其辛丑同年也。王失事被逮。弇州兄弟往叩。高自知无可用力。且侍裕邸。人皆以长史目之。又与严氏父子无交。而思质贵盛时。相待甚薄。比及有事。意下殊少缱绻。弇州固已衔之矣。比鼎革。上疏求申雪。高在阁中。异议。力持其疏不下。弇州怨甚。徐文贞因收之为功。故首辅传极口诋毁。要之。高自有佳处不可及。此书非实录也。

张太岳

江陵为童子。顾东桥为楚抚。奖拔殊等。解带以赠。且曰。此带见志。君所服不止此也。仍出其少子峻为托。东桥为司空殁。江陵当国。峻来见。念旧恩。欲以当得荫子移之。谋于太宰杨虞坡。杨曰。东桥有显陵功。当录。乃荫一国子生。其二兄之子。争于南台。江陵移书南中丞赵麟阳锦曰。此乃翁见托之言。仆知己之报。遂以与峻。谁得而争。夫知己之报。移荫可也。显陵之功。东桥本有。自当长孙承之。乃以与峻。而又禁之争。狥私情而忘天伦大义。国家大典。桀骜如此。麟阳既不敢执正。而当日礼官与台谏亦不敢争。可笑也。

江陵归葬。所司承奉太过。不必言矣。既殁。杨御史追劾。有曰。五步一井。以清行尘。十步一庐。以备茶灶。那得有许多井。许多灶。可笑。又山阴朱相国。善人也。有嫉者劾以十二罪。翻来覆去。百般摹拟。悉入鬼魅变幻中。读其疏。其人之人品、心术、了了。所谓自供。托出面目也。

人言太岳夺情。恨廷臣攻之。每骂罗伦小子。余初以为疑。太岳天分尽高。何放肆便至于此。近见一新进。骂前辈。呼名指斥。甚曰。小畜生。小奴才。乃知人志意既满。又有愤激。不自尤而尤人。决裂安所底止。

当路。则狐而媚。至于逢大敌。则鼠而窜耳。金版六弢。是其本业。率不能句。况于屈首受书。而练于当世之务乎。余谓此三者当文武共之。而文臣尤甚。武弁流而为三者。皆文臣先之、贻之也。?江陵谈武弁。有曰。夫夫也。解为三兽。不解读书。朘军膏。则虎而翼。

江陵夺情辞俸。光禄寺每日送酒饭一桌。各衙门每月送米十石、香油二百斤、茶叶三十斤、盐一百斤、黄白蜡烛一百枝、柴三十扛、炭三十包。其余横赐。不可胜纪。

神庙刚直大婚。江陵丁忧夺情。吉服供事。纷纷惹出许多事来。这封君。死得不辏巧。自古好事都难成就。亦日月盈昃。必然之势也。

夺情。是万历五年丁丑七月间事。十月朔。彗星见。长竟天。大内火。十八日。编修吴中行疏上。十九日。检讨赵用贤疏上。二十日。刑部员外艾穆、主事沈思孝、合疏上。江陵大怒。时大宗伯马公自强曲为解。江陵跪而以一手燃须曰。公饶哉。公饶我。掌院王学士锡爵径造丧次。为之求解。江陵曰。圣怒不可测。学士曰。即圣怒。亦为老先生而怒。语未讫。江陵屈膝于地。举手索刃。作刎颈状。曰。你杀我。你杀我。学士大惊趋出。二十一日乙卯。受杖。即日驱出国门。同官不敢候视。许文穆公方以庶子充日讲。镌玉杯。一。曰。斑斑者何卡生泪。英英者何蔺生气。追之琢之永成器。以赠中行。镌犀杯一。曰。文羊一角。其理沉黝。不惜剖心。宁辞碎首。黄流在中。为君子寿。以赠用贤。穆、思孝、杖毕加镣锁。且禁狱。迟三日始佥解发戍。更辛楚云。方杖时。邹南皐元标观政刑部。愤甚。上疏。中贵人持之。绐曰。我是告假本。又危激厚贻之。乃得入。廿三日丁巳。杖百。谪戍贵州都匀卫。时申文定已为掌詹侍郎。调护甚至。邹感之。文定殁。邹为立传。而罗给事大纮。故论文定夺职。与邹同乡相厚。年又长。闻之大怒。几欲出揭。为停其传不行。乃止。夫人各有主意。各有交情。那得以我律人。以此律彼。近日正坐此弊。所以增是非。分门户。人之生也直。谓各自树立。使万物皆遂其性耳。一切畦町必削去之。乃称君子。乃成世界。

训士

许文穆公典己丑试。余得登榜。约日聚射所。戒厉之。既至。拜谒。余切欲亲承其教。从诸魁元后。挨近前列倾听。文穆大言曰。中后。索赏赐者必多。分毫皆不可与。即如我轿上、门上。一切拒之。从我言者为好门生。不从者反是。我密切体访。定人品高下。闻者谓平平无奇。由今思之。即是宋举主问生事之说。生事足。则取与明。进退轻。赏赐节。则一切饮食、衣服、皆可类推。文穆独挈出。俟人领悟。当是时。余等安然。不闻有座主一役一钱之费。其虑长。其忧切。不下带而道存矣。

被谤得白

余初归。太仓相公省母给假归。入谤言。余再候。不交词组。一茶即别。复有后言。谓余豪富。田连阡亩。居第干云者。余心知来历。然无以自明。同镇董宗伯。先生座主也。宗伯圽。先生来吊。余迎之。先生率其子缑山。肩舆来访。所见破瓦旧椽。愕然曰。还有厅事否。余曰。有之。敢不延坐。止后有书舍三间耳。先生厉声曰。此件那个不有。徐顾缓山日。翰林先生。庭户不剪。啧啧久之。起去。野次复舣舟。召田父问状。田父指余舍。对如余言。且曰。兄弟三人共之。意遂大解。余复登舟送别。先生执手再四。曰。人言岂足信。余曰。先生何出此言。复厉声曰。我眼是肥皂核。去。去。不必言。以后过先生。必留饭深谭。越十余年。复问家计若何。对曰。如初。无才故至此。先生大笑曰。办此何必大才。这段意思。衔感如何能忘。今老矣。益觉恋恋。

先生与吴县相公。同年、同大魁、同大拜。吴县逍遥。先生愁苦。一友问。异处安在。余曰。不见罗汉坐中。有坦腹哆口者。有攒眉泪欲堕者。各有相法。各有禀受。各有趋向。不得论异同也。

先生自谓文行冠绝今古。丙戌取士。并会录。稍破常格。时归德为大宗伯。颂言坏文体自此始。太仓怒甚。然会录果不甚佳。墨卷大雅者殊少。而太仓之文行又不可以此贬价也。

是时议从祀诸臣。有大珰。广东人。主白沙先生。阁中因益以王文成、薛文清、两先生。归德谓三先生诚当从祀。事发内珰。固不肯覆。卒取中旨行。与阁中遂如水火矣。

三王并封之议。原某少宰进于太仓者。太仓称善。一时大哄而止。太仓身被攻击。绝口不言其故。得大臣体。谓少宰非有心作弄。吾不信也。其旧隙且勿论。实欲挤代之耳。

阁衔

国朝阁臣。大约初入为东阁。进文渊。又进武英。以及谨身、 【 今为运极。】 华盖。 【 今为中极。】 惟文华则二百余年来。在永乐间。权谨以孝行举。拜文华殿大学士。至万历三十五年。加山阴朱文懿公赓。亦一奇也。又殿阁递进不相兼。而高文懿谷以谨身兼东阁。王毅愍文兼谨身、东阁。又一奇也。

朱文毅公奏疏云。儿童走卒。无非怨诅臣等之言。流离琐尾。无非感悟臣等之状。乃者。赍捧官来。即说矿税。各处书来。未开缄而知其说矿税。令臣等如何抵对。如何搪塞。抵对搪塞已非一朝。巧言如簧。不过增谎。皇上于章疏可以留中。而臣等之书揭。不可无答语。时时户外。罗无对业之冤家。日日街前。列不欠钱之债主。按剑相视。谇语横加云云。近日辅相真是苦海。 【 矿税真是敝政。】

亲戚门生免受牵累

阁臣当国。勿论贸不肖。归时必牵累同乡亲友。若门生辈。华亭以癸未及第。又十九年。而陆平泉先生会元入馆。凡二十七年。穆庙登极。华亭当国。已十余年矣。先生仅以太常卿掌国子祭酒事。盖家居当十之九。又为南司业。恬退如此。其又谁得牵累哉。此后邓定宇之于江陵。近日顾邻初之于四明。皆门生。卓然免于风尘拟议之外。陆。辛丑。邓。辛未。顾。戊戌。并以会元居之。更奇。

阁臣勋臣

万历中叶。文渊阁失印复铸。而阁权始日轻。南中魏公赐第。毁而复造。失太祖御笔甚多。而勋戚日就窘迫。至有投河死者。两事关系。独在阁臣、勋臣已乎。

世将

世言。为将三世。必凶。乃薛仁贵既以寿考终。子讷。为朔方行军大总管。卒年七十二。说曰谥定。弟楚玉。为范阳节度使。楚玉子嵩。为相卫洺邢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平阳郡王。卒赠太保。嵩弟萼。为留后。被逐奔洺州。入朝见原。嵩子平。河中节度使、检校司徒、韩国公。卒年八十。赠太傅。子从。左领军卫上将军。赠工部尚书。凡五世。无凶者。 【 兵、刑、二事。能造业。亦能造福。】

鄂蔪学道

尉迟鄂公、韩蔪王。不但忠勇。兼有谋略。晚年俱谢客学道。保其身名。韩复能作小词。自号清凉居士。此其人似皆得道而去。真西游记所谓战鬬佛也。

韩都督应变

都督韩公观。提督两广。初入境。生员来迎。观素不识生员。见其巾衫异常。缚斩之。左右曰。此生员也。观不听。曰。生员亦贼耳。朝廷闻之。喜曰。韩观善应变。使其闻生员而止。则军令出而不行矣。岂不损威。韩杀人甚多。御史欲劾之。一日。观召御史饮。以人皮为坐褥。耳、目、口、鼻、显然。发散垂褥。首披椅后。殽上。设一人首。观以筯取二目食之。曰。他禽兽目皆不可食。惟人目甚美。观前席坐。每拏人至。命斩之。不回首视。已而血流满庭。观曰。此辈与禽兽不异。斩之。如杀虎豹耳。御史战栗失措曰。公。神人也。竟不能劾。

武而能文

岳蒙泉谪甘州。郭定襄以诗送之。吴匏废置之集古录中。定襄武而能文。又敬重正人君子。宜其享名。为勋臣之冠也。

秋崖文武

朱秋崖中丞纨。吴人。少负文名。兼长谋略。勘定绵戎。甚着声绩。会海上告警。视师浙闽。性严鸷。鄞令徐易。永丰人。号丰溪。论事不相中。命卒捽庭下。加诟辱。徐舒然不少动。徐曰。明公怒既定。可使下吏有言乎。因历引辨。如是如是。朱无以难。后中丞被抑死。徐曰。其才兼文武。且直前忠敢。世鲜比也。徐后为刑科给事中。

秋崖之父昂。号圭庵。为景宁教谕。先娶马氏。生子衣、冠、绶。后娶施氏。生纨。衣不孝。与外家猾吏钮让合计以螫陷人命事。圭庵本懦懦。大惧逃去。县收施及纨。置于狱。纨纔生数日。剪败絮裹之。衣又百计绝其食。且中毒几毙。凡五月。赖同乡陈宪副冷庵训戒不孝子。力言于史太守。白状。母子俱出狱。圭庵亦就理得释。后衣、冠、钮让、俱败绝。绶以从父独存。纨清强为名臣。冷庵字粹之。罗一峯有冷庵记。

俟命辞 【 秋崖听勘作。】

万劫羣凶。独立孤踪。八疏军功。十疏迂忠。一官早辞。一命莫容。浙闽之机械则巧。宵旰之缓急谁庸。盖以海为利之家。布列显要。故以是为非之口。充塞鸿蒙。披腹经年。正惧多谗之险。乞骸请老。敢干不韪之公。日月在天。云霾在地。便宜敕旨。遂成文具。旗牌军令。遂成儿戏。世瞇谁开。党同伐异。知责人以常法。不念呼吸之兵机。知论事以常情。不念顺逆之名义。知一时贼命之当惜。不念累年赤子之倒悬。知一时威柄之当收。不念累年冠履之倒置。知坐计以旬月。不念先奏福宁。得报云云。相去漳州千里。知遥制以文墨。不念先奏先人。夺人云云。实为天阍万里。变虞仓卒。孰非督阵之时。事系机宜。未奉班师之旨。九十六执讯之丑。若云可矜。若云可疑。数百千航海之家。何据而作。何据而止。兹幸指挥麤定。大开报复之门。向使反侧四起。必树激变之帜。报复尚尔公行。激变固当文致。不然。开府职掌参劾。何奸宄悉见弥缝。极口条陈利害。何上下曲为壅蔽。屠府朝贡夷国。谓非叛臣。谋杀宁波巡抚。谓非怙势。郑世威未奉复职之旨。布置升迁。张德熹显犯通贼之私。颐指营卫。惟功惟忠。为仇为厉。作福作威。孰大孰细。且内外录囚应死。尚多摭拾之词。今荐绅为贼前驱。孰无迎合之弊。会议如此支吾。主者得无牵制。尽删原奏之要。全为佑贼之计。既非贼。曷虑不靖。既行勘。曷烦告示。既虑变。曷不体念当事之人。既佑贼。曷不早寝开府之议。军门未撤。占风之月无波。勘使未来。伪府之船已炽。开刀至于开胸。岂法所许。杀人至于杀官。何词可诿。将官人之命。轻于叛贼。抑天子之法。轻于势利。前此一年。臣奏九重。固曰。不死盗贼之手。必死笔舌之锋。斯言既验。俟命为恭。乱曰。纠邪定乱。不负天子。功成身退。不负君子。吉凶祸福。命而已矣。命如之何。丹心青史。一家非之。一国非之。人孰无死。惟成吾是。

默林手疏

胡默林为总督。先后上疏。皆手书如一。后被劾。为上所怜。盖不独有御倭之功。其一段敬谨心亦自难及。孰谓公仅麤豪人物哉。凡古人上疏。必手书。宋时犹然。想至胡元始停耳。

默林被逮殁。歙太守何东序窥时局。欲罗织。没其家。发兵围守。嘉禾郁阳川兰。为绩溪令。知胡公家贫。且捍海功不可泯。力覆护之。愿上印绶去。乃得免。

田水月

徐文长渭。自称曰田水月。客胡总督。野服。具宾主礼。非时出入。一日饮酒楼。有数健卒饮其下。不肯留钱。徐密以数行驰胡公。公立命缚至。斩之。一军股栗。

四少保

默林被逮。自谓宋以来。少保当阨者三人。一岳武穆。一于忠肃。一自谓也。然胡虽有劳。要非二公匹。而汪南明以戚南塘四之。戚本良将。以江陵波及。自蓟门调广西。不贬爵。与胡之被逮者又异。那可并举。伯玉志戚将军。言其以燕志托郭山人。身后。郭私其千金去。志竟不成。考之郭山人。名造卿。号健初。福清人。交诸名公。徐天目、顾冲吾、叶龙潭、皆重之。最后叶少师台山为之传。则其人品可知。且燕史、蓟略、皆有成书。何汪之不伦乃尔。岂故有怨。遂曲笔耶。

戚将军镇蓟。所驻三屯署。庳隘。稍拓之。并及文武庙。梵宫道观。南山有碧霞、景忠、诸坛。望之缥缈。如在云端。有香钱簿。取佐军费。公不入一钱。皆以饬材具。有东湖。因濠为险。导以资灌溉。护以柳堤。有鱼虾菱菱之利。荷亭采鹢。可供游赏。忌者蜚语上曰赛西湖。章下抚按会勘。上言。诸所征缮。士不告劳。为太平雅观。即贡夷亦徘徊啧啧。可以示远。事乃得释。嗟乎。为大帅修边。成功暇逸。不得动一木一土。至形论列。亦大苛矣。戚未几亦调广西。坐党张江陵。无有录其功者。没凡二十余年。至乙卯。乃得膺恤典。天启元年。辽事大败。叶少师题请赐谥以励边将。得谥。

名将必好文。名臣必备武。好文。故有所附丽而益彰。备武。故有所挥霍而益远。名臣不必言矣。名将则近时戚将军。得交汪南明、王元美弟兄、沈紫江希仪。交唐荆川。故其战功始着。若周尚文。刘显父子。人能言之。罕能举之。尝欲为之查补未能。而刘颇喜文事。余与其少子国樟会于招宝山。语及戚。大不满。谓多假手。未知其果否也。

陈同甫谈兵

辛幼安流寓江南。而豪侠之气未除也。一日。陈同甫来访。及门将近。有小桥。同甫引马。三跃而马三却。同甫怒。拔剑斩马首。徒步而行。幼安适倚楼见之。大惊异。即遣人询访。而陈已及门。遂与定交。后十数年。幼安帅淮。同甫尚落落。贫甚。乃访幼安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幼安酒酣。因言南北利害云。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可以并南者如此。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水。满城皆鱼鳖。饮罢。宿同甫斋中。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裁灭口。遂中夜盗其骏马而逃。幼安大惊。后同甫致书。微露其意。为假十万缗以济乏。幼安如数与之。后同甫上书孝宗。谓钱塘一隅之地。不足以容万乘。山川之气。发泄无遗。谷粟桑麻丝枲之利。禽兽鱼鳖之生。日减一日。请移都建业。建行都于武昌。以制中原。上韪其议。以问宰臣王淮。淮素与同甫不合。对上曰。秀才话耳。遂不复召见。

同甫祀本府乡贤。有议其喜谈兵事。不修小节。斥之者。何损斋瑭为督学。檄日。圣门施教。尚分四科。君子取人。岂拘一律。子路好谈军旅。游、夏、齐驱。宰我立论短丧。闵、曾、同祀。若依浅狭之见。均在罢斥之科。先生才高志忠。文雄节峻。原送入祀。庶修缺典。嗟。嗟。同甫命薄。生前之坎壈。死后之推敲。不遇贤者。难乎免矣。

絷献千户

钱琼。太仓州人。字孟玉。倜傥强毅。洪武间。有勾军千户。舞威虐民。无敢抗。琼直前絷之。面太祖。应对称旨。千户伏诛。琼赐衣钞还。

罗汤侠气

罗仲渊。吉水人。多读古书。性倜傥。好施。国初。挟赀游巴蜀、秦陇、江汉间。致数千金。客淮扬。结交皆奇杰士。纵酒自放。喜为侠日甚。季父闻之。亟往索分其赀。仲渊尽出橐中金。恣叔取其半还。复以所留。悉分诸弟。走闽广。复致数千金。久之。洪武戊辰。应诏实京师。占籍江宁。守令皆礼为宾。市里争讼。走求平者盈门。永乐初。上书言便宜十事。文皇甚嘉之。仁庙监国。江宁令王凯、上元令魏鉴、造战车不如法。系御史狱。仲渊怜凯、鉴廉。倡两县父老白其枉状。后父老悔惧鼠散。仲渊独诣东宫。陈二县令之贤。御史折之曰。两县父老不至。若以一人。白两县长吏。公邪。私邪。对曰。公私不在人之少多。诚公。一人可也。仁庙召与语曰。县官诚贤。战车重事。而误之。如何。顿首曰。人安能每事尽善。仁庙喜曰。长者之言。即释两县官。亡何。应天府丞张执中系狱。使人诱仲渊。如两县官救我。仲渊不可。曰。两县误公事。故得公言。今府丞私罪。敢面谩。且与丞□族矣。执中衔之。竟因盗官钱被籍。犹不足偿。乃诬寄钞十五万仲渊所。逮狱。长子三锡。皇恐倾赀。晨夜携千五百金偿所诬钞。得释。仲渊虽以直受诬。然其自负益甚。诸学士如解、胡、金、杨辈。皆忘势与交。既老。乞归故里卒。孙通。右都御史、太子少保。

汤胤绩在江阴县。其知县弗利于民。将受代。胤绩率少年数人。直入县厅。反缚之。状其罪。送之上官。上官大骇。并收下狱。凡数岁。会赦。乃得释。夏郎中时正尝语侵胤绩。怒。就坐上捽之下。拳之、蹴之。众客之股栗。又尝过友人家。见道士在坐。与语不合。骂捶之几死。与人言。出入经史子籍。纵横捭阖。随意所如。无所不快。别自有传。

谕贼卜珓

林公武。不知何许人。建州土贼叶颙作乱。挺身持帛书。往谕。贼怒将杀之。以珓卜于神曰。阴阳胜兆。皆死。必立乃免。珓倒地。倚案而立。公武初无喜惧色。盗不敢害。

博鸡者

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鬬。诸为里侠者皆下之。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己贿。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名勇徒。能籍贫孱者尔。彼豪民恃其赀。诬去袁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邪。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羣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则杖其背尽创。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仆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逆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鬬。否则阖门善俟。吾行市毕。即归若父。无恙也。豪民子惧不敢动。稍敛众以去。袁人相聚纵观。欢动一域。郡录事骇之。驰白府。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者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之理。乃与其徒。曰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吴刘心计

吴叟。吉安人。忘其名。里中有大猾。家徒数百。暴行为患。人皆畏而苦之。然不敢上状于有司。即上。有司亦怵怵恐致变。不敢问。会流贼逼里中。叟遂间诣其庐。说曰。公之行事。上下之所知也。即有司惧不敢问。假令部使者督千人捕公。公能终拒之乎。曰。不能。叟曰。吾固知公之不能也。公既不能。何不因事自解。亡论自解。且令里人德公。其人欣然曰。唯长者命之。叟因执其手曰。方今流贼四劫。诚危急存亡之秋。而公雄杰。所部皆堪战力士。贼气骄。剪此何有。公当此时。诚能率其子弟击贼。贼必溃。则里中莫不驩公。公得以长豪里中无惧矣。其人遂掀髯而起。曰。公无言。吾当为公击贼。于是勒其子弟最强者百人。人持梃急驰之。而叟骑一驴。从二苍头。往赞。一遇贼。辄奋鬬。自巳至未。凡数战。杀数十人。猾者稍倦矣。辄命左右取水。而叟心计。贼既已杀数十人。无可虑贼矣。独念此猾。暴里中无已时也。不若因其机灭之。遂从旁大呼。我兵且退。贼遂乘胜追之。悉杀猾之父子兄弟。

类。亟复往迹之。无所得。韩曰。败矣。携数锭远遁去。既明。乡人唁刘。刘笑曰。财固在也。告官捕之。不数十里。贼尽获。金皆如故。独失韩所携耳。?刘滋。濮阳人。少为庠士。家贫。田不二十亩。又值水旱。无以自活。乃尽鬻其田。逐什一之利。十余年致数万金。为人慷慨。重然诺。取舍不苟。尤善心计。家藏白镪。皆铸大锭。锭四十斤。覆楼板下。有剧盗韩氏者。使其党五十余。越城劫之。得刘。刘曰。若辈利吾财乎。曰。然。指板下示之曰。唯若所取。贼见大镪。喜甚。尽力携之。人不过二锭。既去。刘告家人。亟远匿。贼且复至。贼既登城。复命于韩。韩见金。良久。曰。不杀此人。吾辈且无

王葛仗义

王朝佐。清源人。负贩为生。万历己亥。中常侍马堂搉清源。横甚。诸亡命无赖。从者数百人。白昼手锒铛通衢。睨良家子富有力者。籍其业之半。佣夫里妇。负斗粟尺布往贸易者。直搤而夺之。少谁何。辄以违禁论。髡为城旦。没入田僮。有能告者。以十之三畀之。于是中家以上大率破。远近萧然罢市矣。朝佐。佣者也。不胜愤。凌晨。仗马棰挝中使门。请见。州民讙呼。荷担随以万数。堂惧不敢出。则令戟士乘墉发强弩。伤数人。众益沸。朝佐攘臂大呼。破户而入。纵火焚其署。堂有心腹王焬者。时为守备。负而趋以免。毙其党三十七人。检视之。皆郡国诸偷。臂上黥墨犹新也。御史某。惧失中使驩。隐其情。以格鬬闻。上怒王焬以救不蚤逮系。下朝佐御史治。时欲尽录诸胁从者。朝佐曰。死。吾分耳。吾实为首。奈何株及他姓。时郡守李士登争之力。欲曲赦。而郡人副使傅光宅疏于朝。力攻御史。皆不能得。狱具弃市。临刑崛强。挺颈待刃。时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天地昼晦。观者数千人。无不叹息泣下。朝佐无子,有母及妻。郡大夫厚恤之。清源诸大贾。心德朝佐。岁时馈遗不绝。而中使焰顿戢。故州民益思朝佐不置。立祠祀之。同时苏有葛贤者。逐杀收税人。税使孙隆故以织造至。颇老成。敬礼士大夫。兼摄不无扰动。贤既为倡。从者数万。隆亟走杭州。得免。有童某者。故役申文定府中。为州判。起赀数万。居于湖。慕而从之。收刘河税。变起。泅河奔避。中寒毙。贤原名成。为当道所改。后得赦出。有馈皆不受。至今尚存。

虎枕不杀

许谷。字本善。歙人。文穆公国之从侄也。豪健。善击剑。挽强命中。尝被酒。卧岭北。有虎枕其颈。醒而视之。鼻息甚酣。盖虎先食犬。口吐沫。一如醉人状。许熟视。曰。彼无忮心。乘醉杀之。不武。遂舍之。先在嘉靖中上三策。请立县城。不果。后倭突至。太守陶公承学召与议事。令守东门。饬武备。倭不敢入。绕出宛陵。遂议城。以谷为督。授冠带行事。却之。徐为措置。立办。后辞去。商于嘉禾之皂林。以酒暴卒。祀为神。陶太守深伤。为文以祭。太守时已为显官。即泗桥先生也。

巨贾居间

刑部尚书赵公锦。为南御史。清军云南。上疏忤分宜被逮。械行万里。途中坠车再。偶入坎窞。轮过得不死。既至。下锦衣狱。有巨贾某亦在狱。视公而泣曰。公即拷讯。宜为双足。诚得行六十金。可全矣。曰。吾不能保首领。焉保吾足。明日。刑至足。有青衣数校在傍。若阴护者。则贾已代为居间矣。狱上。分宜票旨杖百。公自分决死。肃皇抹去之。削籍归。后起抚贵州。过江右。见分宜藁厝道傍。恻然。言于监司。加守护焉。忤江陵再归。及江陵籍没。公召入刑部。又力请宽恤。乃得少解。盖其厚德如此。 【 君子之所行固宜如此。】 跻极品。享高寿。完名全节。非偶然已。

佐军兴

弇州从兄世德。字求美。能驭恶啮马。驰回中道。以嫡孙故。司马移荫为詹府主簿。会倭大入。再上书。极诋用事者养寇状。众以为迂。与礼部沈郎者煮黄金不就。弃官去。所受腴田二千亩。悉籍官。佐军兴费。田宅庭沼。俱不省治。斥绮丽。英食面饼、麦饭。冷淘至斗许。取足而已。

不喜神怪

路贵。字秉彝。顺天人。麤涉经籍。少为童子师。性伉直。不匿人过。母丧发引。仿家礼。去旛幢鼓乐。用人为方相。市儿争哗笑之。尤不喜神怪。尝有降鸾者。人各献香楮。贵脱所趿双鞵置案上曰。吾无他物。聊以供神。观者缩颈。贵大笑而去。后以寿终。

杨范。字九畴。号栖芸。鄞县人。有学行。里中有巫。称曰龙神道人。谈祸福如响。家趋户迎。官不能禁。公作文。令人读以谕之。弗止。躬往见巫。捽其首。痛殴之。巫蒲伏。惟叩头求解。时拥巫者千百人。惊怪散去。公。杨晋斋守陈之祖也。

豕首

东吴有张氏者。业儒不就。辄执笔谢去。论兵说剑。走马猎狐兔。为侠。往来三吴中。归则鸣琴在堂。坐客常满。而亦慷慨周人之急。名隐隐起。一夕。有客卒至。体服甚伟。锋颖横出。髯发直指。腰剑手囊。血淋淋下。入问曰。此非张侠士居耶。曰然。张揖客甚谨。坐定。客喜动颜色曰。夙耻已雪。张问故。指其囊曰。某之首也。且曰。此去有一义士。欲报之。闻公高义。可假十万缗。得谐所图。吾事毕矣。张立应之。客曰。快哉。无所恨也。乃留囊首去。告以返期。及期不至。时已五鼓。张虑以日出而囊首见。遣家人出而埋之。乃豕首也。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七 康定元年(庚辰,1040)·李焘
  1933──中華民國二十二年癸酉·郭廷以
  第四十回 讨韦氏扫清宿秽 平谯王骈戮叛徒·蔡东藩
  第九回 朝鲜主称臣乞降 卢督师忠君殉节·蔡东藩
  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八·佚名
  卷之七百五十六·佚名
  七二一 湖广总督舒常奏缴湖北省第十次查获应毁各书折·佚名
  萧景传·姚思廉
  王绩传·欧阳修
  杨巨源传·脱脱
  陈济传·张廷玉
  卷一百二十六之八·雍正
  周忠愍奏疏巻下·周起元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九出 见父·李渔

    〖香柳娘〗(末上)叹娇娃命乖,叹娇娃命乖!播迁无赖,令人几度嗟行迈。我杨象夏,蒙董公携带进京,指望寻着女儿,报了诓骗之仇。还求董公不遗葑菲,俯结丝萝,把他做个终身之靠。谁想事不由人,我便进去,他又出来,竟在路上相左了。又蒙董公

  • 程景初·隋树森

    程景初,生平、里藉均不详。 小令 【正宫】醉太平 恨绵绵深宫怨女,情默默梦断羊车,冷清清长门寂寞长青芜,日迟迟春风院宇。泪漫漫介破琅玕玉,闷淹淹散心出户闲凝伫,昏惨惨晚烟妆点雪模糊,淅零零洒梨花暮

  • 第一節 詩的種類·王力

    關於詩是種類,問題是相當重復的。《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

  • 卷七·张宪

    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七       元 张宪 撰古诗【长短句】双龙图云谷道人手持一片东溪纑云林散人为作双龙出入清朝图砚池浓磨五斗墨手涂脚踏顷刻云馍糊既不为?山引九子亦不作掣电双吞珠但见一龙盘空偃蹇飞下

  • 卷四百三十七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起哲宗元祐五年正月盡其月   春正月丁卯朔,御大慶殿視朝。(劉摯云:仁宗即位之五年,行冬會;神宗即位之五年,行元會。今稽據之。)   澶州觀察使、贈開府儀同三司、追封崇國公克懼卒。   庚午,詔溫、明州歲造船以六百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九·杨仲良

      哲宗皇帝   调亭   元祐五年六月乙卯,御史中丞苏辙言:『臣窃观元祐以来,朝廷更改弊事,屏逐群枉,上有忠厚之政,下无聚敛之臣,朝廷虽未大治,而经今五年,中外帖然,莫以为非者,惟奸邪失职居外,日夜窥伺便利,规求复进,不免百端游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弘治十二年正月辛酉朔正旦节遣驸马都尉齐世美林岳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周钺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天下朝觐官

  • 卷之三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四章 大唐帝国自此衰·吕思勉

    第一节 良娣死,代宗立肃宗性颇昏庸,又其得位不以正,故张良娣、李辅国、广平、建宁等,遂乘之窃权争位焉。良娣,帝即位后,册为淑妃。乾元元年四月,立为皇后。《传》言其与辅国持权禁中,干与政事,请谒过当,帝颇不悦,而无如之何。辅

  • 卷六·戴锡章

    景宗武烈皇帝李元昊,小字嵬理(《长编》作叶迈,曾氏《隆平集》作崖块),国语谓惜为“嵬”,富贵为“理”,后更名曩霄。太宗德明长子也,母曰惠慈敦爱皇后卫慕氏。性雄毅(《长编》作性凶鸷猜忍),多大略,善绘画,能创

  • 卷三十七·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三十七     婺源江永撰百神   吉禮四補有天下者祭百神【詳祭法】 凡以神仕者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以禬國之凶荒民之札喪【天人陽也地物陰也陽氣升而祭人鬼陰氣升而祭

  • 卷八·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内则衍义卷八大学士傅以渐恭纂礼之道守贞二隋韩觊妻于氏河南人字茂德氏年十四适顗年十八顗从军殁氏哀毁骨立恸感行路父以其幼少无子欲更嫁之女誓无异志截髪自明养夫之孽子世隆为嗣爱同己生自孀居后虽

  • 知五阴慧章第二·佚名

    从若干经得明坚不老不死甘露。声名闻以行如明月。事者净者慧明者,若守度者更明,并家中行亦尔。恶意不可{艹只}不可牵如意。是故施得道者,礼得道者,稽首从得甘露故。贪为种。多故为生。菰爱欢喜为忧支。佛说五阴。譬如箜篌

  • 二十六、二僧卷廉·慧开

      清凉大法眼,因僧斋前上参。眼以手指廉,时有二僧同去卷廉。眼曰:“一得,一失。”   无门曰:且道,是谁得谁失?若向者里着得一只眼,便知清凉国师败阙处。然虽如是,切忌向得失里商量。   颂曰:卷起明明彻太空,太空犹未合吾宗

  •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丁玲

    短篇小说。丁玲著。发表于1937年《解放》周刊创刊号。写一个年仅七八岁的小红军萧森,在急行军时掉了队,被小村中的老婆婆收容下来,并把他认作孙子。不久,国民党军队进村,萧森被抓,从他身上搜出苏区纸币和红军帽。白军

  • 紫薇诗话·吕本中

    一名《东莱诗话》、《东莱紫薇诗话》。宋吕本中著。一卷,八十九则。其论诗美学观点,基本倾向于江西诗派。主张学李商隐,强调学习前人诗,须独专执着于一人,熟读观摹,方能有异于众人。追求独立的审美风格,但又忽视对生活的体察

  • 说儒·胡适

    胡适著。写于1934年3—5月。发表于1934年12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卷第3期。共分六节。指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他们的衣服是殷服,他们的宗教是殷礼,他们的人生观是亡国遗民的柔逊的人生观。认为儒的生活

  •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中。时与千二百五十比丘僧。菩萨有九十亿人。悉皆如文殊师利。是时罗阅国及竹园四面广纵。上到三十六天。下到无极佛刹地。悉生文陀般华。悉有九十万亿种种色。各各异非世之明。一华有百万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