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高拱传

高拱,字肃卿,新郑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当选庶吉士。第二年授予编修。穆宗住裕邸,出阁讲经读书,高拱与检讨陈以勤同为侍讲。世宗忌讳提册立太子的事,景王没有去封国,朝廷内外很是担心。高拱在裕邸侍奉九年,教诲太子日益敦厚孝顺谨慎,陈述切合事理。太子很看重他,亲手书写“怀贤忠贞”赐给他。晋升侍讲学士。

严嵩、徐阶顺次主持国政,认为高拱以后必受重用,将他举荐给世宗。授予太常卿,掌管国子监祭酒事务。四十一年(1562)提拔为礼部左侍郎。不久改调吏部兼任学士,执掌詹事府事务。晋升礼部尚书,召进内侍房。撰写斋戒词,被赏赐飞鱼服。四十五年授予文渊阁大学士,与郭朴一道进入内阁。高拱和郭朴都是徐阶推荐的。

世宗居住西苑,内阁大臣的值班房子在宫苑中。高拱没有儿子,将家搬到值班地点附近,时常偷偷出来。当时皇帝身体不好,据传很危急,高拱迅即将家全部搬出。开始徐阶非常亲近高拱,推荐他入值内阁。高拱骤然富贵,意气自负,颇忤逆徐阶。给事中胡应嘉,是徐阶的同乡,因弹劾高拱的姻亲而处境不妙,加之窥探出徐阶正与高拱有矛盾,于是弹劾高拱不坚守岗位,移家外出,世宗病情急迫,没有看奏章。高拱怀疑应嘉受徐阶指使,大为不满。

穆宗即位,晋升他为少保兼太子太保。徐阶虽然是首辅,但高拱自认为是皇帝旧臣,屡次与他对抗,郭朴又帮助他。徐阶渐渐不能忍受。而且此时以勤与张居正都进入内阁,居正也是裕邸侍讲。徐阶草拟遗诏唯独与张居正商议,高拱心中大为不平,遇上讨论皇帝登基赏赐军队和奏请皇上裁决大臣们去留事宜,徐阶都不听取高拱建议,两人嫌隙更为加深。应嘉掌管吏科,协助都院考察。事务将完成,忽然提出有所补充。皇帝责备他癥牾,下交内阁大臣议论处罚。郭朴挺身而出指责道“:应嘉没有为臣的礼议,应当编入平民籍。”徐阶向旁斜视高拱,看到高拱正值恼怒中,就勉强听从了。舆论称高拱因私人恩怨驱逐应嘉,上奏弹劾高拱。给事中欧阳一敬对弹劾高拱最为积极。徐阶对于高拱的争辩,草拟命令加以安慰挽留,却没怎么谴责造舆论的人。高拱更加恼怒,他们在内阁相互怨恨、诬蔑。御史齐康替高拱弹劾徐阶,被罢免。因此舆论没有一天不谈论高拱,南京科道官以至于拾遗官都论及他。高拱自感不安,请求辞职,于是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尚书、大学士身份离职养病。隆庆元年(1567)五月,高拱因为曾为皇帝先生蒙宠爱,然而性情倔强刚直自负,快意处置恩怨,终于不安于此职位而离去。不久徐阶也请求辞职退休。

隆庆三年(1569)冬,皇帝召用高拱任大学士兼管吏部。高拱完全与徐阶反其道而行,凡是先朝治罪而因遗诏被录用并作安抚的大臣,一概罢免。并上奏极言阐述“:明伦大典颁布很久了。现在任职的大臣假托诏书,凡是议论礼仪被治罪的人都被褒奖,这将使献皇在庙之灵怎样能宴享,先帝在天之灵怎么能得到思念?而且皇上年节入宗庙祭祀,又怎样面对二圣?我认为不能这样做。”皇帝颇为赞同。法司审理方士王金等人子杀父案。高拱又上奏:“君王死于非命,不能寿终正寝,这种声名很不好。先帝在位四十五年,享年六十多岁,晚年患病,过了一年去世,寿数到了,并没有骤然的暴病。现在称王金谋害,诬蔑先帝不是寿终正寝,天下百姓和后世的人将把先帝看成怎样的君王呢?请求下令法司更改议意。”皇帝又赞同了高拱的意见,命将王金等人减罪戍边。高拱复出,专门同徐阶制造矛盾,所议论的事都希望能中伤和加重徐阶的罪行。幸赖皇帝仁慈怀柔,没让他终了。徐阶的子弟横行乡里。高拱任命以前的知府蔡国熙做监司,将他的子弟立案侦查,都编入边兵军籍。所有遏制徐阶的事,没有不做的。等到高拱离职,徐阶才得解脱。

高拱对政体熟谙,有经时济世的才干,所有建议、陈述都可以实施。他在吏部,想全面鉴识人才,让各部门登录官员情况,让他们选定贤愚者,记下爵位籍贯姓氏,每月索要每年的汇编,仓促举荐任用人,都能得到人选。又因为当时正忧患边防,请增设兵部侍郎,以为总督的后选人,由侍郎到总督,由总督到本部尚书,中外更替,边将之材自然充裕,而兵事是专门的学问,没有经常的训练不能应付兵事。蓄养帅才,应该从兵部司属开始。应该慎重挑选司属,多多求得拥有智谋、才干和体能,通晓军旅事务的人,长任其职,不要调往其他部门。日后边关的兵备和督抚的人选,都将从此选取。更应相应选取边疆的人给司属做准备,像考核部门分行省考核官员一样,这样上下之间就不会有矛盾,同时注重赏罚,以资鼓励。所有边疆有司,职责很重,不适宜让非正途的官员和贬谪者去任职。皇帝都答复可行,拟成命令。高拱又奏请把科贡和进士一起任用,不遵循资格。他考察部中情况,大多错综复杂,不是全凭文书做出罢免提升,也不拘泥人数多少,必定告诉罢免者缘由,让众人都信服。古田瑶出现贼乱,任用殷正茂为两广总督。解释:“此人虽然贪心,却可以办成事。”贵州抚臣上奏土司安国亨将要叛乱,高拱任命阮文中代理贵州巡抚。临出发时对他说“:国亨必定不会叛乱,你去,不要激发变乱。”不久正像他所说。因为广东省司大多贪财,特意奏请表彰廉洁能干的知府侯必登,以便肃治其他人。又说马政、盐政的官吏,名义上是卿、是使节,实际上视他们为清闲的人。误人坏事,渐渐不能教诲。只有教导官府驿道诸司,职位低俸禄少,路途遥远较为困难。适宜注重从当地选拔官员,体恤他们的私情。皇帝下诏同意施行。高拱所经办的,都是这类事。

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前来归降,总督王崇古接纳了他,向朝廷禀报,请求给他封官。朝中意见大多数认为不行,高拱与张居正极力主张授官。于是排除众议向皇帝奏请,使封官的事办成。事情详见崇古传。晋升高拱为少师兼太子太师、尚书大学士,改居建极殿。高拱认为边境稍稍安宁,担心将士懒惰散漫,又奏请特敕边地大臣借此空闲时,严格整顿,仍然常常派遣大臣去视察。皇帝都听从了他的意见。辽东传来捷报,晋升高拱为柱国、中极殿大学士。

不久考察科道,高拱奏请同都察院共同办理。当时大学士赵贞吉负责都察院,意见略有差别。给事中韩楫弹劾贞吉有隐私。贞吉怀疑高拱唆使,于是上书弹劾高拱,高拱也上书争辩。皇帝不喜欢贞吉,命令他离职退休。高拱驱逐了贞吉,更加专横。尚宝卿刘奋庸上书密告他,给事中曹大禁上奏弹劾他十件不忠的事,都被贬斥到京都之外。高拱开始操行清廉,后来他的门生,亲戚常被传闻受贿,遭人议论,皇帝始终宠爱高拱不减。

起初高拱任祭酒,居正任司业,互相友善,高拱极力称赞居正的才能。等到李春芳、陈以勤都离去,高拱担任了首辅,居正比肩伴随。高拱性格直爽而且傲慢,同官殷士儋等人不能忍受,唯独张居正退让处其下,高拱没有察觉。宦官冯保,性情狡黠,依次当为司礼右监。高拱推荐陈洪和孟冲,皇帝听从了,冯保因此怨恨高拱,张居正与冯保交情深厚。六年春(1572)皇帝患病,病情加重时,召见高拱、张居正、高仪接受遗命而后去世。起初,皇帝的遗命只让内阁大臣执政,但宦官篡改遗诏命令他们与冯保共事。

神宗即位,高拱因为皇帝年幼,苦于宦官专政,分列条目奏请皇帝抑制司礼监,把权力交还给内阁。又命令给事中雒遵、程文一起上书皇帝攻击冯保,自己从中拟定圣旨驱逐他。高拱派人报告张居正,居正表面同意,私下告诉了冯保。冯保向太后投诉,称高拱擅权不能容忍,太后点头同意。第二天召集大臣们进宫,宣告两宫和皇帝的诏书。高拱心想必定是驱逐冯保,急忙进宫,等到宣读诏书,却是列举高拱罪状并驱逐他。高拱倒在地上不能起身,居正把他扶持出宫,雇骡车从宣武门送他离去。居正与高仪奏请挽留高拱,未获批准。请求给予高拱乘用驿站车马,批准同意。高拱走后,冯保的不满未消。又捏造王大臣案,想株连高拱,不久,事情终止。高拱在家中呆了几年后死去。居正奏请恢复高拱的官位使祭葬照前例。宫中下旨给他半葬的礼仪,祭文仍然作贬损语。很久之后,朝廷议论高拱的功绩,追封他为太师,谥号文襄,荫庇他的嗣子务观为尚宝丞。

猜你喜欢
  ●滿洲實錄卷五·佚名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一·杨仲良
  卷上·李纲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李心传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十二·陈厚耀
  卷九十八·国朝·蒋一葵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二·佚名
  卷之六十·佚名
  第三五八单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一二二○三--二○·佚名
  一三三八 谕内阁将冯铨等从《贰臣传》撤去不必立传仅为立表·佚名
  一二○七 军机大臣为奉旨刘墉等阅看书籍无庸来滦等事致留京王大臣函·佚名
  卷二上·沈枢
  卷一百五十五·雍正
  卷三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楚辞后语卷第五·朱熹

    招海贾文第三十六【晁氏曰:招海贾文者,唐柳州刺史柳宗元之所作也。昔屈原不遇于楚,傍徨无所依,欲乘云骑龙,遨游八极,以从己志而不可,犹怛然念其故国。至于将死,精神离散,四方上下,无所不往。又有众鬼虎豹怪物之害,故大招其魂而复

  • 卷四百四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二白居易吟元郎中白须诗兼饮雪水茶因题壁上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吴七郎中山人待制班中偶赠絶句金马东门只日开汉庭待诏重仙才第三松树

  •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东夷 北狄·刘昫

    ○高丽 百济 新罗 倭国 日本高丽者,出自扶余之别种也。其国都于平壤城,即汉乐浪郡之故地,在京师东五千一百里。东渡海至于新罗,西北渡辽水至于营州,南渡海至于百济,北至靺鞨。东西三千一百里,南北二千里。其官大者号大对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三十三·徐乾学

    宋纪一百三十三【起彊圉单阏正月尽上章敦牂十二月凡四年】寜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开禧三年春正月丁丑朔两淮宣抚使丘崈罢己卯命知枢宻院张岩督视江淮军马时金已有和意崈上防乞移书金帅以成前议且言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四·佚名

    万历九年七月壬戌朔 上亲享 太庙○调原任广东按察使周浩为广西兵备副使○总督漕运凌云翼奏称仪真闸税宜酌水势不必拘泥取盈其瓜仪各闸坝应归并南河郎中管理不必添设主事部覆如议因言河道岁修钱粮宜敕督臣照各边年饷

  • 卷之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六百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不嫁主义·李定夷

    江阴西门外某女学校,开办迄今,颇形发达。迩来有年长之生徒八名,秘密创立一会,曰立志不嫁会。兹录其简章四则于后。 (一)目的 以立志不嫁,终身自主为目的。 (二)义务 凡会员均有劝人立志不嫁之义务,且有保守本会,不使泄漏秘密机

  • 四四四 谕王杰着充四库全书馆及三通馆副总裁·佚名

    四四四 谕王杰着充四库全书馆及三通馆副总裁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三日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奉旨:王杰着充四库全书馆及三通馆副总裁。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九○ 两江总督高晋奏觅得徐干学所刻经学各书开单呈览折·佚名

    九○ 两江总督高晋奏觅得徐干学所刻经学各书开单呈览折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八日臣高晋谨奏,为购得经学各书,仰祈圣鉴事。窃照采访遗书,钦奉上谕,以昆山徐氏之传是楼素有藏书,命臣实力购觅。当查该宦传是楼虽于雍正十二年

  • ●宋人轶事汇编卷四·丁传靖

    王溥 范质 宰相王溥,父祚,少为太原掾属。既老,溥劝其退居洛阳,居常怏怏。及溥为相,客或候祚,溥常朝服侍立,客不安席求去。祚曰:&ldquo;学生劳,贤者起避耶?&rdquo;渑水燕谈录 祚居富贵久,奉养奢侈,所不足者未知年寿耳。一日居洛阳

  • 纲鉴易知录卷三八·吴楚材

    梁纪 附北魏东西魏高祖武帝纲 戊申,春正月,魏大赦。目 魏潘嫔生女,胡太后诈言皇子,大赦、改元。纲 魏太后胡氏进毒弑其主诩,而立临洮王世子钊。目 太后再临朝以来,嬖幸用事,政事纵弛,盗贼蜂起,封疆日蹙。魏主年浸长,太后自

  •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孔子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贤人来代替(易)爱好美色,也就是新生

  • 提要·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仪礼述注      礼类二【仪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按仪礼述注十七卷国朝李光坡撰光坡有周礼述注已着録是书取郑注贾疏总撮大义而节取其词亦间取诸家异同之説附于后其中注疏原文有可以

  • 栾城集·苏辙

    诗文别集。北宋苏辙(1039—1112)撰。四集九十六卷。辙有《诗集传》已著录。是编有正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正集为元祐以前之作有诗十六卷,赋一卷,辞诗、铭赞一卷,新论、策问各一卷,书、记各二卷,墓

  • 墨客挥犀·彭乘

    笔记。十卷,又续编十卷。旧题宋代彭乘著。乘,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历任中书检正等官。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收录,有续集十卷,清初已佚,后复出佚文,题为《续墨客挥犀》。其所议论,大抵推重苏(轼)黄(庭坚)。所载人情

  • 一切流摄守因经·佚名

    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略称一切流摄经、一切流经、流摄经。现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阐释智者见者欲灭尽一切漏,能以见、摄、避、用、忍、晓、行念等七者断尽烦恼,因取七断漏法中之第二之‘摄’(摄守、制御守护感官之谓),故

  • 金色童子因缘经·佚名

    十二卷,赵宋惟净译。说佛灭后有大商主子身有金色光,名金色童子。阿难教化之之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