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风骚要式 全文

  夫诗之要道,是上圣古人之枢机。故可以颂,可以讽。“迩主事父,远之事君”。今之辞人,往往自讽自刺而不能觉。前代诗人亦曾微露天机,少彰要道。白乐天云:“鸳鸯绣了从交看,莫把金针度与人。”禅月亦云:“千人万人中,一人两人知。”以是而论,不可妄授。

  ○君臣门

  古诗云:“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皎然云:“此有四重意。”太宗诗:“阵鸿应离塞,巢燕渐疏楼。”此见圣人黜恶以进善也。汉高祖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见兴邦之格言。齐己《春日书怀》:“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此是大雅,美帝王盛德之形容也。齐己《秋日书情》:“堪忆惠休临老岁,肯将名污碧云才。”此是小雅,美诸侯之德也。郑谷《登渭阳城楼诗》:“后车能见前车覆,今日难忘昔日忧。”此乱时已兆,君暗小人竞进也。

  ○物象门

  虚中云:“物象者,诗之至要。”苟不体而用之,何异登山命舟,行川索马。虽及其时,岂及共用。

  ○兴题门

  登高望远,此良时也。野步野眺,贤人观国之充也。

  平原古岸,帝王基业也。病中,贤人不得志也。病起,君子亨通也。

  ○创意门

  美颂不可情奢,情奢则轻浮见矣;讽刺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贾岛《题李频山居》诗:“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此言小人将退也。薛能《题牡丹》诗:“见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此贤人复得相逢也。贾岛《夕思》诗:“会欲东浮去,将何可致君。”此贤人思欲趋进也。郑谷《维舟江》诗:“更共幽云约,秋随绛帐遗。”此言贤人在位也。周朴《秋深》诗:“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此比屋可对也。刘长卿诗:“自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此小人纵横也。贾岛《感令狐相公赐衣》:“即入调商鼎,期分是与非。”此刺时之不明也。刘得仁《秋望》:“西风蝉满树,东岸有残晖。”此小人争先而据位也。

  ○琢磨门

  夫用文字,要清浊相半。言虽容易,理必求险。句忌凡俗。意便质厚。如郑谷《送友人》诗:“流年俱老大,失意自东西。”此君子离位也。郑谷《沙苑》诗:“日暮前心速,愁闻孤雁声。”此贤人他适也。齐己《落照》诗:“夕照背高台,残钟残角催”。此君昏而德音薄矣。郑谷《冬日书情》:“云横汉水乡魂断,雪满长安酒价高。”此佞臣横行也。郑谷《春晓书情》:“莺春雁夜长如此,赖有幽居近酒家”。此失志而自销愁也。齐己《静院》诗:“浮生已问空王了,箭急光阴一任催。”此句凡君子思退也。郑谷《杭州城楼》诗:“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此比君子舍此适彼。李建勋《留别锺山》“偏寻云壑重题石,欲下山门更倚松。”此忧国之情未废也。虚中《寄司空图》:“岂思为邻者,西南太岳青。”此未忘臣节也。今之词人循依此格,则自然无古无今矣。

猜你喜欢
  刘之翰·唐圭璋
  王炎·唐圭璋
  友古词 全文·蔡伸
  第四折·李直夫
  卷一·沐昂
  四集卷二十三·乾隆
  卷十二·郭知达
  卷十·钱子正
  卷一百五十三·曹学佺
  水云集补钞·吴之振
  卷三十九·方回
  卷五·贺铸
  唐风集巻二·杜荀鹤
  第三十八场·田汉
  第一部分·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一·乾隆

    卷四十一眉山苏轼诗十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伟哉造物真豪纵。攫土搏沙为此弄。擘开翠峡走云雷。截破奔流作潭洞。因随化人履巨迹。得与仙兄摄飞鞚。曳杖不知岩谷深。穿云但觉衣裘重。坐看惊鸟救霜叶。知有老蛟蟠石瓮。金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一十七·佚名

    万历四十二年二月癸未朔升广东右参政庄茂华为贵州按察使升湖广襄阳府知府马朴为云南副使升太仆寺卿林梓为通政使○右春坊右谕德掌南京翰林院事孟时芳覆奏监生徐光汉等触忤法官以犯规痛决压罚有差依拟仍诏以后各生遵守

  • 卷之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纪昀

    孔氏后裔传(臣)等谨按郑樵通志沿前史之旧其于至圣后裔若孔安国诸人散见累代列传中我朝重道尊师迈越前古既于明史特立衍圣公 传今以续纂通志奉命辑孔子后裔传用表章圣人之后炳炳麟麟累代史中皆有达人传诸弗替甚盛典也臣

  • 钦定金史语解卷一·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金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金史语解卷一【按金以满洲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满洲语其中地名姓氏人名无解义者俱以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改字面订之】君名 【后妃 皇子附

  • ●凤洲杂编一·王世贞

    王世贞 凤阳 南京 北京 偶于户部覆疏见近来边费之详录于此 会典载番货价值偶附记于此 南京守备恊同参赞坐次 考察之法 御史言刘瑾奸党 御史复交奏 有兼掌文武二印者 太常翰林告改教授 外任改翰林京秩

  • 韩礟传·脱脱

    韩窻,字公美,燕京人。他的先人在辽国做官,几代官运亨通,地位显达。韩窻五岁丧父,哭泣能尽哀。辽天庆二年(1112),韩窻高中进士第一名。补任右拾遗的官职,后转史馆修撰。曾迁任少府少监、乾文阁待制。又加任卫尉卿、知制诰,并充

  • 卷二百五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四封建考【九】异姓封爵五汉军王义王孙可望汉军正白旗人顺治十四年十二月归顺封薨諡恪顺 孙徵淇孙可望子顺治十七年十一月袭 孙徵淳孙可望

  • 第十四章 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吕思勉

    凡事总有相当的代价。两汉时代,异民族入居中国的多了,把许多种族和文化不同的人民,融合为一,自非旦夕间事;且总不免有若干的冲突。五胡之乱,就是我民族融合异族的代价。晋时,北方割据之国,共有十六之多。然而其中有关大势的,也

  • 易经·杂卦传·佚名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 蒙杂而着。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 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 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饬也。剥烂

  • 墨子目錄一卷·孙诒让

    道藏本及明鈔本刻本並無目錄,此畢氏所定,依意林為第十六卷,今從隋志,別為一卷。

  • 卷二十【起文公十六年尽十八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二十【起文公十六年尽十八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疏经十有六年春季孙行父会齐侯于阳谷齐侯弗及盟注及与也夏五月公四不视朔注

  • 卷十六·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十六元 汪克寛 撰宣公【癸匡王丑五年】元年【晉靈十三年齊惠公元元年衛成二十七年蔡文四年鄭穆二十年曹文十年陳靈六年杞桓二十九年宋文三年秦共公稻

  • 第一章 7·辜鸿铭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门“十哲”之一,长于“文学”,对弘扬孔子学说起了关键性作用)说:“大丈夫当如欣赏女

  • 卷第四十二·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一切众生差别身三昧?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得十种无所著。何者为十?所谓:于一切刹无所著,于一切方无所著,于一切劫无所著,于一切众无所著,于一切法无所著,于一切菩萨无所著,于一切

  • 第九卷·佚名

    大法炬陀罗尼经 第九卷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等译劝证品之余法师行相品第二十劝证品之余摩那婆。若有人能入是门者。则于一切法门皆得明了。摩那婆。汝等应证如是法相。既自证已为人演说。汝等当得无量无边乐

  • 和靖集·尹焞

    宋代诗文别集。尹焞撰。尹焞由宋高宗赐号为“和靖处士”,因以名集。此集有8卷、10卷、4卷、3卷等不同版本。《四库全书》所著录为江西进呈的8卷本:卷1、2为奏札,卷3为诗、杂文、书,卷4为壁帖,卷5至7为师说,卷8为年谱

  • 说罪要行法·义净

    佛教律仪书。唐义净撰。一卷。述说忏悔之法。内容有三部分:一为月半、月末二时忆所犯罪,并对人“发露”,以除罪;次为“每食罢发愿法”;三为“洗净法”。此书见载于诸版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