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林和靖集巻三宋 林逋 撰

七言律诗

送范希文寺丞

林中萧寂款吾庐亹亹犹欣接绪馀去棹看当辨江树离尊聊为摘园蔬马卿才大常能赋梅福官卑数上书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时条对召公车

送史殿丞之任封州

炎方将命选朝伦治行何尝下古人拥斾肯辞临逺郡登舻还喜奉慈亲水连芳草江南地烟隔寒梅岭上春若过中途值归雁慰懐能与致音尘

送史宫赞兰溪解印归阙

杜若萋萋天似水一樯风信快吟懐春坊冠盖还朝籍宝婺谿山别县斋访旧约僧登北固破程乘月宿清淮东南出宰才居最畴为言扬向玉阶

送马程知江州徳安

酒酣无复耿离肠一路之官尽水乡公廨寒生对庐阜客帆风定泊浔阳陂涵洲渚初收潦露浥蒹葭未作霜到日何人先刺谒二林开士在琴堂

送楚执中随侍入蜀〈仍寄家洛京〉

严君将命之卭蜀令子和家且侍行洛汭好山归别业江南芳草动离情诗题寺壁云根润书检松窗野色明他日林间无所望秪求金榜看嘉名

送马程贠外之任乌江

空色青苍寒日明迟迟携手出柴荆长贫少得交逰者渐老不禁离索情去棹浦帆当晚落到官江草巳春生州监县尹多才识当念吾宗负大名

送赵时校书之任临川司理

南国古来风物好早时游荡熟登临青山满路人家逺丹橘隔江秋色深官况暂应劳折狱病懐终自重分襟三年解罢当求试多草新文慰我心

送吴秀才赴举

一战词场定策勋麻衣西笑仕纷纷风神巳负青云气艺业兼携白地文辇下春华期纵辔野中林色惜离群明年新榜看看见第甲嘉名且认君

送陈纵之无为军

淮天时节少春寒几蒂梅花雪欲残水次军城嚢劔入雨馀村坞镫驴看名縁未出知谁异道为深穷郤自难第一京师早西入庙廊题字可无韩

送文光师逰天台

天姥山深揺锡杖野芳春翠共葳蕤松门过水无重数石壁看霞到尽时闲避鸟啼应作观忽逢人迹自留诗秦中河朔尝逰覧莫恨此方行脚迟

赠胡明府

一琴牢落倚松窗孤澹无君得趣长谒庙有时封县版坐衙终日著公裳为收牌印教村仆偶检圗书见古方徴足税钱人更静郤搘吟策立秋廊

赠当涂朱仲敏

甚与时流道不同南朝台阁是家风髙闲几格圗书畔冷澹门庭树石中因寄诗牌寻胜景拟投文巻数名公荣登显达他年后应笑冥冥弋者鸿

舒城僧舍呈赠李仲宣文学

竹深淮寺雪萧骚一壁寒灯伴寂寥瘦尽骨毛终騕袅蚀来锋刃转豪曹宦情冷落诗中见谈态轩昻酒后髙莫为无辜惜才术圣明求治正焦劳

赠钱唐邑长髙秘校

几万人家山水中为官古雅少人同踈帘衙退巻花轴曲槛客来慿竹风唯道簿书多傍俗自怜琴酒未妨公等闲呵止郭门近轻棹绕湖寻佛宫

喜灵皎师见访书赠〈一作皎然〉

金锡锵然款蠹闗云膏浓渚对跳峦清如霜月三五夕瘦似烟篁一两竿旧社乆抛魂梦破近诗才举骨毛寒池轩夜静且留宿往往自将秋籁弹

寄解州李学士

解梁贤守古难同张盖垂鞭自士风馆职久衔踈旧地郡符重剖枉名公印㕔孤坐琴尊外铃阁清谈易老中闻演丝纶徴诏近相如文学动天聪

寄薛学士〈曹州持服〉

飞徴偶未下天衢古郡寛闲且寄居曽许布衣通一刺每留蔬食看群书髙斋巳想闲丹灶清梦谁同话直庐江外敢知无别计只携琴鹤听新除

寄傅霖

葛蔓烟枯束六经髙廉浑与昔贤停黄牙稚子跨牛种白眼山人识剑形寒睡草旁林酒壮晓思河曲雨槎腥传闻曽说平生事不要清朝梦武丁

寄岑迪〈时黜官居曹州〉

久辜才术向吾朝公罪应该洗雪条佐邑旧曽居府寺转官新合入京僚门庭冷落闲中住僮仆生踈贱价招别后交逰合相忆酒灯棋雨数侵宵

寄耏门梁进士

退隐无山进乏媒杜门芳草与苍苔贫为吾道应闗命达似他途亦是才人静合寻衙北寺野凉还上郭西䑓江干昨夜情多少风雨吹灯一梦廽

曹州寄任独复

交结文章尽世惊城中幽隐更无营敢将古道为吾事耻对常流语子名秋思病弹曽独听太

猜你喜欢
  卷六百零三·彭定求
  卷四百四十六·彭定求
  孙洙·唐圭璋
  ●第三十二出 红构·孟称舜
  第二折·王实甫
  过旧居·戴望舒
  三集卷六十一·乾隆
  卷十二·郭知达
  卷十·曹庭栋
  竹洲集补钞·管庭芬
  卷十九·胡文学
  卷二百九十八·陈廷敬
  奉和张岳州王潭州别诗二·张说
  ●龙山宴·沈泰
  第三節 詞韻,詞的平仄和對仗·王力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佚名

    第十一齣 解绶【淸平乐】〔淨上〕金鱼白马。赫赫人惊诧。予夺权衡归掌握。声势何如史贾。平明旌节下羊城。喜气遥应接凤庭。父老羣然来叩马。声声道我是财星。自家钦奉圣恩。巡行两广。穷追缗课。旁採珍奇。乾没万有

  • 第三出 谋吴·梁辰鱼

    【满庭芳】〔小生扮越王众扮内官上〕圣禹开基。神工留迹。千年王业犹存。宿承茆土。吴越隔江分。运値春秋季世。天王远政令纷纭。看邻境干戈正起。东海泣波臣。〔鹧鸪天〕缥缈孤城海上居。萧条霸业继无余。夙传宛委

  • 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司马迁

    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燕王卢绾反,入匈奴,满亡命,聚党千馀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

  • 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洪武十六年冬十月辛未朔祭 孝慈皇后陵及几筵殿○诏授武定军民府女知府□胜诰曰朝廷政治遐迩弗殊德在安民宜从旧俗惟尔黔中之地官皆世袭间有妇承夫位者民亦信服焉前武定府上官法叔之妻□胜质虽柔淑志尚刚贞万里来归诚

  • 卷之二百八十九·佚名

    光绪十六年。庚寅。九月。戊辰。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丙申皆如之。起居注○谕军机大臣等、电寄李鸿章、朝鲜告讣使。节录谕旨。电其本国。并无改易字句之处。袁世凯遽以不符

  •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五·佚名

    寜宗嘉定八年【乙亥】春正月辛未估籍赃吏家故淮南转运判官施宿犯赃追夺官爵仍籍其家诏举将材侍从两省台谏各举三人戊子申严金翠禁二月丙午雷孝友罢壬子蠲逋负米平江等五郡凡蠲万三千石有竒贷其系

  • 浙语一·查继佐

    东山国语●浙语一徐石麒(缺)

  •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司马迁

    刘军译注【说明】本篇虽以“梁孝王世家”名篇,实际载述孝文三王刘武、刘参、刘胜的行事。善举著以包之,是《史记》多见的一种写法。汉王朝统治地位得以稳定之后,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必然要逐步消减同姓王的权势,这就决定

  • 卷四十下 班彪列传第三十下·范晔

    (班固)◆班固传,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连句作文,诵读诗赋,长大后,就广泛通晓典籍,九流百家的言论,没有不深入探讨的。他没有固定的老师,不在章句上下功夫,只是掌握大义罢了。性格宽厚和蔼,和众人相容,不因自己有才胜就高人一等,一些

  • 王钅容传·薛居正

    王..,祖先是回鹘部族人。远祖没诺干,唐朝至德年间,在镇州节度使王武俊手下为骑兵将领。王武俊喜欢他勇敢能干,收为义子,称王五哥,他的后代子孙便以王为姓。四代祖王廷凑,在镇州统帅王承宗手下为牙将。长庆初年,王承宗去世,穆宗

  • 覆日本佐伯定胤书·太虚

    定胤大法师元鉴:前荷锡临庐阜,备领教益,欣喜无量!近维起居胜常,法乐有加为颂!顷承惠书,敬悉贵联合会已推定大法师与木村水野二公为东亚佛教大会准备委员,并已议定日期及招待方法,具征办事精神之切实,深为东亚佛教前途庆幸!至须待

  • 卷第三十八·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八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五自周秦至于六朝。世以为得正统。若北魏齐周。虽非相承。而世居中原盛行典礼。谓之北朝者。不鄙夷之如晋五胡也。隋氏虽受周禅。而实能统一区宇继陈正

  • 卷之三·牧云通门

    嘉兴大藏经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牧云和尚懒斋别集卷之三东吴 毛晋子晋 编阅鄂州 记室智时 较订文(丙一)传广陵同人禅师传同人化公者等慈老师之高足也等师为云栖弟子族居苕上擅名词坛世称为钱叔达晚好清净归林下宗

  • 女孝经·佚名

    唐朝散郎侯莫陈邈妻郑氏撰。体例模仿《孝经》,全书分开宗明义章、后妃章、夫人章、帮君章、庶人章、事舅姑章、三才章、孝治章、贤明章、纪德章、五刑章、广要道章、广守信章、广扬名章、谏诤章、胎教章、母仪章、举恶

  • 周易参同契注·佚名

    周易参同契注(无名氏),原题「无名氏注」。其注本分章解经多与彭晓注本相同,又避宋太祖「匡」字讳,疑为北宋道士所撰。原本三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以内丹法注解《参同契》。注称:「又当明内丹以养己,使安静于虚无

  • 剩语·艾性夫

    元诗别集。2卷。艾性夫撰。艾性夫诗集《剩语》及《弧山晚稿》原本早已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自《永乐大典》中辑出艾性夫诗两卷,分别出自《剩语》及《弧山晚稿》,《四库全书》编者因“题作《剩语》者较多

  • 华严经金师子章注·法藏

    一卷,华严宗之法藏,对唐则天武后,借庭前金师子为喻,以十门显华严之教观者。

  •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元魏佛陀扇多译。与金刚场陀罗尼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