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七十

万历五年十二月癸未列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李幼滋为工部尚书幼滋为辅臣若正周亲当居正夺情时修撰沈懋学贻书幼滋幼滋复云以若所言宋头巾语此宋所以终不竞也今师相不奔丧是圣贤之道直接揖逊征诛而得其传者本朝惟王新建可与语罗至不达此耳小人之无忌惮如此

○升河南按察使舒化为太仆寺卿

○甘肃巡抚侯东莱以三年考满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如故

○升国子监祭酒姚弘谟为礼部右侍郎

○升平度州知州傅霖为湖广佥事○先是山西驿传钱粮自站银外有额派米麦银五千七百八十两以备廪给口粮之用至是站银积有赢余抚按官议将米麦银两俱免派徵以苏民困部覆从之

○琉球国中山王世子尚永遣正议大夫梁灼等赴京进贡宴赏如例

○先是阳曲王府较尉李尚志赍领名封勘合因捏添阳曲王府女封三位礼部请行山西巡按御史究问从之

○甲申建州等卫女直夷人都督纳木章等赴京朝贡给赏如例

○朵颜三卫夷人都督花歹等遣头目赴京庆贺长至令节宴赉如例

○旧例考选译字官生会同六部都察院堂上官至是从礼部议命吏礼二部翰林院会同考试不必多官

○己酉湖广市政使史朝宜以病乞休许之○丙戌  慈孝献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

○升山东左参政张天驭为河南按察使

○丁亥升南京户部右侍郎汪宗伊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补荫原任已故户部尚书贾应春孙云霖为国子生

○罢南京礼部尚书何维柏维柏前为吏部左侍郎以不保留居正与尚书张瀚同被旨诘责未几南转至是自陈遂罢之

○戊子复除原任云南右参政张仲谦为山东左参政

○先是临德  仓岁收山东河南粟米粒小岁久多致红腐近议支放官军行月二粮出陈易新但所出者少所入者多将来本色又必陈积于是部议自万历六年为始每年额派二仓夏税秋粮二百里内者仍徵本色三百里外者俱徵折色从之○予已故忻城伯赵祖征祭葬如闲住例给予原任南京工部尚书康太和祭葬如例太和莆田人嘉靖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升南京礼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被劾致仕太和为南礼侍八年不调或讽之少贬以狥时好太和曰升沈有分吾安能仆仆权门以徼进哉年八十卒

○己丑以狭西副使李汶为本省右参政

○改补原任福建右布政使刘志伊于湖广

○升福建守备方伯甘肃操守徐谨各佥书行都司事伯本省谨狭西

○先是淮水南徙泛滥淮扬间已而漕运侍郎吴桂芳报称草湾开通淮水消落至是淤垫如故给事中刘铉言治淮以开通海口为策宜简方略大臣一员会同河漕诸臣相踏咨度为新运计  上令吏部推有才望实心任事者以闻于是吏部请以总督漕运兵部左侍郎吴桂芳为工部尚书总理河漕得旨近来当事诸臣意见不同动多掣肘以致日久无功今以此事专属吴桂芳经理河道都御史暂行裁革李世达改推别用其选任部司处置钱粮俱许以便宜奏请若明岁运道有梗户部查先年海运事宜行

○广西抚按官言靖江宗室边方贫苦请免其习学郎支全禄礼部以为越例  不可许  上是部言

○命南京后军都督府佥书王尚文充总兵官镇守福建

○予原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吴道直祭葬照考满例以其关边回还以死勤事也

○辛卯调补四川副使覃应元于狭西○壬辰先是广西岑溪六十三山七山那留连城等处与罗旁接壤猺獞啸聚为患至是贼首潘积善等畏威求抚愿归地输粮总督凌云翼以闻并请于连山等处设指挥千户五员分兵屯守以防芽孽部覆如议命赏云翼巡抚吴文华银币参政王原相佥事王一卿参政蔡汝贤副使徐时可升级有差

○升国子监司业吕旻为祭酒

○癸巳补原任调简副使徐柏为四川副使

○漕臣吴桂芳奏高邮湖土石二堤新开越河南北二闸及老堤加高石层增设护堤木城各工竣事报闻

○甲午先是魏国公徐鹏举有二庶子长邦瑞幼邦宁而邦宁之母郑嬖且冒继封意属邦宁嫡矣已格于正议送邦瑞入国子监而祭酒姜宝慎其事移文驳查鹏举因以邦宁并请蜚语四起宝被重劾落职至是抚按会勘赃无的据请昭雪录用部覆许之当驳查时南仪曹王世懋移檄中府参军郑未封而邦宁生非嫡也无嫡立长何持两端繇是邦宁之议遂定

○升四川副总兵张泽佥书南京后军都督府事四夷州等卫夷人都督纳木章等并朵颜等卫夷人阿都赤等及外夷灵藏赞善王端岳坚昝遣使著巴答等各赴京进贡赐宴如例

○乙未以  穆庙恭妃李氏薨辍朝一日

○改南京国子监司业周子仪为国子监司业

○命已故武平伯陈大策男陈永寿袭爵

○授考选知县李涞户科给事中许一德狭西道御史

○南京吏部尚书潘晟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岳等考察兵马指挥李克励等二十九员得旨为民闲住降调致仕俱如例内刑部员外包大爟原议浮躁改照不谨例闲住

○丙申  世宗肃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侯朱冈祭  永陵

○淮府嘉兴王薨逝生子载埛载垃一系擅婚一系滥妾例俱不得承袭部议郡王祀事不可中绝若概题口粮以庶人而奉王祀于礼未安欲将载埛降封为奉国将军日后止许嫡庶长子一人各以应授官爵奉祀不许奏请承袭王爵其余仍照擅婚所生事例不得请封从之

○先是成化间襄垣王仕<娡霖眩居氲苁塑ぺψ喔鹘凳人时仕<娡霖眩咀映射r等先已授封成铎等以生在革爵之前已奏请报名亦准请封后以违例追革至是礼部覆言革爵子女无论革前革后不许请封盖指生于革之前后者而言其已封追革之议原未及也成鋜等各子孙宜赐复本等爵禄成铎等仍照庶人例给与口粮冠带从之

○丁酉  贞惠安和景皇后忌辰遣伯王承勋祭  陵寝

○改南京刑部尚书赵锦为南京礼部尚书

○升巡抚湖广都御史陈瑞为南京户部右侍郎

○升巡抚南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江一麟为户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

○甘肃巡抚侯东莱三年考满荫其子世恩为国子生

○戊戌刑部言凡盗内府财物系杂犯及监守常人盗窃盗掏摸抢夺等项但三犯不分所犯各别曾否剌字革前革后俱照窃盗三犯律处绞命著为例○己亥升翰林院侍读张位为国子监司业

○补给原任礼部尚书吴山母夫人黄氏祭葬

○浙江海盐修塘工竣计筑海塘十八里用银十二万两乃叙录效劳各官巡抚徐栻巡道张子仁水利道陈诏同知黄清知县饶廷锡各升赏有差照旧管事原任巡抚谢鹏举守道朱炳如舒应龙知府黄希宪等各赏银有差

○以分守湖广镇筸参将吴子忠充副总兵分守四川松潘等处

○庚子升总督蓟辽都察院右都御史杨兆为南京刑部尚书  升顺天府府尹王之垣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命御史于鲸巡按顺天 ○辛丑  上御皇极殿顺天府官进春群臣称贺

○是日金星顺行犯土星在斗度

○南京科道官詹沂陈王道等紏拾户部尚书殷正茂保定巡抚孟重大理寺卿宋仪望太常寺少卿方九功南京鸿胪寺卿王樵时九功先已处分命调仪望于南京樵致仕余留用

○壬寅  上讲读毕与辅臣从容论所讲酒告篇戒崇饮之说张居正等因言往者百官多以宴会妨废政事自罪郭子直等之后大小诸臣皆兢兢识业不惟不敢亦且不暇  上曰朕比奉  圣母慈训宫中宴饮一切省减往时设元宵灯火今岁悉罢之  上又言顷者星变占云应在吴地  圣母因念吴地数被水灾小民困苦欲将织造停免况宫中袍服不能尽御徒久贮笥中珠可惜耳居正从旁力赞之即谕户工二部朕念东南民力困敝苏杭织造病民前差太监孙隆查已派及手应织者织完回京其未派并应措处钱粮尽行停免地方官仰体朕敬  天恤民之意加意莭爱不许借称上用横征苛扰

○录万历四年七月至五年三月宁远兴水等城堡阵亡被伤官军张大武等五十五员名升赏如例

○以山都司掌印毛斐然充右参将分守湖广镇筸

○升山东副使吴道明为辽东苑马寺卿

○先是戊字库有各处民弓箭弦本色自嘉靖后改为折价已又改为解料于盔甲王恭二厂专官督造又以先年内库关领壅滞议即存贮两厂而以两厂内臣掌之至是库监欲仍角□羊本色厂造送库交收工部以为不便  上是部言止令军器仍送内库收贮其管库官有需索抑勒积弊巡视指实以闻  癸卯升兵部左侍郎梁梦龙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总督蓟辽

○升湖广左布政使金立敬为顺天府府尹  升浙江左布政使蒙诏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韶

○甲辰命翰林院修撰陈于陛充日讲官

○南京户科给事中傅作舟等论劾南京吏部尚书潘晟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岳以晟为其乡人兵部郎中吕若愚岳为其乡人刑部郎中包大爟互相属托党庇轻处宜罢斥以为大臣徇私者之戒御史陈堂又极论晟结恩报怨及在礼部干请诸贪鄙状  上令晟岳策励供职已而若愚亦革职闲住

○户部尚书殷正茂以人言再<婠勶-釒>乞休  上令遵旨供职

○乙巳命给事中李天植御史赵焕巡视京营○升淮安知府邵元哲为山东副使专督河工

○丙午降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岳一级调外任岳前上疏劝居正奔丧及是自陈遂降调后有希居正意者劾其在南京违例滥费复冠带闲住

○降南京太仆寺少卿陈行健一级调外任以自陈议处也

○戊申录江西安远县黄乡地方官兵擒获贼首功赏通判徐廷辅等银各十两

○己酉先是淮扬庐凤四府徐和滁三州驿递额编站银二十三万九千六百八十余两至是因节省减编止编银十八万三千六百余两其万历六年以前小民拖欠者命尽蠲免以苏疲困

○庚戌升延绥守备丁思忠充延绥游击○以河南都司佥书邓都掌山东都司事

○升兵部右侍郎曾省吾为左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郜光先为兵部右侍郎  以南京大理寺卿陆光祖为大理寺卿  升大理寺左少卿温纯为光禄寺卿

○户部奏进顺天府属本年分乾清宫庄地子粒银一万一千二百三十两有奇又  未央三宫官地子粒银三万九千四百八十八两有奇

○辛亥先是扬州府城有夥盗劫财斩关而出至是潜入南都为逻者所获事闻  上以贼情重大地方官如何隐匿不报命兵部参看

○壬子  上祫享  太庙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 德宗顺宗诸子·刘昫
  卷一 杂事第一·刘向
  卷十·张预
  第七回 为敌作伥满主入边 因间信谗明帝中计·蔡东藩
  东林列传卷末上·陈鼎
  读礼通考卷二十一·徐乾学
  大同纪事·韩邦奇
  北使纪略·佚名
  轩辕黄帝传·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六·佚名
  卷之八十七·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零九·佚名
  安重荣传·欧阳修
  孙慎行传·张廷玉
  二·钱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曲话卷四·梁廷枏

    乐府兴而古乐废,唐绝兴而乐府废,宋人謌词兴而唐之謌诗又废,元人曲调兴而宋人謌词之法又渐积于废。诗词空其声音;元曲则描写实事,其体例固别为一种,然《毛诗氓之蚩蚩篇》综一事之始末而具言之,《木兰诗》事迹首尾分明,皆巳开曲

  • 列传第一百三·刘昫

    ○姚南仲 刘乃  子伯刍 孙宽夫 端夫 曾孙允章附袁高 段平仲 薛存诚 子廷老 廷老子保逊 保逊子昭纬 卢坦 姚南仲,华州下邽人。乾元初,制科登第,授太子校书,历高陵、昭应、万年三县尉。迁右拾遗,转右补阙。大历十三

  • 大婚解第四·王肃

    孔子侍坐于哀公。公问曰:“敢问人道孰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夫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君不为正,百姓何所从乎!”公曰:“敢问为政如

  • 卷第二百七十八 後唐紀七·司马光

      起玄黓執徐(壬辰)七月,盡閼逢敦牂(甲午)閏正月,凡一年有奇。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長興三年(壬辰、九三二年)   秋,七月,辛巳朔,朔方奏夏州党項入寇,擊敗之,追至賀蘭山。   己丑,加鎮海、鎮東軍節度使錢元瓘中書令。  

  • 卷四·王夫之

    ◎吴、何、黄列传 吴炳,字石渠,直隶宜兴人。中万历己未进士,工为词曲,与阮大铖齐名。历官江西督学参议。隆武中,江西陷,从建昌单骑入阙陛见。时福建举行乡试,即擢炳布政使,充提调官。已而闽陷,走广,谒上于武冈。时刘承胤专恣

  • 皇清开国方略巻九·阿桂

      太宗文皇帝【初即位未改元天命十一年丙寅九月至十二月】  天命十一年秋九月辛未集诸贝勒约誓  初  太祖高皇帝创业  兴京之壬辰年十月二十五日  孝慈高皇后诞生  太宗文皇帝  天表竒伟面如赤日严寒

  • 北巡私记·刘佶

    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二十八曰,惠宗皇帝御清宁殿,召见群臣,谕以巡幸上都。皆屏息无一言,独知枢密院事哈剌章公力言不可,大意谓贼已陷通州,若车贺一出都城,立不可保,金宣宗南奔之事可为殷鉴,请死守以待援兵。上曰:“也速已败,

  • 第二十四回 索头魏分齐周北地称尊·黄士衡

    词曰:六代瓜分世界,五胡云扰中原。纵横三百有余年,几度交锋索战。马过生灵齑粉,血流河洛腥膻。耳闻犹自不堪言,有眼休教看见。却说非朝拓跋氏,本东胡别部鲜卑,汉时李陵之后,世为尊长,至诘汾,居匈奴故地。尝由于山泽,见辎车并自天

  • 一二三四 质郡王永瑢等奏奉命校阅文渊文源阁书籍将次告竣折·佚名

    一二三四 质郡王永瑢等奏奉命校阅文渊文源阁书籍将次告竣折乾隆五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臣永瑢、臣永璇、臣刘墉、臣彭元瑞、臣金简、臣伊龄阿谨奏,为奏闻事。窃臣等奉命详校文渊阁、文源阁书籍,节次将办理章程奏明在案。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佚名

    汤伊尹【范文正公 栁州 东坡 陈越石】赏罚【东坡】纣三仁【温公 东坡 李翰 栁州 贾至 刘敞】伊尹范文正公曰晋顺而上行奉于文明君子嘉遇显进之时也夫上无文明贤斯遯矣今文明丽于上君子可不进乎其进也柔顺内融

  • 卷下·韩愈

    先進第十一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鄭曰皆不及仕進之門而失其所韓曰門謂聖人之門言弟子學道由門以及堂由堂以及室分等降之差非謂言仕進而已李曰如由也升堂未入於室此等降差别不及門猶在下列者也徳行顔淵閔子騫冉伯

  • 卷十八·高诱

    [子部,杂家类,杂学之属,淮南鸿烈解钦定四库全书淮南鸿烈解卷十八汉 高诱 注人间训【人间之事吉凶之中徵得失之端反存亡之几也故曰人间】清浄恬愉人之性也仪表规矩事之制也知人之性其自养不勃知事之制其举错不惑发一

  • 叙官·佚名

    王建立国都,辨别方向并确定[宗庙和朝廷的]位置,划分都城与郊野的界限,分设官职,用作民众的榜样。于是设立地官司徒,让他率领下属,掌管天下的教育,以辅佐王安定天下各国。教官的属官有:大司徒,由卿一人担任;小司徒,由中大夫二人担

  • 卷五十七·佚名

    △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之二复次善现,若真如实有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真如非实有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善现,若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不思议界

  • 佛说阿弥陀经讲要·太虚

       ──二十五年五月在上海丙子息灾法会讲──   悬论    一 释名题    二 提教纲     甲 教     乙 理     丙 行     丁 果    三 显经宗     甲 弥陀佛土为体

  • 黄庭内景玉经注·白履忠

    梁丘子(唐玄宗时人白履忠)注。《黄庭内景经》盖魏晋人所撰,主述存思法,梁丘子分三十六章注解之。

  • 水浒外传·刘盛亚

    现代中篇小说。刘盛亚著。上海怀正文化社1947年10月初版,列入“怀正文艺丛书”。本书作者撷取水浒英雄后裔传奇生涯的片断,以梁山英雄阮小七(改名萧恩)之女萧桂英与花荣之子花逢春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沦于金朝以

  • 英华之歌·杨沫

    长篇小说。杨沫著。花城出版社1990年出版。该书是作者20世纪50年代的长篇《青春之歌》的续篇。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为背景,描写主人公林道静的战斗生涯以及她与卢嘉川、江华的爱情纠葛与政治分歧,真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