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同纪事

嘉靖甲申大同之变,都御史张文锦巡抚地方。初,宸濠之变,文锦守安庆。濠兵至城下,百计攻之,文锦仗忠义,誓士民,竭力拒守。濠气大沮,贼党皆怠,有散去者。及濠败,文锦以功超迁至巡抚。文锦思图报称,性本急功喜事,好刚忽众,而又啬于用财,故激成此变。

大同镇城孤悬极边,与胡虏共处一地,无寸山尺水之隔。坚城深池,设以重庆,治以总兵、巡抚、副总兵、两游击、都司、守、巡、郎中、府县。城以里立卫所、州县、城堡。大城临边以御外侮,使小得以安;内附小城联络于内,以为大城之拱卫。此我祖宗神谋圣算经略之宏规也。文锦顾以镇城之重反在极边,欲作五堡以为藩蔽。幸而其事不成,文锦以一身当之,使其事成,后来将为国家之患矣。

初,文锦将营五堡,众皆以为不可而莫敢言。事下前左参议韩邦奇,邦奇以三十万计报,并报总制臧公凤,凤笑曰:“五堡修不成矣。”邦奇曰:“何以知之?”凤曰:“张巡抚视国之财如家之财,安能捐三十万金以成此堡乎?”邦奇亦笑。文锦果已之。继邦奇者以三万计上,文锦决意行之,即具奏上闻。营造开财用甚少,成命业已下,乃拨军入山,伐材木烧灰瓦。参将贾鉴督工严急,军心已怨。堡既成,苟率太甚,每军营房一间,及拨戍军。皆惮行。文锦示以公,拨麾下官军往。于是总兵江桓、太监王皆拨其麾下。不充其数,以伐木军足之。三堂麾下官军素骄逸,已不堪矣。诸军告,愿单身分番而往,文锦必欲带妻子常驻。诸军相谋曰:“人各有妻子或女,又有马匹,一间营房何以能容?且莫说胡虏来,只秋深一阵大风雨,一家死矣。等死,不如杀了贾参将,投入北番。”遂杀鉴。文锦使人招诸军回城,而虎狼入室矣。

诸军见文锦,文锦曰:“汝辈来了,我的贾参将何在?”不即为处分。居数日,奸桀者倡曰:“张都堂潜行出城,赴京具奏。”诸军相聚,至都察院,夺门而入。文锦惧,逾垣匿宗室第。诸军遂抢检家财,势不能已矣。执家人,欲杀之。问文锦所往,告以匿宗室。诸军环噪宗室第,宗室出文锦,众争杀之。总兵江桓、知府出走,两游击、郎中匿民间。为首者号于众曰:“众人莫惧,但同心共事,他日问罪,不过将我辈有恶十数人与之而已。”廷臣以文锦激变,请诏宥。旨既至,开读,诸军跪听。诸军相顾曰:“此安我也。岂有杀巡抚、游击而不问者乎?”有起而伏匿者。既毕,诏使仓皇而回,众心汹汹,以兵守四门。朝廷简都督桂勇为总兵官,大监武忠为镇守,起邦奇于家,分守大同。既到任,请入,大同御史储良材曰:“大同城中如血海,公此行如以肉投虎口,何益之有?如是公手中事,死生以之可也,今他人坏事而公往死之,非义也。”邦奇曰:“诸公终日言大同事,参议大同官,在此,于心何安?且作乱者大同一城耳,冀北十七卫所州县岂皆作乱乎?参议出雁门,量可而进,且以系属冀北人心。”储公曰:“如此可也。”

八月,邦奇既出雁门,自度己与大同之人素无仇嫌,朝廷既有恩赦,而军士犹不靖者,无主耳。乃直抵西安驿。西安去大同城才六十里耳。大同城中大惊,探事者二人故恐邦奇,露刃而上,言大同不可入。邦奇曰:“汝回报大同城,我明日决进。”是夜,又故放火烧参将宅,以恐邦奇。明日,邦奇竟入,大同乱军严兵露刃城门内外,然不敢失迎接之礼。大同人心由是少安。时城中无一文职出政者,独邦奇一人耳。乃约法两条以禁军士之暴,余皆以无事处之。下令于边关曰:“一切人等非有本道关防不得放过,有应行者皆便宜行之。”初不以条格拘左右。或以为僭,邦奇曰:“以此得罪亦所不恤。”甫两月,地方大安,而巡抚都御史蔡公天祐始至。

十月,蔡公至代州,邦奇插四大营于雁门关下,亲帅四守备,令盛装戎服谒蔡公于代邸。蔡公惊曰:“公何为如此?”邦奇曰:“参议岂过为奉上者?大同变后,巡抚之威甚削,大同人止知有参议耳。不身先降礼,何以帅众?”且言插营。蔡公固欲散营军,曰:“公既出大同,又盛陈武备,大同人必疑吾与公图彼,岂不生变?”邦奇曰:“参议已有处,谒公后即先入大同。邦奇既入大同,则人心安矣。”蔡公曰:“善。”邦奇即昼夜驰入大同。时有讥邦奇过于奉上者,邦奇以李愬迎裴论试应州诸生。蔡公既至大同,邦奇约法地方便宜二十六条上之,蔡公曰:“善,就作我巡抚条约。”令大同推官马隆榜示所属,人心大悦。邦奇治大同独尚严,武忠素不悦邦奇,于会中大言曰:“我辈安心乐饮,地方或再有变,自有顶纲之人。”盖谓邦奇也。

十一月,蔡公会同桂公及邦奇、佥事因捕盗。桂公率游兵擒逆军八十人,杖杀之。辽阳参将李贤帅所部军趋甘肃,过大同地方,人闭堡,不容止宿。参将军骂曰:“会与延绥军杀此反贼。”户部遣李进士枝赍接济银两来,或曰,此赏征大同军之银。以此三事,奸人乘机互相恐动。初七日夜二鼓,变作,炮喊之声震天。诸军先趋邦奇分司,叩门呼曰:“书吏出来。”书吏出,邦奇亦出,军士曰:“参议老爹天心,地方恩府,速报左参老爹安心,还来回话。若惊动左参老爹,寸斩不饶。”书吏曰:“左参老爹在此。”邦奇问以作变之由,军士言:“朝廷赦小的,众老爹必欲杀之。”邦奇告以原无相害之意,再三谕止之。诸军曰:“辽阳兵已至城下,奸细以辽阳鞍子为号,已拿得矣。老爹去睡,三堂今夜一个不留。”挥其兵进,且分兵至李进士分司,要出赍银文书,看为何事。又分兵至镇守府武忠,极其困辱。分兵至总兵府,桂公不屈。诸军暄噪,杜公曰:“杀便杀,何用喧噪?”众曰:“既无杀我罪之心,如何将家小暗送出城?”乃要桂公妻女出见。至都察院,要蔡公出,再三论说。军士曰:“此与左参之说同,且止之。”

初八日黎明,邦奇升堂,如平时出谒巡抚。时乱军填塞道路,见邦奇出,皆分道立旁。时巡抚门尚未启,扣门而入。巡抚迎邦奇,笑曰:“纪纲何在?地方想无事矣,不然公何以得至此?今计将安出?”邦奇曰:“彼未曾杀人、犯上、抢掠,尚可招来面谕。”邦奇回司,治酒召郎中、主事、分巡共饮。诸公曰:“地方有事,宜早散。”邦奇曰:“彼岂草窃者乎?杀人岂问昏明?徒示弱耳。”二鼓方散。

初九日,总兵遣我军按伏。时大风雪,出西门外,众曰:“五堡军杀都堂、参将且无事,我辈且按伏邪?”呐喊而散。是夜更初,炮喊者三,四面俱起,不但五堡乱军而已。围桂总兵宅。邦奇自书告示一通,备陈祸福利害,话言晓之,令书手关路持往招之。邦奇自出,立于道中。已而见西南火起,问过军曰:“火何也?”答曰:“杀桂总兵,焚其宅耳。”邦奇令关路还,曰:“彼既为逆,招来何用?”邦奇乃回司,闭门。时月正午,邦奇召书吏人等誓曰:“彼既杀三堂,必迫我为主,或令讨赦,二者皆不可。待彼攻破司门,则我已自处矣。事后定,朝廷必遣京官来勘,汝辈详记我二夜所行所言以告之。”然实非杀桂总兵,乃大同县火起,知县王文昌死焉。巡抚遣人谕之。 初十日,邦奇谒巡抚,以所书告示示蔡公,蔡公曰:“善。”命书数十张,榜谕通衢。巡抚曰:“何以处之?”邦奇曰:“必须面谕。”乃约桂总兵、镇守武太监、郎中、参将、副总兵,游击会都司。路经代府,代王梯墙而语,至午不了。时五步之外兵戈林立。邦奇恐变生,大言曰:“各官诸军尚未早饭,王请回宫。”既至都司,无一人言者。桂总兵乃言欲致仕归,众亦不应。邦奇曰:“君挂斗大金印,是我分守关防邪?今日请公安谕地方,何言致仕?”桂总兵怒,起而出。诸公知诸军怒桂总兵,无敢留者,邦奇随之而出。时诸军皆在二门外,邦奇自度可因此发言,乃谓诸军曰:“汝桂老爹欲去,汝辈舍得邪?”诸军皆跪曰:“好总兵,不要钱,不欠粮草,只是心狠耳。”桂总兵曰:“我与左参老爹不同,左参老爹是汝父母,问汝饥寒者,我是汝师长,鞭汝皮肤者。今日倒持太阿,仓库城池汝辈据之,旗牌兵器汝辈抢之,留我何用?且军法,遣之不行,轻则仗之一百,重则斫头,汝辈能依我乎?”诸军曰:“小的每日食朝廷之粮,如何不受总兵之命?”邦奇笑曰:“诸军说你心狠,真个心狠。诸军舍不得你去,你如何舍得诸军去也?”拉总兵入,命诸军随之而入。邦奇及总兵坐定,诸军皆跪于堂下。诸公无一人发言者,邦奇以天将暮,诸军久跪,不见处分,恐又生变,问曰:“朝廷已赦汝辈,乃又如此,何也?”诸军曰:“朝廷虽赦小的,老爹们不肯赦小的。”邦奇曰:“何以言之?”诸军曰:“捕盗止是指挥耳,游击将军非边患不调。今乃以游击兵巡捕,是欲杀小的也。”邦奇曰:“汝辈固未见游击兵巡捕,吾亦未见明盔明甲白日打劫王府者。如此为盗,则如此捕盗耳。”诸军曰:“小的每其实惊慌,望老爹撤去游击兵,今后再有为盗者,小的每自相擒来,好便待秋后处决。否则,就便打死。”邦奇曰:“你们若如此守法,即便撤了游兵,才省我行粮耳。”诸军请各巷口立栅门,邦奇曰:“门外也有你们,门里也有你们,立栅门何用?你们自编火甲,禁防盗贼可也。”诸军又曰:“屯粮实纳不起。”太监武公知此粮决不可免,欲激怒诸军,谓邦奇曰:“此事亦先生处分。”邦奇曰:“屯粮之纳,王府食乎?各官食乎?汝诸军自食耳。奈何不纳?”诸军曰:“正经屯粮如何不纳?张老爹将无影荒粮每军派与三斗,如何纳得?”邦奇曰:“此粮不但今日,我初到大同时便已行查,尚未回报。屯粮照旧征纳,荒粮查明蠲免。”众应曰诺,其声如雷。邦奇笑谓武公曰:“亦处分矣。”诸公曰:“可以具奏矣,奏草亦烦公为之。就对众公堂一挥笔可也。”稿成,诸公传览称善。三堂各令军本,人(疑有缺漏)城回,以变告,胡公取牌引烛焚之,谓勇曰:“无令人知。”遂班师而归。乃稳其别情,奏言如初。敕旨既得首恶,因以班师。至于囚桂勇,立朱振则不可闻。乃奏言桂勇宜回府办事,又荐朱振堪为总兵。兵部亦朦胧复奏,从之。兹事也,首恶既得,若即便班师而不再妄动,则朝廷恩威两著,纪纲肃然振举。及其激成祸变,正宜赫然挥戈,进兵征剿,却乃狼狈而归,于是乎大同纪纲废坠,不可收拾矣。杀戮之惨不足言也,后半年,桂公犹在囚中。蔡公再三开谕,始放之归。大同诸志无一字实者,因著其大略而未及详也。

猜你喜欢
  帝纪第十 安帝 恭帝·房玄龄
  卷十三 本纪十三·赵尔巽
  卷七十五 前凉録六·崔鸿
  卷之十三·佚名
  卷之七十一·佚名
  ●御制书事·温睿临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略一·纪昀
  卷五十·佚名
  五七三 山东巡抚国泰奏遵旨查缴颜季亨《九十九筹》情形片·佚名
  卷一百十三·司马迁
  刘杳传·姚思廉
  袁枢传·脱脱
  韩维传·脱脱
  卷之五十三  謇齋瑣綴錄一(明)尹直 撰·邓士龙
  谢作楷·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舜翁·唐圭璋

      南柯子   德祖家珍熟,钱塘五月中。碧梧桐盖翠筠笼。倾向水晶盘内、鬥尝空。   绛粟成团小,清甜笑蜜浓。微酸犹解惨人容。最是玉纤拈处、染轻红。

  • 卷一百七·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七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三十四 清商曲辞 梁雅乐歌五首    无名氏 【古今乐录曰梁有雅乐歌五曲一名应王受图曲二曰臣道曲三曰积恶篇四曰积善篇五曰宴酒篇三朝乐第十五奏之】 应

  • 巻十六·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十六    明 袁表马荧 编王典籍集二七言古诗夷门懐古防马夷门道萧条愁杀人魏王公子不复见大梁宫殿随灰尘七雄戈剑纷相击秦兵已在邯郸陌晋鄙难回朱亥槌如姬早中侯嬴防春去秋来百草青古城

  • 一九二一年元旦·刘半农

    (在大穷大病中)彻夜的醒着; 彻夜的痛着; 从凄冷的雨声中, 看着个灰白色的黎明 渐渐的露面了, 知道这已是换了一年了。

  • 《洛神赋》译文及注释·曹植

    译文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通过伊阙山,将其抛于背后,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三十七·徐乾学

    宋纪一百三十七【起旃防作噩正月尽彊圉大渊献十二月凡三年】理宗建道备徳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寳庆元年春正月壬戍朔诏举贤良 庚午湖州人潘壬与其弟丙从兄甫以史弥逺废立不平乃遣甫宻告谋立济王意于李全全欲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九景泰二年二月庚午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升镇守延绥等处都督同知王祯为右都督协赞军务右佥都御史马恭为右副都御史各赐银十两彩币二表里敕之曰得尔等奏二次率领官军于打浪山追杀贼寇生擒四名斩首三

  • 卷五十五·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五十五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五十二 吴臣 周瑜【子胤】 鲁肃【子淑】 谨案周瑜传阙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肃魁梧有壮节喜奇计知天下将乱乃学

  • 金佗续编卷十·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十宋 岳珂 撰丝纶传信録卷九绍兴十年到蔡州给赐犒军银绢省劄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岳飞调发军马已到蔡州可令户部给银绢五千疋两充犒军支用令赐夏药内侍一就押赐右劄送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河南北

  • 牡丹与绿叶·陆小曼

    望眼欲穿的刘大师画展在二十一日可以实现了,这是我们值得欣赏的一个画展。中国的画家能在同时中西画都画得好,只有刘大师一人了。他开始是只偏重西画,他的西画不但是中国人所欣赏,在欧洲也博得不少西洋画家的钦佩。我记得

  • 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四十四人物志二十四大臣传十【满洲镶黄旗九 达勒党阿 阿里衮傅恒】达勒党阿达勒党阿满洲镶黄旗人乾隆二年由三等侍卫袭其祖果毅公遏必隆所立一

  • 卷七十二、光复军之顿挫·黄鸿寿

    德宗光绪三十三年夏五月,安徽巡抚恩铭为道员徐锡麟枪毙。锡麟及其党陈伯平等,均为营兵所杀。锡麟,浙江山阴人,沈雄有大志,胆识过人,尤擅权略。时中国政治废弛,官吏萎靡不振,锡麟每与人恸论时局,辄欷歔流涕,不能自已。其父梅生尝

  • 第七节 经 籍·吕思勉

    隋、唐二代,中秘之藏,较之前代,颇有增益。盖以南北统一,又运直升平故也。《隋书·经籍志》云:“周保定之始,书止八千。后稍加增,方盈万卷。周武平齐,先封书库。所加旧本,才至五千。隋开皇三年(583年),秘书监牛弘表请分遣使人,搜访

  • 卷四·程端学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或问卷四    元 程端学 撰僖公二年或问曰城楚丘朴乡谓城邢歴序三国者详书也城縁陵止书诸侯者略之也城楚丘没诸侯者略之而又略也楚丘不如縁陵縁陵不如城邢救灾恤患邻道也详书而不杀予之也封诸侯

  • 第6章 共鸣·胡适

    女人也是人我常问自己:我们中国为什么糟到这步田地呢?对于这个问题,自然各人有各人的聪明答案;但我的答案是:中国所以糟到这步田地,都是因为我们的老祖宗太对不住了我们的妇女。我今年到内地旅行,看见内地的小脚妇女走路不像

  • 能言第四十·桓宽

    【题解】此篇就言和行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夫指责儒者&ldquo;能言而不能行&rdquo;,&ldquo;君子耻之矣&rdquo;。贤良则肆意阉割和篡改荀子的文章,来为自己的言行不一辩护,胡说什么&ldquo;能言而不能行者,国之宝也&rdquo;,认为

  • 卷第五十四·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五十四宋咸淳四明福泉沙门志磐撰历代会要志第十九之四三教出兴  三教厄运  三教訞伪三教谈论  僧道角法  僧先道后内律分财  僧制治罚  僧籍免丁赐谥封塔  褒恤终亡  临终瑞相君臣慢法 

  • 井观琐言·郑瑗

    明代笔记。3卷。郑瑗撰。郑瑗字仲璧,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官至南京礼部郎中。该笔记在考证上尚有可取之处,恰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其书大抵皆考辨故实,品骘古今,颇能有所发明。如论王柏改经之非,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