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十七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
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四年。己未。二月。癸巳。谕、朕从前降旨。将代赔祖父亏空已奉恩免人等、停选停补者。俱准归入伊等班次铨用。其应追赔祖父亏空革职之员。亦准一体开复。今朕念旗人有因代赔祖父亏空。力不能完。治以枷责之罪者。此等人员。与本身亏空。及缘事枷责者。究属有间。概行摈弃。情亦可悯。伊等如愿考试。着该旗查明。除原案内载有不准考试字样外。俱准一体考试。俾各奋勉自新。以昭朕格外加恩之至意。
○又谕、各部院堂官、到乾清门者。朕令开写名单进呈。或因部院之事。有所询问。或因万几之暇。以备召见。今日礼部侍郎木和林。既经开送名单。及传伊进见。业已散去。殊属不合。着交部察议。
○吏部议准、镶黄旗满洲副都统署直隶马兰口总兵布兰泰疏称、各部院及各旗办案。如因限期已届。将不应驳查之事。故行驳查以图展限。并将不关紧要之事。混行驳查以滋事端者。请令稽察之科道查参。从之。
○调四川龙安府知府李天祥赴部引见。
○甲午。遣官祭关帝庙。
○谕、朕前降旨。内廷编纂刊刻诸书。许各省翻刻刷印。广为传布。盖以五经通鉴等书。为士子诵读所必需。而内廷纂刻者。实为善本。可以裨益后学。为艺苑之津梁也。至朕所制乐善堂全集。及日知荟说。乃就朕所知所见。着为文辞。其能阐发圣贤之义蕴与否。究未能自信。年来颁赐廷臣。亦不过令其阅看。岂可与经史并列。令天下士子奉为诵习之赀乎。今巡抚石麟、法敏、先后奏请颁发二书。欲为翻刻流传。是不知朕心之甚矣。二臣既有此奏。恐他省踵至者不少。朕一一批示。不胜其烦。特降此旨。谕令共知之。
○谕曰。喀尔喀头等台吉额默根。两次使往准噶尔。着有劳绩。加恩授额默根为扎萨克头等台吉。到京时、仍在乾清门行走。管旗章京满集拉。此次亦前往准噶尔。加恩赏银二百两。
○兵部议准、福州将军隆昇疏请、各省驻防都统等到任时。将所属旗营军装器械。委员盘查。取该管官印结。造册报部。倘委查保题后。有缺少者议处。从之。
○乙未。遣官祭昭忠祠。
○江西巡抚岳浚议奏、江广向有随漕带运之例。江省漕船。载多身重。难再加装。若雇民船另行。旗丁又难兼顾。且江省民船。不谙北河水道。仍须逐段更换。一路水脚费重。到京价昂。无益平粜。请照广省例停止。下部议行。
○免甘肃靖逆卫乾隆三年风灾额赋七分之二。
○丙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命刑部尚书尹继善、左都御史魏廷珍。刑部左侍郎刘统勋、工部右侍郎阿克敦、阅会试回避卷。
○召琉球国使臣向启猷、金震、进见。赐其国王尚敬、御书永祚瀛堧扁额。并加赏缎有差。
○准噶尔部人孟克特穆尔、与其弟扎木素、来降。赏给安插如例。
○免陕西咸宁、镇安、二县乾隆三年水灾额赋。并豁坍地银粮。
○免甘肃柳沟卫乾隆三年虫灾额赋六分之一。
○丁酉。工部议覆、直隶提督永常疏请、三道沟等处。开挖煤窑。应令该提督、会同直隶总督确查。于地方有无滋扰。并令钦天监委员相度。于行宫有无妨碍。再行定议。得旨、古北口外三道沟等处。请开煤窑。朕祗期于地方并无滋扰。兵民实有裨益。至于行宫。不过暂时巡幸之所。其有无妨碍。不必议及。余依议。
○戊戌。谕、额驸策凌、回赴军营。着赏银一万两。
○户部议准、湖广总督宗室德沛疏称、永顺、永绥、两属。系新辟苗疆。专纲引盐。运远费繁。请照江西吉安口岸之例。免其输纳引税。从之。
○江南狼山镇总兵许仕盛奏、海船驾帆。上有头中。旁有插花。商船近多制用。乘风驶行。盗艘易滋弊混。应请禁止。下沿海各省督抚提镇议。佥称、洋船头巾插花。借其风力迅行。遇有盗艘。可以立辨远捕。原与内河有别。若一概准用。恐不肖之徒。恃有迅速致远之具反可出洋为匪。应如所请。外洋仍许制用。内河一例禁止。下部议行。
○豁浙江上虞、黄岩、乐清、丽水、龙泉、遂昌、六县。雍正十二年以前。未完新升隐罚等银、三千七百九十七两有奇。粮、二百八十七石有奇。
○己亥。皇后千秋令节。照例行礼。停止筵宴。
○谕、据大学士查郎阿、西安巡抚张楷、奏报。陕西冬春以来。得雪情形。颇不及直隶山东等省之透足。且有雨雪微细。现在望雨之州县。从来地动之后。多遇歉年。朕心早为秦省忧虑。向大学士等言之。今览奏报情形。深为廑念。不知目前东作如何。将来麦秋可望否。该督抚等、当敬谨修省。尽人事以感召天和。其应为豫先筹画之处。加意料理。该部可即传谕知之。
○谕大学士、据大学士查郎阿、西安巡抚张楷、奏称。陕省制钱。已属缺少。而商民人等。竟有将钱文贩往湖广河南、成驮成车、以图利息者。现据潼关商州地方官查出。核计数日之内。出境之钱。不下数十万等语。朕思陕西地方如此。京师此弊更不能免。惟是四通八达之区。难于查禁。若朕特降谕旨。又恐奉行不善。转致滋扰。可密寄信与孙嘉淦。令其于出京要隘之地。设法稽查。若有装运多钱于舟车之中。以图贩卖获利者。即于近京地方。押令将钱易银。方准前去。庶奸商贩运之弊。可以渐少。
○旌表守正捐躯之河南新郑县民常自勤妻李氏。
○庚子。敕谕准噶尔台吉噶尔丹策零。前岁尔遣达什等进奏。言辞恭顺。朕甚嘉之。因分界之议。未曾指定地名。故朕又命侍郎阿克敦等前往。与尔分别定议。今尔遣哈柳同来。疏言今欲定界。请循布延图河。南以博尔济、昂吉尔图、乌克克岭、噶克察、为界。北以孙多尔库奎、多尔多辉库奎、至哈尔奇喇、博木喀喇巴尔楚克、为界。厄鲁特无踰阿尔台岭。蒙古亦止在扎卜堪游牧。伏乞大皇帝睿鉴。夫定界之议。非自今始。尔父策妄阿喇布坦。已经陈请。诚以喀尔喀游牧原无定处。必指定山河为界。庶彼此不致纷争。朕为天下共主。无分畛域。一视同仁。凡有奏请。可行则允之。不可行则却之。虽百请亦不允也。尔言厄鲁特无过阿尔台游牧。其言近理。朕即信之。又请蒙古止居扎卜堪。现今蒙古游牧。原未尝踰扎卜堪也。尔又请托尔和无筑城驻防。朕既降旨彻兵。托尔和等处。安得复如前此科卜多。有筑城驻兵之事。已面谕尔使哈柳矣。必无改悔之理也。但尔请循布延图河。南以博尔济等处北以孙多尔库奎等处为界。谓卡伦大半向前。布延图、托尔和、两卡。俱在尔国界中。意欲我卡伦稍向内移。此必不可行之事。尔岂不知。乃复牵率而言乎。况设卡防守。所用不过数人。何关轻重。然自我圣祖时设立之卡伦。岂可于今忽移动之乎。夫休兵息民。永归和好。即定界与否。亦非要事。但使彼此游牧。互相隔远。而卡伦则安设如故。至科卜多并不复驻兵。止于每年应略地时。各遣二三十人前往巡视。约不相害。如此区处。尔之猜疑亦可尽释矣。台吉其遵旨定议。俟覆奏到日。朕当明谕喀尔喀。令其游牧永远无过扎卜堪也。如是、则事体声名。彼此均有裨益。此外更无应行另议之事。朕故不复遣使。即以敕书付哈柳赍往。台吉其熟思之。如遵朕旨。则遣使覆奏。不然。数遣使何为。尔又奏称、班禅额尔德尼圆寂。欲遣人往藏讽经布施。伏祈鉴允。朕为大君。有能奉教之人。岂忍阻抑。但从前尔部人潜往西藏残害土伯特。今若经行彼地。土伯特怀愤生事。亦未可定。尔诚心布施。须俟遵旨定议后。准用百人赴藏。朕当特遣官弁护送。随敕赐各色缎十端。
○户部议准、浙江巡抚卢焯疏称、漕截银两。向例十月开徵。勒限两月全完。未免期促。请嗣后二月随同地丁银徵收。即于秋徵后先尽漕截支给。如停运折徵。将实徵之数解部。从之。
○又议准、湖广总督宗室德沛疏称、古州新辟苗疆。先经拨发帑盐。设埠试销。今已日就疏通。自可招商认引行盐。请以古州旧埠为总埠。丙妹、永从、三角<?屯土>、等处为子埠。每年销引三千八百道。按引输饷。从之。
○兵部奏、武职旗员处分。除革职有余罪等案。交刑部照律从重科断。其一事有两罪名者。照中枢政考罪不重科之例。惟按大事议处。其事非一案。或一时同发。或先后并发者。请照吏部查议文员之例。按款分晰议处。从之。
○免湖北钟祥、京山、黄安、宜城、襄阳、五县卫乾隆三年旱灾额赋有差。
○辛丑。上御乾清门听政。
○诣大高殿行礼。
○奉皇太后居畅春园。上幸圆明园。
○刑部议准、浙江按察使郑禅宝疏请、继母将前母之子。有意故杀者自应遵照旧例。将继母之子议绞。如殴伤虽重。并无欲杀之心。将继母之子。杖一百。流三千里。如肆行凌虐。以致自尽者。又与故杀殴杀有间。将继母之子。杖一百。徒三年。从之。
○以翰林院侍读学士吕炽、吴履泰、充日讲起居注官。
○以归化城副都统殷扎纳、为正白旗护军统领。
○壬寅。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癸卯。孝昭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吏部议覆、河道总督白钟山疏请、河弁年满留工。分别等第。给俸候补。查河弁千总俸满。因其弓马生疎。不得保送。故酌为留工效力之例。若概令在工候补。易于壅滞。请将河工效力、并年满各千总。令该督详加考验。如果熟悉桩埽。留工效力。给步粮二分。遇守备缺出。即行题补。仍照标营例。三年内未经题补者。再加甄别从之
○甲辰。清明节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
○上诣恩佑寺、安佑宫、行礼
○户部议覆、和亲王弘昼奏仓储事宜。除禁报廒座赢余。准开雀鼠减耗掣验运通米石。增改监督员限。均无庸议外。一仓米按年收放。新陈不得混淆。应令仓场于进米时。将陈廒封固。俟新米进完。亲赴丈算。核足闭廒。设同时大收大放。仍令监督、将挨陈应放之廒。开报仓场。委员监察。一、仓中贮米太多往往于抽放后。中空旁重。鼓动墙壁。兼且难查渗漏。应定以大廒贮米一万三四千石。小廒一万石。一、东豫二省。岁运黑豆体本坚硬。又属随收随放。应将按月递减之例停止。一、通州米局铺户多有贿嘱仓役撞斛多量等弊。应令仓场严行察治。一仓中铸造铁斛虽与木斛相符。尚恐暗中更换。应令仓场逐一记烙火印。遇有修造。对准方许量用。一、京内南新、旧太富新兴平等仓。但用土墙间隔。一仓开放。四仓尽通。保无从中盗窃。应照环墙之式。用砖修砌。一、量仓用会典积方之法核计。三年内、方一尺者得三斗一升六合。三年外、方一尺者得三斗四升。但米粒须渐次坚实。此二法可否着为成例。应令仓场详查定议。工部铸造铁尺。给户部、仓场、京通十五仓、各一条。嗣后查仓交代。照依核算。一、仓役脚价银两。与个儿钱文。令赴坐粮厅支领。但该厅远驻通州。不无跋涉守候。且京通十五仓。人役众多。亦难逐名遍及。应令仓场、仍责成监督。如数散给。至所称监督向于仓役脚价内、扣取费用。今已杜绝此弊。自宜给与养廉。亦令仓场将每员酌给若干、动用何项银两之处。分晰妥议。从之。
○又议覆、户部左侍郎陈世倌条奏漕运事宜。一、裁北仓耗羡。查北仓截留米石。既照通仓之例。按月递减。应请嗣后免交耗米。其截留天津水师营、并易州米石。业经仓场委员抽验。地方官亦不得勒令晒扬滋累。一、失风漕船。免交茶果银两。个儿钱文。查茶果银两。系收买运丁余米。与京通各仓公用。其因赔累免交之处。令仓场查明办理。个儿钱文。原为津贴经纪运米脚价。若失风船只。临仓买补。无藉转运。或可免交。其米石无亏。仍需经纪运通者。自应如旧交纳。至各员处分。应如所请。除捏报失风。希图挂欠者。照例察议外。如汛水猝发。竭力戽救。抵通粮无亏缺。将领运守备千把总。与押运同知通判。及沿途文武员弁。一体免议。再、押运同知通判。本系兼辖。又与运弁有间。凡有处分。亦应从轻。原议罚俸六个月者。改为三个月。罚俸一年者。改为六个月。降二级留任者。改为降一级留任。降二级调用者。改为降一级调用。应行革职者。改为降三级调用。一、领运全完。加至都司佥书之大衔千总。奉旨以卫守备用者。虽于卫守备班次大衔告降之后。设一升班。铨资尚易壅滞。今据该侍郎所请。酌为疏通。于一即升、一应升、一捐升班之后。添设一大衔班。并将从前大衔升班。移至二即升、二应升、二捐升班后。为第二大衔升班。较俸升转。其效力武举。业着劳绩者。轮至南漕本班。仍照旧选用。倘科分甚深。而漕班选期尚早。入于代押重运班内轮推。从之。
○礼部以会试中额请。得旨、这会试。满洲蒙古取中十名。汉军取中三名。直隶取中三十名。奉天取中二名。山东取中二十名。山西取中十八名。河南取中十六名。陕西取中十四名。江南取中三十五名。浙江取中三十二名。江西取中三十名。湖北取中十四名。湖南取中八名。福建取中二十名。广东取中十八名。广西取中六名。四川取中十名。贵州取中八名。云南取中八名。旗卷五经取中一名。南卷五经取中八名。北卷五经取中三名。中卷五经取中二名。
○移浙江乌程县后潘巡检驻南浔镇。从浙江布政使张若震请也。
○乙巳。遣官祭历代帝王庙。
○吏部议覆、湖广道御史张重光奏、举人候选知县。既于奉文截取时。该督抚分别验看。给咨赴部。其下科乡试先行验看之例。自应停止。除现在举人。业经从前验看知县者。仍准注册外。请于每科会试放榜后。云贵川广福建湖南等省举人会试一科。直隶等近省举人会试三科者。在臣部具呈。公同拣选。择其年力精壮者。以知县注册。年力就衰者。以教职注册。倘有患病丁忧事故。下科补行拣选。从之。
○又议准、广东道御史陈豫朋奏、各部院事件。当科道按限注销之期。令承办司员。将已未完结事件。详造清册。送督催所。该所司员。就近传验各司号簿。于册尾填写勘对明确并无遗漏迟延字样。送科道衙门注销。从之。
○丙午。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还宫。
○大学士等遵旨议覆、刑部尚书尹继善奏、定例侵盗挪移官项等赃。立限追缴。其有于一年内全完者。准将死罪人犯。比免死再减一等发落。军流徒等免罪。乃因有等赃二字。遂将一切赃私包举在内。反令贪墨之徒。得以援免。请嗣后除侵盗钱粮之犯。限内完帑。仍照例准减免外。若官役因事受财。审明系枉法不枉法。及律载准枉法不枉法论等赃。果于一年全完。死罪照原拟减一等改流。军流以下。各减一等发落。应如所请。从之。
○户部议准、镶黄旗汉军副都统王进泰疏请、各省将军都统、及该督抚。凡遇比丁之年。将驻防人员。及外任旗员家口。均照右卫各驻防例。每旗造丁册二分。一送部存案。一咨旗办理。从之。
○又议准、河南巡抚尹会一疏称、祥符、陈留、杞县、郑州、四州县漕粮。向无每亩额徵确数。遇有升除。易滋书吏飞洒之弊。请将熟地新升。一例派徵。核明某则。每亩应徵银米若干。载入赋役全书。从之。
○刑部议奏、杖徒以下。详拟外结事件。令该管按察使、详加酌核。除情节可疑。口供未确。必须覆审定拟者。仍驳回外。其供词确实。毫无疑义。惟于引律问罪。稍有未协者。着按察使照依律例。另拟详结。免其驳改。以省拖累。仍将府州县所拟未协之处声明。听督抚题核。从之。
○江南河道总督高斌疏言、清口于明成化间。立庙祀张将军祥。今春漕船。实赀佑助。请赐封号。部议应如所请。寻赐神号曰彰灵卫漕之神。
○扎萨克镇国公噶勒丹达什故。以其次子丹津那木扎勒袭爵。
○是月。稽察盛京事务兵科给事中瞻塔海奏、盛京刑部衙门。请照内部例。设督催所。稽查办案违限。得旨、盛京刑部。岂比刑部之繁。惟在该侍郎督催有方。斯亦不致沉搁事件矣。此摺不准行。与该侍郎看。
○直隶总督孙嘉淦奏报雨雪沾足。得旨、以手加额览之。但吾君臣若稍存肆志。则非对越上天之诚矣。当此水旱之后。惟应劝民耕作。以补不足耳。
○又奏、天津、沧州、青县、河间、任邱、文安、大城、武清、高阳、庆都、新安、十一州县内各村庄。积水未消。直隶播种。多在小满以前。届期当酌议安插之法。得旨、所奏俱悉。但目下情形既已如此。所云届期酌议安插之法。亦不过补偏救弊而已。岂长策哉。
○又奏、直属积水之地。现据陆续详报。沧州、庆都、新安、等处。积水全消。已种春麦。青县、任邱、大城、武清、高阳、等处。水消过半。无误夏禾。天津、文安、河间、三县村庄。虽经疏浚。而堤内地洼。须三月终旬。可望全消。得旨、天津等三县。看来不能布种矣。即其余诸处。亦不过随时补救而已。非长策也。卿其熟筹之。
○直隶布政使范璨奏、直省上年被灾。蠲赈备至。元气未能全复。宜充裕仓储。经理沟涂。兴有用之役。息无益之事。得旨、览汝所言。实是目前要务。但既见到此。须实力行。以副朕任使之意。
○两江总督那苏图奏、挑浚淮扬河道。兴建海口坝闸。工程甚钜。业委安庆臬司张坦麟。先将水利缓急。地势高下。与夫采料募工。派员给费。妥议通详。兹钦差大臣汪漋等到淮。会同确勘。惟淮安泾河渔滨等河。暨扬属盐河。就近先为兴挑。且可使兴、泰、阜、盐、一带贫民。际此青黄不接之时。俱获食力。其全局河道形势。俟勘定奏闻。得旨、此见甚是。知道了。
○又奏、安属上年被灾较重。酌其田数多寡。将社仓谷石出借。如社谷不敷。及无社仓处。即于赈余谷内拨给。再有不敷。核计每谷一石。给银五钱。得旨、此举甚善。知道了。
○两江总督那苏图、两淮巡盐御史三保奏、江省当青黄不接之时。尚须平粜加赈。因动支库银二十万两。给运盐商人。于江广产米口岸。分头采买。即将回空盐船装载。限三月内陆续运到。得旨、此举甚善。知道了。
○又奏、仪徵挑河。令盐船暂由瓜洲出江。赴仪赶掣。得旨、知道了。此虽权宜之道。然亦须察查严密方可。
○江南河道总督高斌奏、运河水势日旺。浮淤洗刷。重漕可以直达。而清口湖水畅行。数遇东北大风。黄流并无倒灌。上年中外所传。运口改坏。春月重漕必误之语。自属子虚。恐嫌怨渐生。不能尽职。请于夏初漕艘全数渡黄之后。另简贤臣。以副重任。得旨、此奏朕甚不直之。卿既肯担当任事。乃国家求而难得之人也。况治河已有成效。此何时也。讵有以浮言动朕听。而反使出力报效之人得罪乎。第恐卿固执己见。料理有弗合宜耳。若自问万无可疑。切莫畏人。
○闽浙总督郝玉麟奏、闽省内地各镇标营。请照沿海例。每兵一名。备谷一石。共应贮谷六万一千六百石。即将赏给兵丁滋生盈余银七万八千二百四十五两零。拨给采买。得旨、此举甚善。卿其酌量行之。
○又奏、闽省各属所贮仓谷。先经藩司王士任奏请分年采买。但年岁丰歉不齐。自应因时酌办。请嗣后十分收成者。责令全数买足。八九分收成者。买补十分之八。六七分收成者。买补一半。其未买之谷。照数存价。于次年秋收买足。得旨、此亦不可概论者。若如所奏。设连年皆遇六七分年成。则递减而仓谷必至于全无矣。尚当通盘详算。酌盈剂虚为是。
○湖广总督宗室德沛奏、楚省地势与山陕不同。除挑濠筑堡建台等举。皆不可行。惟于乡镇紧要隘口。树立栅栏。业经着有成规。应令州县查点朽坏。分别修补。即派栅内居民。轮流经管。设立循环二簿。将名姓详细编载。如有迁徙。责令地方保甲填注。其零星小村。饬各营兵丁游巡。并派标营弁兵。在水陆两途访缉。又于支河岔港中。建立水栅。令汛兵看守。无塘汛者。就近保甲居民。严司启闭得旨、如此办理亦妥。知道了。
○调任湖南巡抚张渠奏、楚省钱昂。办铜甚艰。因委员察勘前抚臣赵宏恩所开铜矿。如常宁县之铜盆岭。桂阳州之石壁下。绥宁县之耙冲。俱已刨试有效。他若桑植县之水獭铺。桂东县之东芒江。亦产铜砂。但桑植系新辟苗疆。桂东又不通水路。俟相度机宜。妥议具题。得旨、既然试验有效。当悉心详酌之。汝今赴苏。将此事悉告之后任。令其极力料理。以期有赀鼓铸可也。
○大学士仍管川陕总督事务查郎阿、陕西巡抚张楷奏、入春以来。雨雪微细。未获沾足。得旨、陕省得雪分数。颇不及直隶各省。况灾变之后。益当勉修人事。以应天道。若一得透雨。即速奏报。以慰朕念。
○钦差兵部右侍郎班第奏、宁夏向设步甲一千二百名。守城巡街。六百名已足敷用。请先将另户步甲内。拣选年壮能服役者。令其当差。所余六百名步甲之额。请加恩留为养育兵。将闲散幼丁充补。嗣后遇马甲缺出。由步甲养育兵挑取。得旨、照依所请。该部知道。
○巡察归化城太仆寺员外郎色楞奏、绥远城至杀虎口。相距二百余里。旧设七站。皆系蒙古员弁。请照内地。盖造墩台。出派官兵看守。又归化城因山设台。以查偷贩逃匪。请每台添派兵五名。巡缉更为严密。得旨、知道了。朕详思再行办理。
卷之八十七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七·李心传 ●卷六·黎庶昌 卷十八·王夫之 第七十四回 孟德乘机引兵迎驾 奉先排难射戟解围·蔡东藩 西南纪事卷八·邵廷采 第三十册 天聪四年六月·佚名 八三七 军机大臣进呈《永乐大典》总裁等人员记过次数清单·佚名 十国春秋卷二十一·吴任臣 源贺传·魏收 韩褒传·李延寿 崔腂传·刘昫 卷十九 宋初和战·李有棠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司马迁 第四节 官私振贷·吕思勉 金泰·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