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王道篇

文中子曰:“甚矣!王道难行也。吾家顷铜川六世矣,未尝不笃于斯,然亦未尝得宣其用,退而咸有述焉,则以志其道也。”盖先生之述,曰《时变论》六篇,其言化俗推移之理竭矣。江州府君之述,曰《五经决录》五篇,其言圣贤制述之意备矣。晋阳穆公之述,曰《政大论》八篇,其言帝王之道着矣。同州府君之述,曰《政小论》八篇,其言王霸之业尽矣。安康献公之述,曰《皇极谠义》九篇,其言三才之去就深矣。铜川府君之述,曰《兴衰要论》七篇,其言六代之得失明矣。余小子获睹成训,勤九载矣。服先人之义,稽仲尼之心,天人之事,帝王之道,昭昭乎!

子谓董常曰:“吾欲修《元经》,稽诸史论,不足征也,吾得《皇极谠义》焉。吾欲续《诗》,考诸集记,不足征也,吾得《时变论》焉。吾欲续《书》,按诸载录,不足征也,吾得《政大论》焉。”董常曰:“夫子之得,盖其志焉。”子曰:“然。”

子谓薛收曰:“昔圣人述史三焉:其述《书》也,帝王之制备矣,故索焉而皆获;其述《诗》也,兴衰之由显,故究焉而皆得;其述《春秋》也,邪正之迹明,故考焉而皆当。此三者,同出于史而不可杂也。故圣人分焉。”

文中子曰:“吾视迁、固而下,述作何其纷纷乎!帝王之道,其暗而不明乎?天人之意,其否而不交乎?制理者参而不一乎?陈事者乱而无绪乎?”

子不豫,闻江都有变,泫然而兴曰:“生民厌乱久矣,天其或者将启尧、舜之运,吾不与焉,命也。”

文中子曰:“道之不胜时久矣,吾将若之何?”董常曰:“夫子自秦归晋,宅居汾阳,然后三才五常,各得其所。”

薛收曰:“敢问《续书》之始于汉,何也?”子曰:“六国之弊,亡秦之酷,吾不忍闻也,又焉取皇纲乎?汉之统天下也,其除残秽,与民更始,而兴其视听乎?”薛收曰:“敢问《续诗》之备六代,何也?”子曰:“其以仲尼《三百》始终于周乎?”收曰:“然。”子曰:“余安敢望仲尼!然至兴衰之际,未尝不再三焉。故具六代始终,所以告也。”

文中子曰:“天下无赏罚三百载矣,《元经》可得不兴乎?”薛收曰:“始于晋惠,何也?”子曰:“昔者明王在上,赏罚其有差乎?《元经》褒贬,所以代赏罚者也。其以天下无主,而赏罚不明乎?”薛收曰:“然则《春秋》之始周平、鲁隐,其志亦若斯乎?”子曰:“其然乎?而人莫之知也。”薛收曰:“今乃知天下之治,圣人斯在上矣;天下之乱,圣人斯在下矣。圣人达而赏罚行,圣人穷而褒贬作。皇极所以复建,而斯文不丧也。不其深乎?”再拜而出,以告董生。董生曰:“仲尼没而文在兹乎?”

文中子曰:“卓哉,周、孔之道!其神之所为乎?顺之则吉,逆之则凶。”

子述《元经》皇始之事,叹焉。门人未达,叔恬曰:“夫子之叹,盖叹命矣。《书》云:天命不于常,惟归乃有德。戎狄之德,黎民怀之,三才其舍诸?”子闻之曰:“凝,尔知命哉!”

子在长安,杨素、苏夔、李德林皆请见。子与之言,归而有忧色。门人问子,子曰:“素与吾言终日,言政而不及化。夔与吾言终日,言声而不及雅。德林与吾言终日,言文而不及理。”门人曰:“然则何忧?”子曰:“非尔所知也。二三子皆朝之预议者也,今言政而不及化,是天下无礼也;言声而不及雅;是天下无乐也;言文而不及理,是天下无文也。王道从何而兴乎?吾所以忧也。”门人退。子援琴鼓《荡》之什,门人皆沾襟焉。

子曰:“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畏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稽德则远。”

贾琼习《书》至《桓荣之命》,曰:“洋洋乎!光明之业。天实监尔,能不以揖让终乎!”

繁师玄将着《北齐录》,以告子。子曰:“无苟作也。”

越公以《食经》遗子,子不受。曰:“羹藜含糗,无所用也。”答之以《酒诰》及《洪范》“三德”。

子曰:“小人不激不励,不见利不劝。”

靖君亮问辱。子曰:“言不中,行不谨,辱也。”

子曰:“化至九变,王道其明乎?故乐至九变,而淳气洽矣。”裴晞曰:“何谓也?”子曰:“夫乐,象成者也。象成莫大于形,而流于声,王化始终所可见也。故《韶》之成也,虞氏之恩被动植矣,乌鹊之巢,可俯而窥也,凤皇何为而藏乎?”

子曰:“封禅之费,非古也,徒以夸天下,其秦、汉之侈心乎?”

子曰:“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

子曰:“无赦之国,其刑必平;多敛之国,其财必削。”

子曰:“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子曰:“杜如晦若逢其明王,于万民其犹天乎?”董常、房元龄、贾琼问曰:“何谓也?”子曰:“春生之,夏长之,秋成之,冬敛之。父得其为父,子得其为子,君得其为君,臣得其为臣,万类咸宜。百姓日用而不知者,杜氏之任,不谓其犹天乎?吾察之久矣,目光惚然,心神忽然。此其识时运者,忧不逢真主以然哉!”

叔恬曰:“舜一岁而巡五岳,国不费而民不劳,何也?”子曰:“无他,道也。兵卫少而征求寡也。”

子曰:“王国之有风,天子与诸侯夷乎?谁居乎?幽王之罪也。故始之以《黍离》,于是雅道息矣。”

子曰:“五行不相沴,则王者可以制礼矣;四灵为畜,则王者可以作乐矣。”

子游孔子之庙。出而歌曰:“大哉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夫子之力也,其与太极合德,神道并行乎?”王孝逸曰:“夫子之道,岂少是乎?”子曰:“子未三复白圭乎?天地生我而不能鞠我,父母鞠我而不能成我,成我者夫子也。道不啻天地父母,通于夫子,受罔极之恩。吾子汩彝伦乎?”孝逸再拜谢之,终身不敢臧否。

韦鼎请见。子三见而三不语,恭恭若不足。鼎出谓门人曰:“夫子得志于朝廷,有不言之化,不杀之严矣。”

杨素谓子曰:“天子求善御边者,素闻惟贤知贤,敢问夫子。”子曰:“羊祜、陆逊,仁人也,可使。”素曰:“已死矣,何可复使?”子曰:“今公能为羊、陆之事则可,如不能,广求何益?通闻:迩者悦,远者来,折冲樽俎可矣。何必临边也?”

子之家,《六经》毕备,朝服祭器不假。曰:“三纲五常,自可出也。”

子曰:“悠悠素餐者,天下皆是,王道从何而兴乎?”

子曰:“七制之主,其人可以即戎矣。”

董常死,子哭于寝门之外,拜而受吊。

裴晞问曰:“卫玠称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何如?”子曰:“宽矣。”曰:“仁乎?”子曰:“不知也。”阮嗣宗与人谈,则及玄远,未尝臧否人物,何如?”子曰:“慎矣。”曰:“仁乎?”子曰:“不知也。”

子曰:“恕哉,凌敬!视人之孤犹己也。”

子曰:“仁者,吾不得而见也,得见智者,斯可矣。智者,吾不得而见也,得见义者,斯可矣。如不得见,必也刚介乎?刚者好断,介者殊俗。”

薛收问至德要道。子曰:“至德,其道之本乎?要道,其德之行乎?《礼》不云乎,至德为道本。《易》不云乎,显道神德行。”子曰:“大哉神乎!所自出也。至哉,《易》也!其知神之所为乎?”

子曰:“我未见嗜义如嗜利者也。”

子登云中之城,望龙门之关。曰:“壮哉,山河之固!”贾琼曰:“既壮矣,又何加焉?”子曰:“守之以道。”降而宿于禹庙,观其碑首曰:“先君献公之所作也,其文典以达。”

子见刘孝标《绝交论》,曰:“惜乎,举任公而毁也。任公于是乎不可谓知人矣。”见《辩命论》,曰:“人道废矣。”

子曰:“使诸葛亮而无死,礼乐其有兴乎?”

子读《乐毅论》,曰:“仁哉,乐毅!善藏其用。智哉,太初!善发其蕴。”

子读《无鬼论》,曰:“未知人,焉知鬼?”

猜你喜欢
  卷十四 杂事十二·孙星衍
  卷十二·李廉
  卷三十七·湛若水
  卷三·黄度
  天子肆献裸馈食礼卷中·任启运
  卷三十六·朱熹
  卷一·王志长
  卷之五十四·邵经邦
  成公·成公二年·左丘明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佚名
  卷五十一·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五·唐慧琳
  卷九十三·佚名
  佛说五王经·佚名
  示戒杀之要·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佚名

    (范仲淹同文彦博、吕夷简、葛监军领祗从上)(范仲淹云)燮理阴阳为辅弼,调和鼎鼐理盐梅。忠肝义胆扶王业,立国安邦作柱石。老夫范仲淹是也。今因虏寇作乱,侵扰边庭,唐介侍御,举荐延寿马,已着陈尧佐中书,直至云州,宣延寿马回朝,至

  • 卷126 ·佚名

    胡仲弓 寄舟中诸吟友 溪流何太急,画桨去如飞。 诗垒才无敌,愁城醉解围。 日斜帆影亚,风细乐声微。 误入桃源去,月明犹未归。 胡仲弓 寄朱静佳明府 十载江湖叹不遭,识君岁月漫蹉跎。 文书南

  • 卷四百二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二十四鹤类五言古咏怀          【魏】阮 籍鸿鹄相随飞飞飞适遐裔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朝餐琅玕实夕宿丹山际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赋得舞鹤  

  • 第三十场·田汉

    [周、马二将会合党部军士,与金兵力战;刘芳上,斩金将。刘芳 众位弟兄!众将 刘将军,主帅哪里去了?刘芳 党将军中箭阵亡了。(众挥泪)临危之时,命令众位弟兄,“宁可人人战死,不可投降那敌寇”!众将(坚决地)哪有投降敌寇之理?我等誓与

  • 帝纪第五 孝怀帝 孝愍帝·房玄龄

    孝怀皇帝讳炽,字丰度,武帝第二十五子也。太熙元年,封豫章郡王。属孝惠之时,宗室构祸,帝冲素自守,门绝宾游,不交世事,专玩史籍,有誉于时。初拜散骑常侍,及赵王伦篡,见收。伦败,为射声校尉。累迁车骑大将军、都督青州诸军事。未之镇

  • 列传第三十三 王褒 庾信·令狐德棻

    王褒字子渊,琅邪临沂人也。曾祖俭,齐侍中、太尉、南昌文宪公。祖骞,梁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南昌安侯。父规,梁侍中、左民尚书、南昌章侯。并有重名于江左。褒识量渊通,志怀沉静。美风仪,善谈笑,博览史传,尤工属文。梁国子祭酒

  • 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欧阳修

    昔者,尧命羲、和,出纳日月,考星中以正四时。至舜,则曰“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而已。虽二典质略,存其大法,亦由古者天人之际,推候占测,为术犹简。至于后世,其法渐密者。必积众人之智,然后能极其精微哉。盖自三代以来详矣。诗人所

  • 太祖纪五·薛居正

    开平三年九月癸巳朔,御崇勋殿,宴群臣文武百官。赐张宗奭、杨师厚白绫各三百匹,银鞍辔马。丁酉,上幸崇政院宴内臣,赐院使敬翔、直学士李班等缯彩有差。以门下侍郎、平章事薛贻矩判建昌宫事,兼延资库使。制:“内外使臣复命,未见

  • 卷一三八 齊紀四·司马光

      昭陽作噩(癸酉),一年。   世祖武皇帝永明十一年(癸酉,公元四九三年)   春,正月,以驃騎大將軍王敬則為司空,鎮軍大將軍陳顯達為江州刺史。顯達自以門寒位重,每遷官,常有愧懼之色,戒其子勿以富貴陵人;而諸子多事豪侈,顯達聞之

  • 第三十回 杨光远贪利噬人 王延羲乘乱窃国·蔡东藩

      却说晋主得杨光远奏报,不欲遽允,仍敕光远进攻魏州。光远意存观望,遇有军事调度,辄与朝廷龃龉。晋主曲意含容,且令光远长子承祚,尚帝女长安公主,次子承信,亦拜美官,光远乃整军徐进。到了魏州城下,驻立大营,亦不过虚张声势,迁

  • 卷之三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王世充传·刘昫

    王世充,字行满,本来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丰。他祖父支颓耨年纪轻轻就死了。他父亲支收跟随他的改嫁到霸城王家的母亲生活,因而就改为姓王,官职升到汴州长史。王世充广泛阅读了各类书籍,尤其爱好兵法以及卜卦算命、推

  • 卷三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神宗熙宁六年秘书省着作佐郎充利州路转运司管勾文字臣冯山上封事曰臣伏覩今年四月四日诏书自冬迄春旱暵为虐四海之

  • 汉纪五十二 孝献皇帝乙初平二年(辛未、191)·司马光

    汉纪五十二 汉献帝初平二年(辛未,公元191年) [1]春,正月,辛丑,赦天下。 [1]春季,正月,辛丑(初六),大赦天下。 [2]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迫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曹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

  • 第一章 孔子的先世·钱穆

    一、弗父何孔子的先世是商代的王室。周灭商,周成王封微子启于宋,遂从王室转成为诸侯。四传至宋湣公,长子弗父何,次子鲋祀。湣公不传子而传弟,是为炀公。兄终弟及本是商代的制度。但当时已盛行父子相传,鲋祀弑其叔父炀公,欲其

  • 楞伽师资记·净觉

    唐 净觉集楞伽师资记两目中。各出一五色光舍利。将知大师成道已久也。大唐中宗孝□□帝景龙二年。敕召入西京。便于东都广开禅法。净觉当众归依。一心承事。两京来往参觐。向有余年。所呈心地。寻已决了。祖忍大师授

  • 瞎骗奇闻·吴趼人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8回。茧叟(吴趼人)著。初载光绪三十年十二月至三十一年二月(1905年1月至3月)《绣像小说》(上海)第41期至46期,有插图。光绪三十四年二月(1908年3月)商务印书馆(上海)出版单行本。1915年该馆又收入

  • 黄庭坚诗全集·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江西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是和苏轼齐名的著名诗人,诗风奇特。黄庭坚最推崇杜甫,但不是学其现实主义精神,而是学其以学问为诗,学其律诗的奇拗。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