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曹溪大师别传叙

吾始祖传教大师之航海求法于唐也。其所传者三。曰台教。曰密乘。曰禅门。此时本邦唯有华严.唯识等教。而未曾知法华妙旨.密乘奥义。故专主张台教.密乘。而禅门但列相承谱而已。古称三藏十二分如画龙。直指之旨如点睛。其龙未成。何处复施其睛乎哉。慈觉.智证相嗣入于支那。亦惟从事台.密。禅门旁参已。於是圆顿之旨.三密之宗。光被四海。其教大备矣。后三百余年。而龙已成矣。其睛可点也。乃觉阿.荣西.道元之徒。俱出乎本宗。能体始祖相承之意。乃入宋入元。嗣法传心。归以举唱。时至机熟。风靡寰区也。由是观之。则本邦之禅。发源于传教。分委于慈觉.智证.觉阿。波及于荣西.道元。乃遂汇归于诸大宗匠耳。予教门种艹诵法传教者也。而私淑直指之旨。欲顺相承谱。故游乎吾门士每有禅机。輙使劝参宗乘。亦仰左溪激永嘉之高踪也。古人曰。禅者教之纲。教者禅之网。岂惟有禅纲而无教网可乎哉。岂惟有教网而无禅纲可乎哉。夫禅有教而证悟其密矣。如临济机用则非卤莽也。教有禅而作略斯活矣。如四明垂示则非按排也。故禅者须达教。教者须参禅也。而后世不知三学一源。甚则至分河饮水。可叹哉。禅人芳公。持传教请来曹溪大师别传来。请作之序。予睹此胜举。乃言始祖所相承并所蕴于怀者。以为之序。此传与坛经等二三所出入者。具于芳公之跋。故不赘乎此云。

宝历十二壬午夏 金龙沙门 敬雄 谨撰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佚名
  虔诚的心·佚名
  成实论 第九卷·佚名
  卷八·佚名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一(末)·窥基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十一·宗喀巴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三卷·宗赜慈觉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八·圆悟克勤
  顯聖三宜禪師語錄序·明盂
  墨子学辨序·太虚
  新华严经论 第三十三卷·李通玄
  佛教心理学之研究·太虚
  六道集卷五·弘赞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四卷·佚名
  普陀洛迦新志卷十·王亨彦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出 宴臣·梁辰鱼

    【宝鼎现】〔小生贴上小生〕三年离故苑。身命虽蹇。江山犹在。矰未举伤鸿常惮。弓不开惊猿还骇。〔贴〕幸喜归来人未死。稍展前春眉黛。〔合〕愿再造乾坤。鹏奋南国。龙飞东海。〔贴〕大王千岁。〔小生〕夫人少礼。

  • 卷四百八十一·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八十一李绅七年初到洛阳寓居宣教里时已春暮而四老俱在洛中分司青莎满地无三径白髪缘【一作簪】头忝四人官职谬齐商岭客姓名那重汉廷臣圣朝寡罪容衰齿愚叟多慙未

  • 卷九·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九   翰林院编修查愼行撰古今体诗六十一首【起熙寜六年癸丑正月尽六月在杭州通守任作】元日次韵张先子野见和七夕寄莘老之作 得句牛女夕转头参尾

  • 第一五七乙批光绪十四年四月十八日一一三二三—二一·佚名

    台湾邮政总局,对新竹知县详之批示福建台湾邮政总局批:据详及另禀均悉。查此案,昨奉爵抚宪札饬:「照得新竹营兵吴瑞启,雇人顺带公文,遗失多件,例应正法,以肃军政。据该营游击翁曦面禀:奉文后,该营兵丁胆敢聚

  • 十国春秋卷十九·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南唐五列传烈祖子楚定王景迁晋文成王景遂齐昭孝王景达江昭顺王景逿烈祖从子晋陵公景迈 上饶公景逊桂阳公景邈 平阳公景逸景迁烈祖第二子也防警敏读书一览輙不忘及长美姿仪风度和雅尚呉上饶公主为驸马都

  • 斡罗思传·宋濂

    斡罗思,康里族人。曾祖哈失伯要归附于蒙古,为庄圣太后宫牧官。祖父海都,随宪宗征四川,于钓鱼山阵亡。父明里帖木儿,世祖时为必..赤,后为太府少监。斡罗思,至元十九年(1282)为内府必..赤。二十一年拜监察御史,后调任云南行省理

  • 卷二百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四 朱批励宗万奏摺 雍正六年正月初七日山西学政翰林院编修【臣】励宗万谨 奏为请定教职调补之法以收实效事窃【臣】世受国恩涓埃未报复

  • 卷二十六·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六 嘉礼十 皇太子纳妃 总序 皇太子纳妃所以重胤嗣也周秦已上莫考其仪汉制皇太子纳妃以奉常迎而不亲迎宋文帝时太子纳妃仪文与纳后不异百官上礼於太极殿西堂

  • 卷20·吴缜

    昔班固为《汉书》,其间存用古字,使后世兼见古人文字之学,且又不妨本书,而馀光施及后人,斯可谓一举而两得,在小学家不为无助。故其叙传,自云正文字维学林。此实史家之一美,而后世修书者之所宜法也。今《新书》则不然,不惟失一举

  • 乙卯入国奏请(并别录)·沈括

    二月二十六日,奏乞宣谕馆伴等俱晓分水岭本末事云:臣等窃闻昨夜萧禧在驿,与馆伴将元执到白劄子商量王吉地、义儿铺、黄嵬大山、石长城、瓦窑坞等处已定,只是尚执分水岭未肯了当。臣等今有所见,虽不知是否,或恐有助对答折难之

  • 卷二十二·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二十二宋 夏僎 撰立政周公作立政此书之作盖周公当成王即政之后虑其恃天下之已治而忽于任人使小人乗间而至则君子不于朝而政自此不立所以盛陈任人之説也而名篇以立政者盖深言任人乃所以立政也

  • 偈颂品第十之二·佚名

    若诸修行者,不起於分别。不久得三昧,力通及自在。修行者不应,妄执从微尘。时胜性作者,缘生於世间。世从自分别,种种习气生。修行者应观,诸有如梦幻。恒常见远离,诽谤及建立。身资及所住,不分别三有。不思想饮食,正念端身祝数数

  • ○事理不二第八·玄觉

      夫妙悟通衢。则山河非壅。迷名滞相。则丝毫成隔。然万法本源。由来实相。尘沙惑趣。原是真宗。故物像无边。般若无际者。以其法性本真。了达成智故也。譬夫行由通径。则万里可期。如其触物冲渠。则终朝域内。以其

  • 卷第二十八·道宣

      福者何耶。所谓感乐受以安形。取欢娱以悦性也。然则法王立法周统识心。  三界牢狱三科检定。一罪二福三曰道也。罪则三毒所结。系业属于鬼王。论其相状后篇备列。福则四弘所成。我固属于天主。道则虚通无滞。据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五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五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道路大决择分第九如是已说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大决择分。次当说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龙王道路中  总有二十法谓二本

  • 卷第五·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五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尔时有三天人。诣菩萨所见菩萨身。递相议曰。其一天云。此乔答摩是黑沙门。其二天云。此乔答摩黕色沙门。第三天云。非黑非黕是苍色沙门。因天议故。菩萨遂

  • 灵枢经·佚名

    医经著作。又名《黄帝内经灵枢经》、《灵枢》,古又称之为《针经》、《九卷》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著之一,也是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为《内经》的组成部分。本书之成书年代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前221),后也又

  • 子思子·汪晫

    南宋汪晫编著。一卷。成书于庆元(1195—1200)至嘉泰(1201—1204)间。传说子思承孔子门人曾子之学而撰有《中庸》,其言行则散见于其他诸书,未能搜罗荟集而独刊行于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有《子思子》七卷,即为子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