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革传
李革,字君美,河津人。父名余庆,三次到朝廷廷试,没有通过,因此放弃。革聪明,读书一二遍,就记住不忘。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调任真定主簿。考查他廉洁,迁升为韩城令。同知州事接受富商贿赂,用每年征收的赋税军需分配给隶属各县,只有革不听从,提刑司认为他能干。迁升河北东路转运都勾判官、太原推官。遭母丧暂停职务,起用恢复原职。升大兴县令、中都左警巡使、南京提刑判官、监察御史、同知昭义军节度事,遭逢父亲之丧,服丧后复职,任签南京按察事。
泰和六年(1206),伐宋,尚书省奏:“军队发动,沿路官员,在职的区别登记,缺的选补上,年老不胜任职务选人替代后撤职,司、县各存留强干正职官一员。”革与签陕西高霖、签山东孟子元都被接受命令,实地调查三路官员有否能力,登记留下正职官,和行省、行部、元帅府在职人数及因意外变故空缺的人员,及年老不能任职的,到朝廷报告这事。改任刑部员外郎,调任观州刺史兼提举漕运、陕西西路按察副使、大兴府治中。知府徒单南平高贵受宠而当权,势倾中外,派亲信用进取功名来引诱革,革拒绝了他。贞..二年(1214),迁任户部侍郎。宣宗迁汴,任行河北西路六部事,任知开封府事,河南劝农使,户部、吏部尚书,陕西行省参议官。
贞..四年(1216),授职参知政事。革上奏“:有司各根据自己的情况引用过去决断的事例,牵强附会,实际上打开了侥幸办事的大会。请求凡是断例、敕条、特旨、奏断不能作为久永准则的,不许引用,都按法律为正确判断的依据。”下诏同意。这年,大元兵破潼关,革自己以执政而在防备抵御上失策,上表请罪。不许,免去原职任绛阳军节度使。兴定元年(1217),胥鼎自平阳转移镇守陕西,革因任知平阳府事,暂代参知政事,代鼎为河东行省。
这时兴兵伐宋,革上书说:“现在策略应休兵息民,保养精锐部队防备敌人。宋朝虽然制造兵祸,只是自我防备就可以了。不忍受小的愤恨来尽力考虑得远些,恐怕有人利用这个机会,就不能支持了。”不采纳。太原战后缺粮,革调七万石粟来接济他们。兴定二年(1218),宣差粘割梭失至河东,这时晚稻没有成熟,下文书到行省将农作物耕毁清理收藏,使敌人抢不到粮食。革上奏“:今年雨水及时,秋收可待。如令耕毁,百姓将无法承受。”诏令接受革的意见。十月,平阳被围,城中兵不满六千,屡次出战,十天内伤者过半。征调吉、隰、霍三州兵,没按时到。副将李怀德缒城出降,敌军从城东南攻入。左右请革上马突围出去。革叹道“:我不能保此城,有何面目见天子?你们这些人可以离开了。”于是自杀。追封尚书右丞。
猜你喜欢 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司马迁 列传第十二 萧辅沈李梁·欧阳修 卷二百六十七·列传第二十六·脱脱 编次第十三·浦起龙 卷第二百八十六·胡三省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八·陈厚耀 卷之一千二百七十八·佚名 卷二十·高士奇 十国春秋卷一百七·吴任臣 卷五十 蜀书五 妃嫔传第五·陈寿 徐温传·欧阳修 张砺传·脱脱 卷九十八·阿桂 卷五十三·佚名 方域二·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