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三百五十六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

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五年。庚午。春。正月。乙巳朔。上诣奉先殿行礼。  

○诣堂子行礼。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寿康宫、庆贺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作乐、宣表、如仪。  

○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御太和殿。赐王公臣工等宴。  

○御乾清宫。赐宗室王公等宴。  

○丙午。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各省耗羡银两。以备地方一切公用。向因漫无稽考。是以条列章程。该部岁杪察核。朕思有正供而后有耗羡。耗羡非正供可比。其未完之项。虽应一体催徵。但输将不无拮据。朕巡幸所至地方。应酌量加恩。以纾民力。直隶屡经巡历。今春暨秋。清跸五台。命驾河汴。明岁即当南幸江浙。山东亦所必经。所有耗羡内直隶、山西、河南、浙江、四省未完银两。全行豁免。江苏、安徽、山东、三省未完银两。蠲免十分之六。着该督抚确查实数。毋令吏胥借端挪抵。正耗混淆。暗行侵蚀。倘有朦混滋弊。即行参奏。从重治罪。上司稍有徇隐。一并严加议处。务使闾阎均沾实惠。以普恩膏。  

○又谕。国家钦恤民命。德洽好生。至于鳏寡茕独。尤所矜悯。是以定有独子留养之例。凡属情轻。俱已沾恩减等。惟是愚民无知。往往轻身斗很。不知留养为格外施仁。或转恃此为幸免之路。以致罹于法网。因于案情稍重。或理曲寻衅。金刃重伤。虽经督抚声请。仍以原罪定拟。不准留养。固属该犯罪所应得。但声请之案。不过寻常斗殴等类。断不致入于情实。徒使淹禁囹圄。不得侍养。而穷老孤孀。无所倚赖。深为轸恻。朕思此等罪犯。本非有谋故重情。为常赦所不原。既经定拟本罪。拘系逾时。已足驯其桀骜之气。应量为末减。俾得自新。上年秋审。此等案犯。经九卿定拟矜减者。止有二起。余仍监候。着该部查明各犯祖父母父母现存。果无次丁侍养。俱以可矜减等。请旨发落。嗣后独子犯罪。未邀宽减者。该督抚于秋审朝审册内声明。九卿覆核时。照此办理。以昭轸恤无告之意。着为例。  

○丁未。上奉皇太后至定太妃宫、祝九十寿。还重华宫侍宴。  

○定领侍卫内大臣班次。谕。我满洲旧例。领侍卫内大臣。班列大学士之上。至雍正年间。以大学士之班。改列于领侍卫内大臣之前。所定甚是。但协办大学士之尚书等。若亦列实缺领侍卫内大臣之上。似与满洲旧例不符。嗣后实缺大学士之班。着仍列于实缺领侍卫内大臣之前。其协办大学士之尚书班次。着列于实缺领侍卫内大臣之后。委署领侍卫内大臣之前。  

○又谕曰。张廷玉大学士员缺。曾降旨俟伊南还日开列。今张廷玉既不知朕恩。大学士缺。不应久待。总督张允随。系皇考时简擢封疆。久经委任。资格已深。向来亦有由总督入阁者。着即补授大学士。云贵总督员缺。着硕色调补。两广总督员缺。着陈大受补授。吏部尚书员缺。着梁诗正补授。其协办大学士事。亦即着梁诗正协办。兵部尚书员缺。着李元亮补授。  

○湖北巡抚唐绥祖奏。准工部咨裁虚设无用船。湖北旧设救生船一百四只。应裁武昌一。兴国一。黄冈二。广济四。沔阳二。江陵八。公安一。石首二。监利三。松滋七。枝江二。宜都二。宜城二。共三十七。即于庚午年正月停支佣值。船变价归款。下部知之。  

○戊申。补服阕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董邦达、为原官。  

○是日起。上以祈谷于上帝。斋戒三日。  

○己酉。军机大臣等奏。大学士张允随前奏滇省厂铜。较前多获二百余万斤。请拨银办贮。经传旨询问。今覆称、请仍照原议拨银一百万两。可多办铜一百余万斤等语。查每年增铜至一百余万之多。恐采取太过。有伤铜苗。应毋庸议。得旨。是。  

○以正黄旗护军统领实图、为镶黄旗蒙古副都统。以刑部右侍郎兆惠、为正黄旗护军统领。兼向导处事务。  

○庚戌。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安西提督永常覆奏。臣进京陛见。经甘属灾区。领赈贫民。俱各安怗。但恐青黄不接之时。民力未免拮据。尚需酌量接济。报闻。  

○辛亥。祈谷于上帝。上亲诣行礼。  

○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  

○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朕此次巡幸五台。大学士史贻直不必随驾。着大学士张允随随往。  

○又谕。朕此次巡幸五台。着庄亲王、和亲王、大学士来保、史贻直、在京总理事务。其月选之文员内、通判州县等官。武员内、八旗护军校、骁骑校。及外省送到之补放水手官、骁骑校等官弁。并年满千总。俱着王大学士照从前之例验看。可传谕该部知之。  

○又谕。我朝旧制。文武大臣上朝齐集。尽行乘马。前因满洲大臣乘轿者过多。朕曾降旨禁止。未经遍及文武大臣。近闻文大臣等。一味偷安。虽京城至近处所。亦皆乘轿。若云为文大臣等部院行走所宜。而国初部院大臣。何以并未乘轿。此皆由平时不习勤劳之故耳。满洲臣仆。当思旧制。效法前人。如不练习乘骑。倘猝遇紧急差务。不能乘马。是何道理。嗣后满洲文大臣内。年及六旬。实系不能时常乘马者。着仍乘轿。余皆禁止。再王公等不论老幼。尽行乘轿。亦非旧制。嗣后除履亲王同辈王等。及余王公年老者。仍令乘轿外。余惟年节准列仪仗乘轿上朝。常期俱着乘马。将此通行严禁。倘有不凛遵者。察旗御史即行参奏。如有徇隐。经朕查出。将该御史一并治罪。决不宽宥。  

○壬子。享太庙。遣诚亲王允秘恭代行礼。  

○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御紫光阁。赐蒙古王额驸台吉等宴。  

○遣官祭太岁之神。  

○谕。据甘肃巡抚鄂昌奏称、肃州并山丹县地方。收成歉薄。从前州县。有匿灾未报查勘不实之弊。已飞饬委署宁夏道杨灏、候补知州许登第。逐一查明。借给口粮等语。甘省远处边陲。地瘠民贫。非他省可比。鄂昌于奏报赈务情形。甚属迟缓。着饬行。其肃州被灾地方。已降旨缓徵外。山丹县被灾之处。所有本年未完正赋。及带缓各年未完正借钱粮。概予缓徵。以纾民困。并作何资助之处。该抚即速查明。分别借赈。一面奏闻。一面办理。副朕轸念边氓至意。该部遵谕速行。  

○又谕军机大臣等。肃州、山丹等州县贫民。多有乏食。该抚鄂昌并不早行奏报。虽据称该州县等匿灾不报。查勘不实。该抚何以不预为饬查。鄂昌此番简任巡抚。于查办赈恤事宜。甚属迟缓。且回护文员。着传旨严行申饬。令其痛加悛改。至甘州府知府高继光。前据该抚奏称、永常素与不睦。则高继光乃无过之人。今又奏称高继光拨散赈粮。全不加意督察。错缪<锍-釒>玩。苦累灾民。与前奏尤属自相矛盾。着一并传谕申饬。  

○军机大臣等奏。粤海关监督。除关务外。别无所司。向设养廉六千两过多。请减半赏给。已足敷用。得旨。是。  

○准噶尔台吉策旺多尔济那木扎勒、遣使臣尼玛等谢准增贸易人数恩。附贡方物至京。  

○癸丑。上诣大高殿行礼。  

○调江苏学政兵部侍郎庄有恭、为户部侍郎。以左副都御史衔孙嘉淦、为兵部侍郎。命山东布政使崔纪、以右副都御史衔提督江苏学政。  

○调安徽布政使李渭、为山东布政使。以太仆寺卿德舒、为安徽布政使。  

○甲寅。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御紫光阁。赐准噶尔使臣尼玛等宴。  

○查办八旗另记档案人员。谕曰、八旗另记档案人等。经朕屡次交查。俱加恩仍留本任。定以停其升转之例乃欲辨名定分以杜不肖上司之索诈。并伊等希图妄行钻营之弊也。近据镶黄旗蒙古都统查出另记档案之主事巴达克图等。经该部察议具奏革职。但念八旗此等人员。自行首报后。升任补用者。自属不少。如不彻底清查。现在查出之人。既经治罪。而未经查出之人。竟尔侥幸。于理未合。若各旗将此等人员。俱行查参革退。朕心甚为不忍。惟恐伊等失业。深用恻然。着传谕八旗满洲蒙古汉军都统等。将所管旗分另记档案人员。彻底查明具奏。造册送吏户兵三部。以备查对。此内现任文武官员。俱加恩免其革职。各留本任。至停其升转。并伊等子孙不准考试居官。仍准挑补前锋护军马甲之处。俱照从前定例遵行。所有另记档案之现任文武官员。朕既加恩免其革职。其参革之镶黄旗主事巴达克图等。亦照此办理。嗣后如遇伊等升缺。该部按册查明。停其升转。至此等人员内。果有曾经效力人去得者。各该处将伊等另记档案之处。声明请旨。此朕格外特恩。倘仍有隐匿不实。妄图侥幸。并将另记档案之处。不行奏明。含糊保题升转者。或经查出。或被旁人告发。定将保题之该管大臣等。一并从重治罪。断不宽贷。  

○乙卯。上诣雍和宫行礼。  

○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谕军机大臣等。据川督策楞奏称、接到纪山来扎。知珠尔默特那木扎勒兄弟构衅一摺。按其时日。在未经接到屡次谕旨之前。傅清到川。必已面商。数日内当即奏到。拉布敦到日。所有经朕指示之处。必已详悉告知。诸事俱能商酌妥协。其所奏原设官兵五百名。仍请驻藏之处。自朕观之。藏地数十万众。官兵仅五百名。何足以资防范。着传谕拉布敦。令其于抵藏时。就现在情形。与傅清公同悉心详酌。是否于地方有济。或稍藉以联络声援。尚应添驻。即以伊一人己意。明告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以从前驻有官兵。数虽无多。足以助尔声势。地方甚为安静。今甫彻兵。伊兄即有此举动。莫若代为奏请。不惜为尔多费粮饷。以靖地方。若不行告知。则已彻之兵。复往驻守。势必动彼之疑。或致滋事。拉布敦到藏。务秉公酌办。更不必因添驻官兵。近于畏怯。稍存避嫌之意。如其于事无济。亦即据实陈奏。俟奏到之日。另降谕旨。策楞摺俱着钞寄阅看。  

○又谕。朕前因纪山驻藏。遇事漫无主张。未免气馁胆怯。已令拉布敦同傅清驻藏。换回纪山。所有前后谕旨。及纪山奏摺。俱已钞寄阅看。今据策楞所奏。接纪山札开、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与伊兄珠尔默特车布登。互相拒守一摺。按其时日。尚在纪山初奏、谕旨未到之先。傅清亦尚未相见。虽称有备无患。断未可轻于举动。朕于此事详细酌量。扎布敦到川。自可备悉朕意。至所奏设兵之处。亦俟拉布敦到藏。确查实在情形。会同傅清悉心筹酌。添驻官兵。是否于藏地有益。俟奏到之日。朕另降谕旨。其传谕拉布敦旨。一并钞寄策楞知之。  

○又谕曰。达尔玛达都、在内行走。甚属奋勉。伊身现有贝子衔公爵。着加恩即封为贝子。再加恩照伊父喇什所请。将伊所袭辅国公爵。赏给伊弟哈达承袭。  

○军机大臣等议奏。乾隆五年大学士等奏定、奉天流民。准其情愿入籍。不愿者定限十年。陆续各回本处。今查十年期满。除工商佣作民人。原许居住外。其未经饬令回籍者。应令地方官速行查办。如有应予展限之处。该将军声明请旨。此外游手之徒。亦应确查驱逐。嗣后内地流民。应令旗民地方官。于奉天沿海一带。严行稽查。并行文闽、广、江、浙、山东、各督抚。查禁商船携带闲人。再山海关、喜峰口、等处。及九处边门。俱责该管章京及州县严禁。再奉天十二州县。向用汉员。其旗民交涉词讼。俱会各城旗员审理。往往意见参差。若竟以旗员选此十二州县。遇事不必会同办理。较为画一。但一时更调。未免纷纭。请嗣后于此十二州县内。遇出缺。即令该部将候选旗员铨补。则数年后。该省州县。俱属旗人。于旗民交涉事件。竟可专归州县审结。径报该处将军查核。再宁古塔及船厂工商佣作人等。不下三四万。有业可守。未免难迁。如果情愿入籍。应分别纳粮纳丁。随宜安插。又宁古塔地方。因泰宁县裁汰。粮地分赏宁古塔官兵。口外余地更多。流民多藉旗佃之名。额外开荒。希图存身。旗人亦籍以广取租利。巧为护庇。交新任将军等彻底清厘。惟官兵原分地亩。听其经管。其已裁泰宁粮地。及官兵招佃开垦者。俱行查彻。令原佃承种纳租。交新任将军等再行查奏。从之。  

○丙辰。上诣大高殿行礼。  

○诣安佑宫行礼。  

○奉皇太后居长春仙馆。  

○幸圆明园。  

○谕军机大臣等。傅清、策楞、岳钟琪、等所奏、珠尔默特那木扎勒情形。由于与兄不睦。架捏诬陷。决不致有侵犯内地之事。大约近是。珠尔默特那木扎勒承受天朝爵禄。保有藏地。尊荣已极。更欲何为。倘使称兵犯顺。实乃自速厥辜。毫无益处。伊岂肯出此。在伊此番举动。虚实全未可定。看来直由纪山过于矜持。劝其和睦。转致令彼生疑。因坐伊兄以不美之名。掩饰已过。非有他意。已屡降旨。并纪山奏报。俱已钞寄傅清、拉布敦。自可备悉。其傅清另摺所奏、授意于珠尔默特车布登。用兵缚献伊弟之处。亦属权宜之计。揆之事势。恐有难行。珠尔默特车布登远在阿里克。驻藏大臣不能面见。即有奇谋。何从授计。若遣人前去。则机密之事。传谕往来。深有未便。即使万无一失。办理极其便易。亦于事理未顺。倘有丝毫未能妥协。转令伊兄弟有言可执。所关于国体者甚大。宜慎重而又慎重。不可轻发损威。至纪山前奏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与达赖喇嘛密语半日。亦属纪山多疑。珠尔默特那木扎勒即有异志。达赖喇嘛又岂肯曲从。其意又何欲为此。在形迹似有可疑。而按其实。则毫无疑窦者。策楞等所奏、接应达赖喇嘛移驻近地一摺。亦系先事预筹。如果前来。自须接应。看来亦未必然之事。总俟傅清、拉布敦、到藏。确看现在情形。应如何办理。详悉妥酌。奏到之日。再降谕旨。其奏报往来。仍由驿递日行六百里为是。盖驿递本以传送文书。若专人驰奏。转致张皇。且远道速行。过劳难耐。不若驿递之便。一并传谕策楞知之。  

○闽浙总督喀尔吉善、福建巡抚思榘、议奏。福建按察使陶士僙条奏各府州县书院义学。请以官音诵读。责令教官每月考核。府州县试。以通晓官音者考列前茅。学臣考试发落时。以官语为劝惩等语。于闽省碍难办理。且无禆于民风土俗。应无庸议。至奏请各州县设立木铎约正诸人。择能官语者充当。尚属易行。应如所请。各于乡里选立一二人。遇宣讲上谕。晓示条教。均以官音转相传知乡民。各令知晓。得旨。如所议行。  

○赐大学士忠勇公傅恒、照宗室公等例舆前对引马。  

○丁巳。上奉皇太后幸同乐园。侍早晚膳。至庚午皆如之。  

○戊午。上御奉三无私殿。赐宗室王公等宴。  

○奉皇太后幸山高水长。至辛酉皆如之。  

○赐准噶尔台吉策旺多尔济那木扎尔敕书。曰。据台吉奏肃州贸易之人。蒙恩加增百名。感戴陈谢。殊属敬顺。朕甚嘉之。至奏称所有唐古忒喇嘛。已多亡故。恳每次差数十人。往唐古忒二博克达四大庙黄教各庙请安等语。尔使臣尼玛等。亦经口奏及此。朕为天下主。可行之事。断无不允行。不可行者。虽恳求亦不许。昨尔奏来肃州贸易人少。不足照看。朕即照所请准加百名。从前尔父噶尔丹策零。奏请为尔祖策旺阿喇卜坦差人三百名。往西藏熬茶。朕特加恩派大臣官兵照看。并赏沿途牲畜路费。至藏完成此事。续又据尔奏请为尔父噶尔丹策零差人三百名熬茶。朕亦准尔照前办理。似此应行大事。朕一一俯从。若非此等事。则断不准行。从前降旨甚明。今尔又奏请每年差二三十人。在唐古忒地方行走。是以断不可行之事来奏也。尔意以已准尔等往藏熬茶两次。未必再准前往。是以妄生冀幸。殊不知果有前此大事。朕原未尝禁止往藏。今无故每年令二三十人前往。不惟事有不可。即照尔所请。日后又必言人少。请多增人数矣。将每年必派官兵照看尔往来之人。可乎。况从前往藏熬茶时。藏内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扎勒。曾奏请停止。准噶尔人往藏。朕若准尔所请。则珠尔默特那木扎勒所奏。岂竟置之不问乎。尔等即不用朕官兵照看。以己力潜往藏地。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亦安肯容纳乎。但今尔地有自藏延请喇嘛。大半亡故。诚恐黄教日泯。朕方欲广演黄教。岂肯令尔地之教。日就澌灭。今为尔详度。朕中国大庙。有名呼图克图。藏内挑取有德行喇嘛。及各处有学业喇嘛。皆住持其中。尔可将喇嘛内聪颖者。挑选十名。或二十名。送至京师。在大庙勤学三四年。令其回去。即可助行黄教。但此学经喇嘛。须择年少之人。学成时可以行教三四十年。自后不得每年差来。必俟人数将完。方准再行挑送学习。此特恐尔处黄教渐废。是以多方为尔筹画。非必欲尔处喇嘛赴京也。尔若不愿送喇嘛来学。即可中止。如复以差人至藏为请。则断不许。尔惟当感戴朕恩。永图承受。勿妄生他念。勉之。  

○又谕军机大臣等。嗣后准噶尔贡使携带货物。如在尼玛数目以内。准其贸易。倘逾此数。即行驳回。着谕尼玛。令其回时传谕台吉知之。  

○己未。上诣安佑宫行礼。  

○御正大光明殿、赐朝正外藩及大学士内大臣等宴。召喀尔喀扎萨克图汗巴勒达尔。多罗郡王德木楚克。贝子旺扎勒。多尔济旺舒克。辅国公敏什克、齐旺、策布登扎布。巴林多罗和硕齐郡王琳沁。敖汉多罗贝勒罗布藏。科尔沁固伦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贝子衔达尔玛达都。喀喇沁贝子扎拉丰阿。辅国公敏珠尔拉布坦。阿霸垓达尔汉贝子齐旺。乌珠穆沁多罗贝勒策布登。护国公朋苏克拉布坦。库克淖尔多罗郡王索诺木丹津。厄鲁特辅国公衮舒克等。至御座前。赐酒成礼。  

○顺天府行乡饮酒礼。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

帝实录卷之三百五十六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六·脱脱
  契丹國志卷之十九·叶隆礼
  夏敬观跋·王得臣
  东都事略卷三十四·王称
  第三十四回 王骥讨平麓川蛮 英宗败陷土木堡·蔡东藩
  椒生随笔·卷一·王之春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五十七·佚名
  ◎特赦声中之掮客·李定夷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 列传二百七·纪昀
  唐史论断目录·孙甫
  世祖后察必传·宋濂
  ●图民录卷四·袁守定
  魏纪一 世祖文皇帝上黄初元年 (庚子、220)·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五·邵雍

    (郭彧 点校)观易吟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天向一中分体用(又云造化),人于心上起经纶。天人焉有两般义(又云事),道不虚行只在人。观书吟吁嗟四代帝王权,尽入区区一旧篇。或让或争三万里,

  • 卷十四·唐圭璋

    【陆承孙:词作1首】○清平乐吴山梦断。依旧江南岸。惊起湿香飞汗漫。倦听徘徊哀雁。神游极表难成。屏帏曲曲如卿。深院吟蛩疏雨,断肠声外生声。珊瑚网名画题跋卷八【陆行直:词作1首】○○清平乐重题碧梧

  • 卷293 ·佚名

    释妙伦 偈颂八十五首 雁山云,台峤月。 或卷或舒,或圆或缺。 两两三三,朝游暮往, 袈裟角,拄杖头, 挑底挑,裹底裹, 不妨自怡自悦。若到瑞岩定是打教棒折, 而今什么时节。 释妙伦 偈颂八十五首

  • 卷五·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五      明 冯惟讷 撰 古逸第五 铭【文心雕龙曰昔帝轩刻舆几以弼违大禹勒笋簴而招谏成汤盘盂着日新之规武王户席题必戒之训周公慎言於金人仲尼革容於敧器则先圣鉴戒其来久矣故铭者铭也

  • 卷七 词选·施蛰存

    一 花间新集:宋花间集叙引歌诗变而为长短句,晚唐始成其体。选声设色,温飞卿祖之;缘情比兴,韦端己祖之。意内言外,创业垂统,遂张楚矣。《花间》一集,词家之诗骚也。后之作者,纵有变化,亦莫能自绝于祖祢。清人论词,严别唐、宋,驯至

  • 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脱脱

        吴廷祚 李崇矩 王仁赡 楚昭辅李处耘   吴廷祚,字庆之,并州太原人。少颇读书,事周祖,为亲校。广顺初,授庄宅副使,迁内军器库使、知怀州,入为皇城使。会天平符彦卿移镇大名,以廷祚权知郓州。   世宗即位,迁右

  • ●卷九十五·徐梦莘

      靖康中帙七十。   起靖康二年四月二十一日庚辰,尽二十八日丁亥。   二十一日庚辰大元帅告诫府发济州。   汪伯彦日历(改作纪)曰:二十一日五更初发先锋次发前军次发左军次发右军辨色发中军发讫请大元帅府王上马

  • 第六章 唐宋以来设馆修史之始末·金毓黻

    隋唐以后,私家修史之风日杀,而设馆官修之史,代之而兴,其因有二,已具述于上章。然尚有未及尽详者,一为远因,如后魏崔浩之以修史受祸;一为近因,如隋文帝之诏禁私家修史是也。后魏于道武时,始令邓渊著国记而条例未成。太武时,诏崔浩

  • ·澎湖官制议·丁曰健

    台属地方辽阔,各厅、县恃分防佐杂为耳目,而遇事藉以收指臂之助;平日于所管各乡,事无钜细,随时探报,且与绅士总理比印官易于亲近,往往收息事安民之效。现在署笨港县丞之候补县丞张徵庸、署猫雾捒巡检之兴隆司巡

  • 卷二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二十九明 俞汝楫 编祠祭司职掌羣祀历代帝王洪武元年命以太牢祭三皇 二年遣官致祭以勾芒祝融风后力牧配 六年始建帝王庙于京师以祀三皇五帝三王及汉唐宋创业之君每岁春秋致祭後以周文王终服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二 洪武二十一年秋七月癸酉朔,享太庙。 追赠故金山侯濮英为乐浪公。诰曰:“丈夫生天地间,知事君之大义,立志愈坚,故能临难舍生取义,名垂千载,耿耿不磨。尔都督濮英,以果勇之资,为国将臣,昔命从征

  • 前言·袁采

      袁采,字君载,宋代信安检(今属浙江)人。隆兴元年登进士第三,官至监登闻检院。曾任乐清县县令,廉明刚直,政声颇佳。  在乐清,袁采修县志十卷,又著有《政和杂志》、《县令小录》等,可惜多亡失。《世范》一书就是作者在乐清时

  • 卷一百五·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五    宋 卫湜 撰丧大记第二十二孔氏曰案郑目录云名曰丧大记者记人君以下始死小敛大敛殡葬之事此於别录属丧服严陵方氏曰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唯

  • 卷四·赜藏主

      ○镇州临济(义玄)慧照禅师语录(住三圣嗣法小师惠然集)   府主王常侍。与诸官请师升座。师上堂云:“山僧今日事不获已。曲顺人情方登此座。若约祖宗门下。称扬大事。直是开口不得。无你措足处。山僧此日以常侍坚请。

  • 中国的僧教育应怎样·太虚

    ──二十七年春在汉藏教理院讲──  一  今天讲此题目,一、因前次考试院长戴季陶氏来山主荐班禅大师,曾恳切地对我谈过,他深信住持佛教必要有真正的出家僧众,因为佛法是要实行实证到的,不光是学理的研究。他很希望我能

  • 卷第九·佚名

    翻梵语卷第九&middot;山名第五十一&middot;河名第五十二&middot;江名第五十三&middot;池名第五十四&middot;洲名第五十五&middot;地名第五十六&middot;水名第五十七&middot;火名第五十八&middot;风名第五十九&middot;

  • 狂鼓史渔阳三弄·徐渭

    明代杂剧。简名《渔阳三弄》、《狂鼓史》。为《四声猿》杂剧之一种。徐渭撰。《远山堂剧品》著录。据《后汉书·祢衡传》敷演。汉末文士祢衡死后,阴司判官将曹操的鬼魂捉到阎罗殿上,让祢衡裸衣击鼓痛骂。他慷慨激昂、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佚名

    八十华严。凡八十卷。唐代实叉难陀译。又称新华严、唐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册。总成七处,九会,三十九品。为六十华严之异译。兹将八十华严与六十华严之异同处,列表如左:八十华严之梵本,乃实叉难陀应武则天之请,从于阗国携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