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的僧教育应怎样

──二十七年春在汉藏教理院讲──

  一

  今天讲此题目,一、因前次考试院长戴季陶氏来山主荐班禅大师,曾恳切地对我谈过,他深信住持佛教必要有真正的出家僧众,因为佛法是要实行实证到的,不光是学理的研究。他很希望我能在一个名山胜刹,从实践训练上,养成将来复兴中国佛教的根本僧材。昨天、立法院委员卫挺生氏来山访晤,和我谈到与戴氏相反的话,他说:“一般佛教僧尼,可不可以使他通俗化,改变现在僧尼不婚姻营生旧制,而使佛教普及人民,任何人都可信仰佛教而改进其道德”!我于这两种谈话,一方面觉得必要有极少数能实行实证的住持佛教僧宝,一方面也觉到应使佛教普及一般人民,成为大多数不出家的在家信徒,也就可以增进其道德。

  二、八年前,我作过一篇“从一般的教育说到僧教育”一文,近曾转载佛化新闻。其时、教育部长改任了陈立夫氏,我就将此文寄他,因知他对于教育必有改良的计划。后来得他的回信,对于我的意思很表同情。并云:他已立了一个较详细的纲领,将提出中央会议后而公布;他日有缘,当持商榷。并且、在报上也见到陈氏讲中国教育应文武一致,农工兼重,智德并育及行导师制等。在此、我觉到中国一般的教育已将有改良的方法出来,但我们所需要的僧教育,则尚没有实现进法。因为那一篇所讲的僧教育计划,是不为陈氏所注意的。

  二

  但是、现在中国的僧教育,决定要有那一篇文上所讲的改进办法才好!倘使没有此种办法,那末、纵令办僧教育,决定没有多大的利益。那篇文所说僧教育的办法,大概分为两方面:

  一、消极的方面,把一部分寺院僧伽淘汰出僧宝以外去。我觉到有一部分的出家僧尼,朽废怠惰,不惟决不能作住持佛教的僧宝,而且使佛教为世诟病!所以应把这一部分僧众,划出些寺庙与他,作为等于在家的佛教信徒,施以普通谋生活常识及信徒常识的教育。把他淘汰出住持僧宝以外去,使可开山锄地,或作工、经商等,获受国民通常待遇,而不在住持佛教的僧宝数内。  二、积极的方面,是要由很严格的、很纯正的、很认真的,而且是很长远的一种僧教育,以养成少数住持佛教的僧宝。据我看来,此种人是不能多、也不必多的,全中国只要有三四万人,能够真正地养成僧宝资格,住持佛教,弘扬佛法,也就很可以了。而养成此种僧宝的教育,应有几个阶段:以高中毕业之年龄──十九岁──学问相当的正信出家者,施以先受沙弥戒及实践行持沙弥律仪,而教练以出家僧众应具之知识行事。如此经过一年,使他身心上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到二十岁进受比丘戒,学持比丘律仪,比丘应有的知识及共同生活习惯,实践做到,同时亦授以佛教常识,是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教理的研究,可为七年:一、四年作普通教理的研究,其程度等于大学。二、三年作专精教理的研究,其程度等于研究院。第三阶段是深入修证,可为三年,此深入的修证临时择定一门,或密宗、或禅宗、或持律、或念佛等。而所取形式,或住洞、或闭关等。如此三个阶段,经十二年学习出来,才可以作为住持佛教之僧宝。或者仅历第一阶段,或仅研究教理四年的,七年的,只要能够遵守僧众的律仪,也就可为僧众中之辅佐份子,但不能作主导份子。于养成僧宝最要紧的,是起初二年,必须经过受戒持戒的行为训练,这是僧教育的特要关键。

  三

  这僧教育计划不能实际施行,于事实上有两个缘故:一、这种僧教育的实施,是要于一般寺院的僧众和产业有一番整理才可。曾拟建健全的佛教会或僧寺整理委员会,对全国的寺院、僧尼、财产,加以调查统计后,施僧尼特殊的改选。一方面养成积极的僧宝,从受沙弥戒、比丘戒实行起来;一方面划出一部分寺院财产,施以淘汰出僧外的生产教育方能实现。如果对于僧寺及寺产不能整理,此种僧教育便也无从设施。  二、照戴氏所说,在一山林先行主办,然后待各处逐渐来仿效,亦是一法。但一因不易得到有相当经济基础可办此僧教育的名山胜刹,二因也未能准备得有施此僧教育的主干师资。而余以身力衰朽,已不能实际上去做准备工夫或领导模范的人。所以、对于建立“养成住持中国佛教僧宝”的僧教育前途,觉得很为悲观!

  四

  现在、以本院所施的教育来观察,似乎是在第二个阶段上,普通教理四年,专修教理三年。然而、既没有第一阶段修学两年的基础,来学的人又没有都到高中毕业程度;虽在第二阶段、而更须补习国文及偏重于研究藏文。此种人才,不能够作为养成主持中国佛教的僧教育。故本院对于沟通汉藏佛教和文化,确有特殊的意义,而对于住持中国佛教,不过作一种补充的旁助的,而不能作为一种主要的僧教育。这一点,是本院大众先要认清的,庶免由过分的希望而滥施误用。

  复次、关于本人,也要大家明白认清:养成“住持中国佛教僧宝”的僧教育,不过是我一种的计划,机缘上、事实上,我不能够去做施设此种僧教育的主持人或领导人。而且、我是个没有受过僧教育的人,一切的一切、都是教的人及学的人不能仿效的;仿效我的人,决定要画虎不成反类犬,这是我的警告!我今讲此僧教育,是作一种计划的提议,希望听讲的人能深切体察到其中的意思!他日遇有悲愿福慧具足的人,而又机缘凑巧的时候,或能实施出来。(心月记)(见海刊十九卷四期)

  


猜你喜欢
  卷第六十五·霁仑超永
  卷十四·道世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弘明集卷第十一·僧祐
  卷七·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目次·为霖道霈
  维摩义记卷第一(末)·慧远
  止观辅行搜要记卷第一·湛然
  再论心理学与行为学·太虚
  选佛谱卷第二·智旭
  法界宗莲花章·续法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常欢喜品第三十·佚名
  印度之佛教从认识论出发的因缘观·梁启超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出 助边·李渔

    (小生上)家国虽殊道自均,须知主仆即君臣。愿为奴隶输丹赤,奉劝朝堂食肉人。自家阙忠是也。赋材敏捷,秉性忠良。只因祖父式微,投入阙家为仆,以致青衣世袭,使豪杰无致身之阶;犹幸紫陌相连,俾纪纲有见才之地。前日曾以助边一事,怂恿

  • 抱怨·闻一多

    我拈起笑来在手中玩弄,空中便飞来了一排韵脚;我不知如何的摆布他们,只希望能写出一些快乐。我听见你在窗前咳嗽,不由的写成了一首悲歌。上帝将要写我的生传;展开了我的生命之纸,不知要写些什么东西,许是灾殃,也许是喜事。你硬

  • 三集目录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总目卷三十五甲申元旦元旦试笔元旦慈寜宫行礼毕御殿受贺竹如意新正同豫轩宾竹室口号紫翠房嵌岩室云绘楼元正二日紫光阁赐蒙古王公及回部宴即席得句氷嬉联句陆治雪窗

  • ●卷一·魏泰

    太祖皇帝得天下,破上党,取李筠,征维扬,诛李重进,皆一举荡灭,知兵力可用,僭伪可平矣。尝语太宗曰:&ldquo;中国自五代以来,兵连祸结,帑廪虚竭,必先取西川,次及荆、广、江南,则国用富饶矣。今之敌,止在契丹,自开运以后,益轻中国。河东

  • 尚史卷一百一·李锴

    志九律吕志下五声清浊髙下之次宫【君土】  商【臣金】  角【民木】  征【事火】  羽【物水】【最下  次下  髙下清 次髙  最髙最浊  次浊  浊之间 次清  最清】凡聴征如负猪豕觉而骇凡聴羽如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七 儒林传十·纪昀

    儒林传宋 【八】○宋八吕祖谦 蔡元定【沈】 陆九龄【九韶】陆九渊 嶭季宣陈傅良叶适戴溪 蔡幼学吕祖谦蔡元定 【蔡沈】陆九龄陆九渊嶭季宣陈傅良叶适戴溪蔡幼学△吕祖谦吕祖谦字伯恭尚书右丞好问之孙也自其祖始

  • 四三○ 户部左侍郎董诰奏请将已摆印各书每省发给一分折·佚名

    四三○ 户部左侍郎董诰奏请将已摆印各书每省发给一分折乾隆四十二年九月初十日臣董诰谨奏,为请旨事。窃自办理四库全书以来,四方秘籍乘时毕萃,馆臣以及厘订进呈,仰蒙圣明裁鉴,择其精当而罕观,督武英殿聚珍版印行,俾海内操觚

  • 萧子云传·李延寿

    萧子云字景乔,十二岁时,是齐朝建武四年,封为新浦县侯。自己给自己写的任命诏书,很有文采。梁朝天监初年,降爵位为子。长大后,勤恳学习,富有辞藻,二十岁撰写《晋书》,到了二十六岁,全书写成,共一百多卷,上表呈奏给皇帝,皇帝诏令存放

  • 赵汝谈传·脱脱

    赵汝谈,字履常,生来就很聪明,十五岁时,因祖父的恩荫被补官为将士郎。他考中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丞相周必大得到他的文章认为他与众不同,对参知政事施师点说“:此人他日将在世上有名声。”赵汝谈调任汀州教授,改为广德军教

  • 高邦佐传·张廷玉

    高邦佐,字以道,襄陵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授寿光知县。他在寿光教民垦荒,招集流亡百姓三千余家。后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在任永平知府时,疏浚滦河,修筑长堤,裁制税使高淮,使他不敢肆意横行。后调任天津兵备副使,平息大

  • 段干越人谓新城君·佚名

    【提要】 叫上级重用自己,总不是一个该直接了当陈说的事情。尤其在主张谦虚内敛的中国,就更应该讲点技巧来推重自己。 【原文】 段干越人谓新城君曰:“王良之弟子驾,云取千里马,遇造父之弟子。造父之弟子曰:‘马不千里。’

  • 卷十四 酒诰第十二·孔颖达

    酒诰康叔监殷民。殷民化纣嗜酒,故以戒酒诰。○嗜,巿志反。[疏]传“康叔”至“酒诰”○正义曰:以《梓材》云“若兹监”,故云“康叔监殷民”也。郑以为“连属之监,则为牧而言”,然康叔时实为牧,而所戒为居殷墟,化纣馀民,不主于牧

  • 卷十八·佚名

    <经部,四书类,日讲四书解义>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八 孟子【上之六】 滕文公章句下 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

  • 卷八·高士奇

    <经部,春秋类,春秋地名考略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地名攷畧卷八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楚【上】国于丹阳【史记楚世家楚之先出于祝融祝融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少曰季连周文王之时季连苗裔曰鬻熊为文王师三传熊绎当周成王之时

  • 第十三章 12·辜鸿铭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辜讲孔子最后说:“如果真是上帝派来的伟人现在成为帝王。可能需要 一代人的时间,民众才会变得品行端正。”

  • 春秋集传详说卷二十五·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昭公三【周景王二十年晋顷公元年】十有七年春小邾子来朝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庄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食鼓用牲于社左传云惟正阳之月慝未作日食用币伐鼓以是月非正阳之月不当举正阳之礼则此月乃夏正之六

  •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令人得道。智者消息意度弘廓。则获五福。何等为五。一曰施命。二曰施色。三曰施力。四曰施

  • 还丹众仙论·佚名

    还丹众仙论,北宋抱腹山人杨在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卷首有作者序,自称为汾阳河西人。曾遇明师授以丹诀,于皇祐四年(1052)集成此书。书中首先集录古来诸家炼丹要论,上自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老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