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十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

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元年。丙辰。六月。甲子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旧冬通智奏运军粮二万石。已将一万石运价。散给领运商人。雇募驼只牛车。今因大兵已彻。此项米石。停其运送。通智所发各商运价。自应着落收缴。但各商业已领运。备办驼只牛车等项。所领之价。谅必分散。断无即日可以凑齐归缴之理。今闻通智令归化城理事同知、勒限严追。众怨沸腾。深为苦累。数年以来。归化城商人糊口裕如。家赀殷富。全赖军营贸易生理。又全藉驼只牛马脚力。即为商人营运之资本。并闻各商以追迫运价无偿。将驼只牛马。尽行变弃抵补。营运既属艰难。则所欠运价。愈难清缴。通智办理此事。甚不妥协。大非朕体恤商贾之意。此项银两、着通智将商人领去若干。今已追缴若干数目。据实奏明存贮外。其未经完缴若干两。着宽其限期。令商人徐徐还缴。庶贸易有资。帑项亦不致终于无着。公私皆便矣。  

○训饬直省书院师生。谕、书院之制。所以导进人材。广学校所不及。我世宗宪皇帝。命设之省会。发帑金以资膏火。恩意至渥也。古者乡学之秀。始升于国。然其时诸侯之国皆有学。今府州县学并建。而无递升之法。国子监虽设于京师。而道里辽远。四方之士。不能胥会。则书院即古侯国之学也。居讲席者。固宜老成宿望。而从游之士。亦必立品勤学。争自濯磨。俾相观而善。庶人材成就。足备朝廷任使。不负教育之意。若仅攻举业。已为儒者末务。况藉为声气之资。游扬之具。内无益于身心。外无补于民物。即降而求文章成名。足希古之立言者。亦不多得。宁养士之初旨耶。该部即行文各省督抚学政。凡书院之长。必选经明行修。足为多士模范者。以礼聘请。负笈生徒。必择乡里秀异。沉潜学问者。肄业其中。其恃才放诞。佻达不羁之士。不得滥入书院中。酌仿朱子白鹿洞规条。立之仪节。以检束其身心。仿分年读书法。予之程课。使贯通乎经史。有不率教者。则摈斥勿留。学臣三年任满。咨访考核。如果教术可观。人材兴起。各加奖励。六年之后。着有成效。奏请酌量议叙。诸生中材器尤异者。准令荐举一二。以示鼓励。  

○又谕、晋省各营兵米折色一项。从前每石折银四钱几分、至五钱六钱不等。蒙我皇考轸念兵丁米价不敷。概令每石折给七钱。是已较旧例加增矣。今朕访闻此加增之价。仍有不敷之处。所宜再为筹画者。查省北米价、较平于省南。着将省北大同镇属各营路米折。每石加银二钱。共折给银九钱。省城抚标及省南太原镇属各营路米折。每石加银三钱。共折给银一两。于本年秋季为始。即在地丁银两内支给。将来年岁丰歉不定。若有应增应减之处。着该抚临时酌量奏闻。至抚标现有额外二营。其应支兵米。亦照此例加增。  

○调兵部侍郎杨汝谷、为户部侍郎。以内阁学士姚三辰、为兵部侍郎。  

○命礼部堂官照五部堂官例。给与双俸。  

○闽浙总督郝玉麟、奏请闽海关税务。令兴泉永道管理。下部议行。  

○直隶总督刘勷、奏请永定河南北两岸。并天津道属之津、静青、沧、四州县。一切岁抢堤埽工程。令该管厅员、与地方官协同办料。承修防护。下部议行。  

○乙丑。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太常寺卿雅尔胡达条奏。一、请祀典画一。查现在典礼。祭太庙后殿。系觉罗官员、捧请神牌。供钟。前殿。皇帝亲诣行礼。太常寺官员、捧请神牌。侍卫供钟。遣官行礼。太常寺官员、捧请神牌。供钟。致祭奉先殿。内府官员、捧请神牌。侍卫供钟。窃惟捧请神牌。最关重大。仰祈致祭太庙前殿。奉先殿。皇帝亲诣行礼。或遣官恭代。亦照太庙后殿。觉罗官员、捧请神牌、供钟之典。遣宗室章京、侍卫等。捧请神牌。供钟。庶副圣主孝谨之至意。俾宗室等亦得各尽其诚。一、请读祝官品级画一。查太常寺、鸿胪寺、及陵寝读祝官、品级不一。由护军校、骁骑校放者。系六品。由八品笔帖式、及捐纳监生放者。系八品。由无级笔帖式、库使、前锋护军放者。俱系九品。又查得掌仪司读祝官。由笔帖式、库使、护军、拜唐阿放者。皆系七品职衔。六品顶带。司祭执事之时。最为整齐。窃惟内外读祝等官。俱系身膺大礼之员。其品级理宜画一。祈将太常寺、鸿胪寺、及陵寝读祝官内。除由护军校、骁骑校放者。无庸再定外。其余皆照掌仪司读祝官之例。加以七品职衔。六品顶带。一、菓木园头内、禁止僧道。查园头内有僧道。皆称原有带地投进者。窃惟僧道系出家之人。当差于理不合。祈交内务府、查现在园头内。如有僧道、着革去园头。令其仍归本庙。办给养生地亩。其余带来地亩。另派园头耕种。从之。  

○兵部侍郎署四川巡抚王士俊、奏请顺天府大、宛、两县。旧设义学。扩充建新。凡愿就学者。不论乡城。不拘长幼。肄业其中。下部议行。  

○丙寅。吏部议、左都御史福敏、办理废员。推诿迟延。孙嘉淦、身为大臣。不能和衷共济。妄行渎奏。且过甚其词。均属不合。福敏、应降三级调用。有加一级抵销。仍降二级调用。孙嘉淦、应降一级调用。有加一级抵销。免其降调。得旨。福敏、从宽免其调用。孙嘉淦、免其降调。  

○丁卯。训饬司衡诸臣。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国家制科取士。为主司者。务宜矢公矢慎。藻鉴不爽。以襄盛典。乃正副考官。容有各任己见。不能和衷。去取之间。互相争执。遂有庸格而滥充中额。佳文而反遭摈弃。夫衡文之道。公则生明。似此各怀成见。各挟私意。已失鉴空衡平之义。更何以表率房考。使之虚心甄别。铢两悉称乎。且分校者取舍未当。尚藉主考搜阅落卷。以补缺失。至于主考刚愎自用。致使去取不得其平。咎将谁归。兹当乡试伊迩。凡有衡文之责者。各宜一洗积习。无负任使。至于三场取士。斟酌华实。定制已为尽善。士子若果知古知今。二三场尽足发抒才调。至头场经义。本代圣贤以立言。自当循循矩矱。先民是程。非四子六经、濂洛关闽之粹言。不可阑入。前蒙皇考世宗宪皇帝特降谕旨。以清真雅正为主。诚以肤浮者、非有物之言。而诡异者、非立诚之旨。文品人品。恒相表里。雅郑之分。淄渑之别。办之不可不精也。司衡者、尤宜留心区择。以得真才实学之士。朕实有厚望焉。  

○又谕、朕御极以来。日理万几。早夜孜孜。惟恐政事稍有旷废。屡颁谕旨。训诫臣工。务期百度具举。无稽留淹滞之弊。以副朕励精求治之心。近因天气炎暑。闻八旗六部大臣。惟恐朕躬烦劳。欲将当奏之事。择其紧要者奏闻。引见之人。择其紧要者引见。其余则俟之秋凉之后。此则不知朕心者。朕办理天下事务。寒暑有所不避。岂肯自图晏安。况批阅奏牍。引见官僚。亦不至过于劳瘁。即彼引见之人。虽受暂时之热。而得早被录用。谅亦不以为苦。嗣后可照常奏事、引见。不必有意减少。即通行传谕知之。  

○命署大同镇总兵官南天祥、原任总兵官冶大雄、来京陛见。  

○吏部议、礼部侍郎兼知贡举励宗万、于夫役越墙。不行查参。及御史参奏。系吏部查取职名。复将伊失察之处。推诿外场。咨部查议。尤属不合。应降二级留任。其御史都隆额等、参奏礼部摺内。不加详察。以过甚之词。形之章奏。亦属不合。应罚俸六个月。从之。  

○山东巡抚岳浚奏、奉旨修葺尧陵庙宇。因备稽史传。俱称尧陵在濮州境内。东平一陵。实属沿误。应移东平尧陵估计重建工料。改建濮州尧陵。礼部寻议、按吕氏春秋、两汉志、水经注、文献通考、尧陵在曹濮之间无疑。考之一统志所载。亦俱相符。其所以祀尧于东平州者。缘自金末河决。旧迹无存。至明洪武间。始于东平葺陵建庙。应令该地方官确勘濮州城东南六十里谷林旧址。详加料估。动项兴修。仍于陵前设尧母灵台词。配以中山夫人。悉如旧制。逢祭告大典。遣官行礼。其东平一陵。令有司以时展祀。下部议行。  

○戊辰。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闻本年四月间。江南徐州府萧县地方。因上游祝家水口溃决。黄水漫溢。以致萧邑民田被淹。南北约长四十余里。东西二十余里。二麦未收。秋禾亦被淹浸。穷民失业。朕心深为轸念。着该督抚委员确查。速行赈济。毋令灾民失所。其积水作何宣洩之处。会同河道总督、速议办理。毋得稽迟。  

○又谕、各省学政。俱已赏给养廉。资其用度。惟云南旧有文武新生、馈送贽仪数金之例。足敷公署之用。相沿已久。是以未曾议及养廉。朕思新进寒士。即措办数金。仍属拮据。此项应行禁止。其学政养廉。着每年另赏银四千两。于司库铜息内照数支给。永着为例。  

○先是、正黄旗汉军都统多罗贝勒允禧奏、从前八旗人心淳厚。风俗诚实。治理甚易。今因条奏渐多。更正渐繁。于从前所议事件。有独出已见者。有将繁冗事件、作为纲领者。有应行事件、故意从中阻隔者。又有于事不实、而滥行指陈者。彼时条陈具奏。议者但视目前可行。即议覆奉行。既行之后。违碍之处甚多。不能行之经久。怀私之徒。藉端滋事。后人将前人过失查考。自以为能。副印官员将正印官员瑕疵检出。所有应办事务。反至耽搁。事涉多旗。此处行文于彼。彼处行文于此。互相推诿。又有部院兼管事务。本旗推诿部院。部院推诿本旗。行之既久。弊端丛生。似此等者。八旗甚多。汉军尤甚。请将从前条奏一切事件。业经降旨交大臣等详核具奏。或出派官员。令其查明。或令臣渐次查明具奏。如此、则旗务无繁琐劳苦之处。而大臣官员等、亦得奉行成例矣。命允禧会同八旗大臣、议奏画一。寻即遵旨会议。由雍正元年至十三年。所有臣等条奏之处。议覆查看一切事件。此内照原奏办理事件。遵新例应行事件。再部院各营应办事件。除俱造入册外。臣等于雍正年间。合旧例酌量。将其有实益者、应行事一百七十五件。详定录写汉册。作为定例。永远奉行。再行之日后。不获实效。前后互相搀杂。反致繁乱。事有不便、即不行者。共七十八件。亦录写汉册。请旨裁革。将所奏黄册。着交上谕馆。作为定例。所议之事。造刻满汉文册。通行八旗发给。又查臣等现议裁革事件内。从前刷刻发给八旗之上谕。奉旨将旗务议覆事件。俱交上谕馆详查办理。覆奏施行。得旨。上谕一书。俱系皇考教训旗人。并因事所降谕旨。自当永远钦遵奉行。至尔等条奏事件内、有堪为定例者。着交上谕馆、照依阅过摺奏。另行刊刻颁行。再钦奉上谕议覆旗务事件。着照所请。交付该馆。  

○又谕、朕因各省提督总兵官。未经识认者甚多。是以降旨、令其酌量先后。来京陛见。查会典开载。有提镇到京、赴部投文、听候引见之条。但此例不行已久。督抚提镇。同为封疆大吏。督抚既不赴部引见。则提镇到京、亦准其即赴宫门请安。候朕宣召。不必先行赴部。至伊等起程赴京、及回任日期。仍循旧例报部。以便稽查。  

○大学士仍管川陕总督事务查郎阿奏请叩谒世宗宪皇帝梓宫。得旨。于大兵进口之后。将一切事宜、料理妥协。驰驿来京。其总督印务。交刘于义署理。  

○云贵总督尹继善奏、云南永北镇总兵官刘永贵、留办贵州铜仁新疆事务。以腾越协副将郑文焕、署永北镇总兵官。  

○己巳。谕总理事务王大臣。自雍正五年有事于准噶尔以来。凡大臣官员以及兵丁俱各黾勉行间。效力数年。今大兵既彻。军务已定。此内有建着勤劳。及黾勉效力公务者。除已经蒙恩人员外。有应加恩典者。着总理事务王大臣查明。将作何分别加恩之处、议奏再此次各处办理军需亏空案件。向因正在办理军需之际。不得不严。故概行着追。但此内情节。轻重不同。其情节原重、应行追赔者。仍令追赔外。其情有可原、应行宽免者。着总理事务王大臣、亦行查明。分别详议具奏。寻议、大将军及各大臣等。现在议叙升赏。其文武官员兵丁。平郡王与查郎阿等、已核明分一二等、送部议叙。此外或有未获沾恩者。请令总督查郎阿、刘于义、额驸策凌、详悉核实报部、议叙如例。又亏空军需钱粮。虽与寻常不同。但其中或有出于不得已、挪用亏空者。亦有核减浮用责偿者。其案牍具在。乞令该部会同察核详议。从之。寻据策凌覆奏、言臣等详勘。自军兴以来。凡劳绩显着、奋勉出力者。量其事迹。悉已施恩。并无遗漏之人。查郎阿覆奏、言武忱、五十九、佛保、来成德、高伟、五人。及黑色、僧保、常明柱、索鼐等、四人。并列一等。伊昌阿、赛音察克、詹布道德、常明、七十五、巴颜福、黑达色等、八人。并列二等。俱报闻。  

○以户部尚书庆复、署吏部尚书。仍兼管户部事。  

○吏部右侍郎阿山等、查奏张家口外东西两翼八旗地亩。绘图呈览。得旨。据阿山等查奏张家口外东四旗地亩。应照西四旗之例。每亩徵银一分四厘。于乾隆元年起科。朕思该处地亩。甫经查明。若即令于本年起科。未免输纳维艰。着缓至乾隆三年起科。又据奏称西四旗地亩内。从前有徵多报少之弊。请交直督李卫、查审明确定拟等语。此项开垦地亩。今既查明。嗣后该管官、自应据实徵报。其从前之隐匿朦混。有徵多报少之处。事在恩赦以前。着从宽免其查究。余着该部查议具奏。图并发。  

○署四川巡抚王士俊、奏请直省督抚确查各州县乡村。有应用鸟枪地方。照营兵鸟枪尺寸制造。具呈该地方官、编号登册。以备稽查。私造者、照例治罪。再贵州地方、邻近苗疆之州县。一切城垣。急宜修筑。以资捍御。从之。  

○江南河道总督高斌、条奏工程事宜。一、各厅夫工银两。核定给发。据实报销。一、领运苇营荡柴。应给水脚。宜核实分款请销。一、江工需用石料。照京口之例。画一报销。俱下部议行。  

○庚午。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四川巡抚杨馝、奏请通江县原额行茶腹引八百二十张。改拨保顺府属之南充等九州县。下部议行。  

○以正黄旗头等侍卫兼轻车都尉哈拉尔岱、为昭陵右翼副总管。  

○辛未。命议谥明建文帝。谕、易名以谥。古之制也。自周公定为谥法。后世帝王。未有无谥者。明建文为太祖之嫡孙。缵承大统。在位四年。固俨然天下共主矣。及成祖既立。有其天下。并去其年号。而史官所书。则仍称为建文元年二年三年四年。此国之所赖有信史也。然不系之以谥。而称曰建文皇帝。此俗称、非史体也。传之后世。殊为阙典。考之太祖有元之天下。而谥元主为顺帝我世祖章皇帝。代明之天下。而谥明主为愍皇帝。虽更姓改物之君。尚且追谥、而无所嫌忌。况当其世者乎。宏治以来。如杨循吉诸人。屡以为请。迄寝不行。皆以后世子孙。席有成祖之业。故不敢变乱旧章。而不虑其贻讥来世也。我国家谥崇祯而不谥建文者。以明史未竣。非当时所急。今史书既成。若不及此追谥。良为遗憾。着大学士九卿会议。确拟具奏。候朕亲加裁定。  

○命定江南水利岁修。谕史书详志河渠。经术兼明水利。诚以国计民生所关也。果使水道疏通。脉络流注。陂泽非沮洳之薮。堤防有蓄洩之方。旱涝有备。而田庐无虞。其有裨于闾阎。诚非浅鲜。我皇考轸念黎元。兴行水利。凡直省泉源河湖。莫不浚导。俾民得以灌溉。转瘠为腴。至于苏松之太湖、吴淞、白茆、刘河、归海要道。并淮扬之槐子、乌塔河、泰州、如皋、运河、串场、车路、海沟等河。尤不惜帑金。专员督理。将各河故道或为豪强侵占者。谕令严查清出。始得一一开通。建闸筑堤。按时启闭。使近水田亩。均沾膏泽。货船盐艘。遄行无阻。利赖甚溥。但自开浚以来。已阅数年。圩岸不无坍颓。沙泥不无淤积。朕思与其岁久浚筑。事难费倍。不若逐年疏葺。事易费省。着江南督抚、暨河道总督、令管理水利河务各官、及滨河州县。各于所属境内。相视河流浅阻。每岁农隙。募夫挑挖。定为章程。逐年举行。必令功施可久。惠济生民。毋得视为具文。玩误工作。及阳奉阴违。丝毫扰累。  

○免四川南溪县等处、风雹灾本年额赋有差。  

○癸酉。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国家铨选各官。皆总汇于吏部。独沿河一带地方。同知、通判、州、县、以下佐贰等缺。许令河道总督、会同该省督抚、题请补授。诚以在工效力人员。或能谙悉河务。俾之因材器使。以重河防而收实用也。乃闻伊等效力之时。每与附近地方、豪绅劣监。交通往来。无事之时。酒食徵逐。一遇差遣。那移借贷。巧为营取。而本地绅监。乐于联络。以为声势。设使该员署理本地之时。或系邻近地方。即追叙前好。出入衙署。簧鼓口舌。包揽词讼。种种招摇。不可胜数。此皆有玷于官箴。贻害于乡曲之甚者。嗣后南北两河。凡有效力人员。该河道总督、严加申饬。不时访察。务令循分自安。母得仍蹈旧习。与绅监人等。密迩亲昵。以启地方豪猾生事滋扰之渐。如有干犯禁令。结交作弊。该督抚即查明劣迹。据实参奏。不得稍为徇隐。并将交结之人。一并惩治。庶几在工效力人员。各知儆戒。绅监各守法度。河防得人、而地方宁辑矣。  

○又谕、贵州苗疆事务。自张广泗经略以来。渐次就绪。但善后事宜。正须料理。必事权归一。始可专其责成。张广泗着授为贵州总督。兼管巡抚事务。尹继善着为云南总督。专办云南事务。俱另行铸给关防。其经略印信。俟军务告竣时、再行缴部。  

○以詹事府詹事刘统勋、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甲戌。颁工部现用营造官尺式于直省。凡工程俱用部颁。从大学士兼管工部尚书迈柱请也。  

○湖北学政蒋蔚、疏请增新设宜昌府学、文武学额各二十名。廪增额四十名。新改东湖县学、文武学额各十五名。廪增额二十名。下部议行。  

○户部议覆、大学士管理浙江总督兼管两浙盐政嵇曾筠、疏陈盐务六条。除请发帑银四万两、分给各场。收买余盐、交贫难老少货卖一条。毋庸议外。一、将临海等四县贫难老少。照黄岩等三县成规。给牌卖盐糊口。一、将商人私设商捕。报明地方官、造入卯簿。以便约束。一、紧要隘口。必需巡船地方。令有司会同营汛确查。责商修理。编列字号。造册通报存案。以备巡缉之用。所获私盐船只。俱变价解抵功绩。不必令兵役自备。致滋藉词需索之端。一、巡盐兵捕。能拏大号海船。人盐并获者。将盐船入官。私船变价。即于变价银内。赏给十分之四。船盐已经拏获。人被脱逃。或未全获者。减赏一半。小海船盐。并内河整船载运。及商人假公行私。与大伙挑贩。盐数甚多。拏获者、私盐变价。亦于变价内赏给十分之三。获盐不获人、与人未全获者。减赏一半。人盐虽获、盐数无多者。亦于变价内赏给十分之二。获盐不获人者。赏给十分之一。倘兵捕图赏。混拏诬指。并见有私枭、不行上前追获。以及受财卖放。按例究治。一、令本地文武印汛官弁。互相查缉。如奸徒抢夺盐店。及鬨闹场灶等事。文武官弁、获犯不及一半。或不获首犯者。照盗案例参处。平时漫无约束。临事不即擒拏。有意姑息。致长刁风者。题参革职。该管官不行揭报。一并查参。如整饬有方。盐引疏销。私贩歛迹。一年之内。无应参之案者。纪录三次。三年者、准加一级。遇大计之年。必查明无盐案参罚。方准卓荐。均应如所请。从之。  

○乙亥。革提督衙门白役。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据都察院审讯李长泰首告刘四、因事行贿。刑部司官周琬、得银五百两一案。全系步军统领衙门番役等。伙同匪类。捏词诬陷。供证确凿。又称番役私用之白役人等。俗名圆扁子。并非额设衙役。亦无定数。每借番役名色。吓诈生事。若遂其所欲。则将事件消弭。否则告知番役捕治。得受赏银。饱其溪壑。且往往出银设计。诱人犯法。民间甚为扰累等语。向来提督衙门番役。及内务府番役。恣行不法。往往遇事生风。戕贼良善。其索诈骗害之恶。不可枚举。是以我皇考特派王大臣等。不时约束稽查。比时稍知畏法歛迹。今则日久废弛。复逞故智。如李长泰首告一案。即目前之显然败露者。其他更不知凡几。朕又闻得番役等。竟将京城内外地方。各人私自分管。且将六部等衙门事件。各派一人访查。此则可恶之尤甚者。从来番役之设。不过查捕潜藏之盗贼。逃窜之罪人。与赌博宰牛等类。至于部院之事。自有该管之大臣。与职司稽察之官员。番役何人。而敢于私自窥伺、以持其短长乎。着步军统领、严行禁止。并将白役圆扁子之类。尽行革退。不许私留一人。致滋闾阎之扰。嗣后倘有被番役等骗害者。准本人赴刑部、都察院、控告。该部院即据实奏闻。朕必将番役严审治罪。不稍宽贷。  

○又谕、从前八旗亏空着追人员。荷蒙皇考格外隆恩。屡颁谕旨。令各该旗查明奏请豁免。嗣经臣工条奏。请将欠帑人员之家产等项。已经开报者。不准宽免。而八旗大臣及参领佐领等。又复办理不善。种种纷扰。以致恩施不能下逮。此朕所深知者。即位以来。旗人生计。时廑朕怀。着将八旗应入官之房产地亩。虽经报部、而尚未估价。及八旗已经估价。而尚未交部者。照前所降谕旨。分别情罪。令各该处查明。给还本人。俾其执业。  

○又谕、户部查奏、八旗复令入官之房屋地亩。共七十二案。俱系从前钦奉皇考恩旨。已经宽免者。后因该旗大臣。不能仰体圣意。复令交官。今既查明造册具奏。着仍给还本人。令其执业。再此项房地内。有于交官后、已经估变认买。及赏给兵丁官用者。若复行彻出。未免滋扰。着该部查明。已经估变认买及赏给兵丁官用之房屋地亩。将别项入官之房屋。比照间架。地亩比照等次。赏给。倘有不公不均。藉端作弊者。一经察出。定从重究治。余照所奏行。  

○礼部议覆、刑部奏请、如有派委旗员地方官办理公事之处。按照品级。议定仪注。一体颁行。按会典文武相见仪注参酌。凡一品精奇尼哈番。与府厅州县相见。照总兵例行。二品阿思哈尼哈番。照副将例行。三品阿达哈哈番。参领。照参将例行。四品拜他拉布勒哈番。副参领。佐领。照都司例行。五品拖沙拉哈番。并五品官。照守备例行。骁驳校。护军校。与千总品级相等。随从差委。自有派往正员。毋庸另议。从之。  

○丙子。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命恩赦后速行结案。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明罚敕法。国之大典。而肆赦所加。原以昭法外之仁也。恩诏之颁。期以息事宁人。使远迩咸知迁善改过。共为良民。以成太平之治。闻各直省于一切案件。仍行提审驳审。严行酷夹。恣意株连。使无辜之人、困于囹圄。细微之事、刻为鍜炼。含冤称屈。所在多有。夫罪名未定。案情未协。或仍有须审详者。但既非犯在不赦。则断谳亦易成招。若使合于赦款之人。不得即邀赦免之泽。而以酷刑毙命。或因拖累破家。则后即审明。援赦亦已无及。是朝廷已生全之。而有司故戕害之。藐视功令。残虐民生。莫此为甚。且颁诏之后。已逾半年。而题结咨结批结之案。尚属寥寥。迟玩已极。着刑部即行文各该督抚。速行严饬各属。立即详慎查明。逐一详报、归结省释。如有仍前滥刑扰累、及担延滋弊。以阻抑国家德意者。一经察出。罪有攸归。断不轻贷。即刑部所有案件。亦应速为剖晰。勿致沉搁。以副朕哀矜庶狱之意。  

○赠故河南河北镇总兵胡杰、为都督佥事。  

○丁丑。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署川陕总督兼甘肃巡抚刘于义、疏请增陕西省聿丁字号中额一名。从之。  

○顺天府府尹陈守创、条奏科场事宜。一、乡会试期。大宛两县。先查明各项食用等物时价。造册报部。承办之员。照时价采买。一、场内举子食用。悉按人数报销。其每场早饭午粥、开米十石之数。应行加增。一、场内支取食物。开具清单。送提调官钤盖关防。令内委官登号。仍令内外监试查验。交总理供给所收发。一、内委官二员。先期领发银两。临时关防场内。外委官呼应不灵。应将内委官移出一员。在场督催供给。仍将外委官移调一员。入场协理。下部议行。  

○兵部议准、山西巡抚石麟、奏请省南大路。平定州与直隶井陉县交界起。至永济县与陕西潼关县交界止。省北大路。天镇县与直隶怀安县交界起。至保德州与陕西府谷县交界止。添设墩台七十八座。营房六百七十三间。烟墩三百八十五个。牌坊七十七座。从之。  

○直隶河道总督刘勷、奏请天津、大名、清河、永定、通永、五道所属河道堤埝民修工程。于每年霜降后。责令厅汛各员。同岁修工程。据实确估。发价兴修。下部议行。卷之二十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十六·刘昫
  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三十五·赵尔巽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九·佚名
  资治通鉴释例·司马光
  第二册 崇德元年二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一 循吏传二·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纪昀
  北上记 光绪十六年庚寅·恽毓鼎
  南唐书卷十八·马令
  编后记·喻血轮
  内容简介·班固
  张光奎传·张廷玉
  卷二·阿桂
  卷二百二十二·雍正
  卷三十一上·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一十九·彭定求

        卷719_1 【芭蕉(数岁时作,传于都下)】路德延   一种灵苗异,天然体性虚。叶如斜界纸,心似倒抽书。   卷719_2 【感旧诗】路德延   初骑竹马咏芭蕉,尝忝名卿诵满朝。五字便容趋绛帐,   一枝寻许折丹霄。岂

  • 第九折 就逮·李玉

    [外扮中军上]九重地飞严旨,五夜俄然赐赭衣。自家毛老爷一个内中军便是。只为吏部周老爷,忤骂厂爷,又与嘉善魏宦联姻,斥辱校尉。报入东厂,厂爷大怒,就把周老爷名字,嵌入周起元一案,坐赃三千,严旨提问。缇骑已到苏州了。俺老爷奉

  • 卷一·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一       宁孙默编吴伟业梅邨词上词者诗之余也乃诗人与词人有不相兼者如李杜皆诗人也然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为词开山而子美无之也温李皆诗人也然飞卿玉楼春更漏子为词擅场而义山无之也欧阳

  • 卷十七·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十七目録【起四十七字至四十八字】珠帘卷欧阳修望仙楼晏几道一落索【又一体】贺铸吕渭老相思儿令晏殊忆少年【又一体】曹组万俟雅言孙道绚玉连环【

  • 第十八回 智郦生献谋取要邑 愚胡亥遇弑毙斋宫·蔡东藩

      却说章邯等行至洹南,向羽请降,羽引着许多将士,及各国军帅,昂然前来,旌旗严整,甲仗鲜明,威武的了不得,既至洹南,才一簇儿停住。洹南在安阳县北,商朝盘庚迁殷,就是此处,故号为殷墟。章邯等见羽到来,慌忙下马,长跪道旁。羽传令免

  • 第一百四十九回 救后路衡山失守 争关余外使惊惶·蔡东藩

      却说谭延闿见和议破裂,又入战争时期,和鲁涤平等定下计划,等湘谭的鲁涤平军准备好后,便和长沙对岸的蔡巨猷军的刘序彝部,以及湘阴、赤竹、洙州各面的军队,齐进以夺长沙。到了赵军下总攻击令的那一天,因鲁军还不曾准备定

  • 卷一百六十·杨士奇

    永乐十三年春正月庚子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辛丑 敕谕天下大小衙门来朝官曰治天下之道君总于上臣分职于下上下相承体统不紊故事理民安天下和平唐虞三代之盛率由斯道朕以眇躬托于万姓之上所赖

  • 史记集解卷九十三·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九十三韩王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韩王信者【徐广曰一云信都】故韩襄王孽孙也【张晏曰孺子为孽】长八尺五寸及项梁之立楚后怀王也燕齐赵魏皆己前王唯韩无有后故立韩诸公子横阳君成为韩王【徐广曰二年六月

  • ●卷三·文秉

    四年辛未正月,外察,姚庶子门人永城知县贺鼎、武进知县岳凌霄皆被察。凌霄于丁卯乡闱中抗言以折张士范者,本邑相公恶其强项,遂以酷处。鼎则以师门之故,欲断其考选之路也。虽云肆毒者王永光,而助纣为虐者,则考功郎中程国祥实尸

  • 卷三百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世职表二十六正黄旗汉军世职【一等轻车都尉 二等轻车都尉 三等轻车都尉 骑都尉云骑尉】一等轻车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三>

  • 卷14·陈邦瞻

    太祖建隆元年,定难节度使李彝兴入贡。李氏自思恭历唐末、五代,世有夏州。周显德中,封彝兴西平王。至是,加太尉。乾德五年,李彝兴卒,子克睿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李克睿卒,子继筠立。四年,王师伐汉,继筠遣其将李光远、光宪率蕃、

  • 纲鉴易知录卷三八·吴楚材

    梁纪 附北魏东西魏高祖武帝纲 戊申,春正月,魏大赦。目 魏潘嫔生女,胡太后诈言皇子,大赦、改元。纲 魏太后胡氏进毒弑其主诩,而立临洮王世子钊。目 太后再临朝以来,嬖幸用事,政事纵弛,盗贼蜂起,封疆日蹙。魏主年浸长,太后自

  • 卷七·朱熹

    胡氏本拾遗明道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不其忠乎。天地变化草木蕃,不其恕乎。」伊川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忠也;干道变化,各正性命,恕也。」心敬则内自直。匹夫悍卒见难而能死者,有之矣;惟情欲之牵,妻孥之爱,断而不惑者鲜矣。思虑

  • 卷二三·邱濬

    ▲经制之义(上) 《周礼》:太宰以九赋(上取于下曰赋)敛(聚也)财贿(帛布也),一曰邦中之赋(在城郭者),二曰四郊之赋(去国百里),三曰邦甸之赋(去国二百里),四曰家削之赋(去国三百里,大夫家也),五曰邦县之赋(去国四百里),六曰邦

  • 卷十·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十     宋 程公说 撰世谱一传有之古者受姓命氏以旌有功而众仲对隠公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諡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盖姓氏二名也以事考之前世所受者

  • 苏曼殊散文选·苏曼殊

    汇集了苏曼殊散文、诗歌所有代表之作。他的散文,多为政论性的杂文。

  • 明词综·王昶

    清王昶编选。十二卷。是书为续朱彝尊《词综》而辑。朱氏《词综》不录元代以后词人词作,以求合乎浙派醇雅清空之准则,为清人填词树立宗法范式。其后又曾有意别选明人词为一编,有遗稿未刻。王昶得其稿本,乃合以生平所搜

  • 商君书·商鞅

    亦称《商子》或《商君》。中国古代政治学著作。商鞅及其后学著作和言论的汇编。编定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著录29篇,现存24篇。《商君书》的古本有元刻本、明范钦本(即天一阁本)、清四库本等。通行的注释本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