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二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二十二

朱批任兰枝奏摺

提督四川学政【臣】任兰枝谨

奏爲敬陈下悃事【臣】一介庸愚蒙

皇上简任四川学政自到任以来感荷

圣恩时切悚惧於考试文武生员等第及文武童生入学务在严以核实寛以取才实不敢分毫苟且亦不敢一念草率负

深恩而干大戾至於蜀省学臣竝无学田公项可以养廉衆士子亦共知之其文武童生入学者於发案之後愿送贽见以佐用度【臣】酌量其中力量能者以十二两爲止不能者减之极贫者分文不取人情悦服到处颇无异同【臣】三年之中一切用度皆出於此总之臣受

皇上深恩【臣】之名节惟恃

皇上圣明故能保全【臣】之身家亦惟恃

皇上圣明自加体恤

覆载生成从何报效【臣】之下悃於开考时即应

奏明因奉有

训旨四川路远不必轻易差人来京故未及陈奏今离阙二载瞻恋

天颜虽梦寐之间不忘感泣谨遣家人齎摺恭请圣安所有微【臣】实情理合

奏明伏惟

圣鉴谨

所奏知道了加勉加愼爲之可也

提督四川学政【臣】任兰枝谨

奏恭请

皇上圣安

朕安凡事秉公毅然而行不必迎合阿顺该督抚如督抚有藉端搜寻於尔之处差人齎摺密奏朕知

提督四川学政【臣】任兰枝谨

奏爲钦奉

上谕事窃【臣】接准川陕督臣咨文开奉

上谕凡内外文武官员曾经面奉谕旨除不能记载者俱将训旨一一详细将年月日一同缮写进呈御览内外文武大吏着自行封进其不应奏摺之员着封固交与该上司转奏钦此【臣】前赴任四川於雍正元年十一月初一日恭请

圣训曾经面奉

谕旨【臣】系小臣本不敢援大吏自行封进之例因蒙圣恩许【臣】差人

奏摺理合将前奉过

谕旨一一详细缮写封固进呈

御览其应行回

奏事情俱於遵

旨回奏事内摺奏合并声明谨

是惟当密之又密

提督四川学政【臣】任兰枝谨

奏爲恭缴

御批事【臣】於本年正月十三日在成都衙门廵抚处送

到发回【臣】请

安一摺奉有

朱批谕旨仰见

皇上训诫公忠体恤下情之至意捧读再四感激涕零窃【臣】职司学政凡遇公事与督抚文移往来俱照衙门旧例其余各不侵涉至考试之事闻向来督抚皆有棚规【臣】仰恃

皇上圣明志除陋习不用迎合此项实不能给在督抚亦竝未有搜寻难爲之处如有此情【臣】自不敢隐匿爲此据实回

奏所有奉到

御批原摺理合恭缴谨

前谕因年羮尧在任而发或恐尔念差错误入邪途今巨憝已除可不必矣

覆奏一摺留中甚属公当朕殊嘉之

兵部右侍郎【臣】任兰枝江西巡抚【臣】谢旻谨

奏爲奏

闻事窃照江西广信营参将张福掲报南昌总兵陈王

章扣侵公费等款一案【臣】等遵

旨会审查得陈王章於雍正六年

奏定每兵百名存粮五分爲各营修整甲械公用乃陈王章於

奏定後仍借大公费名色令各营按季缴银共收过银四千七百二十六两零诘讯陈王章业已直认无辞但据呈有支销清册【臣】等查册内所开除一切营中公用银二千五百八十八两零应准开销外尚有应追那用银一千七百八十五两零其酬应私情擅支公项银三百五十二两零应照监守自盗例定拟按数追赔交部治罪至张福於雍正七年九月到任至八年夏季已历三季该营公费银两亦俱照旧缴送竝无异辞其致隙之由盖缘八年七月中陈王章将张福所送考拔外委目兵责惩申饬又张福曾随陈王章赴教场未经命坐嫌其不加礼貌以致彼此成隙猜嫌日起张福遂於八年八月内将陈王章收用公费通详而陈王章亦以张福滥责目兵徐天禄致令身故欺凌守备高有贤致令目盲具禀督【臣】高其倬经督臣檄司查验而张福心生疑惧揭报部科此两人构衅结怨之情节也除馈收土仪滥责目兵欺压属员及用空白文册等轻罪均於

题案内分晰声明外至【臣】等查审之下张福所揭陈王章收受公费原系实情竝无虚捏而张福以弋阳县知县赵宪清奉委将徐天禄检验据实报伤遂指陈王章贿嘱通判许天奇转嘱知县赵宪清捏报陷害及至三面质讯所称贿嘱捏报张福毫无指实并查赵宪清审详案卷竝无陷害张福情由其为诬揭是实张福照例拟以诬告加等听部定议所有查审此案情节缘由谨缮公摺恭齎奏

闻伏乞

皇上睿鉴谨

览奏知道了任兰枝审理此案殊属公当妥恊

朱批谕旨卷二百二十二

 

猜你喜欢
  卷三百十·列传第一百九十八·土司·张廷玉
  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二·张廷玉
  调查员详福建巡按使文·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四·佚名
  第一○牌示天运(实则光绪)十五年十月十日一一一○七-六·佚名
  四五八 谕内阁嗣后四库馆校阅各书着照程景伊所奏章程办理·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杜大珪
  二 咸亨的老板·周作人
  张继孟传·张廷玉
  序·[清]刘健
  卷二十七·佚名
  卷十一 礼六(吉礼 )·龙文彬
  卷一百十一·佚名
  卷二十四·佚名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四出 偷曲·洪昇

    【仙吕过曲·八声甘州】〔老旦、贴携谱上〕〔老旦〕霓裳谱定,〔贴合〕向绮窗深处,秘本翻誊。香喉玉口,亲将绝调教成。〔老旦〕奴家永新,〔贴〕奴家念奴。〔老旦〕自从娘娘制就“霓裳”新谱,我二人亲蒙教授

  • 卷二十七 茕斋序二十首·李白

    李太白全集 卷二十七茕斋序二十首 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 吁咄哉!仆书室坐愁,亦已久矣。每思欲遐登蓬莱,极目四海,手弄白日,顶摩青穹,挥斥幽愤,不可得也。而金骨未变,玉颜已缁,何常不扪松伤心,抚鹤叹息?误学书剑,薄游人间。

  • 卷十六·陈衍

    ●元诗纪事卷十六侯官陈衍辑杨维桢◆杨维桢维桢字廉夫,号铁崖,会稽人。登泰定丁卯进士第,官至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有铁崖古乐府等集。七修类稿:廉夫母梦金钩入怀而生。又:其号铁崖,初居吾杭铁冶岭,后号铁笛,至松江得莫冶所制铁

  • 李淑诗苑类格·佚名

    诗苑类格 宋 李淑李淑(生卒年不详),字献臣,徐州丰(今属江苏)人。少傅若谷子。景祐(1034-1038年)初,知制诰,除翰林学士。累官户部侍郎,出知河中府。卒谥尚书右丞。著有《三朝宝训》、《三朝训鉴图》等,编有《诗苑类格》。《

  • 卷六·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苏诗补注卷六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五十首【起神宗熙寜二年已酉服阕还朝历任开封推官寻改杭州通判抵广陵作】次韵柳子玉见寄薄雷轻雨晓晴初陌上春泥未溅裾行乐及时虽有酒出门无侣漫看书遥知寒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正德十三年五月己亥朔日食上驻跸大喜峰口 巡抚蓟州都御史臧凤言迩者传闻圣驾驻大喜峰口欲招朵颜卫夷人至关宴劳此夷非朝贡不绝而豺狼之性难驯今屈万乘之重以临之彼怀谲诈未必肯从纵使率其部落而来恐无以塞无厌之求请

  • 卷之五百八十二·佚名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十一月。戊子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癸卯皆如之。记注○谕军机大臣等、电寄徐世昌等。电悉。着度支部先行酌量筹拨。并饬催各省欠款。赶紧筹解。电寄 

  • 卷之一百一·佚名

    光绪五年。已卯。冬十月。辛丑朔。享太庙。遣怡亲王载敦恭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惠陵。  ○遣官祭端慧皇

  • ◎笨伯“小诸葛”·恽逸群

    谈到了何应钦、陈诚、胡宗南三个蒋介石嫡系军人,其中牵涉到白崇禧,白崇禧今天已甘心情愿跟着蒋介石为****反人民而卖力,担任国防部长后,时常飞南飞北,为镇压民变,部署内战出力。人民解放军反攻到长江边之后,蒋介石任命白崇禧

  • 东家杂记卷上·孔传

    宋孔传编姓谱昔契以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而赐姓子氏至周成王时以商之帝乙长子微子启国于宋启卒立其弟微仲衍微仲衍生宋公稽宋公稽生丁公申丁公申生愍公共及襄公熙熙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子胜世子胜生正考父

  • 纲鉴易知录卷五·吴楚材

    周纪威烈王纲 戊寅,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目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须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技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

  • 讨满洲檄·章太炎

    天运丁未,纪元四千六百零五年某月某日,中华国民军政府檄曰:昔我皇祖黄帝轩辕氏,与炎皇同出于少典之裔,实建国于兹土。上法乾坤,乃作冠带,弧矢之利,以威不庭,南翦蚩尤,北逐荤粥,封国万区,九有九截。少昊、高阳继之,至于唐、虞,分北三

  • 尚书句解卷一·朱祖义

    元 朱祖义 撰尧典第一【尧书谓之典孔氏曰五典言常道也是以典训常盖谓一书之中所载皆尧之常行也尧典于篇次实居第一然篇次之数非孔子之旧乃安国所定何以知之孔子所作书序舜典之后有汨作一篇九共九篇槀饫一篇其十一篇

  • 荐福古禅师·惠洪

    禅师名承古。西州人。传失其氏。少为书生。博学有声。及壮。以乡选至礼部。议论不合。有司怒裂其冠。从山水中来。客潭州丫山。见敬玄禅师。断发从之游。已而又谒南岳雅禅师。雅洞山之子。知见甚高。容以入室。后游庐

  • 脸·松本清张

    《春雪》开拍了。如果是话剧的话,可以满不在乎地演下来,可一拍电影,竟是这样沉不住气。原因我自己明白;《白杨座》演出的对象只是市内的为数不多的观众,而电影却是面向全国范围内无数的观众。不知道谁要看。我一想到电影拍

  • 清史演义·陆士谔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140回。陆士谔著。有上海大声图书局1913年至1915年初版铅印本、上海中央图书公司1923年石印本、上海民众书局1929年石印本等。卷首有作者《序》。该书从爱新觉罗氏的祖先写起,至宣统皇帝被推翻,中华

  • 清世宗实录选辑·佚名

    本书(一册五二面三一、二○○字)系选自「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雍正朝对于台湾所作设施之纪录。此一朝(一七二二~三五),时当朱一贵变乱之后,清廷对台湾始渐引起警觉与注意。建元之年,析诸罗县北半线地方另设彰化一县

  • 诗疑辨证·黄中松

    六卷,清黄中松著。此书主于考订名物,折衷各家的是非,故以《辨证》名。全书考证伪谬,校定异同,多有根据,是一部留心考据的著作。亦偶有漏误疏略,如论梁山,疑梁山在晋地,用胡渭的雍州有二梁山之说,而不知乾州的梁山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