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资治通鉴释例

用天子例

周、秦、汉、晋、隋、唐皆尝混一九州,传祚于后,子孙虽微弱播迁,四方皆其故臣,故全用天子之礼以临之。帝后称崩,王公称薨。

书列国例

三国、南北、五代与诸国,本非君臣,从列国之例。帝后称殂,王公称卒。秦、隋未并天下亦依列国之例。

书帝王未即位及受禅例

帝王未即位皆名,自赞拜不名,以后不书名。

书称号例

天子近出称还宫,远出称还京师。列国曰还某都。凡新君即位,必曰某宗,后皆曰上。太上皇止称上皇。上太上皇、太后号曰尊。〈尊为太上皇太后之类。〉皇后、太子曰立,改封曰徙。公侯有国邑曰封,无曰赐爵。列国非臣下之言,不称乘舆、车驾、行在、京师、天子及崩。臣下所称,仍其旧文。

书官名例

节度使赴镇曰为,使相曰充,遥授曰领。凡官名可省者,不必备书。公相以善去曰罢,以罪去曰免。

书事同日例

两国事同日不可中断者,以日先序一国事已,更以其日起之。如齐建武元年十月辛亥,魏主发平城云云。辛亥,太后废帝为海陵王云云。

书两国相涉例

凡两国事相涉则称某主。两君相涉则称谥号,不相涉而事首已见,则称上称帝。

书斩获例

凡战伪走而设伏杀之曰斩首。斩首千馀级,千级以下不书。获辎重兵械杂畜,非极多不书。

书后姓例

宋永初三年,长孙嵩实姓拓拔,时魏之群臣出于代北者,皆复姓,孝文迁洛,改为单姓,史患其繁,悉从後姓。

书字例

凡以字行者,始则曰名某、字某,以字行。字及小字可知者,不复重述,难知者乃述之。

书反乱例

凡诸得曰愆〈愆音罚。〉曰有罪,逆上曰反,争强曰乱。

曾大父温国文正公作书之例,或因或仿,皆有所据。遗稿中遭散乱,所藏仅存,脱略已甚,先后无叙,改注重复。伋辄掇取分类为三十六例,其间或书年而不书事,或书事而不著年,或书年书事而不实其数,伋皆不敢增益也。或文全而字阙灭者,伋亦从而阙之;或事欲详见旁附其文者,伋则因其文而述之。万一有助于观览云。丙戌仲秋癸西,曾孙右朝散郎、尚书吏部员外郎、赐绯鱼袋伋谨书。

光前者削奏时将谓宫教二年改官,不知新制乃须五年,得无却成奉滞否。惭悚惭悚!梦得今来所作《丛目》,方是将《实录》事目标出,其《实录》中事应移在前后者,必已注于逐事下讫。〈假如《实录》贞观二十三年李靖薨,其下始有靖传。传中自锁告变事,须注在隋义宁元年唐公起兵时;破萧铣事,须注在武德四年;斩辅公祏,须注在七年平江东时;擒颉利,须注在贞观四年破突厥时。佗皆仿此。〉自《旧唐书》以下俱未曾附注,如何遽可作《长编》也?请且将新、旧《唐书》纪、志、传及《统纪补录》并诸家传记小说,以至诸人文集,稍干时事者,皆须依年月注所出篇卷于逐事之下。《实录》所无者,亦须依年月日添附。无日者附于其月之下,称是月;无月者,附于其年之下,称是岁;无年者附于其事之首尾。〈如《左传》称“初,郑武公娶于申”之类。及为某事张本、起本者,皆附事首者也。如卫文公复国之初,言“季年乃三百乘”。因陈完奔齐,而言“完始生筮”,知八世之后成子得政。因晋悼公即位,而言“其命官得人,不失霸业”。因卫北宫文子聘于郑,而言“禆谌草创,子产润色”。因吴乱,而言“吴夫概王,为棠谿氏”,注云“传终言之”之类。皆附事尾者也。〉有无事可附者,则约其时之早晚,附于一年之下。〈如《左传》子罕辞玉之类,必无的实年月也。假使宰相有忠直、奸邪事,无处可附者,则附于拜相时,他官则附于到官时,或免卒时。其有处可附者,不用此法。〉但稍与其事相涉者即注之,过多不害。〈假如唐公起兵,诸列传中有一两句涉当时者,但与注其姓名于事目之下,至时虽别无事迹可取,亦可以证异同者日月也。〉尝见道原云只此已是千馀卷书,日看一两卷,亦须二三年功夫也。俟如此附注俱毕,然后请从高祖初起兵修《长编》,至哀帝禅位而止。其起兵以前、禅位以后事,于今来所看书中见者,亦请令书吏别用草纸录出。每一事中间,空一行许素纸。〈以备翦开粘缀故也。〉隋以前者与贡父,梁以后者与道原,令各修入《长编》中,盖缘二君更不看此书。若足下止修武德以后、天祐以前,则此等事尽成遗弃也。二君所看书中有唐事,亦当纳足下处修入《长编》耳。其修《长编》时,请据事目下所该新旧纪、志、传及杂史、小说、文集,尽检出一阅。其中事同文异者,则请择一明白详备者录之。彼此互有详略,则请左右采获,错综铨次,自用文辞修正之,一如《左传》叙事之体也。此并作大字写。若彼此年月事迹有相违戾不同者,则请选择一证据分明、情理近于得实者,修入正文,馀者注于其下,仍为叙述所以取此舍彼之意。〈先注所舍者,云“某书云云,某书云云,今案某书证验云云”;或无证验,则以事理推之云云,今从某书为定。若无以考其虚实是非者,则云今两存之。其实录、正史未必皆可据,杂史、小说未必皆无凭,在高鉴择之。〉凡年号皆以后来者为定。假如武德元年,则从正月便为唐高祖武德元年,更不称隋义宁二年;玄宗先天元年正月便不称景云三年;梁开平元年正月,便不称唐天祐四年也。诗赋等若止为文章,诏诰若止为除官,及妖异止于怪诞,诙谐止于取笑之类,便请直删不妨。或诗赋有所讥讽,〈如中宗时《回波词》喧哗,窃恐非宜。肃宗时李泌诵《黄台瓜辞》之类。〉诏诰有所戒谕,〈如德宗《奉天罪己诏》,李德裕《讨泽潞谕河北三镇诏》之类,及大政事号令四方。或因功迁官,以罪黜官,其诏文虽非事实,要知当时托以何功,诬以何罪,亦须存之。或文繁多,节取要切者可也。〉妖异有所儆戒,〈凡国家灾异,本纪所存者并存之,其本志强附时事者不须也。谶记,如李淳风言武氏之类,及因而致杀戮叛乱者,并存之,其妄有牵合,如木入斗为朱字之类,不须也。相貌符瑞,或因此为人所忌,或为人所附,或人主好之而谄者伪造,或实有而可信者,并存之,其馀不须也。妖怪,或有所儆戒,如鬼书武三思门;或因而生事,如杨慎矜墓流血之类,并存之,其馀不须也。〉诙谐有所补益,〈如黄幡绰谓“自己儿最可怜”,石野猪谓“诸相非相”之类,存之,其馀不须也。〉并告存之。大抵《长编》宁失于繁,毋失于略,千万切祷切祷!今寄道原所修广本两卷去,〈此即据《长编》录出者,其长编已寄还道原。〉恐要见式样故也。甚思与足下相见,熟共商榷,无因可得,企渴企渴!中前寄去《晋纪》八卷写净草者,必已写了。其原本却告分付儿子康令带来,虽未了,亦告分付。盖为今夏递往南康军路中,遗失却三卷,若更失此,则都无本故也。其写了净草,续付递来,不妨。曏所请出《魏纪》,今令李永和带去。有改动者,告指挥别写,及楷改。目痛,灯下作此书,恕其不谨。光上。

凡有人初入《长编》者,并告于其下注云某处人,或父祖已见于前者,则注云某人之子或某人之孙。今更寄贡父所作《长编》一册去,恐要作式样,并道原广本两卷,并告存之。向去不使却寄示也。

猜你喜欢
  卷五百二十一 列传三百八·赵尔巽
  卷一百三十五·毕沅
  ●卷二百七·徐梦莘
  ●卷一百四十九·徐梦莘
  江苏巡抚尹继善奏折 冒名王澍传播谣言的犯人·雍正
  第四十三回 背顾命鸮子毁室 凛梦兆狐首归邱·蔡东藩
  举要卷三·金履祥
  卷之二百七十·佚名
  卷之九·佚名
  第二二五切结状光绪十四年二月一一五○八--四·佚名
  伊洛渊源録卷十一·朱熹
  先伯祖刚愍公家传·林献堂
  陈矩传·张廷玉
  卷九·宋敏求
  第四章·管子之爱国心及其返国·梁启超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杨慎

    苏易简苏易简,梓州人,宋太宗朝状元。所著有文集及文房四谱行于世。宋世蜀之大魁,自苏始。其后阆州三人,简州四人,夔州一人,终宋三百年得十六人,而陈氏、许氏皆兄弟,可谓盛矣。苏之词,惟越江吟应制一首,见予所选百 琲明珠。韩范

  • 五集卷四十六·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四十六古今体一百二十一首【己酉四】幸盘山启跸之作春日行时动养和宜老年盘山送佳气御苑发华旃润野无尘坌连阡看麦芊东门仍跨马【上年五月幸避暑山庄启跸日上驷院

  • 卷十·吴雯

    钦定四库全书莲洋诗钞卷十【遗文】蒲州吴雯撰寄阮亭先生书别慈顔久矣依依左右无日不然家居备极苦趣已屡陈於老伯之前无烦更道矣中州皇皇年余实图一劳永逸而究事愿多违然从此得田三十亩五崖伯之惠何可忘也所恨赋命薄劣

  • 卷一百七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七十八碑类五言古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唐】高 适吾友吏兹邑亦尝懐宓公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宾从何逶迤二十四老翁于焉建层碑突兀长林东作者无愧色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宣南零梦録》·张次溪

    (近人)沈太侔 着●目录《宣南零梦録》序东莞张生次溪以沈太侔先生遗着《宣南零梦録》属题《宣南零梦録》题词宣南零梦録●《宣南零梦録》序《宣南零梦録》一卷,亡友番禺沈南野撰。君僦椽旧京数十载,自其少时卽好为花月冶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一·王祎

    晋太宗简文帝咸安元年【代髙祖皇帝建国三十四年凉张天锡九年 秦宣昭皇帝建元七年】春正月秦援袁瑾桓温遣兵大破之丁亥防夀春瑾伏诛【以夲纪通鉴修】秦徙闗东豪杰及杂夷十五万户于闗中【以吕祖谦标目修】二月秦复置雍

  • 卷之一千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八【十则】·岳珂

    <子部,杂家类,杂说之属,愧郯录> 钦定四库全书 愧郯录卷八【十则】     宋 岳珂 撰 年号阁名 自唐德宗以贞观开元之盛慨想前烈改元贞元庶几二祖本朝因之如近世隆兴之用建隆绍兴淳熙之用淳

  • 三四 补遗二·周作人

    谢西园带回的衣箱内的那些书,日记上存有目录,计《清议报》合订八册,《新民丛报》两册,《新小说》一册,《译书汇编》四册,《雷笑余声》一册(是什么书已忘记了),《林和靖集》两册,《真山民集》一册,《朝鲜名家诗集》一册(均活字小本

  • 谠论集卷三·陈次升

    (宋)陈次升 撰上皇太后论陈瓘书月日具位臣陈次升谨斋戒裁书昧死上皇太后殿下臣窃惟哲宗弥留之际殿下奋独断之明斥排异端援立真主上当天心下协人望功施社稷流于无穷皇帝嗣服之初殿下谦恭退托圣功不居皇帝勤请继之以泣方

  • 姚内斌传·脱脱

    姚内斌,平州卢龙人。初在契丹为官,任关西巡检、瓦桥关使。后周显德六年(959),宋太祖跟从周世宗北征,军驻瓦桥关,姚内斌率五百人以城投降。周世宗任他为汝州刺史,吏民到朝廷推举姚内斌留任,后周恭帝下诏表扬姚内斌。他本名触

  • 第二节 开、天边事(一)·吕思勉

    唐代天宝之乱,原因孔多,边兵之重,要为其大者。唐初武功,看似卓越,实皆乘敌国之敝,非由兵力之强。故在高宗时,东西两面,业已遭受挫折;武、韦之世,敌势弥张。仍欲维持开国时之规模,则边兵不得不重。边兵重而内地空虚,朝纲弛紊,乱事遂

  • 卷五·黄中松

    <经部,诗类,诗疑辨证> 钦定四库全书 诗疑辨证卷五 上海黄中松撰 文王篇 序曰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郑笺曰受命受天命而王天下制立周邦考书无逸云文王受命唯中身诗文王有声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所谓天命者天岂谆谆然命之哉

  • 佛说人仙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那提迦城昆左迦精舍中。与大众俱。尔时尊者阿难独止一处。起如是念。我佛世尊。先说所有诸方诸国。及诸城隍。所谓盎誐国。摩迦陀国。迦尸国

  • 理事·印光

    (内分:理事、心性、悟证、宗教、持咒、出家、谤佛、师道、戒律、经典、中阴、四土、舍利、臂香、境界、神通、秘传、扶乩、炼丹、事须适宜、富强、预防灾祸诸类)●(以下论理事)世出世间之理, 不出心性二字。世

  •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归命礼普贤  法界真如体  我今依大教  金刚顶胜初  略述修行仪  胜初金刚界  海会诸圣众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七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七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次半行半坐者。先释方等。亦通四教。故彼经文闻三昧者。结得道益通于三乘及以四众。经与今文意亦从别。唯为成圆。故意止观但观秘密。依此修行事仪未足。文中自指百录等

  • 籀史·翟耆年

    籀[zhòu]史,一卷 宋翟耆年撰。翟耆年,字伯寿,别号黄鹤山人,参政翟汝文之子。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此书首载《宣和博古图》,其中有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二月“帝命臣耆年”这样的话,当为南宋初年所作。原本有上下两卷,后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