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

●水东日记卷四十

详记瀛国公事

杨鼎自述荣遇数事

脱脱封谥

人肉油点不圆

代邸金符册宝

刘江本名荣

○详记瀛国公事

日记三十七卷已载瀛国公事,近见寰宇通志、政和志、符台外集,乃知此诗余应作,袁忠彻以为虞先生作,非也。通录于此。

通志云:「国朝之初,闽儒余应因读元虞集所草庚申君非周王己子之诏作诗曰:『皇宋第十六飞龙,元朝降封瀛国公。元君诏公尚公主,时蒙赐宴明光宫。酒酣舒指爬金柱,化为龙爪惊天容。元君含笑语羣臣,凤雏宁与凡禽同。侍臣献谋将见除,公主夜泣沾酥胸。瀛公晨驰见帝师,大雄门下参禅宗。幸脱虎口走方外,易名合尊沙漠中。是时明宗在沙漠,缔交合尊情颇浓。合尊之妻夜生子,明宗隔帐闻笙镛。乞归行宫养为嗣,皇考崩时年甫童。文宗降诏移南海,五年仍归居九重。壬癸枯干丙丁发,西江月下生涯终。至今儿孙主沙漠,吁嗟!赵氏何其隆。维昔祖宗受周禅,仁厚绰有三王风。虽因浪子失中国,世为君长传无穷。』」

政和志云:「福建政和县儒学训导余应悲宋室以仁义亡,因览虞文靖公为文宗皇帝所草顺皇帝非周王己子之诏,撰诗以述其事。」诗同,但「赐宴」作「锡宴」,「仍归」作「乃归」,「祖宗」作「宋祖」。

袁忠彻所纪则曰:「予幼时闻诸先生与先人言,宋幼主北迁,元降封为瀛国公。一夕,世祖梦金龙舒爪缠殿柱。明日,瀛国来朝,立所梦柱下。世祖感其事,欲除之,谋诸臣下,瀛国知惧,遂乞从释,号合尊大师,往西天受佛法获免。过朔北扎颜之地,谒周王, 【 即明宗。】 见瀛国后罕禄鲁氏,郡王阿见厮兰之裔孙也。明宗爱而纳之。未几,生妥欢帖睦尔。后有言于文宗,诏曰:『明宗在朔漠之时,素谓非己子,遂两徙高丽海岛,寻移广西。』文宗崩,丞相燕铁木儿请于文后卜答失里立太子燕帖古思,后不从命,立明宗次子亦邻真班,是为宁宗。宁宗崩,燕铁木儿复请立燕帖古思,后曰:『吾子尚幼,明宗长子妥欢帖睦尔在广西,年十三矣。』乃命中书右丞阔里吉思往广迎之,至良乡,燕铁木儿既见,且陈迎立之意。妥欢帖睦尔幼,且畏之,一无所答。于是燕铁木儿疑之,适太史亦言不可立,立则天下乱,遂不果。文后视政一年,燕铁木儿薨。学士虞集上封事,不肯草诏。文后与大臣及学士巙巙等定议,立侄妥欢帖睦尔为皇帝,且诏尊文后,曰:『燕铁木儿犹怀两端,迁延数月,天殒厥躬。永惟皇太后之子,一以至公为心,亲挈大宝,畀予兄弟。迹其定策两朝,功德隆盛。』帝以虞集之上封事,乃曰:『唵咱饿秀才,怎么知我家事。』集惊惧丧明。帝立之八年六月,撤文宗庙主,徙文后,幽于东安,放其太子燕帖古思于高丽,中道谋杀之。呜呼!顺帝享国实繇文后,然听谗臣之言,遂至文后母子被害。夫宋待柴世宗之后,代居显官,详见史册。而瀛国孤儿寡妇,元君忍不相容也。瀛国居燕八年,因杀文丞相方给衣粮,此待之薄甚。迨感梦有疑瀛国,逆知假往西天,又遇周王夺其后而生顺帝,以明宗朔漠之言观之,明为遗腹也。而天不负宋,而又享国之久。然顺帝之负文后,岂其少恩哉!国祚之归于大明,宜矣。予归老于家,或诵虞文靖公诗所纪瀛国之事,因而有感,遂并书旧所闻者,使知宋三百年之德泽不泯也如是。顺帝幽文后,杀其太子,此天使宋之遗孽灭胡之报复也。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八日,我太宗文皇帝御武英门,命内官李谦、王吉于古今通集库取宋列帝遗像,命臣忠彻及画士百户徐英观之。上笑谓忠彻曰:『宋太祖以下,虽是胡羊鼻,其气象清癯,若太医然。』十九日,上复御武英门,命臣忠彻同内官王吉看元列帝像,俱魁伟雄迈。上笑曰:『都吃绵羊肉者。』及观顺帝像,顾谓臣忠彻曰:『唯此何为类太医也。』忠彻斯时承命未实,俯首莫对。今蒙赐老田里,得以历考宋、元史传,暨元学士虞集所作第十六飞龙之诗,果符太宗文皇帝之言。感念圣鉴之明,愧当时不能对此为恨,庸书以俟秉笔者补之。」

○杨鼎自述荣遇数事

今户部左侍郎杨公鼎有自述平生荣遇数条,多可征者,间摘其要于此。

国朝之制,册后妃并亲王行传制礼,虽公侯伯之封不行,独进士行焉。王侯受封谢用上表礼,虽三公九卿不用,而进士独用焉。王侯上谢表,上不御正殿,不更服,百官不朝服,不称贺。惟进士上表御正殿,更服,百官朝服,侍班称贺。重科目得贤也。

正统十二年二月十八日,朝廷以人才须先作养,方得实用,文华门会官,以状元吉水刘俨、淳安商辂,榜眼天台杜宁、庐陵陈文、嘉禾吕原、关西杨鼎,探花监利裴纶、陈仓刘俊,庶吉士西蜀江渊、武城王玉十人者预选,惟宁一人侍讲,纶、俨、辂三修撰,渊、文、鼎、原、俊五编修,而简讨一人,玉也。令日于东阁以学士提督进学作文,遇会讲经筵则侍班。是月二十一日得旨也。

正统十四年十月,北虏犯顺,诏选翰林六科六部属各道官十五人,各分要地,授监察御史,勅令选练民兵,兼统军卫,以为保障,境内窃发,实时殄灭,京畿有警,躬率策应,凡军需机务,悉听从便区画。盖侍讲徐珵彰德,编修杨鼎济南,简讨王玉卫辉,给事中金达顺天,王庾潞州,御史白圭泽州,李宾怀庆,夏裕兖州,户部郎中谢佑大名,主事王伟广平,刑部郎中陈金保定,主事姚龙河间。既拟以它事不果行者,给事中孙祥,主事汪浒、王槩也。

天顺三年四月六日早,有旨赐侍郎、佥都御史、通政、詹事、学士、卿尹等官若干游西苑,先酒饭于左顺门东北廊讫,趋右顺,出西华、西上、西中、西苑四门,北入椒园,至行殿。殿枕太液池,下瞰如镜。出北行至圆殿,繇东城门入上殿。殿前古松极奇怪,又置翠屏岩,郭公砖,木变、太湖等石。从西城门下,北至太液,历御桥,再北至万岁山,繇西路入山径,傍有仙人、老虎洞。抵绝顶,入广寒宫。两傍圆亭,东曰玉虹,西曰金露。两亭下次第又各两殿,东曰方壶,次曰介福,西曰瀛州,次曰延和。山半坪间有仁智殿旧址。自东路出山至九间殿,过黄船厂,过北闸口行殿,又西从湖岸折而南,至养牲房,所养者皆珍禽。经虎城至小山子,又名赛瀛州,前后左右皆有殿,中两傍有水阁,山顶之殿状如广寒殿,前有水碎出山腰,垂如珠帘然。流至石池西流,从石龙口吐出,复伏流山下殿前。殿之前凿石为流觞曲水,水拆流至东池。众皆小憇,啜茶毕,出此复南,入湖中,过桥亭,至南台行殿。前有石■〈石秋〉直阶约数十步至水中,是为钓矶。前所历览,皆上游幸所也。既而赐宴于殿之左。既出,仍繇西苑门入,至西华谢恩叩首,始各散归,沾醉者多。前此,内阁尚书等有赐,此不能记。

天顺六年壬午上元节朝毕,赐常宴丸子于阙前,忽中使传命,召公孤、公侯、驸马、伯、都督、尚书、侍郎、都御史、学士、通政、卿尹等官若干人至午门里,宣旨赐观灯。于是繇右顺门入,傍武英殿过御桥北行,历思善门西折,而繇仁智门至仁智殿前。丹陛丹墀设灯几千盏,各极其巧异。诣殿内,中设御座,后树青斧扆,上有升降珠龙。四围诸灯,或沙,或魫,或水,或木,或瓦,或甆,或鲛绡,或琉璃,或线结,或剪刻,雕镂制体,莫能形容其详也。东西壁下数百竿,飞则凤、鹏、鹤、鹳、鸥、鹘、鴸、鸦、燕、鹊、鸿、鴈、孔雀,而潜则蛟、龙、鼋、鼍、龟、鳖、鳌、蜃、鲵、鲸之物,走则麟、犀、狮、象、虎、豹、牛、马、犬、豕、駞、骡、鹿、兔、熊、罴,而微则蜂、蝶、蛙、蚓、蝎、蚌、蝉、蛾、虾、蠏之类,水陆飞潜,无不备有。此日灯也,殿左设一橱,内蕴圆机,转上树十余人,各异衣冠,左出右入,周而复始。两傍又树两人,以杖笞之,若使之出入然。殿左设一皷,倚立一童子,执双槌,两目口舌俱能动摇阖辟,以槌左右声皷,俨然若生。从容敬观讫,出至奉天门,赐宴于右廊,极其品味之美。

皇上即位之明年,岁在乙酉,既择孟春吉日祈谷,礼上帝于大祀坛。复择仲春元辰,亲耕于南郊。其礼仪悉遵祖宗以来斟酌古今定制。前二日进耒耜,御览毕,以鼓吹导出郊外。预命朝臣一十二员,充三公、九卿,从耕左右。于是少保、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李贤,礼部尚书姚夔,兵部尚书王竑,工部尚书白圭,吏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彭时,户部左侍郎杨鼎耕其左,广平侯袁瑄,隆平侯张佑,定襄伯郭登,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陈文,吏部右侍郎尹旻,通政使张文质耕其右。是日驾出,卤簿导从,诣大次,服衮冕,礼先农毕,易常服。户部尚书马昂进耒耜,耕藉三推讫,诣坐大次前望耕。从耕者各五推九推讫,京尹及赤县令率耆庶终亩。礼毕,宴劳百官耆宿于藉田畔,还赐三公、九卿、司徒等彩缎、楮币各有差。

成化元年三月十日,上幸国学,卤簿大乐前导。诣学,服皮弁,首谒先师孔子,行释奠礼。惟正位上亲行献爵,其四配十哲、两庑从祀诸贤,各遣文职大臣祭服分献。于是少保兼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李贤,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陈文,工部尚书白圭,户部左侍郎杨鼎奠东配、东哲、东庑,太子少保、户部尚书马昂,兵部尚书王竑,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彭时,兵部左侍郎王复奠西配、西哲、西庑,其公侯、驸马、伯、都督、文官三品以上,翰林院简讨以上,国子监各官陪祭毕,上易常服,分献陪祀官亦易服,同文武百官俱诣彝伦堂。上升座,祭酒、司业行礼讫,进讲,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三品以上,及翰林学士升堂,赐坐侍讲。讲毕,赐茶。上还朝,百官庆贺。翌日,祭酒率学官诸生上表谢恩,各赐袭衣并楮币有差。

○脱脱封谥

虞台岭观音堂记,康里脱脱二子:铁木儿塔识、达识帖睦尔,父子俱有传在元史。惟达识帖睦迩稍劣。云此碑至元五年立,已云和宁忠献王,史乃云至正初封谥,盖史误也。

○人肉油点不圆

肉羹肥油点皆圆,惟人肉羹点皆半侧不圆,食人肉多者睛有黄色,头恒晕欲坠地。洪武初经乱人皆能言之。今日总镇诸公语如此。

○代邸金符册宝

杨郎中琛、冯御史徽、聂御史友良言,近于代邸得拜观金符,上有阴文谨身之符□字,王印妃印累朝册宝,洪武、永乐中所制者,制范书刻皆极精工,近年所颁则不迨,远甚也。

○刘江本名荣

刘江事见前,近从广宁侯安家询知□本名荣,父讳江,仍其籍名,后改今名矣。盖俗从戎者,□仍故为户旧名,虽数世不易也。杨文敏公撰广宁伯刘荣碑失言其故,致不明耳。执笔文人不可不知。

猜你喜欢
  卷第二百六十五 唐紀八十一·司马光
  卷第二百一十一·胡三省
  读礼通考卷四十六·徐乾学
  卷之四百七·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四·佚名
  第九章 兵制·吕思勉
  明名臣琬琰续录卷三·徐紘
  今献备遗卷三十一·项笃寿
  第三十四卷 仕绩 二 五·缪荃孙
  通志卷八十下·郑樵
  列传卷第四 高丽史九十一·郑麟趾
  卷一百一·张守节
  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 第四十五·班固
  董文忠传·宋濂
  卷下·太安万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一·志第三下·五行二·宋濂

        ◎五行二   ○水不润下   元统元年五月,汴梁阳武县河溢害稼。六月,京畿大霖雨,水平地丈余。泾河溢,关中水灾。黄河大溢,河南水灾。泉州霖雨,溪水暴涨,漂民居数百家。七月,潮州大水。二年正月,东平须城县、

  • 卷一百十九·列传第十六·柯劭忞

      木华黎上(孛鲁塔思、霸都鲁安童、兀都带、拜住)   木华黎,札益忒札剌儿氏。祖估列枯秃伯颜,父孔温窟洼。太祖征主儿乞,师还,帖列枯秃伯颜使孔温窟洼率木华黎与其弟不合,谒太祖于行在。自是,遂留事左右。孔温窟洼从太祖

  • 第六十三回 请诛奸孙坚献议 拚杀贼傅燮捐躯·蔡东藩

      却说凉州乱事,连年未平,朝臣奉诏会议,又觉得聚讼盈廷,莫衷一是;司徒崔烈,且欲弃去凉州。时安定都尉傅燮,已入为议郎,亦得与议,听了崔烈言论,不由的鼓动热肠,正色厉声道:“司徒可斩!斩了司徒,天下乃安!”好大胆!三语说出,四座皆惊,

  • 第九十九回 入荆州驱除异党 夺长安翦灭后秦·蔡东藩

      却说秦主姚兴嗣位后,曾立昭仪张氏为后,长子泓为太子,余子懿弼洸宣谌愔璞质逵裕国儿等,皆封公爵。弼受封广平公,素性阴狡,潜谋夺嫡,外面却装作孝谨,深得父宠,出为雍州刺史,权镇安定。降臣姜纪,曾叛凉归秦,依弼麾下,劝弼结兴左

  • 读礼通考卷十·徐乾学

    丧期十齐衰不杖期下丧服为君之父母妻长子祖父母【敖继公曰祖父母尊也乃在下者见其为变服也孙于祖父母其正服期】丧服传何以期也从服也父母长子君服斩妻则小君也父卒然后为祖后者服斩【注此为君矣而有父若祖之丧者谓始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八·佚名

    正德七年闰五月甲戌朔鲁府奉国将军健木□□潜出境将以事愬于朝主者遏之复还礼部谓于法当禁革禄米三之二仍谕王严加钤束及治其左右为之谋者○乙亥初沈府襄垣王仕与镇国将军仕埭坐事降为庶人仕子成铎成铚仕埭子成鍜俱未

  •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五十一 蜀书六 宗室传第六·陈寿

    (孙静传、孙贲传、孙辅传、孙翊传、孙匡传、孙韶传、孙桓传)孙静传,(附孙瑜等传)孙静,字幼台,孙坚的三弟。孙坚起始兴兵时,孙静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五六百人作为基干队伍,大家都依附他。孙策击败刘繇,平定各县,进攻会稽,派人请孙

  • 柴中行传·脱脱

    柴中行,字与之,余干人。绍熙元年(1190)考中进士,被授予抚州军事推官。权臣韩..胄禁道学,考校文字,转运司传檄文,让柴中行自己讲伪学的错处,柴中行奋笔写道“:我从小读程颐的书才考中进士,如果认为是伪学,不愿考校。”柴中行调任

  • 马绍传·宋濂

    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拜上党张播为师,丞相安童向世祖建议,延聘儒士来讲经论史,以增加见闻。平章政事张启元举荐马绍,于是授绍为左右司都事,后出任单州知府。绍在单州颇有政绩,百姓刻碑歌颂其功德。至元十年(1273),负责山东东

  • 卷三、明季战争·黄鸿寿

    明熹宗天启七年,春正月,满洲遣使遗宁远巡抚袁崇焕书议和。先是,崇焕总统关内外诸军,闻满洲新丧,欲乘间修复锦州大小凌河诸城,为持久计,遣使偕喇嘛僧一人至吊,因以觇虚实,满洲主皇太极遣使报之。至是,使者再至,要求偿金与岁币,数各

  • 第十八章 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吕思勉

    天下事无其力则已,有其力,是总要发泄掉,才得太平的。义和团之事,亦是其一例。中国从海通以来,所吃外国人的亏,不为不多了。自然,朝野上下,都不免有忿忿之心。然而忿之而不得其道。这时候,大众的心理,以为:(一)外国人所强的,惟是枪炮

  • 泰录第十一·鹖冠子

    入论泰鸿之内,出观神明之外,定制泰一之衷,以为物稽,天有九鸿,地有九州,泰一之道,九皇之傅,请成于泰始之末,见不详事于名理之外。范无形,尝无味,以要名理之所会。范者味之正也,味者气之父母也,精微者天地之始也。不见形脔,而天下归美

  • 尽心上·孟子

    本篇集中了孟子关于认识论和自身修养的论述,其中不少名言警句,至今具有重要意义。本篇也是《孟子》全书章国最多的一篇,全篇原文共46章,本书选34章。养性事天,修身立命【原文】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十三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十三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陈如品之二起卷是第六外道文为二。初论义。后归伏。论义有二番。初番问众生何法故起常无常等六十二见。佛答。不知色故起常无常。乃至不知识故起常无

  • 海神难问船人缘品第五·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此国有五百贾[贾:ɡū。]客。入海采宝。自共议言。当求明人用作导师。便请一五戒优婆塞[优婆塞:旧称优婆塞,伊蒲塞。新称邬波索迦,优波娑迦,优婆娑柯,

  • 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佚名

    出金刚顶经成就一切义品大唐中印度三藏善无畏奉 制译尔时薄伽梵。入诸波罗蜜平等性三摩地。从定起已即说此能满诸愿虚空藏菩萨最胜心陀罗尼曰。南牟(一)阿迦(去引)舍(舒可反二)揭(鱼羯反)婆(去引)耶(余可反三)唵(四)

  • 卷第二十七·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二十七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六世之二(南岳下第五世之余) 晋州霍山景通禅师(嗣仰山)初参仰山。山闭目坐。师翘起右足曰。如是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