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加十三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议政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仍兼管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臣福敏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六级臣徐本光禄大夫经筵讲官议政大臣协办内阁大学士事务礼部尚书仍兼管太常寺鸿胪寺事臣三泰等奉敕修

  雍正六年。戊申。六月。庚辰朔。谕吏部。向来满洲官员。各按旗分升转。如该旗不得其人。则俸浅者往往骤得推升。该旗人多。即俸深者升转亦致迟滞。似于铨法未为均平。朕意笔帖式等、自当按旗补用。至主事以上等官。或可不拘旗分。通行论俸升转。但此例由来己久。在当年定例之初。必有深意。尔部会同、满洲大学士、各部满洲堂官、及八旗管旗王大臣等。秉公据理、详悉妥议具奏。寻议、满洲官员。向有旗缺。翼缺、公缺之分。后因升转不均。于康熙八年、将各部堂主事、改为公缺。又于康熙十年、将各部郎中、亦改为公缺。八旗通行论俸升补。惟员外郎主事等官、今仍按旗升转。铨法实未画一。嗣后请将员外郎内、按翼按旗补用之员。照郎中例、改为公缺。主事内、按旗补用之员。照堂主事例、亦改为公缺。其内阁中书、监察御史、给事中、向系旗缺。工部制造库郎中、向系翼缺。俱改为公缺。至旗缺翼缺公缺。向来各立班次。今既一并改为公缺。应将郎中为一班。员外郎为一班。主事为一班。其刑部司官。例用通晓汉字之人。应另立一班。八旗通行论俸升转。又各项革职降调人员。有捐复原职原级、及经保题、并照伊所降之级补用者。非奉特上□日开复。概不通论前俸。捐纳人员。向例试俸三年。各项议叙人员。应亦令试俸三年。若议叙捐纳人员内、有本无前俸者。试俸五年。奉特上□日补用之人、无前俸者。试俸三年。其各项应升员外郎之主事等官、俱令试俸二年。再行通论前俸升转。至试俸年限未满之前。遇有缺出。升转恐致乏员。应令吏部行文各部院。将应升人员、保送引见。钦点补授。如此、则铨法画一。而各员升转。得以均平矣。从之

  ○移湖北汉阳府粮捕通判、驻汉口镇。荆州府粮捕通判、驻沙市。从湖广总督迈柱请也

  ○予故太子太师文华殿大学士致仕田从典祭葬。谥文端

  ○辛巳。云南威远司同知刘洪度、查拏夷猓。遇贼被害。加赠知府衔。致祭一次。荫一子入监读书

  ○壬午。补行山西省雍正五年分军政。不谨官一员。罢软官一员。年老官一员。才力不及官四员。分别处分如例

  ○刑部议覆。福建巡抚常赉疏言、建安县民魏华音、勒死亲侄魏樟茂、应依故杀侄律拟罪。得上□日。尊长致死卑幼。而律例内定罪从轻者。原为伦常名分起见也。今魏华音因犯偷割稻谷。恐被告发。辄将己故胞兄之独子。年仅十三岁。于昏夜勒死。以为诬告图赖之计。似此凶恶惨毒之人。己在伦常之外。安得尚论尊卑长幼之名分乎。向来定例。未曾详加分晰。似未甚协。朕意凡因家务、及卑幼有过而致死者。仍照旧例。其将卑幼致死、以脱卸己罪。及诬赖他人者。应另定治罪之条。正所以重伦常而厚风俗。着九卿详悉定议具奏。寻议、嗣后有因己身有罪。或与他人有隙。将期亲卑幼致死、以脱卸己罪。及诬赖他人者。应照亲伯叔夺兄弟之子、房产等情故杀例、拟绞监候。从之

  ○癸未。授先贤冉雍六十七代孙冉天琳、五经博士世职

  ○甲申。以大学士蒋廷锡、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总裁官

  ○丙戌。调陕西学政左春坊左庶子杨超曾、提督顺天学政。加原任陕西榆林道朱曙荪、翰林院侍讲衔。提督陕西学政

  ○以署广东按察使尹继善、协办江南河工事务。调河南布政使费金吾、为山东布政使司布政使。以原任湖南按察使谢旻、署理河南布政使司布政使。升江西驿盐道刘楠、为江南安徽按察使司按察使

  ○调福建福州将军蔡良、为广东广州将军。广东广州将军石礼哈、为福建福州将军

  ○刑部议奏。热审案内、旗人沈国良等。久经在逃。今自投回。应照律发遣。得上□日。逃人自行投回。而该旗送部发遣。部内即议以发遣。均属错误。似此投回之逃人。仍拟以发遣。则在逃人等、孰肯自行投回。嗣后将逃人在外、曾否为非。并伊在逃月日次数之多寡。应如何酌量分别治罪之处。着刑部会同旗下大臣、详议定例。永远遵行

  ○丁亥。升署国子监祭酒谢王宠、为顺天府府尹。仍署国子监祭酒

  ○吏部议覆。河道总督齐苏勒参奏。监生火政升、陈琦、假冒考职州同。应照律杖徒。援赦宽免。得上□日。大小官职。皆国家名器所关。假冒之人。欺君罔上。盗窃名器。其罪较十恶不赦者、亦不为轻。此等之人。若侥幸得官。出身先己不正。何以为百姓之表率。且狡诈性成。罔知信义。必至于贪赃坏法。无所不为。若但予以杖徒。不足以示惩。火政升、陈琦、着发边卫充军。不准援赦。嗣后永以为例。现在各省官员。杂职内、若有假冒顶替之人。着自行出首。朕开恩免其治罪。但令革职回籍。倘仍恋职潜藏。将来或被纠参。或被告发。则于边卫充军之外。加等治罪。着通行直省督抚。遍谕所属官员人等知之

  ○戊子。敕封河东盐池神、为昭惠裕阜盐池之神

  ○己丑。调礼部左侍郎通智、为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鄂尔奇、为礼部左侍郎。仍兼管工部侍郎事

  ○升山东巡抚塞楞额、为工部左侍郎。以山西布政使岳浚、署山东巡抚

  ○壬辰。谕内阁。外省将军、训练兵丁。颇能严加约束。是以近来兵丁、各知安分守法。亦能娴习骑射武艺。但驻防兵丁、常买地方民人为仆。中多匪类。往往自恃旗人。生事不法。将军等有密奏此事者。来京陛见之副都统、亦有因朕询问、据实陈奏者。朕知之甚悉。既为兵丁。理应随时随地、勤苦习劳。岂可忘其职分所在。多置使令之人。营求便安之理。兵丁所恃以为生者。惟在粮饷。仆从既多。所需衣食亦广。一人所得粮饷。何能豢养多人。且果系良民。岂肯入旗为奴。其入旗为奴者。或在地方被事。欲图报复。或赌博饮酒。不务本业。或系大盗惧捕。或为人命逃避。希图藏身。此等之人。何能得其力乎。况将犯法为盗之人、买为奴仆一经发觉。必贻累己身。此皆兵丁愚昧无知。贪其价贱。妄思多得奴仆。曾不计其豢养之艰难、罪谴之株连也。着行文各省将军、副都统、通行晓谕严禁。嗣后如有违上□日收买民人为仆。着该将军参处。如隐匿不奏。着地方大臣官员密奏。倘地方大臣官员、亦通同徇隐。经他处发觉。将该管大臣官员、及地方大臣官员、一并从重治罪

  ○癸巳。以翰林院侍讲春山、充日讲起居注官

  ○云南巡抚常赉、缘事革职。调贵州巡抚沈廷正、为云南巡抚。升贵州按察使张广泗、为贵州巡抚。调云南按察使赵弘本、为贵州按察使司按察使。升云南盐驿道刘业长、为云南按察使司按察使

  ○裁江西布政使照磨一员。南昌府检校一员。乐安县县丞一员。临江府丰积仓大使一员。九江府广盈仓大使一员。南浦所大使一员。从江西巡抚布兰泰请也

  ○丙申。谕内阁。为政之道。以爱民为本。爱民者、必须厚民之生。雨旸时若。百谷顺成。始可登苍生于衽席。然感召天和。必由于民情之舒畅。而民情舒畅。必由于吏治之克修。从来言吏治者。不外兴利除弊二大端。夫利之所在。小民自必趋事赴功。不待督率而为者。为上者不过相导之而己。至于除弊。则小民所不能为之事。而专赖为上之人。时刻留心体察。破积习以厚民风者也。盖地方之害。莫大于贪官蠹役之朘削。强绅劣衿之欺陵。地棍土豪之暴横。巨盗积贼之劫夺。此等之人。不能化导惩戒。则百姓不获安生。假若为大吏有司者。图宽大之名。沽安静之誉。于贪官蠹役、则庇护之。于强绅劣衿、则宽假之。于地棍土豪、则姑容之。于巨盗积贼、则疎纵之。虽在己无残害百姓之实迹。而留此害民之人。令百姓暗中受其荼毒。无可控诉。古人云。养稂莠者害禾稼。惠奸宄者贼良民。如此、则民气何由而舒。天和何由而致乎。天以牧民之任。授之君臣。而百姓又复敬谨尊奉。胼手胝足。竭力输将。以事其上。为君臣者。当共思之。受天之恩。奉天之命。食民之食。衣民之衣。而乃怠忽优游。不能锄奸禁暴。置民间疾苦于度外。上负穹苍。下负百姓。诚天地间之大罪人矣。岂但天理有所不容。即清夜扪心。当如何愧怍。有牧民之责者。各宜抚躬自问。时加警省。慎之勉之

  ○丁酉。旌表河南封邱县烈妇、王国士妻周氏。拒奸不污。投缳殒命。给银建坊、入祠致祭如例

  ○戊戌。补行四川、广西二省雍正五年分军政。不谨官二员。罢软官四员。年老官一员。有疾官一员。才力不及官三员。分别处分如例

  ○吏部遵上□日议覆。文武官员、劣迹昭着者。同城之知府司道、亲标该管官、统辖官弁。既分别议处。其不同城者。应减同城一等。分别百里以内、百里以外议处。至属员劣迹。正在访察。而督抚提镇、己先察出。若即行具揭者。其文武官员、照失察例处分。亦应分别同城不同城、与百里以内、百里以外。于疏内声明。以凭察核。从之

  ○刑部议覆。署直隶总督宜兆熊疏言、元氏县民柳文保、殴死伊侄柳福满、应否照鹤六斤之例。准其留养。得上□日。向例斩绞等犯、非常赦所不原者。其父母年至七十。家无次丁。始将应否留养之处。开明罪犯情由。请上□日定夺此乃法外之仁也。然亦必本犯之罪有可原。其父母之情有可悯。然后准其留养。从前鹤六斤之案。其父母年未七十。而李绂违例两请。法司议覆时。即照两请具奏。朕以被殴之人。系抽风身死。情罪尚轻。姑从宽典。准其留养并非着为定例也。今宜兆熊等、将柳文保之案。援引鹤六斤之例。两请具题。该部理应严行驳诘。按律定拟。方为平允。今仍照两请议覆。欲自沽宽大之虚名。而不顾国家之宪典。殊不知将实在有罪之人、枉法纵释。使死者含冤。生者抱痛。积孽亦己深矣。而欲以此邀福于冥冥之中。有此天理乎。且定例父母七十。方行两请。是合例之人。尚须酌其情罪之轻重。而后从宽。今若又开未及七十留养之例。将来各省效尤。凡父母现存之人。皆可援以为请。而斗殴杀伤拟抵者。无几矣。凶暴之徒。必至肆行无忌。何以示惩。嗣后若情罪果轻。该督抚据实陈奏。朕自揆情度理。开恩宽宥。无得强引留养。以开枉法之端

  ○己亥。宗人府议奏。诚亲王允祉、受皇上隆恩。不知感激。身为亲王。惟利是视。将国家政事、置之度外。将伊私事、妄行渎奏。复因查出勒索苏克济银两。询问之际。愤怒怨望。在上前喝责王大臣等、毫无臣礼。应革去王爵。禁锢私第。得上□日。允祉原系昏庸下质。不明大义之人。从前圣祖皇考因伊不孝不忠。屡经降上□日切责。朕御极以来。允祉举动无礼。妄行渎奏之处、不可枚举。朕思现在惟此一兄。事事容忍。昨于诸王大臣前、愤怒情状。实属悖逆。但朕兄弟内、如此等者几人。故为此种狂妄。必欲令朕将伊等治罪。其心诚不可解。良由朕不能感化所致。亦未可谓皆若辈之罪也。允祉免其褫爵拘禁。着降亲王为郡王。撤去佐领四个。视其改过与否。伊此等悖逆。皆由伊子弘晟所致。法难姑容。着将弘晟拏交宗人府、严行锁禁。嗣后一应交与诸王公等会议之处。允祉不必入班

  ○庚子。礼部议覆。福建总督高其倬疏言、原任山西道监察御史萧震、于康熙十三年遭耿逆之变。与原任邵武府知府张瑞午等、合谋讨贼。事洩身殉。妻妾媳婢、同时死节。查张瑞午等、俱经予恤。萧震亦应照品级致祭一次。入功臣庙。其妻林氏、妾张氏、媳郑氏、俱应准其旌表。给银建坊、入祠致祭。其婢曾氏、照例旌表。限于名分。停止入祠。从之

  ○辛丑。谕吏部。张广泗、现有招抚生苗等事。贵州巡抚事务、仍着沈廷正署理。令张广泗得以从容办理。俟张广泗到任后。沈廷正再赴云南新任

  ○禁都察院都事、经历、笔帖式、及直省按察使经历、照磨官、僭用獬豸补服。从都察院左都御史三泰请也

  ○以领侍卫内大臣尚崇廙、总理三陵事务

  ○壬寅。以果亲王允礼、兼理镶蓝旗蒙古都统事务

  ○松江府知府周中鋐、山清里河把总陆章、督筑吴淞江险工。被溺身故。加赠周中鋐太仆寺卿。给全葬。至祭一次。荫一子入监读书。陆章、致祭一次。荫一子以卫千总用

  ○甲辰。调浙江处州总兵官冉起凤、为浙江温州总兵官。浙江温州总兵官李灿、为浙江黄岩总兵官。浙江黄岩总兵官方文登、为浙江处州总兵官

  ○乙巳。谕议政王大臣等。内务府自添设御史之后。于事甚有裨益。今各旗虽原有御史、稽查事务。并未查奏一事。尔八旗不论满洲蒙古汉军。骁骑参领、前锋参领、护军参领内、有为人诚实。能通文义者。各旗大臣、及前锋统领、护军统领等、会同每旗拣选八员引见。补授御史四员。稽查旗内事务。仍兼原任行走。如果实心办事。朕将伊等补用部院衙门。此时查出事件。姑给数月限期。凡有舛错不齐之处。该旗查明改换整理。倘仍有不改换整理者。于次年正月间参奏。其原设稽查旗内事务御史。仍照常稽查

  ○添设云南镇元府经历一员。宣威州吏目一员。恩乐县典史一员。从云贵总督鄂尔泰请也

  ○丙午。调江南京口左翼副都统刘汝霖、为正蓝旗汉军副都统。升广东广州协领高其伸、为江南京口左翼副都统。广东广州协领董朝衡、为福建福州右翼副都统

  ○戊申。封故理密亲王子弘曣、为辅国公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十九·刘昫
  附表目·连横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乾隆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二·佚名
  第三五禀光绪五年六月二十九日一一二○四-八·佚名
  通志卷一百二十九上·郑樵
  一○八 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奏呈购得遗书清单并解送四库全书处查收折·佚名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二·来保
  《爱眉小札》序(二)·陆小曼
  卷一百四十三·杨士奇
  布连斯奇界约·佚名
  卷之三·努尔哈赤
  卷六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十二·彭定求

        卷122_1 【赠程秘书】卢象   客自岐阳来,吐音若鸣凤。孤飞畏不偶,独立谁见用。   忽从被褐中,召入承明宫。圣人借颜色,言事无不通。   殷勤拯黎庶,感激论诸公。将相猜贾谊,图书归马融。   顾余久寂寞,一岁

  • 卷三十五·阮阅

      ●卷三十五·伤悼门  《复斋漫录》云:“农桑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吏不能。四十二年如梦觉,东风吹泪过(洒)昭陵。”此诗题于寝宫,不著名氏,宜表而出之。〔《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九〕  《许彦周诗话》云

  • 随何赚风魔蒯通·臧懋循

    随何赚风魔蒯通杂剧(元)无名氏撰●随何赚风魔蒯通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萧何害功臣韩信 正名 随何赚风魔蒯通第一折〔冲末扮萧丞相领祗候上〕〔萧相诗云〕

  • 卷四·龙榆生

    71 叶梦得 七首 录自汲古阁宋六十家词本石林词【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 ^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 ^渐暖霭初回轻暑。 ^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 ^惊旧

  • 居竹轩诗集卷一·成廷珪

    (元)成廷珪 撰○操题王彦龙藏三茅郎元隠墨兰登勾曲兮常良揽薜带兮筠裳絷白驹兮空谷葆九凤兮扶桑泛光风兮既零雨水浅浅兮石楚楚望夫君兮不来怅清风兮日将暮○古诗七言送周草牕尊师归庐山太平宫匡庐之山仙所居银河倒蘸青

  • 卷二十七·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二十七翰林院检讨朱彜尊编吴与弼【三首】与弼字子传临川人天顺初以荐征至京拜左春坊左谕德辞不就有康斋集【娄克贞云先生诗本乎情性原于义理发自得之蕴】【静志居诗话山之出由蔡氏未足为山玷

  • 科名类·佚名

    ○刘子壮熊伯龙刘子壮,字克猷,湖北黄冈人。少颖慧,读书一目数行,属文奇肆,中崇祯庚午举人。领荐后,梦神告之曰:“尔须朱之弼作房官,方中春榜。”及至京,偶出寓散步,见数童子携书包,经其门,一童子特秀出,执手与谈,见其书上,写学名朱之

  • 卷二·阮旻锡

    阮旻锡撰庚子,顺治十七年、海上称永历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报满州统兵将军达素头站兵至福州。二月,赐姓调回北汛诸提镇,候拨防守。三月,报达将军已到泉州,催促船只配兵。赐姓吊回南下官兵,分派屯扎。四月初二日,改右提督马信

  • 卷一百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七校讐略【三】武英殿校刋十三经注疏考证【春秋至孝经共一百二十九条】春秋左传隐公二年纪裂繻来逆女注吕祖谦集解引注有纪国在东莞剧县七字当在裂繻纪大夫注下刋本并误 七年戎伐凡伯于楚

  • 近思録集注附说·茅星来

    归安茅星来撰濂溪先生太极通书【取十条外又遗文一条附録一条张敬夫曰朱子以太极图列于篇首而题之曰太极通书朱子曰潘清逸墓志叙所著书以太极图为称首则此图当为书首无疑也然诸本皆附通书后读者遂误以为书之卒章使先生

  • 卷二十四·佚名

    <经部,四书类,日讲四书解义>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二十四 孟子【下之六】 告子章句下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

  • 卷十三·冯复京

    <经部,诗类,六家诗名物疏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十三  明 冯复京 撰国风邶五泉水篇泉水蓝田吕氏曰泉水即今卫州共城之百泉也淇水出相州林虑县东流泉水自西北来注之故曰亦流于淇而竹竿诗言泉源在左淇水在右者

  • 卷一百四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四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十五尊亲礼蕙田案圣王以孝治天下尊亲之典为?钜创业嗣统之君即位以后莫不以斯为首务然其礼见于吉礼者有三始祖配天一也帝后祔庙二

  • 卷三·佚名

    △宝塔功德品第三之二尔时帝释天主复白佛言:希有世尊,菩萨摩诃萨。为回向故修学般若波罗蜜多。不以高心而生取相。佛言:如是如是,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受持读诵自所宣说。或令他说如说修行者,是

  • 卷第二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二十五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缘起品第三之五已说内外羯剌蓝等种等道理。因果相续。应知此即说名缘起。如是缘起。非唯十二。云何知然。如本论说。云何为缘起。谓一切有为。然契经中。

  • 业成就论·世亲

      天亲菩萨造 元魏 毗目智仙译    业成就论翻译之记  大国将宁。必感灵瑞以为嘉兆邺隍方盛。圣降神宝以为祥征。天亲菩萨造业成就论。出于今世以示太平。此乃大魏都邺安固之兆也。  法行有时。寄必得人。

  • 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

    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的代表作。作家从1905年开始创作,全书共分为7部,15卷。第一部《通向斯万家的路》于1913年问世。1919年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获龚古尔文学奖,作者 一举成名。此后陆续发表第三部 《盖尔芒特家》(1

  • 存存斋医话稿·赵晴初

    医话。清赵晴初撰。三卷。晴初字彦晖,会稽 (今浙江绍兴) 人。清末医家。认为“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反约”。后将其见闻及心得笔记整理辑成是编传于世。本书初刊于光绪七年(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