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水东日记卷十四
宋元綘闵忠诗石刻
王抑庵绝句
题清风岭诗
厉布衣
庐陵李布政祯
波罗蜜树实
耽犁手卷
二程遗书
西湖俗谣
推命论相近事
○宋元綘闵忠诗石刻
皇佑四年夏五月,邕僚劫库兵称乱,陈船顺江,绝数郡。郡之守臣狃狎承平,弛武备,辄委符管避贼,独封、康二州将提罢卒数十力战以死。明年春,予传车过二州,问其吏民,皆为出涕,愀然感之,作闵忠诗,书于康州三洲洞石。广南东路转运使、尚书司封员外郎、直集贤院武林元綘题赠光禄少卿康州赵使君师旦:「使君亲门城谯间,一日矢尽,军吏请避,使君麾之曰:『士不死敌,非壮也。』城门既开,度必死,坚坐廷上,贼捽而害之,至绝诟詈不已。一子在褓中,其母拥持遯去,力屈蹳弃,三日还视,尚呱嗁草间,闻者异之。『转战谯门日再晡,空弮犹自冒戈殳。身垂虎口方坚坐,命弃鸿毛更疾谑。 【 协韵。】 柱上杲卿余断节,绔间杵臼得遗孤。吁嵯天下英豪气,不愧山西士大夫。』」赠太常少卿封州曹使君觐:「使君烈考、季父,皆以谠言介节有名当世,予昔介江西刺举,使君方佐章幙,尝以劲正有守荐于朝。贼之至州也,使君转战数刻,杀伤大当,已而贼合围急攻,军吏潜遯,力穷被擒,使之拜,又啖以伪官,皆不屈。『仓卒蛮鼙上水滨,使君忠愤独忘身。平明戈剑摧城阖,俄顷衣冠落路尘。志士一门能许国,老夫当日亦知人。朝廷赠襚哀荣极,青骨千年合有神。』」按方舆胜览所载前赵师旦一诗在封州,又悞以为魏矼作,亦讹数字,幸真迹石刻尚存三洲岩中可考也。予既得石本,装褫之云。
○王抑庵绝句
王抑庵先生还政归泰和日,有叹落花一首:「最爱东园桃李花,可堪飘荡委泥沙。人生荣谢皆如此,不用临流起叹嗟。」春雪一首:「东风万树发青条,信宿都随雪色雕。惟有前林松与柏,依然苍翠拂云霄。」其亦有所感寓而作欤!
○题清风岭诗
王贞妇清风岭事,昭然在金石,烨然在简册,可征也。夏宪使言,昔有一人以为无是事,作一诗非之,其诗曰:「啮指题诗似可哀,斑斑驳驳上青苔。当初若有诗中意,肯逐将军马上来。」后其人绝嗣,惜乎其人姓名逸之矣。噫!世有小人好诬善为恶、指正为邪、蔑忠为奸、目廉为贪者,视此其亦可以少警哉。
○厉布衣
东广人言其地有宋坟,无唐坟,盖自宋南渡后,衣冠家多流落至此,始变其俗事丧葬也。相传嘉定中有厉布衣者自江右来广,精地理之学,名倾一时。有经其葬,至今故老犹能言。其处广州林某者,宋元富家,永乐初中衰,以术者言祖穴向稍偏所致,因发地而得石,书云:「布衣厉伯韶为林某葬此千载谷食之地,后学浅识,不许轻改。」徐视之,盖下向与土封微不同耳,遂揜之。今林氏颇振,庚午举人林弁、癸酉举人林汝思、林廷辉皆其族也。广人土音称「赖布衣」云。
○庐陵李布政祯
庐陵李祯字昌祺,河南左布政使。为人耿介廉洁,自始仕至归老,始终一致,人颇以不得柄用惜之。尝自赞其像曰:「貌虽丑而心严,身虽进而意止。忠孝禀乎父师,学问存乎操履。仁庙称为好人,周藩许其得体。不劳朋友赞词,自有帝王恩旨。」盖亦有为之言也。景泰中,韩都御史雍以告之故老进列先贤祠中,祯独以尝作剪灯余话不得与。祯他为诗文尚多,有运甓等集行世,其余话诚谬,而所谓至正妓人行,亦太袭前人,虽无作可耳。
○波罗蜜树实
岭南地偏气异,草木虫鱼之类固多别于中州,予所见者,青蛙好登几席,高树之杪,往往亦见有之。南海祠前波罗蜜树,其实大者至数十斤,癸未冬所收尤大者至三十斤,皮青黄色,多角,颇类刺猬。子味似茨菰,肉甚厚,以蜜渍之,可调汤云。
○耽犁手卷
广州府学教授长乐郑万奎藏其父躭犁手卷,有洪武甲戌国子博士临安钱宰所著躭犁生传、辛巳春三月晦日庐陵胡靖光大读躭犁生传一首,又有建安张智、苏伯厚等诗文,多不尽录,录练子宁、张显宗二文于后。
躭犁赋:「闽粤之区有生号躭犁者,耕于宽闲之野,而老于熙皥之乡,以告松月居士曰:『吾拙于进取,而惟犁锄之是躭,安于蹇穷,而惟稼穑之是务。方吾犁之在手也,茫乎其无思,熙乎其自怡,不啻执圭秉璧之荣,而运斤游刃之适也。夫是以取而自名,子其为我赋之。』居士曰:『嘻,子知所以得遂夫躭犁之乐者乎?天生蒸民,纷然有欲,强则凌弱,众则暴独,非圣神之首出,孰克为之?司牧蔼德礼于春生,凛威刑于秋肃,夫妇以别,父子以属,彝伦是惇,风俗返朴。夫是以士得遂其诗书,商得通其贩鬻,工得以措其巧于方圆,农得以尽其力于穜稑。昔者尧、舜在上,皥皥熙熙,康衢击壤,幼恬老嬉。汤、武革命,应天顺人,渐仁摩义,颂声以兴。洎战国之争雄,遂下逮夫秦、楚,开阡陌而废井田,穷干戈而渎威武。民生斯时,何所控诉?汉祖大度,文、景无为,光武、明、章,世绍丕基,蔼黎民之醇厚,几刑措于斯时。魏、晋以降,五胡纷争,裂冠毁冕,膻秽相仍。伟唐室之开基,繇太宗之神武,感魏征之仁义,叹封彝之莫覩。曾未几何,藩镇跋扈,更历五季,民无常主。及乎宋室之兴,削平僣乱,开文明之景运,几跨唐而轶汉,休养生息三百余年。彼番番之黄发,咸没齿而无怨。元氏之衰,羣雄奋起,鹿逐鲸吞,瓜分鼎峙。哀苍生之纷籍,转沟壑而未已。赫焉大明,如日之升,搀抢涣其冰释,魑魅匿而无形,接统乎千岁,受命于穆清,偃武修文,生致太平,出斯民于涂炭,化愁怨为欢声。是以四海之内无一夫之不获,皆女织纴而男农耕。向使世途方艰,真人未出,于斯时也,救死而恐不赡,又何暇躭犁鉏而乐沟洫?自今知之,服膺勿失。虽耕田与凿井,皆歌咏夫帝力。贫穷相资,患难相恤,租必先公,食必先粒,耕必让畔,以同归乎吾皇之极。』于是躭犁生仰而谢,俯而揖,请书诸绅,服之无斁。洪武三年冬十月既望清江练子宁。」
「夫古人平居未达,率躬耕以乐其道,务本力穑以敦其业,工贾逐末之事不与焉。若伊尹之于有莘,郄缺之于冀野,德公之于鹿门,孔明之于南阳,皆是物也。闽人郑琳,读书播耨,执勤耒耜,而不求闻达,自号躭犂生。吾友吏部侍郎练公子宁为赋以宣道其意,音韵铿锵,而甚得体。国子助教郑孟宣氏恳余数语其后,予嘉其陶然乐于畎■〈亩攵〉之中,非决性命之情以饕富贵者比,特为书焉。建文二年夏四月十八日临汀张显宗跋。」
万奎言显宗状元及第,唱名前一夕,高皇梦双丝坠地,后任国子祭酒,往江西起义兵,不知所终。又尝记徐侍讲元玉云闻之钱侍郎习礼。钱,吉水大族,本亦练子宁踈远姻亲,一时虽脱祸,而恒为乡人所持,举族不敢一吐气,习礼既入翰林犹然。习礼不可奈何,以告建安杨公,公一日独对毕,即以其事闻。太宗欣然曰:「立贤无方,使练子宁今日在此,朕固当用之耳。」即下令禁止之。文皇帝之盛德至矣。
○二程遗书
「右程子遗书二十五篇,二先生门人记其所见闻答问之书也。始诸公各自为书,先生没而其传寖广,然散出并行,无所统一。传者颇以己意私窃窜易,历时既久,殆无全编。熹家有先人旧藏数篇,皆着当时记录主名,语意相承,首尾通贯,盖未更后人之手,故其书最为精善。后益以类访求,得凡二十五篇,因稍以所闻岁月先后第为此书,篇目皆因其旧,而又别为之录如此,以见分别次序之所以然者。然尝窃闻之,伊川先生无恙时,门人尹焞得朱光庭所抄先生语,奉而质诸先生,先生曰:『某在,何必读此书?若不得某之心,所记者徒彼意耳。』尹公自是不敢复读。夫以二先生倡明道学于孔、孟既没千载不传之后,可谓盛矣。而当时从游之士,盖亦莫非天下之英材,其于先生之嘉言善行,又皆耳闻目见而手记之,宜其亲切不差,可以行远,而先生之戒犹且丁宁若是,岂不以学者未知心传之要而滞于言语之间,或者失之毫厘则其谬将有不可胜言者乎?又况后此且数十年,区区掇拾于残编坠简之余,传诵道说,玉石不分,而谓真足以尽得其精微严密之旨,其亦悮矣。虽然,先生之学其大要则可知,已读是书者诚能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尽其知,使本立而知益明,知精而本益固,则日用之间,且将有以得乎先生之心,而于疑信之传可坐判矣。此外诸家所抄尚众,率皆割裂补缀,非复本篇。异时得其所自来,当复出之,以附今录;无则亦将去其重复别为外书,以待后之君子云尔。右附录一卷,明道先生行状之属凡八篇,伊川先生祭文一篇,奏状一篇,皆其本文,无可议者。独伊川行事本末,当时无所论著,熹尝窃取实录所书、文集内外书所载,与凡它书之可证者,次其后先,以为年谱,既不敢以意形容,又不能保无谬误,故于每事之下,各系其所从得者。今亦辄取以着于篇,合为一卷,以附于二十五篇之后。鸣呼,学者察言以求其心,考迹以观其用,而有以自得之,则斯道之传也其庶几乎。干道四年岁在着雍困敦夏四月壬子新安朱熹谨记。」
「二先生遗书,近岁既刊于建宁,又刊于曲江,于严陵,今又刊于长沙,长沙最后刊,故是编为尤密。始先生绪言传于世,学者每恨不克覩其备,私相转写,人自为本,及是书之出,裒辑之精,亦庶几尽矣,此诚学者之至幸。然而传之之广,得之之易,则又惧夫有玩习之患,或以备闻见,或以资谈论,或以助文辞,或以立标榜,则亦反趋于薄矣,先生所以望于后之人之意为逾甚也。学者得是书,要当以笃信为本,谓圣贤之道繇是可以学而至,味而求之,存而体之,■〈氵亟〉泳敦笃,斯须勿舍,以终其身而后已,是则先生所望于后之人之意也。敢敬书之,附于卷之末。干道九年夏四月戊子广汉张栻谨志。」
「右遗书四册,平湖沈琮氏所藏,云购之金陵公主府中旧藏,张宣公跋尾,亲笔入刻也。宋时所刻书,其匡廓中折行上下不留黑牌,首则刻工私记本版字数,次书名次卷第数目,其末则刻工姓名,予所见当时印本书如此,浦宗源郎中家有司马公传家集,往往皆然。又皆洁白厚纸所印,乃知古于书籍不惟雕镌不苟,虽模印亦不苟也。」
○西湖俗谣
杭州西湖傍近,编竹节水,可专菱芡之利,而惟时有势力者可得之。故杭人有俗谣云:「十里湖光十里笆,编笆都是富豪家。待他十载功名尽,只见湖光不见笆。」
○推命论相近事
推命论相,人云自有此术,至如相衣、相手、相押字、相门户之类,其说尤多。学亦有浅深,理极微妙,而存心立德,有善有恶,则又系乎其人,故验有不同,但非常道,固圣贤所不言也。今以近岁所闻之特异者列于后,以资谈噱,若因其偶然而遂信其所未然,此固明者弗为也。
景泰中,四明袁忠彻尝谓白布政圭曰:「子固非我浙藩人也,王都御史、于尚书尚何不退?」白问:「何为?」曰:「王面无人色,其名曰沥血头,于双目常上视,其名曰望刀眼。」
保定伯梁?、都御史王来归自湖、贵,过济宁,见王驴儿曰:「吾行面君矣。」曰:「奚面君为?不行可也。」二公大诟之,已而中道得旨还镇,乃厚遗焉。年户部尝为予言,驴儿并能言其人性情心术,某君子某小人,往往皆中,若鬼魅然。及究其所繇,则惟以五行立论推焉。
韩都御史雍坐事被收,西江术者周季龙曰:「此都御史官也。」及左迁按察司,人复以为问,曰:「此都御史官也。」其预言石氏之祸尤验。
李景瓒占命闻京师,至山东,谓陆布政瑜曰:「刑部刘尚书休矣,公宜促装代之。」已而果然。景瓒馆钱翰林原溥家,原溥酷好谈星,尝中夜相对细推,景瓒被酒,言:「公五十左右得金带,不可受,傥一得之,则明早便当远行矣。」原溥不觉怒而捶之。昨闻原溥有调外之命,则此说又偶中矣。闻景瓒所占不皆中,凡此偶中,则亦甚奇也。
猜你喜欢 卷三恭纪先帝诞生第三·刘若愚 卷之二百九·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八百十四·佚名 卷之六十七·佚名 一百二十二 曹寅李煦奏请留满都暂署运使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纪昀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八下·袁枢 卷十七·吴缜 斛律羡传·李延寿 石亨传·张廷玉 北洋海军章程第六·佚名 第十四章 秦汉时社会等级·吕思勉 第三章 中国疆域的沿革·吕思勉 二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