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语言

北京音无入声,凡入声之字皆转入平、上、去三音,此人所习知也。然有一音而变数字者,如六、禄、陆、绿,均为入声,南人读之一音也。京音则数目之“六”读如“溜”,姓氏之“陆”、爵禄之“禄”均读如“路”,颜色之“绿”读如“虑”。凡如此类,不可枚举,初学京音,往往而误。

有一字而分两意者,如你我之“你”,遇平行以下可直呼“你”,尔、汝意也。然遇尊长则必曰“您”,读如“邻”,非是则不敬。“他”字亦分两意,呼平辈可直曰“他”,即彼意也。然述及尊长,则“他”字必读如“坦”,非是亦不敬。

有一字而分三意者,如“得”字,失手而物碎曰“得”,其音促,有惋惜意。见人相争而曰“得了”,有劝止意。令人作食物或制他物曰“得了吗”,有询问意。

亦有以平声字作仄读者,如儿女姻亲谓之“亲家”此本古语,见唐书萧嵩传。京音“亲”读去声,如“庆”。按此亦有本,唐卢纶王驸马花烛诗“人主人臣是亲家”,则由来久矣。京中土俗,晚辈呼姻家翁、媪曰“亲家爹”、“亲家妈”,官称则否。

称我曰“咱”,我所独也。曰“咱们”,则与言者所共也。昔有人初至北京,学为京语,偶与友谈及其妻,辄曰“咱们内人”,友笑谢曰“不敢”。俄又谈及其亲,复曰“咱们的父亲”,友亟避去。

京人谈话好为官称,有谦不中礼者。昔见一市井与人谈及其子,辄曰“我们少爷”。初以为怪,后熟闻之,无不皆然,以是谓之官称。又见旗下友与人谈,询及其兄,则曰“您的家兄”。初以为怪,后读庸笔记,乃知其有本,不足怪矣。

京师人海,各方人士杂处,其间言庞语杂,然亦各有界限。旗下话、土话、官话,久习者一闻而辨之。亦间搀入满、蒙语,如看曰“把合”(靠),役曰“苏拉”,官曰“章京”(读如音),主管曰“侉兰”,大皆沿用满语,习久乃常用之。又有所谓回宗语、切口语者,市井及倡优往往用之,以避他人闻觉。庚子后则往往搀入一二欧语、日语,资为谐笑而已,士夫弗屑顾也。

京语有最雅者,如曰“可一街”、“可一院”,即满街、满院之义也。唐人诗“一方明月可中庭”、“山可一窗青”,皆与此义同。谓怯曰“楚”(读去声,如触),天禄识余谓应作“〈齿楚〉”,齿怯也。引曾茶山和鲁宏父双柑诗云“莫向君家樊素口,瓠犀微〈齿楚〉远山颦”为证。

有读音最准者,如以脂膏车之“膏”、饮马之“饮”,均必读作去声,是也。

有最合古义者,如谓短矮人曰“矬”。按通鉴音义:矬,七禾切。唐书王亻丕传“形容矬鄙”。至于呼车轮曰“较”,物被污曰“染”,节用曰“撙”(读如存),吝曰“啬克”,适曰“舒坦”,含羞曰“腼腆”,巧曰“机伶”,增添日“续”(叶序),失意曰“鏖糟”,忍受曰“鏖”,惊曰“发怵”,无声曰“悄默”,潜藏曰“隐欺”,匿曰“昧”,物重曰“沉”,轻浮曰“飘”,梦语曰“发呓”,半眠曰“迷胡”(即模糊)。微热曰“乌突”(温暾转音),南音曰“蛮”,老曰“龙东”,舒物曰“伸”,称量物曰“较”,皆与古义相合,前人诗文中亦恒见之。

有虽为俗语而有意义可寻者,如大言曰“吹”,视曰“”,偷觑曰“娄”,徉示以物曰“晃”,性急曰“毛躁”、曰“发毛”,私曰“体(去声)恤”,私财曰“体己”错误曰“拧”(上声),执扌幻曰“撇扭”,亦曰“拧”,中空曰“草包”,闲谈曰“撩”,闲游曰“逛”,饮曰“喝”,吸烟曰“抽”,乱曰“麻烦”,热闹曰“火炽”,亦曰“火爆”,不热闹曰“温”,欺骗曰“笼统”,美曰“俊”,亦曰“俏式”,又曰“边式”、曰“得样”,性傲曰“苗”,柔曰“温存”,发怒曰“火劲”,刚曰“标”,缠足曰“蛮子”,天足曰“旗下”,乞物曰“寻(读如形)物”,光致曰“抹丽”,予人曰“给”,不老曰“少形”,说明曰“告”(读如稿),借宿曰“寻宿”(读如形休),大声曰“嚷”,群作曰“”,驱逐曰“轰”,接近日“拉拢”,劳曰“累”,亦曰“乏”,不强曰“乏”,物过熟曰“大乏”,脱空曰“漂”(去声),美曰“漂亮”,刻薄曰“损”,讥人亦曰“损”,初起曰“底根”,终了曰“压根”,或以形象,或以意会,皆不失宇之正义者也。

有并无意义或并无其字者,如醉曰“喇嘛”,从旁插语曰“得呸”,向人私语曰“嘀咕”,则仅为一种流俗方言,无可深考矣。

京师工艺有曰减金、减银者,以金银丝嵌入铜铁器者是也。字当作“[1234]”,读如减。汉马融广成颂“金[1234]玉镶”,其字甚古。

京语有极刻薄者,如呼考生曰“浩然子”,初听其名甚美,然其谐声实为“号瓤子”也。盖喻号舍如瓜,而考生居其中如瓤。呼落第举子曰“豆芽菜”,盖喻凡物皆种而后出(种,叶中),惟豆芽菜则不种者也。呼浙绍人曰“臭豆腐”,讥所嗜也。久则并南人皆呼曰“豆腐皮”。京人闻人道失意事辄失声而呼曰“唉”,有叹惜之意。史记范增传:“唉!竖子不足与谋厂谓物之圆头者曰“骨朵”,其字应作“胍无”。宋景文笔记云:“关中人以腹大为胍无。胍音孤,无音都。俗因谓杖头大者为胍无,后讹为“骨朵”。宋时御殿仪仗列之,今京师犹有此称。

谓路之歧者曰“叉路”,亦可作“差”,俗讹作“岔”。按韵会小补引唐诗“枯木岩前差路多”,谓歧道也。差,丑亚切,歧也。集韵或作“叉”,董遐周景集亦引之。

称己所居室曰“我屋里”。按陶渊明诗“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又王安石诗“我屋公墩在眼中”。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 志七十七·赵尔巽
  卷二十三·谷应泰
  ●卷三十·陶宗仪
  卷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五·佚名
  卷之八十二·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三·佚名
  第三七○谕同治六年正月十七日一二二○六--五·佚名
  第六十九卷 儒林 一·缪荃孙
  四三七 江西巡抚海成奏续进备选及应毁各书并祈校删志乘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四·杜大珪
  绎史卷一百三十三·马骕
  第8章 为“九一八”在南京会议·冯玉祥
  耶律颇的传·脱脱
  立宪法议·梁启超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九十二·彭定求

        卷592_1 【徒相逢】曹邺   江边野花不须采,梁头野燕不用亲。   西施本是越溪女,承恩不荐越溪人。   卷592_2 【杂诫】曹邺   带香入鲍肆,香气同鲍鱼。未入犹可悟,已入当何如。   卷592_3 【捕渔谣】

  • 甲午五首·许南英

    甲午(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题画梅,赠陈焕耀(时中日失和,海氛方炽,有感作此)斜风料峭到冬初,爱种梅花手自锄。踯躅荒园犹有恨,荆榛满地未芟除!和祁阳陈仲英观察感时示诸将原韵茫茫谁是济川舟?费杀筹边设戍楼!巳撤屏藩资广岛,那堪保

  • 第三折·李行甫

    (丑扮店小二上,诗云)我家卖酒十分快,干净济楚没人赛。茅厕边厢埋酒缸,裤子解来做酉窄袋。咱家是个卖酒的,在这郑州城十里铺上,开着个酒务儿,但是南来北往,经商客旅,都来我这店里吃酒。我今日开开这店门,烧的这镟锅儿里热着,看有

  • 提要·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提要【臣】等谨案杜诗详注二十五卷补注二卷国朝仇兆鼇撰兆鼇字沧柱鄞县人康熙乙丑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是书乃康熙三十二年兆鼇为编修时所奏进凡诗注二十三卷襍文注二卷补注二卷其总目自二十八卷以下

  • 卷三十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三十三预宴一百四人诗一百二十首【步甲】张 有【年七十八】春到九重城春蓂六荚萌春人廿万嵗春树八千荣春是天皇世春敷夀者觥春云凝黼座春颂大韶声【句用字体】【步甲】三 

  • 歳时杂咏巻九·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晦日【古诗】晦日泛舟应诏卢元明轻灰吹上管落蓂飘下蒂迟迟春色华晼晼年光丽同前魏 收袅袅春枝弱闗闗新鸟呼掉唱忽逶迤菱歌时顾慕睿赏芳月色宴言忘日暮游豫慰人心照临康国步月晦唐太宗晦魄移中律凝暄起

  •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一·张说

    张均远水沉西日,寒沙聚夜鸥。 平湖乘月满,飞棹接星流。 黄叶鸣凄吹,苍葭扫暗洲。 愿移沧浦赏,归待颍川游。

  • 卷第二百六十一 唐紀七十七·司马光

      起強圉大荒落(丁巳),盡屠維協洽(己未),凡三年。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乾寧四年(丁巳、八九七年)   春,正月,甲申,韓建奏:「防城將張行思等告睦、濟、韶、通、彭、韓、儀、陳八王謀殺臣,劫車駕幸河中。」建惡諸王典兵,故使行

  • 二十二 曹寅奏领御书金字等并谢加级摺·佚名

    康熙四十二年七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五月十九日,侍郎臣高士奇、内务府郎中臣丁皂保赍捧御书金字心经宝塔壹轴送到金山。臣寅率领合寺僧众跪迎,敬悬大殿,俾亿万士民瞻仰,永为镇山至宝。臣寅与本地

  • 范缜传·姚思廉

    范缜字子真,是南乡舞陽人。晋朝安北将军范汪的第六代孙。祖父名璩之,做过中令郎的官。父亲名氵蒙,很早就死了。范缜小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里穷困,对母亲很孝顺。不到二十岁时,听说沛国刘王献招集徒众讲授学问,于是前去跟他学

  • 有司彻第十七·佚名

    有司彻,扫堂。司宫摄酒。乃燅尸俎,卒燅,乃升羊、豕、鱼三鼎,无腊与肤,乃设扃鼏,陈鼎于门外,如初。  乃议侑于宾,以异姓。宗人戒侑。侑出,俟于庙门之外。  司宫筵于户西,南面;又筵于西序,东面。尸与侑,北面于庙

  • 滅國下第八·苏舆

      紀侯之所以滅者,乃九世之仇也。一旦之言,危百世之嗣,故曰大去。衛人侵成,鄭入成,及齊師圍成,三被大兵,終滅,莫之救,所恃者安在?齊桓公欲行霸道,譚遂違命,故滅而奔莒。不事大而事小,曹伯之所以戰死於位。諸侯莫助憂者。幽之會,齊

  • 卷四 性理一·黎靖德

      ◎人物之性气质之性   这几个字,自古圣贤上下数千年,呼唤得都一般。毕竟是圣学传授不断,故能如此。至春秋时,此个道理其传犹未泯。如刘定公论人受天地之中以生,郑子产论伯有为厉事,其穷理煞精。〔广〕   天之生物也

  • 提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周礼集説        礼类一【周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按周礼集説十卷不着撰人名氏前有元初陈友仁序称其友沈则正近得此书于霅编节条理与东莱读诗记东斋书相类名氏则未闻也癸未

  • 重刊景德传澄录状·道原

    重刊景德传澄录状湖州路。道场山。护圣万岁禅寺。耆旧僧希渭。系庆元路昌国州人氏俗姓董。自幼投礼本路在城观音禅寺绝照和尚为师。[利-禾+言]到法名投礼慈溪县开寿普光禅寺龙源和尚剃发为僧。仍

  • 征求佛生年考·太虚

    兹接中国佛教会公函云:“迳启者:查释尊降生之年,各家考据不同,迄今未曾确定。以是现在国内所用佛历均不一致,竟有距至数百年之久者。兹由本会议决,推定大德暨谛闲、印光、圆瑛等诸法师,许止净居士,负责考定,以便通告全国一律遵

  •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卷下·佚名

    宋天竺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复次大王。是沙门瞿昙。成就十八不共佛法。大王。何等十八不共佛法。大王。是佛如来。无有错乱。口无言说。无有失念。无有异想。无不定心。无不知己。舍欲无退减。进无退减。念无退减

  •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水鉴慧海

    清 慧海说,原澄,原上等编。卷一 上堂 卷二 行状 传 卷三 记 尺牍 象赞 杂著 杂偈 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