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长沙悼黄记

湘省各界全体,假省教育会追悼黄克强先生。军警荷枪林立,气象极为森严。是日晴曦朗畅,观者极多。省教育会在提署后面之又一村内,汤芗铭在湘,自作威福,因恐有人暗杀,遂将又一村塞断,圈入防御线内。平民有两年之久,未尝至又一村一步。汤芗铭所设之天桥(汤氏兼任民政长时,曾造一天桥,由督署以通民政长署,亦在又一村内)及栅栏等件,今日见之,实不胜今昔之感。汤芗铭之威风,今日果何在哉?入场,场内牌坊高耸,国旗飘扬,军乐之声与军警弹压声,互相唱答。其声凄楚,盖心理使然也。头门有一联云:“赤手定神州,卒使日月重光。力毅心雄,首创华夏四千年奇局。大星沉歇浦,正值烽烟甫息。功成身死,泪随洞庭八百里横流。”入门约二十步之遥,有菊花山一座。再过四十步,即为军乐台。台之左右,相隔各百余步之处,各有演说台一所。由军乐台再进,又有一门。门内左右,张有白布帐棚,以达会场门口。此处有一长联,场之正中台上,悬先生遗像,上悬额匾一方,题“革命元勋”四字。两旁灯联,为“大名宇宙遗像清高”八字,台前有白布素彩,其下则为香案。左右设风琴数架,为唱歌处。台之两旁,以白布为幔,为来宾休息处。台之前方,为行礼处。行礼处之左,为新闻记者席。场内挽词极多,琅琳满壁。记数首于下。谭省长挽词云:“当世失斯人,几疑天欲亡中国。遗书犹在箧,此行吾愧负先生。”范代省长挽词云:“千秋功业承黄帝,六辔澄清愧范滂。”省议会挽词云:“请公治湘,曾代表三千万父老。无人护国,竟抛弃四百兆同胞。”此联太无味,不知省议会何以如此没有人才。新闻记者代表联云:“河口硝烟,珠江弹雨,汉皋血渍,金陵劫灰。把帝制推翻,只凭却一片丹心,两双赤手。辽阳鼙鼓,燕塞风尘,渤海狂澜,昆明骇浪,栋摧梁坏。正国步艰难,更谁作中流砥柱,万里长城。”追悼会筹备处联云:“战武汉,守江宁,拼万死以购共和。志决身先,镇南关月黄岗血。逐项城,覆清室,亦一怒而安天下。功成人远,潇湘夜雨洞庭波。”钟鸣八下,即行开祭,由赵代督军范代省长主祭。而献爵帛者,则为赵君。祭时,照上将例,鸣炮十一响。其祭文为古体,各界陪祭者,达数十人。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四 二李戴刘崔·欧阳修
  卷三十·表第四·柯劭忞
  平夏录·邓士龙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三十七·佚名
  卷之八十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纪昀
  卷七·鄂尔泰
  卷十二·李天根
  刘绘传·萧子显
  窦群传·刘昫
  庞瑜传·张廷玉
  孙梅堂·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梅顺淑·唐圭璋

      顺淑,宋宫人。   望江南   风渐软,暖气满天涯。莫道穷阴春不透,今朝楼上见桃花。花外碾香车。   围步帐,羯鼓杂琵琶。压酒燕姬骑细马,秋千高挂彩绳斜。知是阿谁家。

  • 李元卓·唐圭璋

      菩萨蛮   一枝绛蜡香梅软。宜春小胜玲珑剪。拂晓上瑶钗。春从鬓底来。   菱花频自照。粉面惊春早。淡拂晓山眉。为谁今日宜。

  • 古今滑稽联话十二·范左青

    西湖花神庙叠字联,生面别开,脍炙人口,本编已录入之。顷又于友人处得吴中网师园一联,写当时艳冶风流之景,如在目前,亦佳构也。联云:“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又某书载上海豫

  • 栲栳山人诗集卷上·岑安卿

    (元)岑安卿 撰 ○古诗【五言】 古意四首 亭亭千岁松起自一寸植苟无斤斧患寿可比金石青青园中草一雨回故色清霜忽飘零雕悴在顷刻 寳刀不断水线溜可穿石君看城门轨要非两马力为学不苦心虚谈政何益伟哉大禹功犹思寸阴惜 浚

  • 卷一百二十·列传第七·宋濂

        察罕亦力撒合 立智理威   察罕,初名益德,唐兀乌密氏。父曲也怯律,为夏臣。其妾方怀察罕,不容于嫡母,以配掌羊群者及里木。察罕稍长,其母以告,且曰:“嫡母已有弟矣。”察罕武勇过人,幼牧羊于野,植杖于地,脱帽置

  • 契丹國志卷之七·叶隆礼

      聖宗天輔皇帝   聖宗諱隆緒,景宗之長子。年十二即位,改元統和。尊母蕭氏為承天太后,臨朝稱制凡二十七年,乃歸政于帝。宋楊業之陷,康保裔、王繼忠之敗,與夫澶淵之役,皆統和二十五年前事。是時三、四大戰,帝雖親履行陣,力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四·焦竑

      行太僕寺   苑馬寺   鹽運司   ◆行太僕寺   卿   ○卿   陜西行太僕寺卿趙得祐傳(永平志)   山西行太僕寺卿陳先生沂墓志銘(顧璘)   陜西行太僕寺卿商公廷試行狀(張元抃)   △陜西行太僕寺卿趙得祐

  • 宋史全文卷十·佚名

    宋英宗甲辰治平元年春正月。景灵宫使宋庠屡请老,上曰:『朕初嗣位,何可遽休大臣?』戊申,命庠知亳州。辛酉,诏以仁宗配享明堂。初,礼院奏:乞与两制同议仁宗当配何祭。翰林学士王珪等议,请循周公严父之道,以仁宗配享明堂。知制诰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正统十一年九月丙寅朔直隶徐州并河南南阳山西太原山东兖州登州湖广武昌府各奏五月六月大雨江河泛溢渰没禾稼漂民居舍湖广襄阳长沙岳州黄州汉阳荆州德安七府各奏六月七月不雨禾稼旱伤湖广常德府奏先水后旱禾稼尽伤租税

  • 晋纪二十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永和四年(戊申、348)·司马光

    晋纪二十 晋穆帝永和四年(戊申,公元348年) [1]夏,四月,林邑寇九真,杀士民什八九。 [1]夏季,四月,林邑国的军队进犯九真郡,当地的士兵百姓十之八九被杀。 [2]赵秦公韬有宠于赵王虎,欲立之,以太子宣长,犹豫未决。宣尝忤旨,虎怒曰:“悔

  • 弇山堂别集原序·王世贞

    弇山堂别集者何王子所自纂也名之别集者何内之无当于经术政体即雕虫之技亦弗与焉故曰别集也王子弱冠登朝即好访问朝家故典与阀阅琬琰之详葢三十年如一日矣晚而从故相徐公所得尽窥金匮石室之藏窃亦欲藉薜萝之日一从事于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二 洪武十八年三月壬戌朔,上御奉天殿策试举人。制策曰:“朕稽古名世者,惟敬事而畏神人,趋事以历知,涉难以立志,日运不息,岁运无已,虽在寝食,未尝忘其所以,由是大辅人君,福臻黎庶,所以名世者为此也

  • 敬德第三凡十二章·湛若水

      甘泉子曰:“集义者,如集聚百货之归也。夫敬,德之聚也。君子虚以居之,问以聚之,而众理会焉。故能生生者,根于中者也。记曰:“漙博渊泉而时出之。”今之以事事而集之,谓之袭则可,谓之集则不可。”   

  • 春秋辨义卷二十九·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哀公二乙卯○敬王三十四年九年○晋定二十六齐悼三卫岀七蔡成五郑声十五陈闵十六杞闵公维元年宋景三十一秦悼六楚恵三吴夫差十春王二月葬杞僖公左传齐侯使公孟绰辞师于吴吴子曰昔嵗寡人闻命今又革之不知

  • 书胡致堂〈叙古千文〉后·胡寅

    文定胡公,潜心《春秋》四十余年,而后徐出其说;致堂其亲传,故笔削皆有法,叙古字凡千不重。虽饮席间谈笑成之,而上下数千载,关系大处,包撮略尽。兴君昏主之理乱,哲佐悖臣之功罪,吾道异端之正偏,一字森严,百世确论,不但可以习童稚而已

  • 無著菩薩本 世親菩薩釋·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今欲利益一切有情令習世定及出世定速能捨離諸煩惱故.述此方便。   頌曰.   求脫者.積集. 於住勤修習. 得三圓滿已. 有依.修定人。   釋曰.此初一頌總標六門。言求脫者謂是求解

  • 杨文敏集·杨荣

    二十五卷。明杨荣撰。杨荣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人。建文进士,初任编修,永乐时,明成祖朱棣召入文渊阁,以多谋能断,为成祖所重,并为之更名杨荣,多次随行北巡,升至文渊阁大学士。仁宗、宣宗两朝和英宗初

  • 保生要录·蒲虔贯

    宋·蒲虔贯撰。序谓“松有千岁之固,雪无一时之坚。若植松于腐壤,不期月而必蛀,藏雪于深山,虽累月而不消。违其性则坚者脆,顺其理则化者延。物性既尔,人岂殊然?”盖以“顺其自然”为全书主旨。书分养神气、调肢体、论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