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绘传

刘绘字士章,是彭城人。他是太常刘悛的弟弟。父亲刘面力,是宋朝末年的权贵,家中养着大量的门客,他让刘绘和他们谈论,刘绘应接流畅。刘面力高兴地说:“你将来如果能到朝廷做官,就可以接待宾客了。”

初仕任著作郎,太祖太尉行参军,太祖接见他后叹道:“刘公有继承人了。”

豫章王萧嶷为政江州,任用刘绘为左军主簿。随王镇守江陵,又转任西外兵曹参军,骠骑主簿。刘绘聪慧有文采,善写隶书,多次被召见,应对机敏而华美,僚属之中,没有及得上他受到的优待。琅笽王萧诩为功曹,以会办事而自我推荐,萧嶷对僚佐说:“我虽不能像陈蕃那样爱才,然属下已有两匹千里马呵。”又任司空记室录事,调任太子洗马,大司马谘议,兼录事。当时豫章王萧嶷与文惠太子的待遇级别不同,人们以为宫、府关系不合,刘绘苦苦要求出京为官,于是任他为南康相。公务之余,热衷于讲谈。皇上近侍陈洪请假从南方回来,皇上问刘绘在郡中干些什么?陈洪于是离间说:“南康郡是三州的喉舌,应该派能干的人去治理。岂可让一个年轻的爱讲学的人在那里主持工作呢?”皇上命刘绘回京任安陆王护军司马,又任中书郎,执掌诏诰。皇上命他协助国子祭酒何胤撰治礼仪。

永明末年,京邑人士盛行文章谈义,都聚在竟陵王西邸。刘绘是后进领袖,机敏聪悟有多种才干。当时张融、周..都有很高的语言技巧,张融声音优美节奏舒缓,周..言辞华丽反应敏锐,刘绘的谈吐抑扬顿挫有风采。时人评论说:“刘绘贴宅,别开一门。”意思是刘绘介于两者之间。

鱼复侯萧子响被诛后,豫章王萧嶷想向皇帝请求安葬他,召来刘绘告诉他这件事,让他写表奏。刘绘要过纸笔,一会儿就写成了。萧嶷对其中八个字最为满意,是:“提携鞠养,俯见成人。”他叹道:“祢衡也不能超过这个人呀!”后来北朝的使者来,刘绘因善于辞辩,被皇上指定接待来使,事情完毕后,撰写《语辞》。刘绘对人说:“不要说传达我的风采不容易,便只是记下我的话也是困难的!”刘绘侍奉其兄刘悛非常恭谨,和别人提起,总是称“使君”。隆昌中期,刘悛因罪要被诛杀,刘绘向朝廷请求替兄去死,高宗辅佐朝政,解救了此事。任命他为镇军长史,又调任黄门郎。高宗任骠骑时,以刘绘为辅国将军,谘议,兼录事,负责文字工作。高宗即位,调任太子中庶子,出外任宁朔将军,抚军长史。

安陆王萧宝日至为政湘州时,任用刘绘为冠军长史,长沙内史,管理湘州事务,将军称号不变。宝日至的妃子就是刘悛的女儿。宝日至喜欢她的侍婢,刘绘不答应并写了启文报告了皇上,宝日至深以为恨,从此与刘绘不和。

后因母亲去世刘绘辞官。他天性至孝,在墓下守孝三年,只吃粗米。服丧期满,任宁朔将军、晋安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管理南徐州政事。刘绘虽然性情豪爽,却厌恶军事,擅长射箭,却没有骑过马。其兄刘悛死后,朝廷议定赠他平化将军,雍州刺史称号。诏书已发出,刘绘又请尚书令徐孝嗣改掉。

等到梁王义师起事,朝廷命刘绘为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的竟陵、司州的随郡的军事、辅国将军、兼宁蛮校尉、雍州剌史。刘绘坚辞不就任。大家因朝廷昏乱,齿冷心寒,刘绘最后也没有受任,东昏侯改用张欣泰。刘绘调任建安王车骑长史,行府国事。义师包围京城,南兖州剌史张稷总领城内军事,和刘绘感情非常融洽,二人谋划废立之事,几日几夜长谈。东昏侯死后,城内派刘绘及国子博士范云等送东昏侯首级,在石头晋见了梁王,后调任大司马从事中郎。中兴二年(502)卒,当时四十五岁。刘绘撰写了《能书人名》,自称擅长飞白书法,谈论之际,颇为自矜。

本史作者认为:刑罚和礼节互相配合,才是劝戒之道,见识肤浅的人谈论政治,便分不出孰先孰后,所以这是管理社会的堤防,驾驭民众的缰绳。为政要端简,贵在统一,如果轻重不分,就会手足无措。制定律令,首先得文辞精练而意旨广泛,依据典章施行处罚,也还得参考人情。是松是严意义是不同的,是宽是猛效果也不一样,措辞有深浅,用意有增减。老的领导行事,本就不是单纯的,而后来的主持者所肯定的,便成了原则。这样历代的张弛积累下来,渐渐就会发生出入,于是刑罚会有不同的解释,法律会派不同的用场,掌握审判的人便会弄出许多道道来,而徇私舞弊之风也就兴起来了。有的钻上司个人爱好的空子,有的则利用金钱,于是有的处罚过了等于没处罚,这也算犯罪。有的被打入囚牢,其实未必不是冤枉。上司和下吏,都是通过文件来行事,于是察言观色,谁凭良心?反正申冤办狱,和我自己不相干,我只要按制南齐书度进行,就不会有麻烦。至于郡县长官管理民众,许多事情从一开始,就因人情关系来处理,根本不用法律,而用法律来定罪,往往都是有问题的。这大概是由于规定烦琐,文字和情理于是发生了冲突。况且惩罚不道德的事是难以穷尽的,盗贼是经常出现的,要想一下子就大见成效,那只是偶然的可能性。和用礼节道德来移风易俗相比,哪个收效更长远些呢?所以永明时期制定的法律,比较优宽,治理天下固然应有仁心,但往往失之过于弘厚,施行命令贵在必行,但要避免混乱不一。

赞语:袁彖对亲戚的感情,像做儿子一样。刘绘天性机悟,终于立身扬名。

猜你喜欢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司马迁
  列传第四十六·魏徵
  卷四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九十九·文苑二·脱脱
  第六十六回 飞将军射石惊奇 愚主父受金拒谏·蔡东藩
  卷第四十二·胡三省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九·佚名
  卷之三十八·佚名
  ●瀋館錄卷四·佚名
  一六六 汉票签为查覆本处房间情形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卷之九·祁韵士
  鲁迅与弟兄·周作人
  卷一 长安看花记·杨懋建
  揭亻奚斯传·宋濂
  二十九年·佚名
  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七·吴广成

      宋孝宗隆兴元年、夏天盛十五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  使人为武功大夫芭里昌祖、宣德郎杨彦敬。昌祖后官至殿前太尉,彦敬由翰林学士进参知政事,二人皆为夏国名臣。  按:昔夫子作《春秋》,无事必书首时;朱子作《纲目》

  • 卷二十八·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二十八 【起甲子齐武帝永明二年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尽丙子齐明帝建武三年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考异【提要分注齐明帝作齐高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佚名

    嘉靖三十二年九月甲辰朔礼部进明年大报等祀日册○乙巳诏发宁化王府镇国中尉表榙及其子辅国中尉知火□姜俱高墙禁住夺知火□隽知□火□奜□知爃禄米各半年榙以细故我杀妻子及婢媵等计二十余人火□姜顺父殴其嫡母致令自

  • 卷之二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艺文略八·纪昀

    艺文略 【八】 文类第十二下 【总集 碑碣 制诰 表章 四六 奏议 论策 书 文史诗评 词曲】 ○文类第十二下 总集 碑碣 制诰 表章 四六 奏议 论策 书 文史 诗评 词曲 △总集 唐百家诗选二十卷 【旧本题宋王安石

  • 卷八十六·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八十六歌颂【六】万夀恭拟南交问答一篇【谨序】【协办大学士吏部臣尚书而广总督公】福康安皇上御极之五十有五年秋八月恭遇圣夀八旬大万夀醲化匝洽湛恩汪濊东西朔南外暨裔夷君长靡有小大奔

  • 后妃四"·徐松

    内职【宋会要】宋朝承旧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婕妤、美人、才人。旧有宝林、御女、采女,国朝不置。太祖置司簿、司宾,并封县君,乐使并赐裙帔。太

  • 卷四十二、平傜之役·黄鸿寿

    宣宗道光十一年,冬十二月,湖南江华傜人赵金龙,聚众焚掠两河口。傜为苗族之一,所居皆山峒,自成村落。在湖南者为衡、永、郴、桂四州郡界,与广东之束州、广西之全州,均跨五岭之脊。民傜杂处,傜性戆鸷,不与汉民交通,汉民每欺侮之,党

  • 述赦 第十六·王符

    凡治病者,必先知脉之虚实〔二〕,气之所结〔三〕,然后为之方〔四〕,故疾可愈而寿可长也〔五〕。为国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然后设之以禁,故奸可塞国可安矣〔六〕。〔一〕本传在爱日篇后。○铎按:骤赦纵贼,此篇极论其弊。盖

  • 九经辨字渎防卷七·沈炳震

    归安沈炳震撰先儒异读周易【易书诗三经异读皆据释文其出于注疏者各摽识之】造 【干】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造刘歆父子作聚仁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宋唐荀爽董遇本作体信物 利物足以和义 孟喜京荀陆绩作利之乎 不成乎

  • 卷三·熊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明志录卷三     明 熊过 撰庄公桓子名同母文姜在位三十二年諡法胜敌克乱曰庄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见于先君之年也谓不誓于天丁而削之桓公岂禀命者乎缘桓公客死而有庶长故不待踰年而定之位谷梁

  • 卷一百三十四·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三十四刑部尚书秦蕙田?嘉礼七朝礼宋史礼志常朝之仪唐以宣政为前殿谓之正衙即古之内朝也以紫宸为便殿谓之入閤即古之燕朝也外又有含元殿含元非正至大朝防不御正衙则日见羣臣百官皆在谓之常?

  • 大乘掌珍論卷上·欧阳竟无

      清辯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普爲饒益一切有情正發無上菩提大願.等觀世間常爲種種不正尋伺紛擾暴風亂   心相續.邪見羂網之所羂網生死樊籠之所樊籠.無量憂苦毒箭所射諸有所行皆離   明慧.故我依

  • 正法华经卷第七·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安行品第十三  于是溥首大士白佛。唯大圣。此诸菩萨恭敬世尊。所当劝悦难及难及。何时应当为一切众说斯经典。佛语溥首曰。菩萨先处二法乃应讲经。一曰威仪。二曰礼节。何谓菩萨解知威仪

  • 不可著怕魔·印光

    吾人不做伤天损德事,怕甚么东西?念佛之人,善神护佑,恶鬼远离,怕甚么东西?汝若常怕,则著怕魔,便有无量劫来之怨家,乘汝之怕心,来恐吓汝,令汝丧心病狂,用报宿怨。且勿谓我尚念佛,恐彼不至如此,不知汝全体正念,归于怕中,其气分与佛相隔,与

  • 百论疏卷上·吉藏

    释吉藏撰释舍罪福品第一此论玄义已入大科。今释品名开为六意。明品偈第一。释偈义第二。办多少第三。释相生第四。释品名第五。简舍破第六。此论梵本有于百偈。肇师云。后五十偈于此土无益。故阙而不传。依其本名犹称

  • 卷十六·性音

    宗鉴法林卷十六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四世 福州长庆大安禅师(百丈海嗣) 住沩山时号懒安。室中每问僧。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意旨如何。疎山仁闻。特入岭请益。值师泥壁次。便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岂不是和尚语。师曰是。

  • 参同契五相类秘要·卢襄

    参同契五相类秘要。北宋卢天骥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街类。题“太素真人魏伯阳演,宣德郎权发遣提举淮南西路学事借 绯鱼袋臣卢天骥上进。”卢为北宋人。魏伯阳显为托名,李约瑟 《Science and civi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