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九、生活一斑

溥仪每天在宫中的生活怎样呢?很难具体的描写。恰好找到一本溥佳的日记,溥佳是溥仪的侍卫官,常和溥仪在一起,看溥佳的行动,也就可知溥仪的生活。

康德七年(一九四○)一月四日 十时正上班,照例事务后,一时余上去侍膳、推手、打球,故觉乏累异常。

四月二日 正午还殿,即上去,闲谈后侍膳。又至前楼看鱼临帖,并赐夕ハコ(按,这是淡巴菰的译音,便指卷烟)多半筒(阿大斯[按,“阿大斯”乃指半打,是Half Dozen的译音])。四时,退下。

四月十五日 一时半,上去侍膳后,看《推背图》。人事循还,一治必有一乱,岂有月常圆之理耶?不过一台戏耳,一笑视之可也。三时半,退下。

四月十八日 一时散朝,即上去侍膳,谈诸丑众兽之事。三时,退下。

四月二十二日 一时许上去,侍膳后,上修理ソカネ(按,是眼镜)予任ツヤリ(按,是通译)。二时余,退下。

四月二十四日 一时上去,侍膳后,练拳。三时,退下。

五月八日一时余上去,晒太阳,又赤背练拳。侍膳后,赏旧皮鞋二双。当此物资将罄之时,实不无小补。二时许,退下。

五月二十九日 二时余上去,侍膳后,雨中闲步。后看地图(オロハ[按,这是欧罗巴的译音]),三时四十五分退下。

十二月四日 过午上去,先练习滑冰。侍膳后,吉冈上去,又同上及吉滑冰,稍入门径,然因年岁关系,笨多多矣。三时半,退下。

十二月二十五日 七时半进宫。八时四十五分,上去侍洋膳。为圣诞节而不说穿,亦矛盾成趣。

溥佳日记后,又有“日记专用语义疏”几项,其第十项解释上引第一条中“照例事务”道:“照例事务者,即每日十时半到前楼去楼上,再引导上至后楼,有时带领觐见。正午侍上还殿后,告大臣等散朝。”文中“前楼”是指缉熙楼,“后楼”是指勤民楼,“还殿”是指同德殿。然日记中载“照例事务”的地方很少,足见溥仪临朝听政也是难得之事。

溥仪向有晏起的习惯,民十七年(一九二八)在天津时,郑孝胥“二月初六日进呈”诗二首之一说:

我皇出狩虽在外,治术精研逮闲暇。一朝复辟贵有备,尝胆卧薪无日夜。苟能裘衣仍待旦,锐气已足震华夏。惰慢邪僻期尽除,当使周宣避三舍。(《海藏楼诗》卷十一,页十八)便为针砭溥仪晏起的坏习而作。然而溥仪到了满洲后,仍没有纠正。据说,通常是上午十时至十二时间才起身,下午三时至五时间才进午餐,夜餐总在十时以后,到上午二三时才就寝。所以如果第二天早上要有甚幺约会或典礼,常在隔夜关照侍从要早早叫醒他。下面两段记录,正是确实的起居注:

康德二年(一九三五)十二月四日 下午十点,严宗渊传:“明日早九点,与楼上通电话,多打几次。号码三四一三八、三四一五四。”(《记事簿》[按,“三四一三八”是缉熙楼上西前间电话,“三四一五四”是西套间电话])

康德五年(一九三八)二月十七日 夜内二时五十分,严宗渊电话传:“明晨九时(按,实在应说今早)往楼上打电话,三四一四一。”(《传差草记》第十八册[按,“三四一四一”是缉熙楼上廊子电话])

光从文字看,夜间十点和二时五十分还在传话,已可见溥仪就寝之晚;而到早上九时还要打电话,更可见溥仪起身之晚。下列一段记录,则又是表示溥仪平日的晏起:

康德五年(一九三八)二月十八日 上午九时五十分,陈曾矩请假销假,十二时十分见。(《记事簿》)

人家早上九时五十分就来,而溥仪直到中午十二时十分接见,他的晏起更可说是信而有征了。

溥仪每天在宫中做些什幺事,也可在下面几条记录中得知大概:

康德二年(一九三五)十月二十四日 吴效周传:“查茶房家具,如有破坏损伤,即注帐上。”

十一月十八日 曹裕光传:“茶膳房发单,不必每日送伊室内。如伊要看时,派人至司房要。”

十二月七日 曹裕光传:“嗣后单据粘存簿发单上,何人买的物品,将名字写于单上。”

康德三年(一九三六)一月四日 上交户口报告表,并谕:“外间要时,即付给。”(以上《记事簿》)

康德三年(一九三六)二月十四日 吴天培传:“太监张德润补殿上,月例饭银均照殿上例。”

三月十八日 吴天培传:“励强开除。”

五月十日 (毛)永惠奉谕:“二格格跟来太监一名、妈妈一名,下厨房预备饭食,照外边饭银例,每月七元。”

七月二日 吴天培传:“罚茶房茶役双长庆、周长端、周春祥,各罚一个月月例。”

七月十九日 (毛)水惠奉谕:“赏还茶房茶役周长端、双长庆、周春祥各半个月月例。”

十二月十日 上传:“每月赏德水妈五十元,停止。”

康德四年(一九三七)七月十七日 李长安传:“罚洋膳房厨役于清和三元,因点心内有苍蝇腿。”(以上《上传赏罚簿》)

康德七年(一九四○)十一月十一日 传谕:“早晨买物,用(汽)车一次,余用马车。”(《毓崇日记》)

这些分明是一个管事或主妇该做的事,而现在却由做皇帝的溥仪躬亲料理指挥,也可反证溥仪的皇帝决没有万机待理,正是太过清闲,因有如此心情及于琐事了。或许这也是摹仿他的祖先,像《宫史》所载,康熙和乾隆诸帝对于宫中事务都是巨细必亲的。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七·宋濂
  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一·张廷玉
  卷四百五十五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续录卷五·昭梿
  卷之一百六十六·佚名
  第二十八册 天聪四年五月·佚名
  一二六二 热河总管全德等奏覆校书籍人员已到热河并收发办理缘由折·佚名
  一○八八 军机大臣奏遵查四库全书内添改抽挖各书办理情形片·佚名
  八三八 贵州巡抚李本奏查缴禁书解京销毁折(附清单一)·佚名
  杨素传·李延寿
  丘浚传·张廷玉
  东周欲为稻·佚名
  第六十五章 从副总统到代总统·李宗仁
  卷四十二·徐天麟
  卷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赖良

    钦定四库全书大雅集卷八元 赖良 编唐珙【字温如会稽人】过洞庭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墨兰瑶阶梦结翠宜男误堕仙人紫玉簪鹤帐有春留不得碧云扶影下湘南孙华【字元实】枫桥夜泊画

  • 卷三·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三明 李攀龙 编魏乐府短歌行二首【武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

  • 贯休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诗僧、画家。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县)人。七岁出家,后云游四方,广事干谒。乾宁初年(894),谒吴越王钱鏐,献贺诗,中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之句,钱鏐有称帝野心,要他把“十四州”

  • 卷四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九十五·儒林六·脱脱

        ◎儒林六   ○陈亮 郑樵 李道传   陈亮,字同父,婺州永康人。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着《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相与论难,奇之,曰:"他日国士也。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三·乾隆

      唐  中宗皇帝  【庚寅】嗣圣七年【是年九月周武氏天授元年】春正月帝在房州  二月太后防贡士于洛城殿  贡士殿试自此始【补阙薛谦光上疏曰选举之法宜得实才取舍之间风化所系今之选人咸称覔举奔竞相尚諠诉

  • 辽史拾遗卷二十四·厉鹗

    钱塘厉鹗 撰补国语解鹗案辽火国语解亦有不专为国语者如君基太一神叶格戯果下马堂印堂帖之类予于史文所有而注未详者列于前史文所未有今补者列于后国语之外风俗物产皆缀缉焉貔狸【案此条内移离毕应改伊勒希巴贺跋支应

  •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洪武三十年夏四月癸未朔享太庙○赐国子监生夏衣人五件有家室者人加帛二疋○甲申礼部奏先王制礼所以辨上下定尊卑国朝定为礼制行之既久玩习为常相见之礼往往淩越等分有乖礼意请申禁之 上命六部都察院翰林院等官议凡百

  • 卷之八百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王昕传·李延寿

    王昕,字元景,从小就很爱学习,能背诵《尚书》。  王昕与太原王延业一起去见魏安丰王延明,延明非常赞美王昕。太尉、汝南王元悦任用他为骑兵参军。按旧规矩,王外出时骑兵要穿上戎装,持刀陪从。王昕觉得很羞耻,所以不肯跟在骑

  • ●皇朝通典卷三十九·佚名

    職官十七 ○職官十七 藩屬各官 土司各官 僧錄道錄等司 △藩屬各官 外藩蒙科爾沁等二十四部四十九旗喀爾喀四部八十五旗青海四部二十九旗阿拉善厄魯特一旗烏蘭烏蘇厄魯特二旗額濟訥土爾扈特一旗杜爾伯特十六旗每旗扎薩

  • 卷二十二·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二十二大理寺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二十二大理寺国朝官制大理寺卿满洲汉人各一人【满洲初系二品顺治十六年改为三品康熈六年复为二品九年定满洲汉人俱为正三品】少

  • 卷四十三·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四十三    明 湛若水 撰治国格【凡七目】 事君使臣  立教兴化  事长慈幼使众临民  正朝廷   正百官 正万民 臣若水序曰治国何以言格物也程颐曰格者至也物

  • 卷三十·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三十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经解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集说石梁王氏曰孔子时春秋之笔削者未出又曰加我数年卒以学易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岂遽以此敎人哉所以教

  • 卷二百八·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二十七复次善现,内空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内空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内空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

  • 卷第三十·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小乘经藏之五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 非宝寸阴是竞资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十善业道品第一。因外道说佛法与彼无别,新学比丘不能答

  • 续传灯录总目录卷下·居顶

    卷第二十五大鉴下第十五世 五祖演禅师法嗣二十二人昭觉克勤禅师 太平慧懃禅师龙门清远禅师 开福道宁禅师大随元静禅师 无为宗泰禅师五祖表自禅师 龙华道初禅师九顶清素禅师 元礼首座普融藏主 法閦上座(已上十

  • 佛说法王经·佚名

    于其光□□□□□□□□□菩萨□□□□□□□□即从坐起。绕佛三匝却住一面。五体投地悲泣流涕而白佛言。天中尊如来欲入涅槃。时欲将至。若灭度后千五百岁。五浊众生多作恶业专行十恶。如此众生福德力薄。于佛所说十

  • 张庄僖文集·张永明

    文集。 明张永明(1499—1566)撰。五卷。永明字钟诚。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靖进士。擢南京刑科给事中。连劾张瓒、严嵩等。官至左都御史。永明素清谨,以整饬纲纪为己任。卒谥庄僖。是集约六万四千字。含疏四卷,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