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百五十二

洪武三十年夏四月癸未朔享太庙

○赐国子监生夏衣人五件有家室者人加帛二疋

○甲申礼部奏先王制礼所以辨上下定尊卑国朝定为礼制行之既久玩习为常相见之礼往往淩越等分有乖礼意请申禁之 上命六部都察院翰林院等官议凡百官以品秩高下分尊单其品级近者相见行礼则东西对立稍卑者居西高者居东其品秩相越二三等者卑者居下尊者居上其相越四等者则卑者拜下尊者坐而受礼有事则跪白如一品与二品相见二品居西行礼一品居东答礼与三品四品相见三品四品居下行礼一品居中答礼与五品以下相见一品坐受禀事则跪余放此其司属官品级亚于上司官者禀事则跪凡近侍官员难拘品级行跪拜礼亦不许与外官交接凡同僚官品级有高下者不拘凡大小官员于内府相见不许跪拜若官员出入街道亦不许抗慢其余军民人等于街市遇见官员引道经过即须下马却避不许冲突违者论其罪议上从之

○乙酉敕晋王 今上备边十事其一曰向者发往开平防边擒胡大小将校宜遣人阅实明白具籍以闻是时塞草方青胡人必顺水草而南宜谨斥候广布置务殚智虑设法堤防每一堠用马二疋而以三十堠为一路计用马六十疋其相去或二十里或三十里则设一路总十路则用马六百匹其布置之法则由内而外其近里则二十里为一堠计十堠外则十五里为一堠又计十堠又外则十里为一堠又计十堠以此撙节一路可望五百里少有烽警则无不先知矣其二曰须选人领精骑或五六千或七八千在百五十里至二百里外一路潜伏以侦望之则可知彼之虚实矣其三曰所设十路斥堠每处为三十层每层马二匹东西相去二百里广受所发防边将校东五层内西五层内皆须在十层两间以候远望消息仍令每堠垒炮积薪务严备豫昼则望烟夜则望火至加防慎则彼之多寡亦可知矣其四曰王所统大军除发去都督等员率领堤备其余护卫或一万或二万王亲率于附近屯所往来牧放仍须被坚执锐夙夜加谨望远者去王约三十里不许顷刻有怠王之队伍常在斥堠以里不宜久驻一处东西南北往来莫测又须趁逐水草随营牧放以就孳焉其五曰今年八月二十日晋王 燕王起程九月一日辽宁谷代起程务在约量程途同至京师朕别有议非面谕不可也其六曰今年屯种自东胜至开平开平至大宁广宁须于五月一报禾苗长餋何如七月再报结实何如十月又报所收子粒若干一岁三报不惟使朕知边储虚实而屯军亦不至懈力矣其七曰晋王 燕王宜督诸王并都司行都司报知孳畜预战马数必从行太仆寺点视稽验自洪武二十三年至于今通计所产驹若干悉数以闻其八曰京师发去江淮太仆寺孳生马及战马八年之间数该七万王督诸王及都司行都司以逐年领马之数稽其原领月日暨受马月日条列具陈仍命太仆寺督并更加号令催督都司行都司毋容少怠其九曰向者所发有罪大小将校须悉心点视立成队伍其中有名到而人不至及有病亡者皆须明白具数以闻其十曰不分大小官员并军校等凡领骒马验其关领月日每年纳驹一匹仍须审其孳产有无不可一概徵索特谕尔知如敕奉行

○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戊子命右军都督府遣镇抚刘正于泸州市绵布往西番易马凡用布九万九千余疋得马一千五百六十匹命分给建昌盐井二卫军士操餋

○己丑旌表苏州府昆山县民水得妻李氏贞节

○改秦州茶马司为西宁茶马司迁其治于西宁从长兴侯耿炳文之请也

○辛卯 上以书谕 今上曰玉林天城皆西北要地非坚城深池不可以守今山西军已筑玉林城其天城城宜令北平军士筑之期今岁完否则来年完之毋促役以困其力也

○制谕征西将军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曰四川狭西两界相接之地自定天下以来番汉顽民多潜遁山谷间不供征徭不惧法度近者高福兴等从山贼作乱阻官道杀人民故命尔等讨之大军既至其良善者招谕付所司编管为军余不顺化者必平之乃可班师山深道险难以骑战如军中有马宜发还都司牧餋止留二三千可也应有机务条列以闻

○敕晋王 今上曰近钦天监奏占天象当有胡兵入寇朕以为不特天象可徵以人事度之胡人亦有是谋何也前岁秋山西塞外降胡逃归岭北此数人居山西八年安得不以中国虚实为胡人谋乎此胡人入寇之端也自今其令都司行都司简阅步卒骑兵或三万或二万常兼数万步卒而骑兵每五百以一将领之五百分为五队每队领以一战将而五将咸听一将之令往来折冲以摧贼阵步兵亦如骑兵之法选将领之严饬队伍与骑兵并进而夹攻我马虽少步兵则多胡马虽多彼无步卒苟有侵犯可与战矣其深体朕意毋忽

○古州蛮寇林宽复率众犯新化突至平茶守御千户纪达率壮士七十余人击之贼众大集达突入贼阵手杀数人以枪横挑一人掷之及流矢中臂达拔之复战贼大惊曰是平茶纪蒙耶即遁去盖蛮人称官为蒙云 上闻之嘉达勇略赐以钞帛

○癸巳户部上富民籍名先是 上谓户部尚书郁新吏部侍郎张迪等曰人有恒产斯有恒心今天下富民生长田里之间周知民事其间岂无才能可用者其稽诸户籍列名以闻朕将选用焉于是户部奏云南两广四川不取今稽籍得浙江等九布政司直隶应天十八府州田赢七顷者万四千三百四十一户列其户名以进命藏于印绶监以次召至量才用之

○甲午广南卫火延烧四门城楼及卫治仓库军器官文书军民庐舍伤人

○定考核署事官员监生等第时刑部司务杨正等具列郎中以下官及历事监生勤谨与其才力不逮者以闻 上命勤谨者仍治其事才力不逮者下群臣议吏部侍郎张迪会议凡实授官在任三月才力不逮者考奏黜降署事及历事监生三月才力不逮者仍送监读书从之

○丙申升刑科给事中张思恭为刑部右侍郎人有暮夜以金遗思恭者思恭却不受其人委金而去诘旦思恭言于朝 上善思恭有守遂升其官仍以其金赐思恭

○置安东沈阳二郡牧千户所时韩府沈府护卫官军先往东胜立卫特置二所隶之

○思南宣慰使司田大雅母杨氏来朝贡马及方物诏赐白金文绮钞锭

○上以武官多私役军卒踰法制命礼部考定其从人额数于是礼部议指挥及同知六人佥事及千百户卫所镇抚四人皆于正军伍内取用轮番更直每三日一易下直则归队伍操练凡卫所直厅六人守门二人守监四人守库一人止选老军充役每月一更直 上以正军占役太多宜减其数指挥使至佥事人四人千户以下人三人百户以下人二人每三日一更余如所议著为令

○丁酉诏革所在铁冶所山西交城县大通冶吉州豊国冶富国冶江西临江府新喻冶袁州府分宜冶湖广武昌府兴国冶河南钧州冶新安冶四川蒲江县新市冶凡九所以其采炼病民故罢之

○己亥命湖广都指挥使齐让为平羗将军蕲州卫指挥佥事胡冕为左副安陆卫指挥佥事宋晨为右副统兵五万讨古州蛮寇林宽等

○赐在京致仕武官小麦指挥二十石千户卫镇抚十石百户所镇抚五石监工及江淮济川指挥五十石千户卫镇抚三十石百户所镇抚二十石

○壬寅征南将军都督佥事顾成等平水西诸蛮初普定卫西堡长官司土官阿傍作乱贵州都指挥使司发兵讨破之贼酋卜剌赞等遁去与土官阿火者助必登劫杀官军至是成遣普定卫指挥顾统立赏格诱禽卜剌赞复射杀阿火者必登援绝远遁水西平

○癸卯置东平州及肥城二千户所以民编甲屯守复发山东布政使司按察司杖罪囚人补之

○升骁骑卫指挥佥事王聚虎贲卫指挥佥事翁义为湖广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

○以前刑部尚书杨靖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擢监察御史严震直为右都御史

○宥署佥都御史邓文铿刘观景清罪初文铿等奏事罢以奏本送刑科既而以事差讹私怀都察院印至科更易之为给事中所奏诏下狱至是宥之命往四川狭西讥察私茶

○辛亥以唐庸为给事中庸宁夏人父中尝为贵州卫戍卒庸代役时有令凡军民怀一材一艺者得以自效庸诣阙自陈吏部奏庸正军宜还戍上曰令既下而背之是不信也人有才而不用是弃贤也遂擢用之  

猜你喜欢
  卷十二·李心传
  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五十五·佚名
  ●二六、墨馀小感·秦翰才
  已畦琐语跋·叶燮
  卷九十九·佚名
  四七○ 云贵总督李侍尧等奏查出已禁未禁各书一并解京招(附清单二)·佚名
  儒林宗派卷十四·万斯同
  ●卷二·文秉
  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 第二十一·班固
  卷十五 上 王子侯表 第三上·班固
  卷二十一·佚名
  陈纪九 高宗宣皇帝下之下太建十三年(辛丑、581)·司马光
  五七 一个有利的特点·邹韬奋
  职官一三·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七十四·彭定求

        卷374_1 【乱离】孟郊   天下无义剑,中原多疮痍。哀哀陆大夫,正直神反欺。   子路已成血,嵇康今尚嗤。为君每一恸,如剑在四肢。   折羽不复飞,逝水不复归。直松摧高柯,弱蔓将何依。   朝为春日欢,夕为秋日

  • 丁集第三·钱谦益

    陆永新粲一十七首【俎上翁】广武城边列旗鼓,重瞳拔山气如虎。手提老翁坐高俎,汉王嫚语项王怒,俎上老翁心独苦。心独苦,儿不闻,儿言但索杯中羹。儿自生,翁自死。三军缟素为何人?幸有君臣无父子。君不见当

  • 列传第十二 张惠绍 冯道根 康绚 昌义之·姚思廉

    张惠绍,字德继,义阳人也。少有武干。齐明帝时为直阁,后出补竟陵横桑戍主。永元初,母丧归葬于乡里。闻义师起,驰归高祖,板为中兵参军,加宁朔将军、军主。师次汉口,高祖使惠绍与军主硃思远游遏江中,断郢、鲁二城粮运。郢城水军主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大明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敕修万历十二年正月己卯朔上御皇极殿百官行庆贺礼赐三辅臣上尊珍馔庚辰禁诸宗室陈乞初代府宗室廷坑等父母已经受封所生之子在未奉条例先者应续请封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二·佚名

    万历六年二月壬午朔吏部覆议近南京科道官<婠勶-釒>论南京吏部尚书潘晟谓考察郎中包大爟吕若愚议处太轻本部覆奉钦依留用今御史郑锐又复追论前事夫晟性质敦厚学识优长自掌留铨益无訾议且既奉 明旨似难别议 上仍留晟供

  • 卷之三百四十·佚名

    咸丰十一年。辛酉春正月庚寅朔遣官祭太庙后殿。  ○上诣绥成殿行礼。内廷王、御前大臣军机大臣随同行礼。  ○诣武庙拈香。  ○御澹洎敬诚殿受朝作乐宣表如仪。  ○御勤政殿赐近支亲藩等宴。  ○署湖南巡

  • 卷之一百零四·佚名

      顺治十三年。丙申。冬。十月。乙亥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颁顺治十四年时宪历。  ○以正蓝旗汉军甲喇章京克星格、为本旗梅勒章京。  ○吏部奏言、满官京察则例、

  • ◎狂奴故态·李定夷

    印铸局副局长易顺鼎氏,世所称为龙阳才子者也。近该局局长吴笈孙氏,为易详请给予三等嘉禾章。向例此等公事,从无干驳者。易氏自谓可以垂手而得,不料此项请奖呈文,竟未蒙照准。传闻黎总统阅此呈后,即将易顺鼎三字之旁,加以朱圈

  • 古朴传·张廷玉

    古朴,字文质,陈州人。洪武年间以太学生身份清理郡县田赋和图籍,回来后隶属于五军都督府,管断事理刑。他自陈家贫,愿得俸禄奉养母亲。皇上称赞他,授予他工部主事。母亲去世时,官家拨给船让他归葬。守孝期满后,他改到兵部,累升为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三 洪武四年闰三月甲寅朔,诏诸郡县军以田三顷为率,税粮之外,悉免襍役,若有余田,计其余役与民同。 置延平卫指挥使司。 乙卯,广东南海县西林寨巡检蹇思明等送官牛至京,多道死。工部奏令转送临濠,死

  • 击鼓·佚名

    --征夫的内心情怀【原文】击鼓其镗①,踊跃用兵②。"土国城漕③,我独南行。"从孙子仲④,平陈与宋⑤。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⑥,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⑦,与子成说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变化品第七·佚名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何故授阿罗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何故复说无般涅槃法众生得成佛道。又何故说从初得佛至般涅槃於其中间不说一字。又言如来常在於定无觉无观。又言佛事皆是化作。又言诸识刹那变

  • 于清端公政书·于成龙

    清于成龙著,蔡方炳、诸匡鼎辑,八卷,康熙二十二年(1683)刊印,“清端”为著者卒后之谥号。本书辑著者于广西、四川、浙江、湖北、两江、安徽、直隶等地历任诸职时所作之禀谕、奏议、檄文、书信等各类政牍文书230余篇。

  • 岳游纪行录·湛若水

    湛若水撰,游记。嘉靖二十三年八月初九日辰时,在西樵发舟,作发南岳初程诗云:朝出樵山云,暮登祝融峰。问之何神速?此在一念中。夫子示何远?精意有潜通。圣途虽万里,谁道末由从?

  • 思无邪小记·姚灵犀

    民国情色专家姚灵犀耗时十五年,引用千馀种书籍的民初性文化大全!凡举性风俗;性知识、春宫秘戏图、宫阉祕辛,无所不谈,让您大开眼界!

  • 桓真人升仙记·佚名

    桓真人升仙记,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为南北朝或隋唐初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本篇记述桓真人升仙之事。桓真人即桓闿(一作桓法闿),据称为西蜀华盖山仙君李桓之弟子,后拜梁朝著名道士陶弘景为师。

  • 真山民集·真山民

    诗别集。南宋真山民(约1274年前后在世)撰。一卷。山民真名不详,或云名桂芳,括苍(今浙江丽水)人。或以为真德秀之孙。宋末进士。痛值乱亡,深自湮没。惟所至好题咏。此集收诗凡百十六首。多为咏物述怀、探幽赏胜之作,未

  • 白莲集·齐己

    诗别集。唐僧齐己撰。齐己《白莲集》系其卒后由门人西文收集、孙光宪编辑而成的,于后晋高祖天福三年(938)勒成十卷,共八百十篇。据《直斋书录解题》云,《白莲集》十卷外,尚附《风骚旨格》一卷。此书北宋曾刊行,传世既久,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