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读罢《宣统政记》

民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十一月三日,我第一次到长春(满洲国的首都,叫做新京),二十二日匆匆回北平,大好光阴闲里过,所见到的只是到处挂着苏联国旗和红布标语之类,听到的只是一片“上高”之声(苏联盟友说“顶好”,国人随口效之),此外可说一无所得。三十五年(一九四六)一月二十四日,我第二次到长春,因为仍闲着没事,买了一部(宣统政记)来读。其时(一九○九~一九一一)清政府正积极经营东三省,练新兵,造武器,筑铁路,开海港。这位宣统帝,便是后来做满洲国傀儡的溥仪;而第一位的满洲国务总理郑孝胥,也曾在当初参加这种经营工作。抚今追昔,温故知新,实在不胜感慨之至。(政记)读完,听到满洲宫廷开放,先去逛了一次。又从朋友处见到溥仪收藏的图书字画目录、溥仪弟妹的家信,还有许多从宫中流出的文物珍玩。于是动了一个给溥仪的一人一家写成一本书的念头,也就作为一种客中的消遣。接着便认真搜集资料。不料三月二十二日又匆匆离开长春。在锦州住了两夜,二十四日到山海关,登关认看关下的满洲国界(按:民二十二年[一九三三]五月三十一日塘沽停战协定成立,次年一月一日,日本便硬把原属河北省临榆县的第一区和第五区──城东区域──划归满洲国,列入奉天省的绥中县)。二十五日到北平,令人想起溥仪做宣统帝时的禁城。三月六日到天津,又令人想起这是溥仪做过寓公的旧地。二十四日回抵上海,溯从民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十月开始飘流到后方,离家实已八年有半。过了一个多月,终于把这书写成,而回首长春,又经过了一个沧桑之变。

现在先说这书所据的材料的来源。

第一,是实地调查所得:

三十五年(一九四六)二月五日 在满宫(一般人叫做宫内府)。

二月七日 在满宫。

二月二十二日 在满宫。

三月二日 在满宫。

三月五日 在满宫。

三月十四日 访般若寺明贤贵妃殡宫。

三月六日 过杏花村新宫基址。

以上除二月二十一日和三月十四日外,都是和许大卢君新民同行。三月初旬路过天津,又在旧日本租界认看溥仪所住过的地方和他所有的房产。

第二,是人物访问所得:

一位最后任的宫内府某处处长。

一位侍从武官。

三位宫内府中级属官,其中一位曾调在内廷司房做事。

两位曾和宫中有往来的商人。

此外还托人访问了两位溥仪的懿亲。在北平时,又托人访问了两位溥仪的宗人。他们的姓名,或许不乐意在我这本书上公开发表,所以我就不说。

第三,是记录征取所得:

△书籍簿四本

第一册总目,康德十二年(一九四五)五月十五日止。第二、三、四册细目,另第二册一本

△御笔手卷册页挂轴簿一本

手卷二十号,康德八年(一九四一)八月二十六日止。册页十三号,康德九年(一九四二)一月二十七日止。挂轴一百十号,康德七年(一九四○)九月二十三日止。

△新旧手卷册页挂轴簿一本

手卷新七号,康德六年(一九三九)二月二十八日止;旧五十五号,康德五年(一九三八)一月二十六日止。册页新二十二号,康德九年(一九四二)九月十四日止;旧十六号,康德八年(一九四一)一月二十三日止。挂轴新九十七号,康德十一年(一九四四)十二月三十日止;旧三十二号,康德八年(一九四一)十月六日止。

△日本手卷册页挂轴簿一本

手卷三十号,康德五年(一九三八)十二月十四日止。册页二十二号,康德九年(一九四二)九月十四日止。挂轴九十九号,康德九年(一九四二)三月四日止。

△装钉报本簿一本

大同元年(一九三二)五月份至康德元年(一九三四)七月份。

△主子银器簿记一本

上字银器号四十一号,康德元年(一九三四)七月十九日止。

△银器金器簿一本

银器一百二十二号,康德十二年(一九四五)二月五日止。金器三号。

△如意簿一本

九十九号,康德十二年(一九四五)二月五日止。

△陈设簿一本

三百六十九号,康德元年(一九三四)五月二十四日止。

△衣料簿记(主上)一本

五百七十六号,大同元年(一九三二)十二月

十五日至康德五年(一九三八)四月二十九日。

△被褥枕簿一本

被褥四十八号,康德八年(一九四一)七月三十日止。枕十六号,康德十年(一九四三)八月二十八日止。

△围巾皮带手绢手套袜子裤衩簿一本

围巾,康德七年(一九四○)十二月八日止。皮带,康德十年(一九四三)七月二十二日止。手绢,康德二年(一九三五)十一月二十一日止。手套,康德九年(一九四二)二月二十七日止。袜子,康德十年(一九四三)九月十七日止。裤衩,康德七年(一九四○)八月二十二日止。

△地毯靠垫簿一本

地毯五十二号,康德五年(一九三八)十月十八日止。靠垫五十四号,康德八年(一九四一)九月二十七日止。

△另一本

地毯五十一号,康德四年(一九三七)三月十七日止。靠垫五十四号,康德九年(一九四二)六月五日止。

△手杖弓箭簿一本

手杖二十四号,康德二年(一九三五)九月二十一日止。弓箭五号,康德二年(一九三五)八月十日止。

△另一本

手杖二十三号,无弓矢。

△话匣及无线电簿一本

话匣,康德五年(一九三八)十一月二十六日止。

△运动具玩物簿一本

运动具三十二号,康德六年(一九三九)十月十七日止。玩具九十号,康德七年(一九四○)九月二十六日止。

△像片玻璃版簿二本

一二,康德八年(一九四一)三月止。八时,康德五年(一九三八)四月一日止。六时,四时,胶片,康德三年(一九三六)十月止,接第二册,康德四年(一九三七)二月二十七日止。

△另第二册一本

胶片,康德三年(一九三六)十二月止。

△杂物纪念章电灯簿一本杂物二百五十七号,康德十一年(一九四四)九月一日止。纪念章二十号。电灯二十六号,康德元年(一九三四)十月九日止。

△药品簿一本

康德八年(一九四一)四月十一日止。行邸原存物品清册一本二百八十三款。

△眼镜簿一本

康德二年(一九三五)三月八日止。

△记事簿一本

康德二年(一九三五)九月八日至三年(一九三六)五月九日。

△又一本

康德十年(一九四三)一月三日至十二年(一九四五)八月十日。

△传差草记第十八册一本

康德五年(一九三八)二月五日至二十七日。

△天气晴雨簿一本

康德三年(一九三六)一月一日至康德五年(一九三八)二月九日。

△上传赏罚簿第三册一本

康德二年(一九三五)十二月二十八日至三年(一九三六)八月一日。

△进奉簿一本

大同元年(一九三二)七月五日至二年(一九三三)一月十六日。

△又一本

康德元年(一九三四)五月十五日至二年(一九三五)五月十七日。

△收信簿一本

康德元年(一九三四)六月十三日至五年(一九三八)六月六日。

△收信检查簿一本

康德二年(一九三五)九月十四日至十月十二日。

△签名簿一本(掌礼处集)

康德二年(一九三五)至七年(一九四○)。

△访日宣诏纪念日参贺签名册

康德五年(一九三八)。

△上用出入银钱流水账一本

大同元年(一九三二)五月二十八日至八月十三日。

△内廷汇款簿一本

康德七年(一九四○)七月十七日至康德十年(一九四三)三月。

△膳房日用簿第七册一本

康德元年(一九三四)十二月一日至二年(一九三五)三月三十一日。

△又第十三册一本

康德三年(一九三六)六月至八月三十日。

又第十八册一本

康德四年(一九三七)七月十一日至十月十日。

△洋膳房日用簿第二十册一本

康德五年(一九三八)九月十一日至十二月三十日。

△细流水帐一本

康德五年(一九三八)七月十六日至六年(一九三九)九月十日。

△净存内用收据粘存簿第一册一本

康德元年(一九三四)七月十二日至二年(一九三五)三月。

△近侍处日记一本

康德六年(一九三九)元旦至十四日。附壬午(康德九年[一九四二]十二月二十二日)至甲申(康德十一年[一九四四]十二月三十日)祭祀记录。

△溥佳日记一本

康德七年(一九四○)。

△溥佳妻日记二本

康德五年(一九三八)、六年(一九三九)。

△毓崇日记一本(内有裁去的)

康德七年(一九四○)。

△毓瞻日记一本

康德十二年(一九四五)。

△溥杰三格格润麒信第四册、第十册二本

大同二年(一九三三)七月至十月。康德三年(一九三六)十月至四年(一九三七)五月。

△溥修信第一册一本

康德五年(一九三八)三月至十一年(一九四四)六月。

△内廷司房函电稿粘存簿二本

康德七年(一九四○)五月五日至八年(一九四一)七月十三日。八年(一九四一)七月十一日至九年(一九四二)十一月二十一日。

其他零星案卷和刊印书册,将在后文引证时分别注明,这里不及逐一备载。这些记录,都就在长春摘抄(错误脱落的字句,都照旧不改,保存真相)。其时我住满炭大楼四○○号,后移四○七号,及动身到锦州,因飞机限制携带东西,只好留在四○七号。此刻已存亡莫卜。这座满炭大楼,曾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所在,也曾是中国共产党东北政治局所在。

再说,这本书大部分是于北平和天津削稿。北平是在钱粮胡同九号,传说川岛芳子曾在那里住过;天津是在铁路招待所三号,这原是一家日本旅馆,叫做橘庄。雪泥鸿爪,也值得一记。

如上所说,我写这本书的动机,只预备记述溥仪一人一家之事。所以关于满洲国政治问题,避去不谈。也因为这是范围太大了,不知从何说起,而在我也没有兴趣。然而光是溥仪一人一家之事,因限于手头所有材料,也不过一鳞一爪罢了。

记述溥仪的书,就我所知,有英人庄士敦(Johnston)所作《Twilight inForbidden City》;美人德菱郡主(满族女子嫁与美国人)所作《亨利溥仪传》(良友译印本);到满洲国后,先有胡嗣瑗的《执政起居恭纪》,沈瑞麟的《今上起居恭纪》、《皇上乾德恭纪》,更把这三篇再加上张景惠所作广播词和林出贤次郎所作记事,合印一书,叫做《今上圣德记述纂要》;又有日本人中保与作所作《满洲国皇帝》;满洲国倒后,则有《裕仁与溥仪》一书。我于以上各书,除庄士敦所作没有寓目外,都曾看过。但这本书几全凭我所得材料写成。

满洲国是伪组织,大同和康德是伪年号,溥仪是伪执政、伪皇帝,郑孝胥之流也是汉奸,是叛逆。人们在文字上的表示,照例冠上“伪”、“逆”等字样,或在他们名称上加上一个符号。但我写这本书,为求行文的便利,就没有来这一套。好在他们的奸伪叛逆,早被认定,更没有再加形容的必要。

我五游满宫,都在下午三时左右。其地在市廛之外,积雪笼罩了一切,车马之迹几绝,鸡犬之声无闻,固已寂寥如墟墓。其时又值冬天晷短,西边黯淡的斜日,格外映出一片凄凉景色。这些都正是象征了满洲国的末日,所以这书也就叫做《满宫残照记》了。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司马迁
  列传二 宗室·薛居正
  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纪昀
  金佗续编卷十七·岳珂
  六十八、新闻记者开场·包天笑
  吴社编·王穉登
  后周纪三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下显德元年(甲寅、954)·司马光
  卷一百四十三·雍正
  第七节 贯彻总理的遗教·蒋廷黻
  卷二十·佚名
  章祖纯·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希蓬·唐圭璋

      希蓬,诗渊亦时作希逢。宋史卷二百二十二宗室世系表八有赵希逢,属宋太祖第四子秦王德芳房。希蓬与华岳唱和甚多,有华赵二先生南征录(见永乐大典卷九千七百六十三引),今不传。诗渊第十册至第二十四册,载华、赵唱和甚多。又

  • ●瑶峰集附录·王尔烈

    王尔烈字仲方辽阳人乾隆辛卯进士 【 清秘述闻】 王尔烈字君武号瑶峰少承家训性行纯静笃于孝友尤工书法至今推为辽城第一书家由乾隆癸酉拔贡辛卯进士廷试二甲一名授编修累迁内阁侍读嘉庆元年预千叟宴蒙御赐诗一章并集

  • 提要·杨巍

    【臣】等谨案存家诗稿八卷明杨巍撰巍字伯谦号梦山海丰人嘉靖丁未进士累官吏部尚书赠少保巍敭歴中外居官有能声自跋称幼习举子业不知诗至嘉靖乙夘外补晋臬提学曹忭始导之为诗归田后与山人吕时臣相倡和得诗六百余篇属邢

  • 余集卷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余集卷一古今体十二首丙辰一丙辰元旦开泰三阳肇吉徵羲爻乾德凛时乘勲华上日法授受唐宋衰年鄙逼凌儌幸已躬勖无射频緐眷佑愧难承虽云归政仍训政两字心传业与兢元旦试笔用

  • 四集目录七·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目録七卷四十五戊戌元旦元旦试笔白玉如意题张宏岁朝图重华宫即事新正加恩去岁山东河南甘肃三省偏灾州县诗以纪事戊戌春帖子题宋宣和八卦十二辰砚祈谷斋居题易传灯诣斋宫作戊戌上辛祈谷礼成述事

  • 补遗卷二十·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补遗卷二十旷达大防赋【有序        明】祝允明允明以宇宙之道于我而止矣浑鸿包之万象条之三五肇构于其先宣尼总齐于其后君建为极臣成为业士治为学民遵为世随其时也易曰拘系之乃从维

  • 卷六·姚合

    钦定四库全书姚少监诗集卷六唐 姚合 撰闲适时序风月六十二首庄居即事休看小字大书名向日持经眼却明时过无心求富贵身闲不梦见公卿因寻岳寺荤辛断自到王城礼数生斜月照牀新睡觉窻风半夜鹤来声亲仁里居三年赁舍亲仁

  • 称谓第十四·浦起龙

    孔子曰:"唯名不可以假人。"又曰:"名不正则言不顺,""必也正名乎!"是知名之折中,君子所急。况复列之篇籍,传之不朽者邪!昔夫子修《春秋》,吴、楚称王而仍旧曰子。此则褒贬之大体,为前修之楷式也。马迁撰《史记》,项羽僭盗而纪之曰

  • 卷之七百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陈亮传·脱脱

    陈亮字同父,婺州永康人。陈亮出生时,目有光芒,成人后,才气超凡。陈亮喜欢谈论兵事,且思维敏捷,论议风生,数千言的文章可一挥而就。陈亮曾经用心考察古人用兵成败之得失,并著有《酌古论》。郡守周葵读此书后,主动与陈亮商讨,从而

  • 刘黻传·脱脱

    刘黻,字声伯,乐清人。早有好名声,在雁荡山的僧寺中读书。三十四岁时,参加淳..十年(1250)的考试进入太学,同辈已很赞赏他。当时丁大全正为御史,劾奏丞相董槐,迫使他退职,将夺取他的相位。刘黻率同舍生拜伏在宫殿下上书,大概说朝

  • 卷三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三十六澄叙康熙四年乙巳三月壬辰上谕吏部都察院民生之安危由於吏治之清浊吏治之清浊全在督抚之表率若督抚清正实心爱民则下吏孰敢不洁

  •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司马迁

    【集解】:凡是徐氏义,称徐姓名以别之。馀者悉是骃注解,并集众家义。【索隐】:纪者,记也。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又纪,理也,丝缕有纪。而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後代纲纪也。【正义】:郑玄注中候敕省图云:&ldquo;德合五帝坐星者,称帝

  • 卷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太常续考卷一勅谕神乐观开基守业必勤政为先趋事赴公非信诚必责传不云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曩古哲王谨斯二事而上帝皇只悦赐天下安和生民康泰朕起寒微而君宇内法古之道依时以奉上下神只其於祀神之道若或不洁

  • 卷54·陈邦瞻

    徽宗宣和二年冬,睦州清溪民方腊作乱。方腊世居县堨村,托左道以惑众。初,唐永徽中,睦州女子陈硕真反,自称文佳皇帝,故其地相传有天子基,腊因得凭借以自信。县境梓桐、帮源诸洞,皆落山谷幽险处,民物繁伙,有漆楮杉材之饶,富商巨贾多

  • 春秋列国世纪编原序·李琪

    春秋一书事变至繁经文至约接王政之末流则可稽世道之升降备伯事之终始则具见中夏之盛衰详列国之离合则足究人心之聚散夫以二百四十二年之记一百二十四国之行事国各有史晋乘楚杌故典旧章册书浩博是非纷纠而春秋以万八千

  • 周易本义·朱熹

    南宋学者朱熹对《周易》的注解,又名《周易注》。成书于淳熙4年(1177)。原书据吕祖谦校订的古文《周易》经传十二篇而分为十二卷。其书以“象数”与“义理”合一为宗旨。“易本为卜筮而作,以断吉凶。今其法不传,诸儒之

  • 存存斋医话稿·赵晴初

    医话。清赵晴初撰。三卷。晴初字彦晖,会稽 (今浙江绍兴) 人。清末医家。认为“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反约”。后将其见闻及心得笔记整理辑成是编传于世。本书初刊于光绪七年(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