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姚少监诗集卷六

唐 姚合 撰

闲适时序风月六十二首

庄居即事

休看小字大书名向日持经眼却明时过无心求富贵身闲不梦见公卿因寻岳寺荤辛断自到王城礼数生斜月照牀新睡觉窻风半夜鹤来声

亲仁里居

三年赁舍亲仁里寂寞何曾似在城饮酒自缘防冷病寻人多是为闲行轩车无路通门巷亲友因诗道姓名自别青山归未得羡君长听石泉声

庄居野行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壠亩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春日闲居

居止日萧条庭前惟药苗身闲眠自久眼荖视还遥檐燕酬莺语邻花杂絮飘客来无酒饮搔首掷空瓢

独居

深闭柴门长【一作多】不出功夫自课少闲时翻音免问他人字覆局【一作势】何劳对手棋生计如云无定所穷愁似影巧【一作每】相随到头归向【一作去】青山是尘路茫茫欲告谁

早春闲居

寂寞日何为贫【一作闲】居春色迟惊风起庭雪寒雨长檐澌强饮区【一作樽】中事【一作酒】嘲山世外诗此生仍且在难与老相离

原上新居

秋来梨果熟行哭小儿饥邻富鸡长往庄【一作家】贫客渐稀借牛耕地晩卖树纳钱迟墙下当官道依前夹竹篱

将归山

野人惯去山中住自到城来闷不胜宫树蝉声多却乐侯门月色少於灯饥来惟拟重餐药归去还应只别僧闻道旧溪茆屋畔春风新上数枝藤

山中述怀

为客久未归寒山独掩扉晓来山鸟散雨过杏花稀天远云空积溪深水自微此情对春色尽醉欲忘机

偶然书怀

十年通籍入金门自愧名微枉缙绅链得丹砂疑不食从兹白髪日【一作自】相亲家山迢逓归无路盃酒稀疎病到【一作在】身汉有冯唐唐有我老为郎吏更何人

客舍有怀

旅人无事喜终日【一作夜】思悠悠逢酒嫌盃浅寻书怕字稠贫来许钱圣梦觉见身愁寂寞中林下饥鹰望到秋

及第後夜中书事

夜睡常惊起春光属野夫新衔添一字旧友逊前途喜过还疑梦狂来不似儒爱花持烛看忆酒犯街沽天上名应定人间盛更无报恩丞相合何啻杀微躯

偶题

年年九陌看春还旧隐空劳梦寐间迟日逍遥芸草长圣朝清浄谏臣【一作书】闲偶逢游客同倾酒自有前驺耻见山道侣书来相责诮朝朝欲报作【一作又】何顔

感时

忆昔未出身索寞无精神逢人话天命自贱如埃尘君今才 出身?爽鞍马春逢人话天命自重如千钧信涉名利道举动皆丧真君今自世情何况天下人

忆山

闲处无人到乖疎称野情日高搔首起林下散衣行泉引窻前过云看石罅生别来愁欲老虚负出山名

客游旅怀

客行无定止终日路岐间马为赊来贵僮因借得顽诗书愁触雨店舍喜逢山旧业嵩阳下三年未得还

迎春

半年留醉待花开晓去迎春夜始回风煖慢行寻曲水天晴远望立高台亦知无处将诗请唯得终朝把酒催今日柳条全弄色游人相伴看春来

游春十二首

正月一日後寻春更不眠自知还近僻衆说过於颠看水宁依路登山欲到天悠悠芳思起多是晩风前卑官长少事僻县又无城未晓冲寒起迎春忍病行树枝风掉软菜甲土浮轻好个林间鹊今朝足喜声诗酒相牵引朝朝思不穷苔痕雪水里春色竹烟中迎雨缘池草摧花倚树风书非名利事爱此少人同尘中主印吏谁遣有高情趂煖檐前坐寻芳树底行土融凝墅色氷败满池声渐觉春相泥朝来睡不轻疎顽无异事随例但添年旧历藏深箧新衣薄絮绵暖风浑酒色晴日畅琴弦同伴无辞困游春贵在先看春长不足岂更觉身劳寺里花枝净山中水色高嫩【一作懒】云轻似絮新草细如毛并起诗人思还应费笔毫悠悠小县吏顦顇入新年远思遭诗恼闲情被酒牵恋花林下饮爱草野中眠疎懒今成性谁人肯更怜处处春光遍游人亦不稀向阳倾冷酒看影试【一作着】新衣嫩树行移长幽禽语旋飞同来皆去尽冲夜独吟【一作行】归

朝朝看春色春色似相怜酒醒莺啼里诗成蝶舞前摘花盈手露折竹满庭烟亲故多相笑疎狂似少年卑官还不恶行止得逍遥晴野花侵路春陂水上桥尘埃生暖色药草长新苗看却烟光散狂风处处飘身被春光引经时更不归嚼花香满口书竹粉粘衣弄日莺狂语迎风蝶倒飞自知疎懒性得事亦?稀晓脱青衫出闲行气味长一瓶春酒色数顷野花香朝客闻应羡山僧见亦【一作似】狂不将童仆去恐谓【一作为】损风光

赏春

闲人只是爱春光迎得春来喜欲狂买酒怕迟令走马看花嫌远自移牀娇莺语足方离树戏蝶飞高始过墙颠倒醉眠三数日人间百事不思量

春日即事

春来眠不得谁复念生涯夜听四邻乐朝寻九陌花轻烟浮草色微雨濯年华乞假非关病朝衣在酒家

春日江次

野步出茆斋闲行坐石台久悲乡路远犹喜杏花开鸥鹭皆飞去帆樯何处来因凝千里目落日尚徘徊

扬州春词三首

广陵寒食天无露复无烟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园林多是宅车马少於船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谷鸟鸣还艳山夫到亦狂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市鄽持烛入邻里漾船过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寒食二首

今朝一百五出户雨初晴舞爱双飞蝶歌闻百啭莺江深青草岸花满白云城为政多孱懦应无酷吏名出城烟火少况复是今朝闲坐将谁语临觞只自謡堦前春藓徧衣上落花飘伎乐州人戏使君心寂寥

暮春即事

穷巷少芳菲苍苔一径微酒醒闻客别年长送春归宿愿眠云峤浮名系鏁闱未因丞相庇难得脱【一作解】朝衣

春晩雨中

寂寞春将老闲人强自欢迎风莺语涩带雨蝶飞难傍砌木初长眠花景渐阑临轩平目望情思若为寛

送春

昨吟【一作迎】今复送来晩去逡巡芳尽空繁树愁多独病身静思倾酒懒闲望上楼频为向春风道明年早报春

别春

留春不得被春欺春若无情遣泥谁寂寞自疑生冷病凄凉还似别亲知随风未辨归何处浇酒唯求住少时一去近当三百日从朝至夜是相思

夏夜

闲斋深夜静独坐又闲行密树月笼影疎篱水隔声断猿时叫谷栖鸟每揺柽寂寞求名士谁知此夕情

秋日有怀

秋来不复眠但觉思悠然菊色欲经露虫声渐替蝉诗情生酒里心事在山边旧里无因到西风又一年

秋夕遣怀

昨宵白露下秋气满山城风劲衣巾脆窗虚笔墨轻临书爱真迹避酒怕狂名秖拟随麋鹿悠悠过一生

秋中夜坐

疎散永无事不眠常夜分月中松露滴风引鹤同闻

同卫尉崔少卿九月六日饮

酒熟菊还芳花漂盏亦香与君先一醉举世待重阳风色初晴利虫声向晩长此时如不饮心事亦应伤

九日忆砚【一作岘】山旧居

帝里闲人少谁同把酒杯砚山篱下菊今日几枝开晓角惊眠起秋风引病来长年归思切更值鴈声催

秋晩江次

萧萧晩景寒独立望江壖沙渚几行鴈风湾一只船落霞澄返照孤屿隔微烟极目思无尽乡心到眼前

除夜二首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谁见【一作想】长安陌晨钟度火城殷懃惜此夜此夜住逡巡烛尽年还别鷄鸣老更新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盃处谁为最後人

晦日送穷三首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送穷穷不去相泥欲何为今日官家宅淹留又几时古人皆恨别此别恨消魂只是空相送年年不出门

咏云

霭霭纷纷不可穷戛笙歌处尽随龙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呈瑞每闻开丽色避风仍见挂乔松怜君翠染双蝉鬓镜里朝朝近玉容

咏雪

愁云残腊下阳台混却乾坤六出开与月交光呈瑞色共花争艳傍寒梅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其那知音不相见剡溪乘兴为君来

郡中对雪

霏微着草树渐布与堦平远近如空色飘扬无落声飞鵶疑翅重去马觉蹄轻遥想故山下樵夫应滞行

对月

银轮玉兔向东流莹净三更正好游一片黑云何处起皂罗笼却水精球

八月十五夜看月

亭亭千万里三五复秋中此夕光应絶常时思不同九霄微有露四海静无风惆怅逡巡别谁能看碧空

赋月华临静夜

长空埃灭皎皎月华临色正秋将半光鲜夜自深九霄晴更彻四野气难侵静照遥山出孤明列宿沈高人应不寐惊鹊复何心漏尽东方晓佳期何处寻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

银汉波澜溢经旬雨未休细听宜隔牖远望忆高楼风急飘还断云低落更稠走童惊掣电饥鸟啄浮沤丝网张空际蛛绳续瓦沟青蛙多入户潢潦欲胜舟雷怒疑山破池浑似土流灰人漫禳厌水马恣沈浮广陌应翻浪贫居恐作湫阳精藏不耀隂气盛难收远色重林暮繁声四壁秋望晴思见日防冷欲披裘枕润眠还懒车羸出转忧散空烟漠漠迸溜竹修修树暗蝉吟咽巢倾燕语愁琴书凉簟净灯烛夜窻幽天下那能向龙边岂易求湿烟凝竈额荒草覆墙头酒思凄方罢诗情耿始抽下牀先仗屐汲井恐飘瓯危坐徒相忆佳期未有由劳君寄新什终日不能酬

和座主相公雨中作

清气润华屋东风吹雨匀花低惊艳重竹净觉声真山际凝如雾云中散似尘萧萧下碧落点点救生民缓洒雷霆细微沾瓦砾新诗成难继和造化笔通神

恶神行雨

面神扇簸恶神行汹涌挨排白雾生风撃水凹波扑凸雨漴山口地嵌坑龙喷黑气翻腾滚鬼掣红光劈划揁哮吼忽雷声掲石满天啾唧閙轰轰

姚少监诗集卷六

猜你喜欢
  徐宝之·唐圭璋
  秦湛·唐圭璋
  卷之三庙祀--上·梁章钜
  楔子·贾仲明
  乙卷·梁启超
  ●白石道人歌曲别集·姜夔
  巻十·黄昇
  卷三十·查慎行
  卷四百五十一·曹学佺
  卷四百七十三·陈廷敬
  卷一百七十七·陈廷敬
  御选明诗卷八十八·康熙
  卷十九·查慎行
  ●写风情·沈泰
  ●石桐先生墓志铭·李怀民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第五·黄彻

      钱惟演为洛帅留守,始置驿贡花,识者鄙之。蔡君谟加法造小团茶,贡之,富彦国叹曰:“君谟士人,乃为此耶?”坡作《荔枝叹》云:“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君不见,武夷溪边

  • 卷十一·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十一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七十七首【起癸丑冬合甲寅春夏往返常润苏秀道中作】 慎按癸丑冬先生沿漕檄赈济常润饥民明年甲寅夏仍回杭州计其

  • 卷十·本纪第十·英宗前纪·张廷玉

        ◎英宗前纪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讳祁镇,宣宗长子也。母贵妃孙氏。生四月,立为皇太子,遂册贵妃为皇后。   宣德十年春正月,宣宗崩,壬午,即皇帝位。遵遗诏大事白皇太后行。大赦

  • 卷十 善谋下第十·刘向

    沛公与项籍,俱受令于楚怀王。曰:“先入咸阳者王之。”沛公将从武关入,至南阳守战,南阳守?保宛城,坚守不下,沛公引兵围宛三匝,南阳守欲自杀,其舍人陈恢止之曰:“死未晚也。”于是恢乃逾城见沛公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

  • 第四十五回 贺振雄首劾祸国贼 罗文干立辞检察厅·蔡东藩

      却说筹安会发起,共有六人,这六人为谁?第一个姓杨名度,第二个姓孙名毓筠,第三个姓严名復,第四个姓刘名师培,第五个姓李名燮和,第六个姓胡名瑛。杨度是前清保皇党中翘楚,与康有为、梁启超等向是好友,革命以后,复夹入民党里面,

  • 卷之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四二六谕光绪四年十二月初四日一二二一九--三·佚名

    台北府正堂陈,对新埔街庄总理范文华给发谕戳赏戴花翎、署理台北府正堂陈为给发谕戳奉公事。本年拾月二十八日,据竹北二保新埔街庄监生苏黎照。暨绅耆、铺户等禀称:「新埔街庄地广民稠,事务繁杂,前二总

  • ·会奏湖溯地方偶遇风灾附摺·丁曰健

    奏为澎湖地方偶遇风灾,循例动项委员前往查办;恭摺奏陈,仰祈圣监事。窃澎湖一厅孤悬海中,地多沙石,不能栽种稻谷,惟藉杂粮以资民食。上年十月间,据通判杨承泽禀称:该厅地瘠民贫,冬令雨少风多,收成稍歉;幸早收尚稔,犹

  • 温韬传·欧阳修

    温韬,京兆华原人。幼时当过盗贼,后为李茂贞做事,为华原镇将,改姓李,叫彦韬。茂贞改华原县为耀州,任韬为刺史。梁太祖在凤翔包围李茂贞,韬以耀州降梁,不久,又重新归附茂贞。茂贞又改美原县为鼎州,建义胜军,任韬为节度使。末帝时,韬

  • 中日天津会议专条·佚名

    大清国特派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李;大日本国特派全权大使参议兼宫内卿勋一等伯爵伊藤;各遵所奉谕旨,公同会议,订立专条,以敦和谊。所有约款胪列于左:一、议定中国撤驻扎朝

  • 序言(唐德刚)·李宗仁

    这本书是李宗仁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事业的最完备的记录,又是李氏一生各阶段心路历程的最忠实的写照。 这本书也是我个人已出版的著作中,用功最深、费力最大、遭遇困难最多的一部有原始性的史书。 李宗仁先生用了

  • 卷一·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一宋 徐天麟 撰帝系一帝号丰公太上皇父也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後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

  • 黄梅在佛教史上之地位及此后地方人士之责任·太虚

    ──十二年七月在黄梅讲──一、佛教之来由:佛教出自印度,起源于释迦牟尼世尊,在彼土或兴或衰之年代,及分宗裂派之渊源,暂略而不宣。我国佛教之起源,自汉明金人入梦,遂开彼般若之心胸,涤彼无明之烦恼,因是遣使西域,迎佛像、取佛

  • 卷第七十一·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善财童子于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闻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了知信解,自在安住;而往寂静音海夜神所,顶礼其足,绕无数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欲依善知识,学菩

  • 菩提资粮论卷第二·龙树

        圣者龙树本 比丘自在释    大隋南印度三藏达磨笈多译  问已解释忍波罗蜜。今应说精进波罗蜜。答勇健体相。勇健作业等。是为精进。于中诸菩萨等。从初发心乃至究竟觉场。建立一切菩提分相应身口意善业

  • 第二十二卷·圆瑛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丁二 辨五魔令识以护堕落 分二  戊初 无问自说五阴魔境  二 因请重明五阴生灭 戊初分三  己初 普告魔境当识  二 会众顶礼钦承  三 

  • 小逻辑·黑格尔

    德国黑格尔著。《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有时称为《哲学全书本逻辑学》(或称《小逻辑》),以示有别于他的两厚册的《逻辑学》(或称《大逻辑》)。该书原是黑格尔发给学生的讲课提纲。包括正文和说明两部分。黑格尔去世

  • 乾坤凿度·郑玄

    旧题东汉郑玄注。二卷。《四库全书》本。又称《易纬乾坤凿度》或《周易乾坤凿度》。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本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乾坤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