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十

户部五

国初核实天下户口具有定籍令各务所业其後休养既久生齿渐繁户籍分合及流移附属并脱漏不报者多其数乃减於旧今以近岁造册数目备列於後以见增减之故云

诸司职掌

凡各处户口每岁取勘明白分豁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总数县报於州州类总报之於府府类总报之於布政司布政司类总呈逹本部立案以凭稽考仍每十年本部具奏行移各布政司府州县攅造黄册编排里甲分豁上中下三等人户遇有差役以凭点差若有逃移者所在有司必须穷究所逃去处移文勾取赴官依律问罪仍令复业

十三布政司并直隶府州

人户总计一千六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户

人口总计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二十一口

浙江布政司

人户二百一十三万八千二百二十五户

人口一千四十八万七千五百六十七口

湖广布政司

人户七十七万五千八百五十一户

人口四百七十万二千六百六十口

江西布政司

人户一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户

人口八百九十八万二千四百八十一口

河南布政司

人户三十一万五千六百一十七户

人口一百九十一万二千五百四十二口

北平布政司

人户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九十二户

人口一百九十二万六千五百九十五口

陕西布政司

人户二十九万四千五百二十六户

人口二百三十一万六千五百六十九口

广西布政司

人户二十一万一千二百六十三户

人口一百四十八万二千六百七十一口

山东布政司

人户七十五万三千八百九十四户

人口五百二十五万五千八百七十六口

山西布政司

人户五十九万五千四百四十四户

人口四百七万二千一百二十七口

广东布政司

人户六十七万五千五百九十九户

人口三百万七千九百三十二口

福建布政司

人户八十一万五千五百二十七户

人口三百九十一万六千八百六口

四川布政司

人户二十一万五千七百一十九户

人口一百四十六万六千七百七十八口

云南布政司

人户五万九千五百七十六户

人口二十五万九千二百七十口

直隶

苏州府

人户四十九万一千五百一十四户

人口二百三十五万五千三十口

寜国府

人户九万九千七百三十二户

人口五十三万二千二百五十九口

徐州

人户二万二千六百八十三户

人口一十八万八百二十一口

滁州

人户三千九百四十四户

人口二万四千七百九十七口

池州府

人户三万五千八百二十六户

人口一十九万八千五百七十四口

扬州府

人户一十二万三千九十七户

人口七十三万六千一百六十五口

庐州府

人户四万八千七百二十户

人口三十六万七千二百口

安庆府

人户五万五千五百七十三户

人口四十二万二千八百四口

松江府

人户二十四万九千九百五十户

人口一百二十一万九千九百三十七口

凤阳府

人户七万九千一百七户

人口四十二万七千三百三口

应天府

人户一十六万三千九百一十五户

人口一百一十九万三千六百二十口

广德州

人户四万四千二百六十七户

人口二十四万七千九百七十九口

淮安府

人户八万六百八十九户

人口六十三万二千五百四十一口

徽州府

人户一十二万五千五百四十八户

人口五十九万二千三百六十四口

常州府

人户一十五万二千一百六十四户

人口七十七万五千五百一十三口

镇江府

人户八万七千三百六十四户

人口五十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三口

太平府

人户三万九千二百九十户

人口二十五万九千九百三十七口

和州

人户九千五百三十一户

人口六万六千七百一十一口

十三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弘治四年造册户口数目人户九百一十一万三千五百四十六户

人口五千三百三十八万一千一百七十三口

浙江布政司

人户一百五十万三千一百二十四户

人口五百三十万五千八百四十三口

山西布政司

人户五十七万五千二百四十九户

人口四百三十六万四百七十六口

云南布政司

人户一万五千九百五十户

人口一十二万五千九百五十五口

四川布政司

人户二十五万三千八百三户

人口二百五十九万八千四百六十口

湖广布政司

人户五十万四千八百七十户

人口三百七十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口

福建布政司

人户五十万六千三十九户

人口二百一十万六千六十口

江西布政司

人户一百三十六万三千六百二十九户

人口六百五十四万九千八百口

山东布政司

人户七十七万五百五十五户

人口六百七十五万九千六百七十五口

河南布政司

人户四十三万六千八百四十三户

人口二百六十一万四千三百九十八口

贵州布政司

人户四万三千三百六十七户

人口二十五万八千六百九十三口

广东布政司

人户四十六万七千三百九十户

人口一百八十一万七千三百八十四口

陕西布政司

人户三十万六千六百四十四户

人口三百九十一万二千三百七十口

广西布政司

人户四十五万九千六百四十户

人口一百六十七万六千二百七十四口

南直隶

应天府

人户一十四万四千三百六十八户

人口七十一万一千三口

寜国府

人户六万三百六十四户

人口三十七万一千五百四十三口

太平府

人户二万九千四百六十六户

人口一十七万三千六百九十九口

镇江府

人户六万八千三百四十四户

人口一十七万一千五百八口

凤阳府

人户九万五千一十户

人口九十三万一千一百八口

松江府

人户二十万五百二十户

人口六十二万七千三百一十三口

扬州府

人户十万四千二百四户

人口六十五万六千五百四十七口

庐州府

人户三万六千五百四十八户

人口四十八万六千五百四十九口

安庆府

人户四万六千五十户

人口六十万六千八十九口

池州府

人户一万四千九十一户

人口六万九千四百七十八口

常州府

人户五万一百二十一户

人口二十二万八千三百六十三口

苏州府

人户五十三万五千四百九户

人口二百四万八千九十七口

淮安府

人户二万七千九百七十八户

人口二十三万七千五百三十七口

徽州府

人户七千二百五十一户

人口六万五千八百六十一口

广德州

人户四万五千四十三户

人口二十二万七千七百九十五口

和州

人户七千四百五十户

人口六万七千一十六口

徐州

人户三万四千八百八十六户

人口三十五万四千三百一十一口

涤州

人户四千八百四十户

人口四万九千七百一十二口

北直隶

顺天府

人户一十万五百一十八户

人口六十六万九千三十三口

大名府

人户六万六千二百七户

人口五十七万四千九百七十二口

保定府

人户五万六百三十九户

人口五十八万二千四百八十二口

真定府

人户五万九千四百三十九户

人口五十九万七千六百七十三口

永平府

人户二万三千五百三十九户

人口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四十四口

广平府

人户二万七千七百六十四户

人口二十一万二千八百四十六口

河间府

人户四万二千五百四十八户

人口三十七万八千六百五十八口

顺德府

人户二万一千六百一十四户

人口一十八万一千八百二十五口

隆庆州

人户一千七百八十七户

人口二千五百四十四口

保安州

人户四百四十五户

人口一千五百六十口

明令

凡各处漏口脱户之人许赴所在官司出首与免本罪收籍当差

凡嫡庶子男除有官廕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奸生之子依子数量与半分如别无子立应继之人为嗣与奸生子均分无应继之人方许承绍全分

凡无子者许令同宗昭穆相当之侄承继先尽同父周亲次及大功小功缌麻如俱无方许择立远房及同姓为嗣若立嗣之後却生亲子其家产与原立子均分并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立同姓者亦不得尊卑失序以乱昭穆

凡妇人夫亡无子守志者合承夫分须凭族长择昭穆相当之人继嗣其改嫁者夫家财产及原有粧奁并听前夫之家为主

凡户絶财产果无同宗应继者所生亲女承分无女者入官

凡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不许分财异居其父祖许令分析者听

凡军民医匠隂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得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

宪纲

一户口仰本府州县取勘所属籍定户口分豁城市乡都旧管收除实在数目开报

事例

洪武三年令中书省臣凡行郊祀礼以天下户口钱粮之籍陈於台下祭毕收入内库藏之 令本部榜谕天下军民凡有未占籍而不应役者许自首军发卫所民归有司匠隶工部 诏本部籍天下户口及置户帖各书户之乡贯丁口名岁以字号编为勘合用半印钤记籍藏於部帖给於民令有司点闸比对有不合者发充军官吏隐瞒者处斩 十九年令各处民间凡成丁者务各守本业出入隣里必欲互知其有游民及称商贾虽有引若钱不盈万文钞不及十贯俱送所在官司迁发化外 正统三年令四川清军官员取勘各府州县人户有三姓五姓十姓合为一户者俱各另为立户应当粮差不许合户附籍 天顺八年令在营官军户丁舍余不许附近寄籍如原籍丁尽许摘丁发回 成化二年令在京军职漏报户下舍人者发边方立功三年六年令军户不许将弟男子侄过房与人脱免军伍弘治十三年奏准军户子孙畏惧军役另开户籍或於别府州县入赘寄籍等项及至原卫发册清勾买嘱原籍官吏里书人等揑作丁尽户絶回申者俱问罪正犯发烟瘴地面里书人等发附近卫所俱充军官吏参究治罪

明会典卷二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五 王导(子悦 恬 洽 协 劭 荟 洽子殉 珉 劭子谧)·房玄龄
  卷二十六·本纪第二十六·脱脱
  ●辑佚·司马光
  卷十三·沈德符
  ●自序·何圣生
  卷之五百九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一百七十四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第十七册 崇德元年六月·佚名
  邢峦传·魏收
  晋毕阳之孙豫让·佚名
  卷二十九·鄂尔泰
  卷二百二十四·佚名
  选举三二·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五·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二十五 宋 王十朋 撰 花木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煌煌帝王都【次公古乐府有煌煌京洛篇】赫赫走羣彦嗟汝独何为闭门观物变微物岂足观汝独观不倦牵牛与葵蓼【驹父本草牵牛生花如鼔子花稍

  • 卷四十八·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四十八 宋 陆游 撰 纵笔 莫笑畸翁廹耄期从来不许俗人知系船惯听巴东雨画策曾从渭北师袖劒客同楼上醉烂柯人看洞中棊如今更欲沧溟去鲸浪浮天信所之 又 常笑相如赋上林肯为子政铸黄金心光自

  • 卷四百七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七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九 陈洪谟 宿兴隆有感次韵 行行夜郎界冉冉夏初时家山念非远斗杓已屡移所苦道路险步屧凌廞草淫与溪瘴睇望迷津涯单车日南指奔马倏西驰悲笳隐新

  • 卷四十五·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四十五    元 方回 编感旧类 七言【七首】 陈阜卿先生为两浙转运司考试官时秦丞相之孙以右文殿修撰来就试直欲首选阜卿得予文卷擢置第一秦氏大怒予明年既显黜先生亦几陷危机偶秦公薨遂

  • 御选宋诗卷五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御选宋诗卷五十四七言律诗十岳珂春波堂小饮懐棠湖旧隐平生到处西湖长眼底波光日日新图在辋川非旧隐梦囬笠泽是前身一江细雨欹青菊万里雄风起白苹独立苍茫动归兴钓矶须理未垂纶太平兴国宫槐影西清舞翠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七·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十·佚名

    嘉靖五年正月甲申朔上御奉天殿文武百官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乙酉以京师饥民日多诏养济院月给米蜡烛旛竿二寺日给食务核实以惠穷民○丙戌宣宗章皇帝忌辰上诣奉先殿行祭礼遣官祭景陵○戊子海西弗朵秃河等卫女直都指挥申

  • 卷之二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食货四七·徐松

    水运「水运」前原有「食货」二字。【宋会要】治平四年十月十七日,神宗即位未改元。准江淮等路发运使沈立言:「近三司擘画汴纲,与人私载物货,许兵稍论诉,并依条断遣。缘兵稍多是凶恶身分,衣粮克折不全,惟务侵盗。如人员部辖整

  • 卷三十·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三十性理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编修【臣】白瀛【臣】谨按太极图左半为阳动右半为隂静左固阳也而隂已伏于其中右固隂也而阳已藏于其内然则左半之阳非生于左而生于右右

  • 卷三百九十五·佚名

    △初分净土方便品第七十三之二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为菩萨摩诃萨菩提资粮。诸菩萨摩诃萨要具如是菩提资粮。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佛告善现,一切善法皆是菩萨摩诃萨菩提资粮。诸菩萨摩诃萨要具如是菩提资

  • 附錄義淨補譯正理門論初段釋文·欧阳竟无

      論曰.能立過義印真實義此論今作.宗等多言說能立.如是[一]等。此言爲顯由緒.所詮.   所爲。言由緒者.爲由利益諸有情等爲緣緒故。言所詮者.謂所詮義卽宗等也。所爲   事者.爲欲印定實義故也。若其爲顯由緒等果於此論

  • 《全唐文》里的禅宗假史料·胡适

    《全唐文》与《全唐诗》都是官书,都不注明每一卷的来历。这是最糊涂又最不负责任的编纂方法,这个方法就使这两大部史料总集大大的减轻了他们的史料价值,就使我们感觉每一首唐诗或每一件唐代诏令或一篇唐代文字必须先考定

  •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真言大智变化品第五  尔时世尊大遍照金刚如来。观察一切如来已。入寂静无尘最胜金刚三摩地。于此三摩地出已。从金刚三昧。说一切如来母佛眼大菩萨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八·净挺

    弟子智淙智橒编侍者智淙辈请说行脚师云余年四十六始出俗其先溷尘埃中遭乱去为贾年三十举明经求死不得绝意仕进以白衣从愚庵老人游四十受大法迟迟剃染父母在未尝以身离左右也余钱塘人姓徐氏初号逸亭居士字世臣有逸亭十

  • 庐隐文集·庐隐

    庐隐著。庐隐,1898年—1934年,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笔名庐隐。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庐隐是“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 “福州三大才女”。本书收 《或人的悲哀》《曼丽》等小说,散文,共计38

  • 莲华面经·佚名

    凡二卷。隋代那连提耶舍(490~589)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述佛陀预言于其入灭后,佛教僧徒将堕落,佛法转移入罽宾国,并于该国兴盛;后破佛王出现,毁破佛钵等种种佛教兴衰之情形。经名‘莲华面’,系取自破佛王之前生名为莲

  • 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只经·佚名

    梵名Vajras/ekhara -vima^na-sarva-yogayogi-su^tra 。全一卷。略称瑜只经。又称瑜伽瑜只经。唐代金刚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为密教五部秘经之一,自古与理趣经并称为秘经中之秘经。全经共有十二品。据胎藏界之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