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称谓第十四

孔子曰:"唯名不可以假人。"又曰:"名不正则言不顺,""必也正名乎!"是知名之折中,君子所急。况复列之篇籍,传之不朽者邪!昔夫子修《春秋》,吴、楚称王而仍旧曰子。此则褒贬之大体,为前修之楷式也。

马迁撰《史记》,项羽僭盗而纪之曰王,此则真伪莫分,为后来所惑者也。自兹已降,论谬相因,名讳所施,轻重莫等。至如更始中兴汉室,光武所臣,虽事业不成,而历数终在。班、范二史皆以刘玄为目,不其慢乎?

古者二国争盟,晋、楚并称侯伯;七雄力战,齐、秦俱曰帝王。其间虽胜负有殊,大小不类,未闻势穷者即为匹庶,为屈者乃成寇贼也。至于近古则不然,当汉氏云亡,天下鼎峙,论王道则曹逆而刘顺,语国祚则魏促而吴长。但以地处函夏,人传正朔,度长短,魏实居多。二方之于上国,亦犹秦缪、楚庄,与文、襄而并霸。逮作者之书事也,乃没吴、蜀号谥,呼权、备姓名,方于魏邦,悬隔顿尔,惩恶劝善,其义安归。

续以金行版荡,戎、羯称制,各有国家,实同王者。晋世臣子党附君亲,嫉彼乱华,比诸群盗。此皆苟徇私忿,忘夫至公。自非坦怀爱憎,无以定其得失。至萧方等始存诸国各谥,僭帝者皆称之以王。此则赵犹人君,加以主号;杞用夷礼,贬同子爵。变通其理,事在合宜,小道可观,见于萧氏者矣。

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降及曹氏,祖名多滥,必无惭德,其唯武王。故陈寿《国志》独呼武曰祖,至于文、明,但称帝而已。自晋已还,窃号者非一。如成、穆两帝,剂、萧二明,梁简文兄弟,齐武成昆季,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不谥灵缪,为幸已多,犹曰祖宗,孰云其可?而史臣载削,曾无辨明,每有所书,必存庙号,何以申劝沮之义,杜渝滥之源者乎?

又位乃人臣,迹参王者,如周之父、季历,晋之仲达、师、昭,追尊建名,此诸天子,可也。必若当涂所出,宦官携养,帝号徒加,人望不惬。故《国志》所录,无异匹夫,应书其人,直云皇之祖考也而已。至如元氏,起于边朔,其君乃一部之酋之长耳。道武追崇所及,凡二十八君。自开辟以来,未之有也。而《魏书序纪》,袭其虚号,生则谓之帝,死则谓之崩,何异沐猴而冠,腐鼠称璞者矣!

夫历观自古,称谓不同,缘情而作,本无定准。至若诸侯无谥者,战国已上谓之今王;天子见黜者,汉、魏已后谓之少帝。周衰有共和之相,楚弑有郏敖之主,赵佗而曰尉佗,英布而曰鲸布,豪杰则平林、新市,寇贼则黄巾、赤眉,园、绮友朋,共云四皓,奋、建父子,都称万石。凡此诸名,皆出当代,史臣编录,无复张驰。盖取叶随时,不藉稽古。及后来作者,颇慕斯流,亦时采新名,列成篇题。若王《晋》之《十士》、《寒俊》,沈《宋》之二凶、《索虏》,即其事也。唯魏收远不师古,近非因俗,自我作故,无所宪章。其撰《魏》《书》也,乃以平阳王为出帝,司马氏为僭晋,桓、刘已下,通曰岛夷。夫其陷齐则轻抑关右,党魏则深诬江外,爱憎出于方寸,与夺由其笔端,语必不经,名惟骇物。昔汉世原涉大修坟墓,乃开道立表,曰南阳阡,欲以继迹京兆,齐声曹尹,而人莫之肯从,但云原氏阡而已。故知事非允当,难以遵行。如收之苟立诡名,不依故实,虽复刊诸竹帛,终罕传于讽诵也。

抑又闻之,帝王受命,历数相承,虽旧君已没,而致敬无改,岂可等之凡庶,便书之以名者乎?近代文章,实同儿戏。有天子而称讳者,若姬满、刘庄之类是也。有匹夫而不名者,若步兵、彭泽之类是也。史论立言。理当雅正。如班述之叙圣卿也,而曰董公惟亮;范赞之言季孟也,至曰隗王得士。习谈汉主,则谓昭烈为玄德。裴引魏室,则目文帝为曹丕。夫以淫乱之臣,忽隐其讳;正朔之后,反呼其名。意好奇而辄为,文逐韵而便作,用舍之道,其例无恒。但近代为史,通多此失。上才犹且若是,而况中庸者乎?今略举一隅,以存标格云尔。

萧方等《隋》、《唐》二志:萧方《三十国春秋》三十卷。按:二志误削"等"字,辩详《杂说》中篇。

赵君主号《甲子会记》:周显王之季,韩、燕皆称王,赵武灵独不肯,令人谓己曰君。赧王时,赵武灵胡服招骑射,寻废其太子章而传位少子,自号主父。

杞夷子爵事在《左传》僖二十七年,注见《惑经》篇。

成穆两帝《晋成帝纪》:成皇帝讳衍,明帝长子也,庙号显宗。史臣曰:成帝政出渭阳,声乖威服,凶徒既纵,神器阽危。《穆帝纪》:穆皇帝讳聃,康帝子也,庙号孝宗。史臣曰:孝宗因襁抱之姿,用母氏之化,中外无事,十有余年。按:康帝史无庙号,故旧本作"康穆"者非。

刘萧二明《南史宋明帝纪》:太祖明皇帝讳,文帝第十一子也。末年好鬼神,多忌讳,殿内埋钱以为私藏,天下骚然。宋氏之业,自此衰矣。《齐明帝纪》:高宗明皇帝讳鸾,始安王道生之子也。性猜忌,亟行诛戮,简于出入,将南则诡言北,皆不以实,竟不南郊。

当涂《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当涂魏不害以捕淮阳反者侯。《后汉袁术传》:谶书言"代汉者当涂高"。又:献帝时,李云言许昌气见于当涂高,象魏者两阙也。当涂而高者魏,魏当代汉。

宦官携养袁绍讨曹檄: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徐璜并作妖孽。父嵩,乞携养,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狡锋侠,好乱乐祸。

腐鼠称璞《战国秦策》: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朴,乃鼠也。"

共和《史记周本纪》:厉王出奔于彘,周公、召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注正义》:共音巨用反。《汉书人表》:共伯和。师古《注》:共,国名也。伯,爵也。和,共伯之名也。共音恭。

按:是说本之《汲冢纪年》。

郏敖《左》昭元年:楚公子围将聘于郑,未出竟,闻王有疾而还。人问王疾,缢而杀之。葬王于郏,谓之郏敖。杜《注》:郏歼,楚子麋。按:"麋",《史记楚世家》作:"员",音云。

十士寒俊按:文与《十凶》、《索虏》对举,亦列传中之篇名也。王隐《晋书》已亡,无可考证。

平阳王《魏书》帝纪:出帝讳修,封平阳王,齐献武奉王即帝位。三年,帝为斛斯椿等谄佞间阻,贰于齐,托讨萧衍,盛暑征发,天下怪恶之。七月,遂出于长安。十二月,为宇文黑獭所害。《周文帝纪》:魏孝武帝将图齐神武,诏太祖为大都督,深仗太祖。七月丁未,遂从洛阳率轻骑入关,太祖奉迎,谒见东阳驿。按:以孝武为出帝,魏收目之云尔。

原氏阡《汉游侠传》:原涉字巨先。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父死,行丧冢庐。初,京兆尹曹氏葬茂陵,民谓其道为京兆仟。涉慕之,乃买地开道,立表署曰南阳仟,人不肯从,谓之原氏仟。按"仟"通"阡"。

猜你喜欢
  ●卷十一·赵翼
  第三十八回 隋何舌辩动枭雄 汉王智术驭悍将·黄士衡
  卷二百十七·杨士奇
  卷七十三·杨士奇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平吴录·孙旭
  第七三红禀光绪十二年八月七日一一二一二-二·佚名
  一四二四 左副都御史陆锡熊奏拟赴盛京覆阅文溯阁全书折·佚名
  一四四 顺天时报续·周作人
  徐伯阳传·姚思廉
  何妥传·李延寿
  苏秦说齐闵王·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八·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二十·吴景旭

      丙集下之中  赋  试赋  嬾真子曰玉禹玉年二十许就扬州秋解试瑚琏赋官韵端朩赐为宗庙之器满塲中多于第二韵用朩字云唯彼圣人粤有端朩禹玉独于第六韵用之上睎顔氏愿为可铸之金下笑宰予耻作不雕之朩亦何奇巧吴

  • 卷一百九十九·徐世昌

    神一神一,字荆隐,一字龙隐,华亭人。原名淑吉,字美南,明吏部考功司郎中夏允彝长女,嘉定侯洵室。有《龙隐遗草》。悼亡萧萧鉴玄夜,幽室生微凉。眷言念君子,沈痛迫中肠。音徽日以杳,翰墨犹芬芳。灵帷空萧条,斋奠直

  • 卷第一百二十九·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宋纪十一〔起屠维大渊献(己亥),尽阏逄执徐(甲辰

  • 卷一百四十八·杨士奇

    永乐十二年二月乙巳朔行在兵部言苑马寺军士千七百余人自陈愿随征宜选精壮者从征其疲弱者令运兵饷从之○丙午 敕都督谢芳率领舟师漕运北京○命成山侯王通往宣府大同阅辽东等都司调至军马 上谕之曰兵贵精多而不精徒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十八景泰四年六月丙戌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命江西都指挥佥事刘顺子雄代为指挥使以顺老疾故也○巡按山西监察御史白良辅劾奏署都指挥使朱忠都指挥佥事宫端占种屯地管屯佥事蔡汝忠失不举奏下清军御史

  • 钦定金史语解卷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金史语解卷三【按金以满洲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满洲语其中地名姓氏人名无解义者俱以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改字面订之】地理布【尔】罕 【蒙古语佛也卷一作朴斡水名卷七十二作婆剌赶山名并改】

  • 第四章 汉初事迹·吕思勉

    第一节 高祖初政汉五年,既灭项籍。二月,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王芮诏曰: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故是时称故。赵王张敖、耳子,见下。燕王臧荼上尊号,汉王即皇帝位于氾水之阳。自义帝亡

  • 卷九 盘庚上第九·孔颖达

    盘庚五迁,将治亳殷,自汤至盘庚凡五迁都,盘庚治亳殷。○盘,本又作般,步干反。治,直吏反。民咨胥怨,胥,相也。民不欲徙,乃咨嗟忧愁,相与怨上。○胥,徐思馀反。怨,纡万反。作《盘庚》三篇。[疏]“盘庚”至“三篇”○正义曰:商自成汤以

  • 卷七 述史篇·王通

    子曰:“太熙之后,述史者几乎骂矣,故君子没称焉。”楚公作难,贾琼去之。子曰:“琼可谓立不易方矣。”温彦博问知。子曰:“无知。”问识。子曰:“无识。”彦博曰:“何谓其然?”子曰:“是究是图,亶其然乎?”彦博退告董常。常曰:“深乎

  • 书传卷三·苏轼

    宋 苏轼 撰虞书大禹谟第三臯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谟臯陶谟益稷矢陈也申推明之也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命敎也以文敎布于四海而继尧舜以文命为禹名则布于四海者为何事耶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

  • 序·觉岸

      释氏稽古略序  吴兴有大比丘。曰宝洲岸公。博学通古今。尝考释氏事实上下数千载。年经而国纬著书一编。曰稽古手鉴。既又以为未备。复因其旧辑而广之为稽古略。至正十四年秋九月。太原刘尧辅为之持其书。请于余

  • 卷二十六·佚名

    释初品中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一者、诸佛身无失,二者、口无失,三者、念无失,四者、无异想,五者、无不定心,六者、无不知已舍,七者、欲无减,八者、精进无减,九者、念无减,十者、慧无减,十一者、解脱无减,十二者、解脱知见无

  • 佛说转女身经·佚名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一千人俱。菩萨八千。皆是众所知识。或有他方佛土来在会者。及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与百千眷属俱来在会。尔时世尊。四

  • 诸法集要经卷第七·佚名

    观无畏尊者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说罪品第十五之余  明了罪福相  是为具智者  于此无正解  乃愚痴所作  善达诸功德  于过恶亦然  二种如实知 

  • 卷第十四·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十四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三世之五(南岳下第二世之余) 襄州庞蕴居士(见马祖)初谒石头乃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头以手掩其

  • 小把戏·凡尔纳

    《小把戏》(P'tit-Bonhomm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作品共2卷31章。本书受狄更斯的影响,并且作者也将这本书题献给了狄更斯。在爱尔兰的一座小城,一个江湖艺人正在表演一场富丽堂皇的英国宫廷觐见场面,而使这

  • 青山集·郭祥正

    三十卷。《续集》七卷。宋郭祥正(约1078前后在世》撰。郭祥正,字功父,自号醉吟先生,太平州当涂 (今安徽当涂县)人。生卒年不详。熙宁中举进士,知武冈县佥书、保信军节度判官。官至汀州通判,摄守漳州,后弃官隐居于青山

  • 道德真经集义·刘惟永

    二十卷。元刘惟永、丁易东合撰。刘惟永,字月屋,元道士,任常德路玄妙观提点,赐号凝远大师。与丁易东合撰《道德真经集义大旨》三卷、《道德真经集义》三十一卷,今存十七卷。此书原题“凝远大师常德路玄妙观提点观事刘惟永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