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挥金如土”“一钱如命”

蒋介石的“精神感召”,已够得上说是“挥金如土”了,但在蒋介石二十年来所搜刮所挥霍的数字中仅为“沧海之一粟”。如民国十九年蒋冯之战,蒋的嫡系精锐第三师(师长为张治中)、第四师(师长为徐庭瑶)几乎全军覆灭,蒋介石用陈诚所献的计策,以一千五百万元收买韩复榘、石友三两人叛变,得以转败为胜。那时候,南京政府全年的收入不过两万万元左右,一千五百万元就占了十三分之一;那时候,蒋介石自己的军队不足三十万,全年的军饷只要三千多万元,一下子就付出等于全年军饷的一半,可见蒋介石用钱用得很慷慨。

民国二十五年夏,蒋介石用二千余万元收买陈济棠的空军,有人计算一下,比买新飞机还要贵三四倍,说这个买卖不犯着做。蒋介石说:你不会算帐,这个买卖并不吃亏,而是便宜的——我们买一架新飞机,只能抵他一架,现在把他的收买过来,我多一架,他少一架,当然一架要抵两架的价钱;单有飞机还不中用,一定要有人,训练一个空军人员,比买一架飞机的钱还要多,我训练一个,也只好抵他一个,收买他一个,则我多一个,他少一个,自然一个要顶两个。因为蒋介石精明到此地步,于是陈济棠的“天南王”就垮台了。

在抗战之前,蒋介石自己的嫡系部队,武器好,服装好,吃得更好,嫡系军官还另外有额外补助费,如李延年,就每年要买一辆最新式的美国汽车,一九三六年决不坐一九三五年的汽车,一九三七年一月,就把一九三六年的汽车换掉了,他们的生活比上海大银行经理还要阔气些。钱从那里来的呢?大部份是蒋介石给的。(在抗战以前,蒋介石嫡系军队吃空额,侵占士兵饷银的风气还不大,到抗战第三年,由于物价飞涨,蒋军军官才大家从士兵身上打主意,贪污之风比杂牌更甚。)

蒋介石的“挥金如土”,已如上述,但这仅是他用钱的一方面,他的另一方面则吝啬异常,几乎“一钱如命”。

民国二十六年抗战将起,黄任之先生(炎培)沿津浦铁路北上旅行,回到上海时对友人说:“在徐州同时看到东北军五十一军(于学忠部)和中央军第二师(黄杰部)两种军队的服装与生活,真是天壤之别!我如果是东北军,就非造反不可,实在太气人了!”黄先生是以八面玲珑着名的,尚且如此愤慨,其对待东北军的苛刻,也就可想而见了!

民国十九年蒋冯战争的导火线就是为了待遇不公,那时蒋介石与冯玉祥换过兰谱不到三年,电报往来,称兄道弟,冯电蒋质问何以对西北军(那时称二集团军)待遇不公,蒋介石复电申述两大理由:第一,二集团军生长西北,向来苦惯的,苦些也不要紧,不妨事;一集团军(蒋自己统率的)生长东南,就苦不得。第二,二集团军是冯亲自训练,有刻苦作风,生活苦些无妨;一集团军就不行。蒋介石还说:过去所以推兄为军政部长,即希望兄能以西北军之艰苦作风贯彻于全国军队。言外之意,就是说:我的一集团军所以不能吃苦,必须待遇高些,这个责任就要你冯五祥负。

果真是因为没有钱,所以必须苛待西北军吗?只要把收买韩复榘、石友三的一千五百万分出一部份给整个西北军,冯玉祥也就没有反蒋的理由与必要了。

抗战以后,中央机器厂与中央电气厂均迁到南去,把机器藏在山洞里生锈,全国经济委员会的技术人员一再建议稍增一些机件即可制造飞机,那时预算只要化费一百五十万元就可以每月制造一架飞机,先搞起来,以后再扩充。三上呈文,蒋介石和宋美龄(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均置之不理。为什幺?因为自己能造,就要少买外国货;少买外国货,就少赚了回佣。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五·李心传
  卷三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二·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佚名
  卷之四百六十七·佚名
  敬乡录卷十二·吴师道
  八十一、春柳社及其他·包天笑
  庾信传·令狐德棻
  穆寿传·李延寿
  吕陶传·脱脱
  ○[蒙古]色目人第二甲十五名·佚名
  卷一百十二·宋敏求
  奏谳书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东山先生赵汸(东山存稿)·顾嗣立

    汸字子常,休宁人。师事九江黄泽楚望、严陵夏溥大之、义乌黄溍晋卿,明《易》象、《春秋》之学。至正初,临川虞学士集见其书,深加敬异,延致于家。未几归,筑东山精舍,隐居著述,学者尊之。辅元帅汪同起兵保乡井,授为江南行枢密院都

  • 卷二百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南轩集张栻字敬夫广汉人浚子以防补官孝宗朝歴左司员外郎除秘阁修撰歴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卒嘉定中諡曰宣从祀大成殿有南轩集淳熙四年二月既望静江

  • 卷三百六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三刘禹锡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叹息鲁先师生逢周室卑有心律天道无位救陵夷历聘不能用领徒空尔为儒风正礼乐旅【一作旋又作易】象入蓍龟西狩非其应中都安足施世衰由我贱泣下为人悲

  • 卷二百五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五十八崔惠童崔惠童博州人右骁卫将军冀州刺史庭玉之子尚明皇晋国公主诗一首宴城东庄【一作崔惠诗一作崔思诗】一月主人【一作人生】笑几囘相逢相识【一作值】且衔杯眼看春色如流水今日残

  • 卷二十二·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二十二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四十二首【元丰六年癸亥合明年甲子三月在黄州作】 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五首 羡君戏集他【一作古】人诗指呼市人如使儿天边鸿鹄不易得便令作对随家鷄退

  • 列传第六十 循吏·李延寿

    吉翰 杜骥 申恬 杜慧度 阮长之 甄法崇 傅琰 虞愿 王洪范 沈瑀 范述曾 孙谦 何远 郭祖深昔汉宣帝以爲“政平讼理,其惟良二千石乎”。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故长吏之职,号曰亲人。至于道德齐礼,移风

  • 双槐岁钞卷第六·黄瑜

    北京十景北京自元建大都,已有所谓八景,不知何人品题。至我朝太宗文皇帝,因潜渊定天邑,当时翰林诸儒臣胡广辈作为《八景诗》,传播海内。天顺辛巳端午节,英宗睿皇帝赐文武侍臣以扇,有御制七言古诗十首,凡千一百二十言,即前所谓八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纪昀

    职官略 【五】金元官制下○金元官制下太常礼仪院 【金制太常寺卿一人少卿一人丞一人掌礼乐郊庙社稷祠祀之事博士二人检阅二人检讨二人太祝奉礼郎协律郎 无员额所属太庙署兼廪牺署令一人丞一人郊社署令丞各一人武成王

  • 汉纪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甲辰、164)·司马光

    汉纪四十七 汉桓帝延熹七年(甲辰,公元164年) [1]春,二月,丙戌,乡忠侯黄琼薨。将葬,四方远近名士会者六七千人。 [1]春季,二月丙戌(疑误),乡侯黄琼去世。临下葬时,四方远近知名人士前来吊丧的有六七千人。 初,琼之教授于家,徐稚从之

  • 卷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四氏族略【四】满洲八旗姓额苏哩氏【散处黑龙江玛察等地方】【臣】等谨按额苏哩本金姓见金史以姓为氏乌噜氏【散处乌拉叶赫等地方布舒库正黄旗人世居乌拉地方任副都统谥刚壮】觉禅氏【散处乌苏

  • 卷七十二·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七十二宋 宋敏求 编典礼南郊大中元年南郊赦乾符二年南郊赦南郊大中元年南郊赦正月十七日门下执大象者导隂阳之和帝率土者茂生植之化粤自轩昊暨於唐虞侧身皇阶虚已大宝握金镜之明耀致玉烛之

  • 景公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将加诛晏子谏第十三·晏婴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 卷三十五·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三十五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三十五>尚書中星【正義曰四方七宿各成一形東方龍形西方虎形皆南首而北尾南方鳥形北方龜形皆西首而東尼仲春日在奎婁而入於酉

  • 正己篇 第五 凡百十七条·范立本

    《性理书》云:&ldquo;见人之善而寻己之善,见人之恶而寻己之恶,如此方是有益。&rdquo;《景行录》云:&ldquo;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rdquo;子曰:&ldquo;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rd

  • 曾子寝疾(1)·戴圣

    ——事于小处见精神 【原文】 曾子寝疾(2),病③,乐正子春坐于床下(4)。曾元、曾申坐于足(5),童子隅坐而执烛(6)。童子曰:“华而睆(7)。大夫之箦与(8)?”卜也!”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9):“呼(10)!”曰:“华而睆,大夫之

  • 在泉州小雪峰寺开示·太虚

    ──十九年一月──各位都是雪峰义存祖师狮子窟中的狮儿,所谓“狮子窟中无野兽,象王行处绝行纵”;既然共入此门来,还有什么可说呢!所以我说无可说,在座的各位,亦复听无可听。今天与各位相见,皆是相喻不言中,更用不著头上安头,说

  • 佛说优填王经·佚名

        西晋沙门释法炬奉 诏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深国。王号曰优填。拘深国有逝心。名摩回提。生女端正华色世间少双。父睹女容一国希有。名曰无比。邻国诸王。群僚豪姓靡不娉焉。父答曰。若有君子容与女齐吾其

  • 春秋管窥·徐庭垣

    十二卷。徐庭垣撰。徐庭垣,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曾官新昌县丞。徐庭垣《自序》驳宋以来诸儒所谓孔子特笔之失曰:“世但知推尊圣人,而不知孔子当日固一鲁大夫也。于周天子则其大君,于鲁公则其本国之君,于列国诸侯,则俱周天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