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吕陶传

吕陶字元均,成都人。蒋堂镇守蜀州,延纳很多士人入学,亲自考核他们的文章,曾得到吕陶的论文,集中学生朗读,说:“这是贾谊的文章。”吕陶当时年纪十三岁,在座的人都感到吃惊。由于这样礼之于宾筵。一天,与蒋堂同游僧舍,一起读寺碑,喝完酒,蒋堂索来毛笔书写了十张纸的碑文,行断句缺,给吕陶看,说:“老夫不能全部记忆,你替我补充。”吕陶书写碑文进献,不差一字。

中进士第,调任铜梁县令。百姓庞氏三姊妹假冒隐藏弟弟的田产,弟弟长大,向官府诉讼没有得到公正,贫困到给人做雇工。到这时又上诉,吕陶一经询问,姊妹三人服罪,弟弟哭泣拜谢,愿意把田产的一半作为佛事以报答。吕陶晓谕他说:“你三个姊妹都是你的血缘亲属,在你年幼时,正好替你掌管而已。不然的话,也被他人所骗去。与其把一半捐给供佛,不如赠送给姊姊,重为兄弟,你看这不是美事吗?”弟弟又拜谢听从命令。

任太原寿阳知县。府帅唐介征召他为签书判官,闲暇之时促膝交谈,告诉他立朝事君的大节,说:“您是朝廷中的人。”因唐介的推荐,应试熙宁制科。当时王安石当权,改为新法,吕陶对策一一数列新法的过错,大略认为:“贤良的旨意,贵冒犯不贵隐瞒。我愚笨,不敢忘记此义。陛下刚即皇帝位,希望不被理财之说迷惑,不参与老成的策划,不兴战事。陛下留意建立制度,自认为与尧、舜差不多,但陛下的心意是这样,天下的议论是那样,难道不反而思考吗?”等到上书,神宗看着王安石取奏卷读,还没读到一半,神色很沮丧。神宗发觉了这一情况,让冯京读完,认为吕陶的话有道理。司马光、范镇见吕陶,都说“:自从王安石当权,我们这些人说的话不再生效,想不到您能到这个地步,平生闻望,在此一举了。”

王安石既怒孔文仲,制科也随之废除,吕陶虽然进入等次,才为蜀州通判。张商英为御史,请求废除永康军,下达附近州郡议论,吕陶认为不可取。等到知彭州,威、茂夷入侵,吕陶召用大姓暗中准备守御,城门关闭像平时一样,因而以永康前议上报朝廷,永康军于是没有废除。

王中正为将,蜀州很谨慎害怕地事奉他。但他所施设全都荒谬暴戾,吕陶上奏把他召回朝廷。李杞、蒲宗闵来专卖茶叶,西州骚动。吕陶说:“川蜀产茶,与东南相比十不及一,各路既然都通商,西川独独蒙受禁令专卖。茶园本来是税地,都出租赋,从来是配卖以供给衣食,与解州盐、晋州矾不同。现在立法太严,取息太重,于是使良民冤枉陷于刑罚,这不是陛下仁民爱物的意思。”蒲宗闵愤怒,弹劾他败坏法,责监怀安商税。有人前往慰问他,吕陶说:“我想借外郡的虚名,救百万蜀州百姓的实祸。幸而所言施行,所济很多了,岂敢有荣辱进退的念头。”起用为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

元..初年,提升为殿中侍御史,首先进献邪正之辨说:“君子小人如已分辨,那么帝王之道可成,如杂处于朝廷,那么政体不纯。现在蔡确、韩缜、张..、章..,在先朝时,就与小人互为表里,施行贼民害物的政治,使皇帝的道德恩泽不能下流;在今天,就观望反复,为将来子孙作打算。安焘、李清臣又依附在他们中间,以等候势力之所在后而归附。过去辜负先帝,今天辜负陛下。希望赶快加以斥责贬逐,以肃清朝廷。”于是几人相继被免去职务。

当时议论实行差役法,吕陶说:“郡县风俗不同,百姓贫富不均,当此改变役法的时候,如果不预先设置防禁,那么民间虽然没有交纳钱的烦劳,反而有偏颇的危害。不如以新旧二法,裁量适中。”恰逢吕陶谒见告归,诏令于本道决定。吕陶考究精密,百姓以为方便。回到朝廷,于是正两路转运使李琮、蒲宗闵之罪;又上书十事,都是很切合于蜀州的利弊。

苏轼策试馆职,被朱光庭所议论,苏轼也请求补任外郡,双方争辩不休。吕陶说:“御史台谏院应对众宣示最为公正,不能假借权力来报私怨。议论的人都认为苏轼曾戏弄轻视程颐,朱光庭是程颐的弟子,所以是报怨。想要加苏轼的罪名,什么不可以,一定要指责他的策问有讥讽诽谤之意,恐怕朋党的弊端,从此开始了。”由于这样两种观点都被搁置。

吕陶与同事论张舜民事观点不一,傅尧俞、王岩叟攻击他,太皇太后没有采纳,提升吕陶为左谏议大夫,既而出任梓州、淮西、成都路转运副使,入授右司郎中、起居舍人。大臣上宫殿,有人请求撤掉左右侍臣和史官,吕陶说:“撤去左右侍臣已是不可以,何况史官呢?大臣奏事而史官不能听,这是所言有私情。”诏令把大臣奏事时史官与闻定为法令。迁任中书舍人。奉命出使契丹回来,请求修边备。哲宗高兴说:“臣僚说边事,只涉及到陕西,没有涉及河北。殊不知河北有紧急情况,则比陕西还要严重十倍。你所说的很好。”升任给事中。

哲宗开始亲理政务,吕陶说:“太皇太后辅政九年,陛下所深知,尊敬而报答她,惟恐不能尽心。但我还以无可疑为疑,不必言为言,万一有奸恶邪佞不正的谋划,皇帝被远听所迷惑,认为某人适宜再用,某事适宜再次实行,这是治乱安危的关键,不可以不明察。”不久以集贤院学士的身份知陈州,移河阳、潞州,按例削夺官职,再贬为库部员外郎、库部分司。徽宗即位,恢复集贤院修撰、知梓州,辞官。吕陶去世,终年七十七岁。

猜你喜欢
  ○热河行宫欢喜佛三则·许指严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七·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九·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佚名
  卷之三百十一·佚名
  二十一 苏州织造李煦奏前奉谕旨已钦遵妥办摺·佚名
  一一四六 军机大臣奏改正抽换《说铃》《酌中志》情形并将原本进呈片·佚名
  侯君集传·刘昫
  卷五·鄂尔泰
  卷七十七·佚名
  第六章 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先秦诸子】·钱穆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三十·钱若水
  卷五十八陆军二·冯煦
  第五章 汉中叶事迹·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姚述尧·唐圭璋

      述尧字进道,华亭(今江苏松江)人。号何山道人。卒于北宋。   青玉案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君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长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

  • 卷二十·何汶

      杂编十  题孤山寺  张祜  《西清诗话》云:“《百家诗选》,余读之,见其取张祜《惠山寺》诗‘泉声到坡尽,山色上楼多’,而不取《孤山寺》诗云云。又贾岛平生得意句‘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rsq

  • ●第二十九出 诘词·孟称舜

    【剔银灯】〔生上〕销不尽情多怨多,镇日里闲行闲坐。俺把春花秋月都经过,投至得两心相可。因何旧愁未妥,又惹起新愁怎么。〔叹介〕世间欢少愁偏重,空教无语天公。小生前到小姐房内,窃取绣鞋,藏在绣枕之旁,不期被飞红拿去还了

  • 第二十七出 魂游·汤显祖

    【挂真儿】〔净扮石道姑上〕台殿重重春色上。碧雕阑映带银塘。扑地香腾, 归天磬响。细展度人轻藏。〔集唐〕“几年红粉委黄泥雍裕之,十二峰头月欲低 李涉。

  • 附录·张玉娘

    张玉娘传 明○王诏 张玉娘,字若琼,松阳人,宋仕族女也。父曰懋,字可翁,号龙岩野父,举孝行,仕为提举官。媪刘氏,亦贤淑翊之,内政斩斩。年将艾,惟生玉娘。玉娘生有殊色,敏惠绝伦,故父媪益爱之。大父曰继煂,字光大,由贡元仕为登仕郎;曾大

  • 第九十六回 史天泽讨叛诛李璮 贾似道弄权居葛岭·蔡东藩

      却说贾似道既拘住郝经,仍然把前时和议,一律瞒住。他尚恐宫廷内外,或有漏泄等情,因此把内侍董宋臣,出居安吉州。卢允升势成孤立,权势也自然渐减;阎贵妃又复去世,宦寺愈觉无权;似道又勒令外戚不得为监司,郡守子弟门客,不得干

  • 张文蔚传·薛居正

    张文蔚,字右华,河间人。父亲张衤易,在唐僖宗朝代,接连任显要官职。张文蔚幼小时即砥砺文章德行,求知交友,有名士的声誉。唐乾符初年,登进士第,当时丞相裴坦兼管盐铁事务,张文蔚进入仕途暂任巡官。不久,服家丧,以孝行闻名。中和年

  • 萧塔剌葛传·脱脱

    萧塔剌葛,字陶哂,六院部人。一向刚直不阿。太祖时,因叔祖台哂谋杀于越释鲁之事连坐,被抄没入弘义宫。世宗即位,因为是舅父,出其宫籍,补为国舅别部敞史。有人称泰宁王察割有蔑视君王之心。塔剌葛说:“他纵然忍心行不义之事,又有

  • 卷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十八户部俸饷凡颁禄亲王岁支俸银万两世子六千两郡王五千两长子三千两贝勒二千五百两贝子千三百两镇国公七百两辅国公五百两一等镇国将军至奉恩将军凡十有三等禄自四百十两每降一等减二十五

  • 189.狄青不怕出身低·林汉达

    韩琦、范仲淹刚到陕西的时候,有人向他们推荐,当地军官中有个狄青,英勇善战,有大将的才干。范仲淹正需要将才,听了这话,很感兴趣,要部下把狄青的事迹详细说一下。原来,狄青本是京城禁军里的一个普通兵士。他从小练得一身武艺,骑

  •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佚名

    宋 滕珙 撰孔子类论孔子夷惠之清和文集读余隠之辩温公疑孟子上【隠之名允文建安人】此段谓温公之说乃所以助孟子而非攻之也观吾夫子之行时乎清而清时乎和而和仕止久速当其可而已是乃所谓时中也是圣人之时者也讵可与

  • 卷十五·王鸿绪

    <经部,诗类,钦定诗经传说汇纂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卷十五桑扈之什二之七交交桑扈【侯古反】有莺其羽君子乐【音洛】胥【叶思吕反】受天之祜【侯古反】集传兴也交交飞往来之貌桑扈窃脂也【许氏谦曰窃脂见小宛

  • 禁藏第五十三·管仲

    禁藏于胸胁之内,而祸避于万里之外。能以此制彼者,唯能以己知人者也。夫冬日之不滥,非爱冰也;夏日之不炀,非爱火也,为不适于身便于体也。夫明王不美宫室,非喜小也;不听钟鼓,非恶乐也,为其伤于本事,而妨于教也。故

  • 襄公·襄公二十九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夏五月,公至自楚。庚午,卫侯衎卒,阍弑吴子余祭。仲孙羯会晋荀盈、齐高止、宋华定、卫世叔仪、郑公孙段、曹人、莒人、滕子、薛人、小邾人城杞。晋侯使士鞅来聘。杞子来盟。吴子使札来聘

  • 瑜伽论记卷第四(之上)(论本第十一至第十二卷)·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第十一九地明境分之为三。初二地是境体。一切皆以识为性故。次三地是境相。粗细异故。后之四地是境界位。定俱不俱心无故。体二易知难知为前后。相三粗细成三三品为前后。位四中定散有无。初二胜劣为前

  • 谷山笔麈·于慎行

    明于慎行撰。十八卷。书成于万历末年。于慎行,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兼东阁大学士,多次主持乡试、会试。本书主要记述明朝万历以前的典章、人物、兵刑、财赋、礼乐、释道、边塞诸事,为考溯源流,亦时或

  • 安士全书·周梦颜

    清朝周安士居士所著,包括“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万善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四部。被号称中国净土宗十三祖的民国高僧印光大师称为“善世第一奇书”。全书共分四部,约60万字。本书被印光法师称为“

  •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彦悰

    凡六卷。唐代彦悰撰。又称沙门不敬俗录、集沙门不拜俗议、沙门不应拜俗事、不拜俗仪等事。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本书集录由东晋咸康六年(340)至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关于沙门应否拜俗之奏、诏、敕、启、表、状、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