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陶传
吕陶字元均,成都人。蒋堂镇守蜀州,延纳很多士人入学,亲自考核他们的文章,曾得到吕陶的论文,集中学生朗读,说:“这是贾谊的文章。”吕陶当时年纪十三岁,在座的人都感到吃惊。由于这样礼之于宾筵。一天,与蒋堂同游僧舍,一起读寺碑,喝完酒,蒋堂索来毛笔书写了十张纸的碑文,行断句缺,给吕陶看,说:“老夫不能全部记忆,你替我补充。”吕陶书写碑文进献,不差一字。
中进士第,调任铜梁县令。百姓庞氏三姊妹假冒隐藏弟弟的田产,弟弟长大,向官府诉讼没有得到公正,贫困到给人做雇工。到这时又上诉,吕陶一经询问,姊妹三人服罪,弟弟哭泣拜谢,愿意把田产的一半作为佛事以报答。吕陶晓谕他说:“你三个姊妹都是你的血缘亲属,在你年幼时,正好替你掌管而已。不然的话,也被他人所骗去。与其把一半捐给供佛,不如赠送给姊姊,重为兄弟,你看这不是美事吗?”弟弟又拜谢听从命令。
任太原寿阳知县。府帅唐介征召他为签书判官,闲暇之时促膝交谈,告诉他立朝事君的大节,说:“您是朝廷中的人。”因唐介的推荐,应试熙宁制科。当时王安石当权,改为新法,吕陶对策一一数列新法的过错,大略认为:“贤良的旨意,贵冒犯不贵隐瞒。我愚笨,不敢忘记此义。陛下刚即皇帝位,希望不被理财之说迷惑,不参与老成的策划,不兴战事。陛下留意建立制度,自认为与尧、舜差不多,但陛下的心意是这样,天下的议论是那样,难道不反而思考吗?”等到上书,神宗看着王安石取奏卷读,还没读到一半,神色很沮丧。神宗发觉了这一情况,让冯京读完,认为吕陶的话有道理。司马光、范镇见吕陶,都说“:自从王安石当权,我们这些人说的话不再生效,想不到您能到这个地步,平生闻望,在此一举了。”
王安石既怒孔文仲,制科也随之废除,吕陶虽然进入等次,才为蜀州通判。张商英为御史,请求废除永康军,下达附近州郡议论,吕陶认为不可取。等到知彭州,威、茂夷入侵,吕陶召用大姓暗中准备守御,城门关闭像平时一样,因而以永康前议上报朝廷,永康军于是没有废除。
王中正为将,蜀州很谨慎害怕地事奉他。但他所施设全都荒谬暴戾,吕陶上奏把他召回朝廷。李杞、蒲宗闵来专卖茶叶,西州骚动。吕陶说:“川蜀产茶,与东南相比十不及一,各路既然都通商,西川独独蒙受禁令专卖。茶园本来是税地,都出租赋,从来是配卖以供给衣食,与解州盐、晋州矾不同。现在立法太严,取息太重,于是使良民冤枉陷于刑罚,这不是陛下仁民爱物的意思。”蒲宗闵愤怒,弹劾他败坏法,责监怀安商税。有人前往慰问他,吕陶说:“我想借外郡的虚名,救百万蜀州百姓的实祸。幸而所言施行,所济很多了,岂敢有荣辱进退的念头。”起用为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
元..初年,提升为殿中侍御史,首先进献邪正之辨说:“君子小人如已分辨,那么帝王之道可成,如杂处于朝廷,那么政体不纯。现在蔡确、韩缜、张..、章..,在先朝时,就与小人互为表里,施行贼民害物的政治,使皇帝的道德恩泽不能下流;在今天,就观望反复,为将来子孙作打算。安焘、李清臣又依附在他们中间,以等候势力之所在后而归附。过去辜负先帝,今天辜负陛下。希望赶快加以斥责贬逐,以肃清朝廷。”于是几人相继被免去职务。
当时议论实行差役法,吕陶说:“郡县风俗不同,百姓贫富不均,当此改变役法的时候,如果不预先设置防禁,那么民间虽然没有交纳钱的烦劳,反而有偏颇的危害。不如以新旧二法,裁量适中。”恰逢吕陶谒见告归,诏令于本道决定。吕陶考究精密,百姓以为方便。回到朝廷,于是正两路转运使李琮、蒲宗闵之罪;又上书十事,都是很切合于蜀州的利弊。
苏轼策试馆职,被朱光庭所议论,苏轼也请求补任外郡,双方争辩不休。吕陶说:“御史台谏院应对众宣示最为公正,不能假借权力来报私怨。议论的人都认为苏轼曾戏弄轻视程颐,朱光庭是程颐的弟子,所以是报怨。想要加苏轼的罪名,什么不可以,一定要指责他的策问有讥讽诽谤之意,恐怕朋党的弊端,从此开始了。”由于这样两种观点都被搁置。
吕陶与同事论张舜民事观点不一,傅尧俞、王岩叟攻击他,太皇太后没有采纳,提升吕陶为左谏议大夫,既而出任梓州、淮西、成都路转运副使,入授右司郎中、起居舍人。大臣上宫殿,有人请求撤掉左右侍臣和史官,吕陶说:“撤去左右侍臣已是不可以,何况史官呢?大臣奏事而史官不能听,这是所言有私情。”诏令把大臣奏事时史官与闻定为法令。迁任中书舍人。奉命出使契丹回来,请求修边备。哲宗高兴说:“臣僚说边事,只涉及到陕西,没有涉及河北。殊不知河北有紧急情况,则比陕西还要严重十倍。你所说的很好。”升任给事中。
哲宗开始亲理政务,吕陶说:“太皇太后辅政九年,陛下所深知,尊敬而报答她,惟恐不能尽心。但我还以无可疑为疑,不必言为言,万一有奸恶邪佞不正的谋划,皇帝被远听所迷惑,认为某人适宜再用,某事适宜再次实行,这是治乱安危的关键,不可以不明察。”不久以集贤院学士的身份知陈州,移河阳、潞州,按例削夺官职,再贬为库部员外郎、库部分司。徽宗即位,恢复集贤院修撰、知梓州,辞官。吕陶去世,终年七十七岁。
猜你喜欢 ○热河行宫欢喜佛三则·许指严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七·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九·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佚名 卷之三百十一·佚名 二十一 苏州织造李煦奏前奉谕旨已钦遵妥办摺·佚名 一一四六 军机大臣奏改正抽换《说铃》《酌中志》情形并将原本进呈片·佚名 侯君集传·刘昫 卷五·鄂尔泰 卷七十七·佚名 第六章 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先秦诸子】·钱穆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三十·钱若水 卷五十八陆军二·冯煦 第五章 汉中叶事迹·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