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曾子寝疾(1)

——事于小处见精神

【原文】

曾子寝疾(2),病③,乐正子春坐于床下(4)。曾元、曾申坐于足(5),童子隅坐而执烛(6)。童子曰:“华而睆(7)。大夫之箦与(8)?”卜也!”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9):“呼(10)!”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只赐也(11)。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自此始也。曾子曰:“夫子之病革矣(12),不可以变(13),幸而至于旦(14),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15),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16)。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17),斯已矣(18)。”举扶而易之(19),反席未安而没(20)。

【注释】

①本节选自《檀弓》上。②曾子:孔子得弟子,名参,字子舆。寝疾:病倒,卧病。(3)病:意思事病情严重。(4)乐(le)正子春:曾子的学生。⑤曾元、曾申:曾子的儿子。(6)隅:墙角。(7)睆(huan):光泽。(8)箦(ze):席子。与:表示疑问的语气词。(9)瞿(ju)然:惊惧的样子。(10)呼(xv):同“吁”,叹息声。(11)斯:这。季孙:季孙氏,鲁国的大夫。(12)革(ji):危急。(13)变:意思是移动。(14)幸:希望。(15)尔:你。彼:他。这里指童子。(16)细人:小人。(17)得正:合于正礼。(18)已:意思是可以。(19)举:起,抬起。(20)反:同“返”。没:同“殁“,死去。

【译文】

曾子病倒在床上,病情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在脚旁,童仆坐在墙角,手拿烛火。童仆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得席子吧?”乐正子春说:“住口!”曾子听到了,突然惊醒过来说:“啊!”童仆又说到:“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得席子吧?”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送给我的,我没有力气换掉它。元啊,扶我起来,把席子换掉。”曾元说:“您老人家的病已很危急了,不能移动,希望能等到天亮,再让我来换掉。”曾子说:“你爱我不如爱那童仆君子爱人是用德行,小人爱人是姑息迁就。我现在还要求什么呢?我只盼望死得合于正礼罢了。”于是大家扶起曾子,换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还没有放安稳,曾子就去世了。

【读解】

《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手指,示意为节省灯油要掐灭一根,露出十足的守财奴的嘴脸,吝啬的本性至死不改。曾子临死前要求换掉华丽的卧席,却不是出于悭吝,而是以言行维护他所信奉的“礼”——不是大夫的身份不得受大夫的饿礼遇。曾子的举动与严贡生的守财奴有着质的不同。为了维护自己的信念,他慎终如始,严于律己,直至去世。

曾子换席子的做法不可仿效,但他的精神大可借鉴的。常言说:“正人先正己。”要求别热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否则便不会有说服力。做人的严谨应当体现在遵守规则之上,尤其是细小的事,更能见出真精神。

精神源于信念,信念事对自己所确认的价值和意义的执着追求。没有信念做支撑,可能凭兴之所至地做一些事,却不可能始终如一,不可能在大大小小的事上都表现出完全的一致性。局外人,营营苟苟的人,事不可能理解这一点的。

人在生活中的确应当有精神,不管这种精神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都会使我们的言行有所归依,有轨可循。

猜你喜欢
  周书·无逸·佚名
  第十九卦 临 地泽临 坤上兑下·佚名
  卷四·朱熹
  卷四十七【起昭公十四年尽十六年】·杜预
  贵在坚持·孔子
  卷二十八·卫湜
  卷十六·王樵
  卷十八·胡广
  卷六十一·康熙
  齐世篇第五六·王充
  卷一百三十八·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一·欧阳竟无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三·唐慧琳
  纪念佛诞的意义·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八十八·彭定求

        卷688_1 【寄杜先生诗】孙偓   蜀国信难遇,楚乡心更愁。我行同范蠡,师举效浮丘。   他日相逢处,多应在十洲。   卷688_2 【赠南岳僧全玭】孙偓   窠居过后更何人,传得如来法印真。   昨日祝融峰下见

  • 金淑柔·唐圭璋

      淑柔,宝祐交易会。一作余淑柔。   浪淘沙   丰城道中   雨溜和风铃。滴滴丁丁。酿成一枕别离情。可惜当年陶学士,孤负邮亭。   边雁带秋声。音信难凭。花须偷数卜归程。料得到家秋正晚,菊满寒城。

  • 校猎赋译文·扬雄

    有人称道俭素,举伏羲、神农,难道后世帝王越来越加以文饰吗?论者说不是的。各以其时而得宜,何必要同条而共贯呢?否则泰山之封禅,哪里会有七十又二个仪式呢?所以开创鸿业垂下统绪的帝王,后人都不能看见他们的差错,远近的人都

  • 卷五百四 列传二百九十一·赵尔巽

      ◎艺术三   王时敏族侄鉴 子撰 孙原祁 原祁曾孙宸 陈洪绶崔子忠 禹之鼎余集 改琦 费丹旭 释道济髡残 朱耷 弘仁王翚吴历 杨晋 黄鼎方士庶 恽格马元驭 王武 沈铨龚贤赵左 项圣谟 查士标 高其佩李世倬 朱伦瀚张鹏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八十四·纪昀

    列传五代 【四】○五代四史建瑭【匡翰】 王建及 元行钦安金全 袁建丰 西方邺符习【乌震】孔谦张延朗 李严李仁矩 毛璋朱宏昭 刘延朗 康思立康义诚 药彦稠史建瑭王建及元行钦安金全袁建丰西方邺符习孔谦张延朗

  • 任忠传·姚思廉

    任忠字奉诚,乳名蛮奴,汝陰人。少时贫贱,乡里人看不起他。长大后,他多谋善变,体力过人,尤善骑射,乡里少年都归附他。梁鄱陽王萧范任合州刺史,闻其名声,招引他陪伴左右。侯景之乱,任忠率乡里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伐景将王贵显

  • 詹天佑·周诒春

    詹天佑 字眷诚。年五十六岁。生于广州。已婚。子五女三。永久通信处。汉口鄂哈街九号。初学于上海出洋局。同治十一年。以官费游美。光緖四年。入耶路大学。习土木工程。光緖七年。得学士学位。被选入某名誉学会。以

  • 鬻子原序·鬻熊

    鬻子名熊楚人周文王之師也年九十見文王王曰老矣鬻子曰使臣捕獸逐麋已老矣使臣坐策國事尚少也文王師之著書二十二篇名曰鬻子子者男子之美稱賢不逮聖不以為經用題紀標子同據劉氏九流即道流也遭秦暴亂書記畧盡鬻子雖不預

  •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五·佚名

    宋 滕珙 撰心类论心当以穷理为先南轩以答胡彪二书吕氏中庸辩寄来先生答之此段专以学者之病在于此心烛理未明故无以应事物之至答广仲书切中学者之病然愚意窃谓此病正坐平时烛理未明涵养未熟以故事物之来无以应之若曰

  • 卷二十二·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二十二宋 真德秀 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程子曰亲当新○朱子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

  • 桓公问第五十六·管仲

    齐桓公问管子曰:“吾念有而勿失,得而勿忘,为之有道乎?”对曰:“勿创勿作,时至而随。毋以私好恶害公正,察民所恶,以自为戒。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于人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谏

  • 楚归晋知(成公三年)·佚名

    ——国家利益重于个人恩怨 【原文】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①,以求知②。于是l饩涨五x矣③,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4),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⑤。执事不以鼓(6),使归即7)君之

  •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卷上·佚名

    西晋清信士聂承远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万八千。菩萨八万。一切大圣神通已达。悉得总持揽十力慧。住无所住超三脱门。善权方便莫不从化。三达之智无所挂碍。游步三世独尊无侣。

  • 那先比丘经卷下·佚名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王复问言。无有复胜佛者耶。那先言然。无有胜佛者。王复问。何以知为无有胜佛者。那先问王言。如人未曾入大海中。宁知海水为大不。有五河河有五百小河流入大河。一者名恒。二者名信他。三者名私他。

  • 卷第二十五·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二十五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三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尽功德藏回向。 第五无尽功德藏回向。长

  • 卷第二十·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诸师列传第六之十啸岩虎法师法嗣(广智下第七世) &middot;讷堂慧辩法师   &middot;顽空智觉法师   &middot;松涧善助法师   &middot;寒谷妙晖法师   &middot;东山夔

  • 卷第九·佚名

    翻梵语卷第九&middot;山名第五十一&middot;河名第五十二&middot;江名第五十三&middot;池名第五十四&middot;洲名第五十五&middot;地名第五十六&middot;水名第五十七&middot;火名第五十八&middot;风名第五十九&middot;

  •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佚名

    梵名Bhais!ajya -ra^ja bhais!ajya samudgata bodhisattva su^tra 。全一卷。刘宋■良耶舍译。又称观药王药上菩萨经、药王药上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内容乃叙述佛在毗耶离国青莲华池精舍,说药王、药上二菩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