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五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二十五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五世之六(清源下第四世之余)

鄂州清平山令遵禅师(嗣翠微)因僧问。如何是大乘。师曰井索。曰如何是小乘。师曰钱索。又问。如何是有漏。师曰笊篱。曰如何是无漏。师曰木杓。曰觌面相呈时如何。师曰。分付与典座。 颂曰。

有漏笊篱。无漏木杓。烜赫禅和。妄生卜度。伶俐座主。何处摸索。金牙解使神枪。李广箭穿双鹗。(琅琊觉)。

大乘小乘。井索钱索。有漏无漏。笊篱木杓。直下承当。鼻孔失却。(法云秀)。

笊篱木杓。钱贯井索。见成家风。受用廓落。生涯放得信缘看。佛法更於何处着。不用安排只么从。自然心地常安乐。(天童觉)。

二乘诸漏扣空王。雪后那堪半夜霜。秦汉旌旗度沙漠。唐虞黼黻拱岩廊。(张无尽)。

笊篱木杓。钱贯井索。打瓦钻龟。徒劳卜度。休卜度。麒麟只有一只角。(南华炳)。

【续收】有漏笊篱。无漏木杓。学语禅流。徒劳卜度。江边有个钓鱼人。掷钩惊起辽天鹤。(白鹿先)。

笊篱木杓。钱贯桶索。说妙谈玄俱是错。清平鼻孔塞乾坤。天下衲僧无处摸。明来握土成金。悟去百草皆药。抝折俱胝指头。踏断赵州略彴。平常一句用无穷。限量知见徒斟酌。(雪窦宗)。

丈二钢钉。八尺铁橛。插在眼中。犹自不瞥。(中庵空)。

【增收】清平初参翠微便问。如何是西来的的意。微曰。待无人即向汝说。师良久曰。无人也请和尚说。微下禅床引师入竹园。师又曰。无人也请和尚说。微指竹曰。这竿得恁么长。那竿得恁么短。师虽领其微言。犹未彻。出住大通。上堂。举初见翠微机缘。谓众曰。先师入泥入水为我。自是我不识好恶。 颂曰。

父子相逢意已彰。尊卑何必叙炎凉。叮咛指点家园事。行尽荒郊话短长。(大洪遂)。

土埋处处铁菱角。半夜经由未觉难。天晓岭根伤中倒。方知行过铁门关。(雪堂行)。

舒州投子山大同禅师(嗣翠微)赵州问。大死底人却活时如何。师曰。不许夜行投明须到。州曰。我早猴白。伊更猴黑。 颂曰。

活中有眼还同死。药忌何须鉴作家。古佛尚言曾未到。不知谁解撒尘沙。(雪窦显)。

大死底人同活人。三千豪侠又随尘。李陵本是收番将。却作降番上将身。(佛印元)。

死去活来牙上露。投明须到己先行。谁家别馆池塘里。一对鸳鸯画不成。(白云端)。

虚空产出铁牛儿。头角分明也大奇。踏破澄潭深处月。夜阑牵向雪中归。(长灵卓)。

赵州解捻无丝线。投子能穿没鼻针。好手手中呈好手。红心心内中红心。(佛鉴懃)。

大死底人还却活。不许夜行投明到。陈州人出许州门。翁翁八十重年少。(鼓山珪)。

禾黍不阳艳。竞栽桃李春。翻令力耕者。半作卖花人。(径山杲)。

【续收】我疑千年苍玉精。化为一片秋水骨。海神欲护护不得。鳌头一旦忽擎出。(正堂辩)。

棚前夜半弄傀儡。行动威仪去就全。子细思量无道理。里头毕竟有人牵。(雪庵瑾)。

投子因僧问。如何是十身调御。师下禅床立。又问。凡圣相去几何。师亦下禅床立。 颂曰。

水出昆仑浪接连。天高地逈秀林峦。禅床略下云山断。凡圣无踪海岳寒。(投子青)。

老妇低垂事舅姑。起来争免面模糊。强将云髻高高绾。遮得傍人眼也无。(白云端)。

投子下禅床。云中迸电光。胡僧归汉土。六月下严霜。(佛慧泉)。

投子示全机。清风动翠微。十身何处是。嬴得眼如眉。(才佛心)。

爱向江边弄钓丝。碧潭深处有嘉鱼。钓头不是无香饵。个底如何钓得渠。(长灵卓)。

捉贼分明要见赃。十身调御下绳床。曾经巴硖猿啼夜。铁作心肝也断肠。(佛鉴懃)。

投子下禅床。通身谁辨的。拟议即千差。觌面难相识。(京兆天宁琏)。

投子下绳床。今朝为举扬。驴前马后汉。切忌乱承当。(径山杲)。

【续收】玉麟带角离霄汉。金凤衔花下彩楼。野老不嫌公子醉。相将携手御街游。(水庵一)。

投子下绳床。终非孟八郎。不摇三寸舌。未免鬼分赃。眼底欲条直。临机争探囊。裂破古今无面目。纵横何处有关防。(或庵体)。

投子因僧问。月未圆时如何。师曰。吞却三个四个。曰圆后如何。师曰。吐却七个八个。 颂曰。

七八虽然正好观。四三焉得便颟顸。灵光万古辉天地。隐显寻常不用搏。(洞山聪)。

圆缺曾伸问老翁。石龟衔子引清风。昨朝木马潭中过。踏出金乌半夜红。(投子青)。

圆后圆前作者知。四三七八解呈机。令人长笑善吞吐。留与丛林作是非。(正觉逸)。

吞却三四枚。吐出七八个。吞吐总完全。不知是什么。(保宁勇)。

【续收】吞却易吐还难。须弥顶上天风寒。昨夜三更白如昼。不知谁共倚阑观。(佛性泰)。

投子投子。机轮无阻。要吞即吞。要吐即吐。若还殢齿粘牙。争得超今迈古。(石庵玿)。

投子因僧问。和尚住此山。有何境界。师曰。丫角女子白头丝。 颂曰。

山家世界别。尘世罕曾闻。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持赠君还也奇。丫角女子白头丝。(正觉逸)。

丫角女子白头丝。猛焰堆中雪片飞。一等住山谁可拟。闲云流水不同归。(白云端)。

【续收】花萼楼前春正浓。蒙蒙柳絮舞晴空。金钱掷罢娇无力。笑倚阑干屈曲中。(懒庵枢)。

住山境界问如何。女子双鬟鬓已皤。觌面不逢休更会。白云飞过旧山河。(天目礼)。

【增收】投子因僧问。春雨淋淋。百草为什么不抽芽。师曰。芭蕉只么长。僧问。如何是玄中玄。师曰。去年端午。今年亦然。曰毕竟如何。师曰。故非同别。谁说前后。僧问如何是第二月。师曰。仲春渐暄。曰如何是第一月。师曰。孟春犹寒。 颂曰。

投子投子。超今迈古。遇人识人。头灰面土。一月二月。寒暄说说。住峰高处见翠微。红莲舌上无横骨。(龙门远)。

孟春犹寒第一月。仲春渐暄第二月。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江南并两浙。春寒与秋热。(蒙庵岳)。

【增收】投子因僧问。一大藏教还有奇特事也无。师曰。演出大藏教。僧又问黄龙新。一大藏教还有奇特事也无。新曰。演入大藏教。 颂曰。

顿渐偏圆。权寔空有。钉觜铁舌。河目海口。一道清虚亘古今。八角磨盘空里走。(圆悟勤)。

演出大藏教。言端语亦端。两头都坐断。一剑倚天寒。(冶父川)。

一出一入。半合半开。羸鹤翘寒木。狂猿啸古台。要知奇特事。当甚破草鞋。(木庵永)。

【增收】投子因僧问。曹溪犹如指月。灵山犹如画月。如何是真月。师曰。昨夜三更转向西。 颂曰。

昨夜三更转向西。晓来任运落前溪。举头不荐团栾底。无限清风付与谁。(慈受深)。

昨夜三更转向西。昏昏宇宙几人迷。澄潭影转风初息。猿狖微闻岭外啼。(懒庵需)。

昨夜三更转向西。明眼宗师为指迷。若於话下寻端的。未免泥中又洗泥。(巳庵深)。

【增收】投子因僧问。如何是露地白牛。师曰。叱叱。曰饮啖何物。师曰。吃吃。 颂曰。

玉角霜毛露地牛。人间天上显踪由。不同雪岭时时吼。肯若沩山日日收。(洞山聪)。

露地白牛起问端。随机叱叱齿牙寒。不知饮啖是何物。吃吃直教沧海乾。(乾明慧觉)。

【增收】投子问僧。甚么处来。曰东西山礼祖师来。师曰。祖师不在东西山。僧无语。 颂曰。

苍龙带雨离深洞。彩凤衔花入帝关。一句古今无渗漏。祖师不在东西山。(雪堂行)。

【增收】投子因僧问。如何是学人一卷经。师曰。题目分明。 颂曰。

半满金言玉转环。灵山一会受欺谩。拈来题目分明也。付与儿孙着眼看。(佛心才)。

【增收】投子因雪峰侍立。师指庵前一磈石曰。三世诸佛总在里许。峰曰。须知有不在里许者。师乃归庵中坐(一曰不快漆桶)。 颂曰。

说明道白。埋尘混垢。变化有由。败露不走。谁知暗里骨横抽。要在轰轰霹雳手。(月堂昌)。

有客钓鳌鱼。区区走五湖。不知泥里蚌。满腹是骊珠。(佛鉴懃)。

【增收】投子因僧问。劫火洞然时如何。师曰。寒凛凛地。 颂曰。

天地为炉万物焦。石人驾浪渡云霄。风生半夜霜威星。月落氷寒逼鬓凋。(投子青)。

【增收】投子因僧问。如何是本来人。师曰。共坐不相识。曰恁么则礼拜去也。师曰。暗写愁肠寄与谁。 颂曰。

共坐同行世莫知。几人当面便逢伊。纵饶绍续家门者。半是贫寒乞养儿。(保宁勇)。

【增收】投子因僧问。一切声是佛声是否。师曰是。曰和尚莫[尸@豕]沸椀鸣声。师便打。僧又问。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是否。师曰是。曰唤和尚作一头驴得么。师便打。 颂曰。

投子投子。机轮无阻。放一得二。同彼同此。可怜无限弄潮人。毕竟还落潮中死。忽然活。百川倒流闹聒聒。(雪窦显)。

高山可踰。大海可涉。投子投子。到处盘折。一切声是佛声。从他认我碗鸣。粗言归第一义。自要看渠[尸@豕]沸。唤作一头驴。正令生光辉。趂手打得走无路。咭嘹舌头何处归。(月堂昌)。

一条拄杖两家使。一往一来无彼此。者僧若得投子机。随手拈来打投子。(圆悟勤)。

【增收】投子与僧游山。僧见蝉壳遂问。壳在这里。蝉向什么处去。师拈蝉壳。就其耳畔作蝉鸣声。其僧有省。 颂曰。

轻薄寒蝉壳。枯乾败叶形。拈来临耳畔。连噪两三声。(南堂兴)。

【增收】投子指雨示僧云。数日来好雨。且道什么处来。僧无语。后因看华严经。方有省。 颂曰。

陌上游人竞采芳。不知眼底度春光。夜来一阵落花雨。一百十城流水香。(绝象鉴)。

百花香里鹧鸪啼。白面郎君醉似泥。赫日光中开得眼。福城东际草萋萋。(竹屋简)。

【增收】投子因僧问。三身中那身说法。师乃弹指。 颂曰。

三身说法问端由。弹指轻轻海岳收。金锁塔开红日晚。夜深人笑碧峰头。(投子青)。

【增收】投子因僧问。菩提烦恼是一是二。师曰是二。僧便问。如何是菩提。师曰。且坐吃茶。曰如何是烦恼。师曰。这僧聒噪人出去。 颂曰。

入草亲寻草里人。重重有路掌中平。不遇大商空突晓。日高犹听打三更。(木庵永)。

六祖下第五世之七(南岳下后第四世之一)

(沩仰) 袁州仰山慧寂通智禅师。(嗣沩山)有梵僧从空而至。师曰。近离甚处。曰西天。师曰。几时离彼。曰今早。师曰。何太迟生。曰游山玩水。师曰。神通游戏则不无阇黎。佛法须还老僧始得。曰特来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遂出梵书贝多叶与师。作礼乘空而去。自此号小释迦。 颂曰。

远离西竺路迢迢。亲向支那弄海潮。若要清风生阃外。拽来更与四藤条。(南华炳)。

小释迦大文殊。闻名号任称呼。藤条在握不能用。被他碧眼谩涂糊。(疎山如)。

【续收】瞬目西天此土。扬眉此土西天。出息千重百匝。入息一念万年。禅禅。阎浮树在海南边。(南堂兴)。

应真来访仰山翁。须信声闻未尽空。问着不知关棙子。元来只是有神通。(本觉一)。

仰山住东平时。沩山送书并镜与师。师上堂提起示众曰。且道是沩山镜。东平镜。若道是东平镜。又是沩山送来。若道是沩山镜。又在东平手里。道得则留取。道不得则扑破去也。众无语。师遂扑破。 颂曰。

仰山接得沩山镜。告众拈来行正令。懵懂禅流眼不开。仰山直下蓦头钉。(汾阳昭)。

提起分明照正邪。众人皆不启唇牙。譬如卖物无人买。最后须归本主家。(洞山聪)。

古镜封来辨者难。示徒行令众当观。会中若有仙陀客。留得如今照影寒。(海印信)。

师镜拈来呈众了。痴人往往争妍丑。当时扑破不可寻。免教坏却儿孙手。(白云端)。

沩山古镜仰山提。日上东方月落西。扑落不知谁拾得。秋风索索草萋萋。(保宁勇)。

师资相照见非轻。将示禅徒众失惊。此镜分明分不得。到头分作两分明。(佛国白)。

全放全收意亦优。沩山送至仰山头。可怜一片如秋水。三问无人扑破休。(智海清)。

父子相传镜绝尘。须知秋夕不同轮。可怜无限迷头者。错认空华镜里春。(佛心才)。

【续收】八十婆婆学画眉。风流意比少年时。若无明镜分妍丑。尽道不劳红粉施。(上方益)。

比谓拈来伸一问。如何举众尽茫然。不因一扑百杂碎。定作人间丑妇冤。(西禅净)。

仰山随沩山游山。到盘陀石上坐。师侍立次。忽鸦衔一红柿落在面前。师取柿拭过呈似沩。沩云。子甚处得来。师曰。此是和尚道德所感。沩云。汝也不得无分。即分半与师 玄沙云。大小沩山。被仰山一坐。至今起不得。 颂曰。

鸦衔柿子落师前。致问何来事皎然。各分一半甜如蜜。如今不会更何年。(汾阳昭)。

沩仰分明亘古今。父子相见意辄深。果熟馨香鸦衔至。捏来擘去似交襟。要会二人端的处。中秋月落映潭心。(洞山聪)。

【增收】仰山因沩山问。大地众生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子作么生知他有之与无。师曰。慧寂有验处。时有一僧从面前过。师召曰阇黎。僧回首。师曰。和尚。这个便是业识茫茫无本可据。沩曰。此是师子一滴乳。迸散六斛驴乳。 颂曰。

父子有时扬密意。神通变化不相知。唤回业识茫茫者。笑倒沩山老古锥。(真净文)。

一唤回头识我不。依俙萝月又成钩。千金之子才流落。漠漠穷途有许愁。(天童觉)。

有本无本。学益学损。搬运不时。提起却稳。师子一滴迸六斛。驴乳散入别人屋。业识茫茫辨出时。乌鸡不在芦花宿。(月堂昌)。

【增收】仰山问沩山。大用现前。请师辨白。沩下座归方丈。师随入。沩问。子适来问甚么话。师再举。沩曰。还记得吾答语否。师曰记得。沩曰。你试举看。师珍重出去。沩曰错。师回首曰。闲师弟若来。莫道某甲无语。 颂曰。

是即全是。非即全非。大用现前。携手同归。不知犹自涉离微。(松源岳)。

问处分明答处亲。纵横有路惯反身。相如夺得连城璧。秦主安然致太平。(木庵永)。

仰山卧次。梦入弥勒内院。众堂中诸位皆足。惟第二位空。师遂就座。一尊者白槌曰。今当第二座说法。师起白槌曰。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谛听谛听。众皆散去。及觉举似沩。沩曰。子已入圣位。师便礼拜。 颂曰。

梦中拥衲参耆旧。列圣森森坐其右。当仁不让犍椎鸣。说法无畏师子吼。心安如海。胆量如斗。鲛目泪流。蚌肠珠剖。谵语谁知泄我机。厖眉应笑扬家丑。离四句绝百非。马师父子病休医。(天童觉)。

梦里谈空也大奇。百非四句若为离。当时能举摩竭令。何必堂中下一槌。(本觉一)。

白日青天。梦中说梦。捏怪捏怪。诳呼一众。(无门开)。

仰山因庞居士问。久向仰山。到来为什么却覆。师竖起拂子。士曰恰是。师曰。是仰是覆。士乃打露柱曰。虽然无人。也要露柱证明。师掷拂子曰。若到诸方。一任举似。 颂曰。

两个八文为十六。从头数过犹不足。拏来乱撒向阶前。满地团团苔藓绿。(白云端)。

贼偷贼物太希奇。好手还他火伴知。今日并赃齐捉获。得便宜是落便宜。(保宁勇)。

【增收】仰山后参岩头。头举起拂子。师展坐具。头拈拂子置背后。师将坐具搭肩上而出。头曰。我不肯汝放。祇肯汝收。 颂曰。

一竖一展。一放一收。仰山弄险。过似岩头。赖是随风回橹棹。几乎反却钓鱼舟。(断桥伦)。

【增收】仰山一日在法堂上坐。见一僧来。问讯了向东边叉手立。以目视师。师垂左足。僧过西边叉手立。师垂右足。僧向中间叉手立。师收双足。僧礼拜。师曰。老僧自住此。未曾打着一人。拈拄杖便打。僧腾空而去。 颂曰。

草舍萧萧寄白云。故人访远意殷勤。寒暄礼节皆通罢。难免杯茶供养君。(南叟茙)。

【增收】仰山在洪州石亭。粥后坐次。有僧问。和尚还识字否。师曰。随分。僧乃右旋一匝云。是甚么字。师於地上书个十字。僧又左旋一匝云。是甚字。师改十字作卍字。僧画一圆相。两手托如修罗擎日月势云。是甚么字。师乃画圆相。围却卍字。僧乃作楼至势。师云。如是如是。此是诸佛之所护念。汝亦如是。吾亦如是。善自护持。其僧礼拜。腾空而去。 颂曰。

道环之虚未盈。空印之手未形。妙运天轮地轴。密罗武纬文经。放开捏聚。独立同行。机发玄枢兮青天激电。眼合紫光兮白日见星。(天童觉)。

【增收】仰山因僧思[邱-丘+益]问。禅宗顿悟毕竟入门的意如何。师曰。此意极难。若是祖宗门下上根上智。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其有根微智劣。若不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茫然。曰除此一路。还更有入处否。师曰有。曰如何即是。师曰。汝是甚处人。曰幽州人。师曰。汝还思彼处否。曰常思。师曰。能思者是心。所思者是境。彼处楼台林苑人马骈阗。汝返思底。还有许多般也无。曰某甲到这里总不见有。师曰。汝解犹在心。信位即得。人位未在。曰除却这个。别更有意也无。师曰。别有别无即不堪也。曰到这里作么生即是。师曰。据汝所解。祇得一玄。得坐披衣。向后自看。[邱-丘+益]礼谢。 颂曰。

得坐应须更自看。涅盘城里未为安。披毛戴角重相见。历尽艰难几许般。(大洪恩)。

无外而容。无碍而冲。门墙岸岸。关锁重重。酒常酣而卧客。饭虽饱而颓农。突出虚空兮凤搏妙趐。踏翻沧海兮雷送游龙。(天童觉)。

幽州桑梓问来端。历历山川在肺肝。思底返思都叵得。披衣向后更须看。(本觉一)。

凡圣总无别路岐。返思思底几人知。春风不到桃源洞。叶落花开自有时。(慈受深)。

【增收】仰山问僧。近离甚处。曰庐山。师曰。曾到五老峰么。曰不曾到。师曰。阇黎不曾游山 云门云。此语皆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谈。 颂曰。

出草入草。随解寻讨。白云重重。红日杲杲。左顾无瑕。右盻已老。君不见寒山子行太早。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雪窦显)。

出草何如入草时。全身入草为慈悲。仰山垂手随他去。直至如今在路岐。(本觉一)。

欲识庐山五老峰。个中何地不相逢。舌头无骨随人转。熨斗煎茶铫不同。(慈受深)。

【增收】仰山问三圣。汝名什么。圣云慧寂。师曰。慧寂是我。圣曰。我名慧然。师呵呵大笑。 颂曰。

神通游戏不为难。互换机锋始可观。双放双收底时节。呵呵大笑几何般。(本觉一)。

慧寂刚言是我名。幸逢禅者更饶人。若将利器比君子。大笑欣然满座春。(圆悟勤)。

【增收】仰山向火次。有僧参。师曰。一言说尽山河大地。僧问。如何是一言。师以火筯插向炉中。又移向旧处。 颂曰。

一句称提万象分。肯同摩竭掩重门。夕阳影里风涛急。不觉移舟下渡昏。

【增收】仰山见雪师子乃指曰。还有过得此色者么。众无对 云门云。当时好便与推倒 雪窦云。云门只解推倒。不解扶起 琅琊觉云。即今问汝诸人。推倒扶起相去多少。拄杖子拶过眉毛。鼻孔呵呵大笑。便掷下拄杖 月堂昌云。推倒也错。扶起也错。且道。还有过此色者么。 颂曰。

一倒一起。雪庭师子。慎於犯而怀仁。勇於为而见义。清光照眼似迷家。明白转身还堕位。衲僧家了无寄。同死同生。何此何彼。暖信破梅兮春到寒枝。凉飙脱叶兮秋澄潦水。(天童觉)。

推倒扶起。觌面千里。唯小释迦。风前按指。直饶海印发光。也是雪峰道底。徧界是文殊。徧界是慈氏。楼阁门开竟日闲。谁识善财童子。(最庵印)。

【增收】仰山因陆郎中问。不断烦恼而入涅盘。师竖起拂子曰。只如者个作么生入。曰入之一字也不用得。师曰。入之一字不为郎中。 颂曰。

生死涅盘。翻手覆手。正眼豁开。二俱非有。独步大方。尘尘正受。片片乱飘岩上梅。条条纵舞溪边柳。(石门聪)。

【增收】仰山一日见香严乃问。近日师兄见处如何。曰据某甲见处。无一法可当情。师曰。你解犹在境。曰某甲只如是。师兄又作么生。师曰。你岂无能。知道无一法可当情者。沩山闻举曰。寂子已后疑煞天下人去在。 颂曰。

寂子香严论见处。直教闻者转疑深。相逢未肯三分语。那得全抛一片心。(本觉一)。

【增收】仰山卧次。僧问。法身还解说法也无。师曰。我说不得。别有一人说得。曰说得底人在甚处处。师推出枕子。沩山闻曰。寂子用剑刃上事。 颂曰。

法身说法。肉眼看物。大智如愚。大辩如讷。拈起簸箕别处舂。推出枕子露眠床。剑刃上事放亳光。(月堂昌)。

田中插锹。床上推枕。千手千眼。不审不审。(龙牙言)。

【增收】仰山因梵僧来参。师於地上画半月相。僧近前添作一圆相。以脚抹却。师展两手。僧拂袖便去。 颂曰。

寂子偶逢穿耳客。曾将半月示伊家。僧添半月反然去。却道亲逢小释迦。(本觉一)。

【增收】仰山夏末问讯沩山。沩曰。子一夏不见上来。在下面作何所务。师曰。慧寂在下面。锄得一片畬。下得一箩种。沩山曰。子今夏不虚过。师却问。未审和尚一夏之中作何所务。沩曰。日中一食。夜后一寝。师曰。和尚今夏亦不虚过。道了乃吐舌。沩曰。寂子何得自伤己命。 颂曰。

开一片田。密密绵绵。两顿粥饭。其道自办。一夏与诸人相见。自是诸人不荐。若也荐成一片。是什么一片。看取当门箭。(龙门远)。

寂子不虚过。镢头边有功。祇将一箩粟。千载显家风。(咦庵鉴)。

翁翁年德两俱尊。家有诗书富可论。饱饭憨眠无个事。却来敲枕弄儿孙。(别山智)。

开得一片田。种得一箩粟。卞和三献楚王玉。设若不遇别宝人。至今犹在荆门哭。午间一斋。早晨一粥。断。

弦须是鸾胶续。阳春白雪有知音。山自青兮水自绿。(辛庵俦)。

【增收】仰山同陆侍御入僧堂。公乃问。如许多师僧。为复是吃粥吃饭僧。为复是参禅僧。师曰。亦不是吃粥饭僧。亦不是参禅僧。公曰。在此作什么。师曰。侍御自问取他。 颂曰。

来问威风颇不臧。几多龙象在云堂。旃檀林里曾无杂。造次风流岂易量。(本觉一)。

【增收】仰山因刘侍御问。了心之旨可得闻乎。师曰。若欲了心。无心可了。无了之心。是名真了。 颂曰。

口朝鼻孔无空过。眼盖胡须有古风。信采骨头花十八。等闲掷出满盆红。(或庵体)。

【增收】邓州香严智闲禅师。(嗣沩山)因百丈迁化。遂参沩山。沩问。我闻汝在百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此是汝聪明伶俐。意解识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师茫然归寮。将平日看过底文字。寻一句酬对竟不得。乃叹曰。画饼不可充饥。屡乞沩说破。沩曰。我若说似汝。汝已后骂我去。我说底终不干汝事。师遂焚平昔所看文字曰。此生不学佛法也。且作个长行粥饭僧。免役心神。泣辞沩山。抵南阳忠国师遗迹憩止。一日芟除草木。偶抛瓦砾击竹作声。忽然省悟。遽归沐浴。焚香遥礼沩山。赞曰。和尚大慈。恩踰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述颂曰。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沩山闻得谓仰山曰。此子彻也。仰曰。此是心机意识着述得成。待慧寂亲自勘道。 颂曰。

粥饭随缘养病躯。本无迷悟可关渠。无端击着庵前竹。直至如今在半途。(雪窦宗)。

放下身心如弊帚。拈来瓦砾是黄金。蓦然一下打得着。大地山河一法沉。(九峰升)。

【增收】香严因仰山见曰。和尚赞叹师弟发明大事。你试说看。师举前颂。仰曰。此是夙习记持而成。若有正悟。别更说看。师又颂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 颂曰。

无地无锥未是贫。知无尚有守无身。侬家近日贫来甚。不见当初贫底人。(雁山元)。

年去年来贫复贫。祖师抬脚重千斤。愁人莫向愁人说。说向愁人愁杀人。(松源岳)。

【增收】香严初开堂。沩山令僧送书并拄杖至。师接得便哭。苍天苍天。僧曰。和尚为甚么如此师曰。祇为春行秋令(一作冬行春令)。 颂曰。

拄杖将来便彻心。泪流不觉思沉吟。春行秋令人惊怪。绝后光前绝古今。(汾阳昭)。

接得杖哭苍天。不言绝后与光前。春行秋令人难会。踏破草鞋脚底穿。(正觉逸)。

尊人寄物哭苍天。春令冬行也倒颠。若有会中真衲子。禅床好与即时掀。(本觉一)。

家世拄杖。佛祖付嘱。沩山寄来。香严发哭。父子投机。阳春雪曲。不是知音。大难相续。(踈山如)。

香严示众曰。若论此事。如人上树。口衔树枝。脚不踏枝。手不攀枝。树下忽有人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不对他又违他所问。若对他又丧身失命。当恁么时作么生即得。时有虎头招上座出众云。树上即不问。未上树时请和尚道。师乃呵呵大笑。 颂曰。

香严衔树示多人。要引同袍达本真。拟议即从言下取。丧身失命数如尘。汾阳为你开迷路。云散长天日月新。(汾阳昭)。

呵呵大笑没针锥。上树何如未上时。任使香严多伎俩。傍观不免为攒眉。(佛慧泉)。

曲设多方老古锥。那堪枝上更生枝。好如良马窥鞭影。逐块且非师子儿。(保宁勇)。

古圣悲心利后人。口衔枝上露全身。直饶玄路无消息。未免家中丧二亲。(石门易)。

香严垂语真堪赏。口衔树枝悬树上。此时不问祖师机。且道渠侬底模样。(地藏恩)。

狭路转身难。东西尽是山。行人不到处。风定落花闲。(上方益)。

【续收】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新松趂岭种。芳草绕池生。手不攀枝。脚不踏树。口里衔得。当头蹉路。问着西来对不对。罚钱依旧有人悔。(月堂昌)。

故园春色在枝头。恼乱春风卒未休。无事晚来江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应庵华)。

香严上树口衔枝。手不攀枝脚累垂。才开口。(咦)不答也又相违。未上树时道将来。金刚宝剑顶门挥。(卍庵颜)。

香严上树。住住住住。拟问如何。葛藤露布。(月林观)。

香严真杜撰。恶毒无尽限。哑却衲僧口。通身是鬼眼。(无门开)。

无地无锥始是贫。却来树上强悬身。虽然相识满天下。毕竟知心能几人。(无禅才)。

【增收】香严因僧问。如何是道。师曰。枯木里龙吟。僧云如何。师曰。髑髅里眼睛。后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霜云。犹带喜在。又问。如何是髑髅里眼睛。霜云。犹带识在。 颂曰。

枯木龙吟真是道。髑髅无识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曹山寂)。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二十五

猜你喜欢
  卷第五十九·李通玄
  卷五十三·佚名
  卷第一百二十·佚名
  第八章 诸方之教化·佚名
  菩萨戒义疏卷下·智顗
  中国之民间教化何在·太虚
  卷三百一十七·佚名
  阿育王经 第五卷·佚名
  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太虚
  御制天圣广灯录序·李遵勖
  刻辟邪集序·智旭
  卷五百八十一·佚名
  印赠“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序·太虚
  撰集百缘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九·本谧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临江仙·胡适

    隔树溪声细碎, 迎人鸟唱纷哗。 共穿幽径趁溪斜。 我和君拾葚, 君替我簪花。更向水滨同坐, 骄阳有树相遮。 语深浑不管昏鸦。 此时君与我, 何处更容他?(一九一五年八月二十日)

  • 卷四·本纪第四·熙宗·脱脱

        ◎熙宗   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讳亶,本讳合剌,太祖孙,景宣皇帝子。母蒲察氏。天辅三年己亥岁生。天会八年,谙班勃极烈杲薨,太宗意久未决。十年,左副元帅宗翰、右副元帅宗辅、左监军完颜希尹入朝,与宗干

  • ●卷第二十五·胡三省

    【汉纪十七】起阏逢摄提格,尽屠维协洽,凡六年。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地节三年(甲寅,公元前六七年)①春,三月,诏曰:“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不能〔【章:甲十五行本“能”下有“以”字;乙十一行本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十五·陈厚耀

    吴史呉世家吴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歴之兄也季歴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歴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髪示不可用以避季歴季歴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五十五·佚名

    嘉靖三十七年正月庚戌朔命成国公朱希忠代拜 天于 玄极宝殿 上不御殿文武百官朝服诣奉 天门行五拜三叩头礼仍上表称贺 免宴赐节钱钞○壬子 宣宗章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成安伯郭应乾祭 景陵○癸丑○光禄寺火夺少卿李

  • 卷之一千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三十 兼管巡盐御史曹寅奏报禁革浮费摺·佚名

    康熙四十三年十月十三日 兼管巡盐御史臣曹寅谨奏:为报明禁革浮费事。 窃臣寅由苏州调补江宁织造,历任十有五年,即闻巡盐御史于每年额引之外,有盐二十斤,名为院费,故御史与笔帖式有三十万两之羡馀,因此条充织造衙门钱粮。其承

  • 八三八 贵州巡抚李本奏查缴禁书解京销毁折(附清单一)·佚名

    八三八 贵州巡抚李本奏查缴禁书解京销毁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七年正月初四日贵州巡抚李本跪奏,为查缴禁书,解京销毁,恭折奏闻事。窃照应禁书籍,屡奉谕旨饬令查缴,并准部臣暨各省咨会,经臣开单示谕,行令所属府厅州县督率教官,随

  • 弇山堂别集卷七·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异典述二文臣加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髙帝时李韩公善长为太师而徐魏公达为太傅常开平遇春赠太保已后絶不轻授其重惜之意可知仁宗始加张英公为太师嗣后武臣得之不以为异嘉靖初杨少师廷和一品十二年又以

  • 卷二十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二十二雍正二年七月上谕七道初三日大学士等奏松江提督高其位奏飞鸦食蝗一摺请旨发抄并宣付史馆奉上谕若以飞鸦食蝗为瑞则起蝗之初得无有由乎昨发下奏摺与诸王大臣看者诚恐尔等体朕忧

  • 卷二百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十九人物志九十九忠义传十一【满洲八旗十一雍正十年共六十人】福禄福禄满洲镶黄旗人姓伊尔根觉罗氏世居讷音地方任护军校雍正七年随靖边大将军内

  • 卷六十 大学第四十二·郑玄

    (陆曰:“郑云:‘《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此于《别录》属《通论》。”此《大学》之篇,论学成之事,能治其国,章明其德于天下,却本明德所由,先从诚

  • 非攻上第十七·墨子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

  • 卷上·戴震

    余始为《原善》之书三章,惧学者蔽以异趣也,复援据经言疏通证明之,而以三章者分为建首,次成上、中、下卷。比类合义,灿然端委毕着矣,天人之道,经之大训萃焉。以今之去古圣哲既远,治经之士,莫能综贯,习所见闻,积非成是,余言恐未足以

  • 卷十二·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礼说卷十二    翰林院侍讲惠士奇撰秋官一大司寇禁民讼入束矢禁民狱入钧金管子曰小辠入以金钧薄辠入以半钧讼狱者三禁之而不直则入一束矢以罚之亦见齐语盖束矢以示罚钧金以赎禁之而不听乃入束失钧金

  • 佛说盂兰盆经新疏·智旭

                                菩萨沙弥古吴智旭 新疏                            菩萨比丘温陵道昉 参订此经以法供为名。自性三宝为体。孝慈为宗。拔苦

  • 太上三洞神咒·佚名

    为道教咒语汇编。约辑成于宋元时。凡十二卷。其中以雷霆诸咒为主,也有除病、驱疫、救苦、伏魔等咒文。汇集咒语七百八十多则,咒文多为四言,短者十余字,长者达二千余字。收入《道藏》第33—35册。

  • 银瓶梅·佚名

    全称《后唐奇书莲子瓶演义传》,又名《银瓶梅》、《第一奇书莲子瓶》、《第五奇书银瓶梅》。四卷二十三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同治元年(1862)。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