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无常品第一

昔者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下生世间。在陶作家受驴胞胎。何谓五德。一者身上光灭。二者头上华萎。三者不乐本坐。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尘土著身。以此五事自知福尽甚大愁忧。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耳。於是奔驰往到佛所。时佛在耆阇崛山石室中。坐禅入普济三昧。天帝见佛稽首作礼伏地。至心三自归命佛法圣众。未起之间其命忽出。便至陶家驴母腹中作子。时驴自解走瓦坏间破坏坏器。其主打之寻时伤胎。其神即还入故身中。五德还备复为天帝。佛三昧觉赞言:善哉天帝。能於殒命之际。归命三尊罪对已毕不更勤苦。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所行非常,谓兴衰法,夫生辄死。此灭为乐,譬如陶家,埏埴作器。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帝释闻偈知无常之要。达罪福之变。解兴衰之本。遵寂灭之行。欢喜奉受得须陀洹道昔佛在舍卫国精舍中。为诸天人龙鬼说法。时国王波斯匿大夫人。年过九十卒得重玻■药望差遂便丧亡。王及国臣如法葬送。迁神坟墓。葬送毕讫还过佛所。脱服跣袜前礼佛足。佛命令坐而问之曰:王所从来衣粗形异何所施为也。王稽首曰:国大夫人年过九十间得重玻奄便丧亡。遣送灵柩迁葬坟墓。今始来还过觐圣尊。佛告王曰:自古至今大畏有四。生则老枯病无光泽。死则神去亲属别离。是谓为四。不与人期万物无常难得久居。一日过去人命亦然。如五河流昼夜无息。人命驶疾亦复如是,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

佛告大王世皆有是。无长存者皆当归死无有脱者,往昔国王诸佛真人五通仙士。亦皆过去无能住者,空为悲感以殒躯形。夫为孝子哀愍亡者为福为德。以归流之福祐往追如饷远人。佛说是时,王及群臣莫不欢喜忘忧除患。诸来一切皆得道迹。

昔佛在罗阅祇竹园中。与诸弟子入城受请说法毕讫。晡时出城道逢一人驱大群牛放还入城。肥饱跳腾转相牴触。於是世尊即说偈言:譬人操杖,行牧食牛,老死犹然。

亦养命去,千百非一,族姓男女。贮聚财产,无不衰丧,生者日夜。命自攻削,寿之消尽,如[W193]{?井}水。

佛到竹林洗足卻坐。阿难即前稽首问言世尊,向者道中说此三偈。不审其义愿蒙开化。佛告阿难。汝见有人驱放群牛不。唯然见之。佛告阿难。此屠家群牛。本有千头。屠儿日日遣人出城。求好水草养令肥长。择取肥者日牵杀之。杀之死者过半而馀者不觉。方相牴角跳腾鸣吼。伤其无智故说偈耳。佛语阿难。何但此牛。世人亦尔。计於吾我不知非常。饕餮五欲养育其身。快心极意更相残贼。无常宿对卒至无期。蒙蒙不觉何异於此也。时坐中有贪养比丘二百人。闻法自励逮六神通得阿罗汉。众坐悲喜为佛作礼。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诸弟子说法。时有梵志女。年十四五。端正聪辩。父甚怜爱。卒得重病即便丧亡。田有熟麦为野火所烧。梵志得此忧恼愁愦失意恍惚。譬如狂人不能自解。传闻人说佛为大圣天人之师。演说经道忘忧除患。於是梵志往到佛所。作礼长跪白佛言:素少子息。唯有一女。爱以忘忧。卒得重病舍我丧亡。天性悼愍。情不自胜。唯愿世尊垂神开化释我忧结。佛告梵志世有四事。不可得久。何谓为四。一者有常必无常。二者富贵必贫贱。三者合会必别离。四者强健必当死。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常者皆尽,高者必堕。合会有离,生者有死。

梵志闻偈心即开解。愿作比丘。须发自堕即成比丘。重惟非常得罗汉道。

昔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城内有淫女人。名曰莲华。姿容端正国中无双。大臣子弟莫不寻敬。尔时莲华善心自生。欲弃世事作比丘尼。即诣山中就到佛所。未至中道有流泉水。莲华饮水澡手。自见面像容色红辉头发绀青。形貌方正挺特无比。心自悔曰:人生於世形体如此。云何自弃行作沙门。且当顺时快我私情。念已便还。佛知莲华应当化度。化作一妇人端正绝世。复胜莲华数千万倍寻路逆来。莲华见之心甚爱敬。即问化人从何所来。夫主儿子父兄中外皆在何许。云何独行而无将从。化人答言从城中来欲还归家。虽不相识宁可共还。到泉水上坐息共语不。莲华言善。二人相将还到水上。陈意委曲。化人睡来枕莲华膝眠。须臾之顷忽然命绝。膖胀臭烂腹溃虫出。齿落发堕肢体解散。莲华见之心大惊怖。云何好人忽便无常。此人尚尔我岂久存。故当诣佛精进学道。即至佛所五体投地。作礼已讫具以所见向佛说之。佛告莲华。人有四事不可恃怙。何谓为四。一者少壮会当归老。二者强健会当归死。三者六亲聚欢娱乐会当别离。四者财宝积聚要当分散。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老则色衰,所病自坏,形败腐朽。命终其然,是身何用,洹漏臭处。为病所困,有老死患,嗜欲自恣。非法是增,不见闻变,寿命无常。

非有子恃,亦非父兄,为死所迫。无亲可怙。

莲华闻法欣然解释。观身如化命不久停。唯有道德泥洹永安。即前白佛愿为比丘尼。佛言善哉头发自堕。即成比丘尼。思惟止观即得罗汉。诸在坐者闻佛所说莫不欢喜昔佛在王舍城竹园中说法。时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五通。卻後七日皆当命荆自共议言五通之力。反覆天地手扪日月。移山住流靡所不能。宁当不能避此死。对一人言:吾入大海上不出现。下不至底正处其中。无常杀鬼安知我处一人言:吾入须弥山中。还合其表令无际现。无常杀鬼安知吾处。一人言:吾当轻举隐虚空中。无常杀鬼安知吾处。一人言:吾当藏入大市之中。无常杀鬼趣得一人。何必求吾也。四人议讫相将辞王。吾等寿算馀有七日。今欲逃命冀当得脱还。乃觐省唯愿进德。於是别去。各到所在七日期满。各以命终犹果熟落。市监白王有一梵志卒死市中。王乃悟曰:四人避对。一人已死其馀三人岂得独免。王即严驾往至佛所。作礼卻坐王白佛言:近有梵志兄弟四人。各获五通自知命尽皆共避之。不审今者皆能得脱不。佛告大王人有四事。不可得离。何谓为四。一者在中阴中。不得不受生。二者已生不得不受老。三者已老不得不受玻四者已病不得不受死。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是务是吾作,当作令致是。人为此躁扰,履践老死忧。

知此能自静,如是见生荆比丘厌魔兵,从生死得度。

王闻佛言叹曰:善哉诚如尊教。四人避对一人已死。禄命有分馀复然矣。群臣从官莫不信受。

猜你喜欢
  人生佛学的说明·太虚
  卷第二·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八·欧阳竟无
  宏智禅师广录 第五卷·正觉
  第四十五卷·佚名
  卷二十八·佚名
  卷五十八(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摄大乘论释 第六卷·世亲
  卷第四十二(第七诵之一)·佚名
  卷之十二·纪荫
  一切如来大三昧曼罗仪轨分第二十二·佚名
  卷第二·元来
  佛化旬报绪言·太虚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佚名
  第六十六章 他州事情观察·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一·何汶

      方外  上升歌  吴含灵  《郡阁雅谈》云:“吴含灵,江西人也,为道士,居南岳六七年,俗呼为吴猱。好睡,经旬不饮食,常言曰:‘人若要闲,即须懒;如勤,则不闲也。’素不攻文,偶作《上升歌》,甚奇绝。云云。清泰

  • 秋风·周作人

    一夜的秋风,吹下了许多树叶,黄的杨柳叶,都落在地上了。还是疏朗朗的挂着。红的爬山虎,独自开着各种的花朵。只有槐树的豆子,几棵新栽的菊花,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称他是白的菊花,黄的菊花。十一月四日

  • 卷三十六·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六目録故实类龎公携家图引【明王逢】题龙眠曹杨读碑【元程钜夫】读碑图【元郑元佑】曹娥江读碑图【元僧大欣】题读碑图【明朱经】管幼安濯足图【金赵秉文】幼安濯足图【元刘因】管

  • 第十四回 愚彭宠卧榻丧生 智王霸举杯却敌·蔡东藩

      却说彭宠僭称燕王,已阅年余。光武帝意欲亲征,预备六军出发,文武百官,未敢异议。独大司徒伏湛上疏谏阻,略云:  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犬戎密须耆邘崇。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

  • 第三十六回 促就道副座入京 避要路兼督辞职·蔡东藩

      却说袁总统既削平异党,摧残议院,事事称心,般般顺手,当然有笼压全国,惟我独尊的气势。惟因云南都督蔡锷,于二次革命时,拟联合黔、桂等省,居间调停,主张两方罢兵,凭法理解决。事为袁氏所忌,遂召他入京,令黔督唐继尧兼署;还有湖

  • 卷五户政·郑观应

    商务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通商者,疏畅其血脉也。试为援古证今:如太公之“九府法”,管子之“府海官山”,周官设市师以教商贾,龙门传货殖以示后世。当时讲求商法与今西制略同。子贡结驷连骑以货殖营生,百里

  • 卷十一史七·何良俊

    乙卯年,倭贼从浙江由严衢过饶州,历徽州宁国太平而至南京,才七十二人耳。南京兵与之相对两阵,杀二把总指挥,军士死者八九百,此七十二人不折一人而去。南京十三门紧闭,倾城百姓皆点上城,堂上诸老与各司属分守各门,虽贼退尚不敢解

  • 卷十一·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十一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八 汉臣 张燕 张绣 张鲁【阎圃 刘雄鸣】 士燮【子徽 廞 燮弟壹 ? 武壹子匡】 张燕常山真定人也本姓褚黄巾起燕合聚少年为羣盗

  • 学史卷五·邵宝

    (明)邵宝 撰○午【凡三十章】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故曰母之子也可天之子也可尊者取尊称焉卑者取卑称焉【谷梁传庄公三年】日格子曰父天母地孰非天之子而亶聪明作元后有宗子之道焉故曰天子尊之也尊之也者

  • 卷一百二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二十一雍正十年七月上谕十三道初一日奉上谕我朝设立各省驻防兵丁原以扞卫地方申明武备其历来所定规条俱属尽善无可更张乃数年以来以一二事陈奏於朕前者重见叠出不下百余次其识见

  • 卷一百二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七人物志七宗室王公传五【和硕肃武亲王豪格】和硕肃武亲王豪格豪格太宗文皇帝长子初从征蒙古栋夔察哈尔鄂尔多斯诸部屡立军功封贝勒天命十一

  • 卷二十八·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二十八圣驾幸鲁恭纪二十韵翰 林 院 检 讨【臣】田成玉圣世隆师表明禋绍百王尼山勤景仰阙里溢辉光删述传难罄精微道不忘斯文悬日月于迈见羮墙翠栢桥门外香芹璧水旁鸾旂齐映日鹭序迥凝霜入庙

  • 隐公(元年~十一年)·公羊高

    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

  • 辨定祭礼通俗谱卷五·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四时荐新仪荐日主人等诣家堂 常服 盥 启祏 辟匰门焚香灼油燎主人奠新【或槃或鼎】清钟【一茶】笾【四 菓羞二餈羞二】主妇奠副【新鼎则副槃新槃则副鼎】清钟【一饭】豆【四 脯腊二菹醢二】 

  •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卷上·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精舍。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萨万人。尔时佛于迦利罗讲堂上坐。与无央数百千之众周匝围绕而为说经。于是文殊师利。与五百菩萨及诸天释梵四天王眷

  • 卷第七·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七 明吴郡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宋 大阳玄传 大阳禅师警玄。江夏张氏子也。其先盖金陵人。仲父为沙门。号智通。住金陵崇孝寺。师往依之。年十九为大僧。听圆觉。即能辩屈讲者。讲者叹曰。是

  • 卷第四十二·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四十二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开炉提纲高峰妙禅师开炉上堂。竖起拂子云。者些火种自灵山传至西峰。已得二千二百三十余载。今日幸遇开炉。特为诸人拈出。以拂子吹一吹乃掷下云。照顾烧却眉毛

  • 玉笥集·邓雅

    元诗别集。9卷。邓雅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汪启淑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明洪武八年(1375)何淑序,洪武九年丁节序,洪武十八年梁寅序,洪武 二十二年戴正心序,还收有梁寅致邓雅书,谢观题诗。据戴正心序,邓雅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