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十二·评论门  或问郑綮相国近有诗否?答云:“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那得之。”  《北梦琐言》载綮虽有诗名,本无廓庙之望。及登庸,内外惊骇。太原兵至渭北,天子震恐,渴于攘却。綮请于文宣 
-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六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方泉诗集周文璞字晋僊一字野斋糓阳人其母祷于狼山而生少聪慧以能诗称寜宗时仕为内府守藏史旋以事去官卜居于吴之凤山山有方泉遂以自号有方泉集三卷 
- 十九、主婢看月不题公子花间事,又谈闺内一瑶仙。时遇初秋明月好,吩咐芸香卷画帘。与鬟倚槛观明月,只见一轮水影色娟娟。阵阵清风临绣户,时时花影落墙边。瑶仙细共芸香语:四时光景四时天。景入秋来将半月,万里无云月自圆。澄 
- 正统六年二月戊辰朔命狭西按察司副使陈斌协赞延安绥德军务先是镇守狭西右副都御史陈镒奏延安等处先有按察副使周廉兼理边务官军畏法莫敢轻犯近者廉缘事去官止存都指挥王祯在彼督守事多专制人情稔熟以致指挥郑宣等大肆 
- 孔门礼学,子游所传,与曾子、子夏颉颃。《檀弓》记子游说礼之文,多辨析《丧服》疑义。自汉以降,南北学者研究礼经,尤以《丧服》为断断。《隋志》所载晋、宋、齐、梁、陈诸儒说《丧服》之书,今虽多不传,稽其目,知其时治《礼》者 
- (萧望之)【原文】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徙杜陵。家世以田为业,至望之,好学,治《齐诗》,事同县后仓且十年。以令诣太常受业,复事同学博士白奇,又从夏侯胜问《论语》、《礼服》。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 
- 后丧一天头原批:「礼。凶礼。后丧。」昭宪皇后【宋会要】太祖建隆二年六月二日,皇太后崩于滋德殿,遗令曰:「生死者人之常道,修短者天之定数。考终为福,又奚其悲!予年过六旬,比多衰病,家国之故,忧劳积念,自春及夏,风气频作,针石备 
- (己丑)元年大明成化五年春正月1月1日○丙辰朔,上詣永昌殿,行朔祭。是日二嚴後,司僕猶未進輦,兼司僕、內禁衛列庭者少,命囚兵曹正郞孫次綿、佐郞崔八俊、內乘禹晨,又令承政院,問內禁衛將桃平君末生、兼司僕將新孝伯,尋命勿論。○ 
- (丙寅)三年清同治五年春正月===1月1日===〈高宗太皇帝實錄卷之三〉初一日,辛酉。下勸農綸音于八道四都。賜老人及儒賢別歲饌。敎曰:「領敦寧當入耆社矣。齒德俱邵,旣康且寧,此卽邦家之上瑞也。尊年優老之典,已有古事之可按。 
- 叙曰:昔孔子有言,吾志在《春秋》。又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盖孟子所谓行天子之事,继王者之迹也。传《春秋》者,言人人殊,惟公羊氏五传,当汉景时,乃与弟子胡毋子都等记于竹帛。是时大儒董生,下帷三年讲明 
-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辜讲孔子然后继续说:“在沉默中冥想,耐心地去获得知识,在将知识传教给别人的时候不厌其烦。对于这些事情,我能说自己做到了哪一件呢?”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灵鹫山。与大苾刍众及大菩萨摩诃萨九十九俱胝众俱。尔时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彼众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三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犍度十门品之七◎如说若入慈定。火不能烧刀不能伤。毒不能害。水不能漂。不为他所杀。问曰。何故入慈定。不为水火刀毒他人所 
- 	禅宗正脉卷第三	应化圣贤	【标】文殊菩萨	【颂】一日令善财采药。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徧观大地无不是药。却来白曰。无有不是药者。殊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遂於地上拈一茎草。度与文殊。文殊接得。呈起示众曰。此 
- 元昌国州(今浙江舟山)地区方志。七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元冯福京修、郭荐撰。刊行于大德二年(1298年)。冯福京,自号学泉居士,潼川(今四川治县)人,元贞元年(1295年)以登仕郎为昌国州(今舟山市)判官。郭荐,昌国州(今 
- 四幕剧,林徽因著,载《文学杂志》创刊号(1937年5月),1卷2期、3期(1937年6月、7月)。(第一幕)30年代的一个冬天,李宅的丫环梅真同李家四小姐李文琪商议着请李的同学朋友来家吃饭。这时被亲戚们误认为有口头婚约的李家大小姐 
- 注释书。清程大中撰。成书年代不详。全书6卷。采集诸书之文与四书相发明,如朱熹《四书集注》已引用但语有舛误,或《集注》偶有疏漏而需参订,都以前代典籍、注疏补正,——笺其出处。《集注》与前人之注大同小异之处增 
-  六卷。清惠栋撰。此书是惠栋《九经古义》之一。惠栋认为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颇多违误,“因刺取经传,附以先世遗闻,广为补注六卷。用以博异说,祛俗议。宗韦、郑之遗,前修不掩;效乐、刘之意,有失必规,其中于古今文之同异者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