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卷十二·评论门

  或问郑綮相国近有诗否?答云:“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那得之。”

  《北梦琐言》载綮虽有诗名,本无廓庙之望。及登庸,内外惊骇。太原兵至渭北,天子震恐,渴于攘却。綮请于文宣王谥号中加一哲字,其不究时病率此类。愚谓此人止可置之风雪中令作诗也。〔《溪》卷二〕

  王夷甫蔡景节并号口不言钱,二子皆因弊矫之〔过〕者。衍以其妻贪氵㸒(婪)

  黩货,至借侠士李阳以惧之。樽在临海,其婢纳女巫之赂,为百姓挝登闻鼓,其绝口盖有由。然如子美、张籍皆〔云“呼〕儿散写乞钱书”;太白“频将(颜公)

  三十万,尽付酒家钱”;岑参“闲居耐相访,正有床头钱”;小杜“清贫长欠一杯钱”;东坡“满江风月不论钱”;山谷“青山好去坐无钱”:曾不害诸公之高也。〔同上〕

  孟郊诗最淡且古,坡谓“有如食蟛越,竟日嚼空螯”。退之论数子,乃以“张籍学古淡”,东野为“天葩吐奇芬”。岂勉所长而讳所短〔耶〕,抑亦东野古淡自足而不待学欤(耶)?〔并同上,同上卷四〕

  武元衡诗不多,集中有《酬严司空荆南见寄》诗两篇,一云:“金貂再领三公府,玉帐连封万户侯。”一云:“汉家征镇委条侯,虎节龙旌居上头。”皆续以“帘卷青山巫峡雨(晓),烟开碧树渚宫秋”。第三联一云:“刘琨坐啸风清塞,谢题诗月满楼。”一云:“金笳曾(尽)掩故人泪,丽句初传明月楼。”

  皆续以“《白雪》调高歌不得,美人相顾翠蛾愁”。人讶其大同,余谓乃元衡删润之本,集中两存之尔,当以前篇为正,后篇诚未工也。〔《丹阳集》、《韵语阳秋》卷三〕

  李太白、杜子美诗,皆掣鲸手也。余观太白《古风》、子美《偶题》之篇,然后知二子之源流远矣。李云:“大雅久不作,吾衰竞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则知李之所得在《雅》。杜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则知杜之所得在《骚》。然李不取建安七子,而杜独取垂拱四杰何耶?南皮之韵,固不足取,而王、杨、卢、骆亦诗人之小巧者尔,至有“不废江河万古流”之句,褒之岂不太甚乎?〔同上,同上〕

  少游赠坡诗云:“节毛零落毡餐雪,辨舌纵横印佩金。”语太不等。子瞻讥集句云:“天边鸿鹄不易得,便令作对随家鸡。”此诗正类此。〔《黄常明》〔《溪诗话》卷九〕

  东坡文章妙一世,然在掖垣作吕吉甫谪词,继(既)而吕复用,遂纳告毁抹。

  在翰苑作《上清储祥碑》,继而蔡元长复作,遂遭磨毁。非特此也,苏叔党云:“昔公为《藏经记》,云(初)传于世,或以为非。在惠州作《梅花诗》,至有以为笑。”此皆士大夫以文鸣者,其说能使人必信,乃谬妄如此。信知识《古战场文》者鲜矣。子由尝跋东坡遗稿云:“展卷得遗草,流涕湿冠缨。斯文久衰弊,流泾自为清。科斗藏壁间,见者空叹惊。废兴自有时,诗书付西京。”〔《韵语阳秋》,卷二○〕

  尝恨王子猷作此君语,轻以难名者告人,遂使庸夫俗子忘(妄)意其间,酤坊茗肆,适以污累之。谪仙云:“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此理信然。和靖《招灵魄(皎)》云:“百千幽胜无人见,说向吾师是泄机。”东坡云:“此味只忧儿辈觉,逢人休道北窗凉。”“人生此乐须天赋,莫遣儿童取次知。”使子猷知此,必钳其喙也。〔《溪》卷二〕

  老杜《畏人》有云:“门径从榛草,无心待马蹄。”又:“直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将遗物离人矣。答严八乃云:“只须伐竹开荒径,拄杖穿花听马蹄(嘶)。”又有“草莱无径欲教锄”。亦如“厌就成都卜”,而云:“凭将百钱卜,漂泊问君平。”自智者观之,则为游戏篇章,得失(大)自在;俗士拘泥,则〔前后〕(全)不相应也。东坡《答(谷)林塘(堂)》云:“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游香积山》又云:“寻幽恐(志)不继,书版记岁月。”

  萧思话先于曲阿起宅,有闲旷之致。子惠基尝谓所亲曰:“〔须〕婚嫁毕,当归老旧庐。”故元次山《招陶剧驾》云:“无惑别(毕)婚嫁,竟为俗务牵。”退之云:“如今便可尔,何用毕婚嫁。”〔同上,卷三〕

  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云:“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乌乎,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乐天《新制布裘》云:“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新制绫裤(袄)成》〔云〕“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皆伊尹自(身)任一夫不获之辜也。或谓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乐天诗意推身利以利人,二者较之,少陵为难。然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白氏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忧劳者易生于善虑,安乐者易(多)失于不思,乐天疑(宜)优。或人又谓白氏之官稍达而少陵尤卑,子美之语在前,而《长庆》在后。达者宜急,卑者可缓也。前者唱导,后者和之耳。同合而论,则老杜之心盖(差)贤矣。〔同上,卷九〕

  老杜当干戈骚屑之时,间关秦、陇,负薪采,饣甫Я不给,困踬极矣。自入蜀依严武始有草堂之居,观其经营往来之劳,备载于诗,皆可考也。其曰:“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者〕,言其地也;“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者,言其时也。“雪里江船渡,风前径竹斜,寒鱼依密藻,宿鹭起圆沙”者,言其景物也。至于“草堂堑西无树林,非子谁复见幽深”,则乞树(桤)木于何少府之诗也;“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则乞果栽(木)于徐少卿之诗也。王侍御携酒草堂则喜而为诗曰:“故人能领客,携酒重相看。”王录事许草堂资不到则戏而为诗曰:“为嗔王录事,不寄草堂资。”盖其流离贫窭之余不能以自给,皆因人而成也。其经营之勤如此。然未及黔突,避成都之乱,入梓客阆,其心则未尝一日不在草堂也。《遣弟检校草堂》则曰:“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寄题草堂》则曰:“尚念四松小,蔓草勿(易)拘缠。”《送韦郎归成都》则曰:“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途中寄严武》则曰:“常苦(恐)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每致意如此。及成都乱定,再依严武为节度参谋,复归草堂则曰:“不忍竟舍此,复来榛芜。入门四松在,步堞万竹疏。”则其喜可知矣。未几,严武卒,彷徨无依,复舍之而去。以史及公诗考之,草堂断手于宝应之初,而永泰元年四月严武卒。是年秋,公寓夔州云安县。有此草堂者,终始只得四载。而其间居梓阆三年,公诗所谓“三年奔走空皮骨”是也。

  则安居草堂者仅阅岁而已。其起居寝兴之适,不足以偿其经营往来之劳,可谓一世之羁人也。然自唐至今已数百载,而草堂之名,与其山川草木禽兽赖(三字作“皆因”)公诗以为不朽之传。则公之不幸,而其山川草木之幸也。〔《葛常之》〔《韵语阳秋》卷六〕

  僧祖可,俗苏氏,伯固之子、养直之弟也。作诗多佳句,如《怀兰江》云:“怀人更作梦千里,归思欲迷云一滩”,《赠端师》云:“窗间一榻篆烟碧,门外四山秋蕊(叶)红”等句,皆清新可喜。然读书不多故变态少,观其体格,亦不过烟云草树山川(水)鸥鸟而已。而徐师川作其诗引,乃谓,自建安七子,南朝二谢、唐杜甫、韦应物、柳宗元、本朝王荆公苏黄妙处,皆心得神解”,无乃过乎!师川作《画虎行》,末章云:“忆昔予顽少小时,先生教诵荆公诗。即今老(耆)旧无新语,尚有庐山病可师。”〔不知何故〕爱其诗如是也。〔《丹阳集》,同上,卷四〕

  元和十一年六月,武元衡将朝,夜漏未尽三刻,骑出里门,遇盗,死(薨)

  于墙下。许孟容谓国相横尸而盗不得,为朝廷耻,遂下诏募捕,竟得(贼)。始得张晏者,王承宗所遣;訾珍者,李师道所遣也。初,元衡策李之必反,已而果反就诛。由是诸镇桀骜者皆不自安,以致于是。刘梦得有《代靖安佳人怨》诗云:“宝马鸣珂踏晓尘,鱼文匕首犯车茵。适来行哭里门外,昨夜画堂歌舞人。”

  又云:“秉烛朝天遂不回,路人弹指望高台。墙东便是伤心地,夜夜秋萤飞去来。”

  余考梦得为司马时,朝廷欲澡濯补郡,而元衡执政,乃格不行。梦得作诗伤之,而托于静(靖)安佳人,其伤之也乃所以快之欤!〔《韵语阳秋》卷三〕

  黄庶字亚夫,尝有《怪石》一绝传于世,云:“山鬼水怪着薜荔,天禄辟邪眠莓苔。钩帘坐对心语口,曾见汉家池馆来。”人士脍炙以为奇作。唐张碧诗亦不多见,尝有《池上怪石》诗云:“寒姿数片奇突兀,曾作秋江秋水骨。先生应是压(厌)风雷,着向池边塞龙窟。我来池上倾酒尊,半酣书破青烟痕。参差翠柳(缕)摆不落,笔头惊怖(怪)黏秋云。我闻吴中项容水墨有高价,邀得将来倚松下。铺却双僧(缯)直难掉(道难),掉首空归不成话(画)。”二诗殆未易甲乙也。〔同上,卷三〕

猜你喜欢
  卷六百一十四·彭定求
  卷一百零五·彭定求
  朱{曰所}孙·唐圭璋
  第八出 寇发·李渔
  伊川击壤集卷之三·邵雍
  第四出·叶小纨
  第三折·张国宾
  第四折·关汉卿
  卷四·陈耀文
  卷一百二·徐世昌
  提要·韦庄
  卷三十三·郭知达
  巻二十·邵浩
  秋崖小藁钞·吴之振
  贾凫西鼓词序·贾凫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八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八十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十四 陈政 古风五首 昔贤秉高致守道恒若斯顔色似渥丹学业无专师晨夕不兼味冬春一布衣用世为霖雨居山偕鹿麋恬然以处世不俗亦不羁游心千载上乐命更知几

  • 卷七十三·列传第十一·脱脱

        阿离合懑 晏(本名斡论) 宗尹(本名阿里罕) 宗宁(本名阿土古)宗道(本名八十) 宗雄(本名谋良虎) 阿邻 按荅海 希尹(本名谷神)守贞(本名左靥) 守能(本名胡刺)   阿离合懑,景祖第八子也。健捷善战。年十八

  • 1931──中華民國二十年辛未·郭廷以

      1﹐1(一一,一三)   甲、實施國定自主關稅法,全國實行裁撤厘金(北平崇文門關稅亦實行停徵)。   乙、國府公佈(一)國民會議代表選舉法,(二)政治犯大赦條例。   丙、蔣中正主席發表告國民書,請全國重視教育與重興農業(二十年

  • 第二十二章 从四川到廊坊·冯玉祥

    袁世凯既死,黎元洪继为第二任大总统,段芝泉出任国务总理,局面稍显稳定。当袁在日的时候,人人被其压迫,无不感觉苦痛。可是老袁一死,大家又把刚才的苦痛忘了,对大局不加爱惜,只着眼私利,又起而捣乱,于是四川最先起了风波。这时有

  • 刘景传·脱脱

    刘景,字可大,河间人。四世祖刘怦,也就是朱滔的外甥,唐右仆射、卢龙军节度使。父刘守敬,南京副留守。刘景生来正直朴实、好学,善做文。燕王赵延寿征辟为幽都府文学。应历初,迁右拾遗、知制诰,为翰林学士。九年(959),周人侵犯燕

  • 耶律虎古传·脱脱

    耶律虎古,字海邻,六院夷离堇觌烈之孙。少时聪慧过人,特别注意言而有信。保宁初年,补为御王戋郎君。十年(978),出使宋回国,将宋想夺取河东之意图报告给皇上。燕王韩匡嗣问“:从何而知?”虎古说:“所有僭取王号的国家,宋一概吞并

  • 卷十四 世宗之立·李有棠

    太宗大同元年夏四月戊寅,世宗即位于镇阳。世宗讳阮,小字乌云。人皇王让国皇帝长子,母曰柔贞皇后萧氏。生而仪观丰伟,内宽外严,善骑射,乐施与,人望归之。人皇王归唐被害,太宗爱之如子。会同九年,从伐晋,求父遗骸葬之。大同元年春

  • 近思录集注卷一·茅星来

    道体【此篇就理之本然者而言必于此精察明辨而后于道知所从入可以用力以求至焉凡五十一条 此卷乃中庸之理而大学所未及者然如曰明德曰至善曰天之明命曰峻德以至身心意知之类大学固已畧见其端特以方欲明体道之方而未暇

  • 平书订卷十四 礼乐第十·李塨

    平书曰:人有斯须之不敬,则慢易之心生而非礼矣;有斯须之不和,则乖戾之心生而非乐矣。故礼乐之教,不过使人无不敬无不和,自一家推之乡国天下莫不然,自一身推之父子夫妇、长幼亲疏、宾主上下莫不然。事欲序而心欲纯,序者义也,纯者

  • 春秋大全卷十二·胡广

    明 胡广等 撰僖公上公名申庄公子闵公庶兄母成风夫人声姜在位三十三年谥法小心畏忌曰僖周 鲁僖公八年惠王崩子襄王立郑 鲁僖公三十二年文公卒子穆公驩立齐 鲁僖公十七年桓公卒寺人貂作乱立无亏僖十八年杀无亏孝公

  • 第十七章 13·辜鸿铭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辜讲孔子说:“那些在地方上温文尔雅、受人尊重的人,正是那些无情摧毁人心中的所有道德情操意识的人。”(关于后面这句话的解释,著名学者杨伯峻先生的解释是:受尊崇的好好先生们如果不坚持自我心中

  • 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庄子

    [题解]本篇取第一句的前三字“田子方”为篇名,是以人名为篇名,与篇义无关。本篇宗旨与年篇和《至乐》、《达生》、《山木》等篇相近,重在阐述人生哲理,描述了几个理想人物形象,如东郭顺子、温伯雪子、减丈

  • 卷十·王质

    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十宋 王质 撰南有嘉鱼一章南有嘉鱼江汉之间有鱼为嘉鱼出汉中沔南今辰州鄂州皆有鄂州取以名县其状比常鱼稍异然不必泥其名但取其美恐或是因诗取号也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賔式燕以乐二章南有嘉鱼烝

  •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佚名

    (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附梁录  夫修善福臻为恶祸征。明理皎然而信寤者鲜。既共生此五浊恶世。五阴烦恼三毒炽盛。轮转生死无有竟已。昔佛在世时。人民数如恒沙。今渐凋微万不遗一。何以故尔。为善

  • 卷第一(并序)·澄观

    续藏经 华严经行愿品疏 唐 澄观述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卷第一(并序) 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门澄观述 (总有十门。此卷有四。一第一教起因缘门。二第二教门权实门。三第三所诠义理门。四第四辩定所宗门)。 大哉真界。万法

  • 浮石禪師語錄卷三·通贤

    嗣法門人行浚等編揚州府海門廣慧禪寺語錄山門。「豎高三際,橫闊十方,從上諸佛、歷代祖師、天下老和尚俱從這裏入。」拽拄杖便進。佛殿。「城東老母與佛俱生,生不面佛;新廣慧與佛俱生,生不背佛。大眾且道:不面底是?不背底是?又

  • 南康记·邓德明

    地理书。邓德明撰。是成书较早的江西地志,应撰于刘宋元嘉中期,大约亡佚于宋元之交或元代。记古代南康(相当于今江西南康、赣县、兴国、宁都以南地。)郡地理。史书艺文志及《文献通考》、《四库全书总目》不录。

  • 皇明盛事述·王世贞

    《皇明盛事述》,明代王世贞撰。不佞生晚,当累洽之季,而又家世从缨绂后,窃有志慕说古公卿将相之盛。屈指西京以还,若功臣之族,鲜通籍者。计独有外戚王、马、梁、窦之属,虽鼎贵,不足道。而丞相彻侯父子相继,仅绛、条、韦、平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