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古史卷三十四      宋 苏辙 撰孟子孙卿列传第十一

孟子邹人也名轲鲁公族孟孙之后也学于孔子之孙子思明孔之遗业防事齐宣王宣王始以为卿不用其言孟子致为臣而归又欲中国而授之室养弟子以万钟孟子不愿也去齐适梁梁惠王方东败于齐南辱于楚西防地于秦折节下士将以求报问利国于孟子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惠王亦不能用孟子往来齐梁之间见梁襄王齐湣王间适鲁适宋适邹适滕庻防或用鲁平将见孟子而嬖人臧仓沮止之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见孟子説之及即位使然友见孟子于邹孟子诲之三年之防文公行之既而之滕教之井田学校四方之士闻滕行仁政有相帅而从之者后齐涽王闻燕哙之乱将伐燕沈同以问孟子曰燕可伐欤孟子曰可子哙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齐人伐燕克之诸侯多谋救燕或谓孟子劝齐伐燕何也孟子曰我言燕之可伐而不言齐之可以伐燕也乃劝涽王反其耄倪止其重器为燕立君而去【史记齐世家言孟子劝齐涽王伐燕是不考之孟子也而孟子称齐宣王伐燕亦失之矣】是时秦已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克敌齐威宣王用孙子田忌诸侯东面朝齐秦仪轸衍之徒合从连横以欺诈茍得相高防谈之士得志于时而杨朱墨翟诸子杂学方炽孟子推明孔氏崇三代之故所如不合知世将大乱恐周孔之道絶而不续退而与其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记其平生荅问称道之言作孟子七篇后世传之苏子曰孟子生于战国知仁义可以化服暴彊以此游説诸侯谆谆言之兾其或信而诸侯皆习于鄙诈莫以为然者梁襄王问孟子天下乌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曰孰能一之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当是时诸侯皆将以多杀人一天下诚有不嗜杀人之君招而抚之天下必将归之孟子之言非茍为大而已也然不深原其意而详究其实未有不以为迂者矣于观战国之后更始皇项籍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及汉高帝虽以兵取天下而心不在杀人然后乃定子孙享国二百余年王莽之乱盗贼蜂起光武复以不嗜杀人収之及桓灵之祸曹公孙刘皆有盖世之略而以喜怒人故天下卒于三分司马父子力能一之而杀心益炽故既一复防裂为五胡离为南北隋文帝又能合之矣而好杀不已至子而败及唐太宗始复不嗜杀人天下乃定其后五代之君出于盗贼乞养屠戮生灵如恐不及数十年之间天下五禅皆不能有天下之半及宋受命艺祖皇帝虽以神武诛鉏僣伪而不嗜杀人之心神民信之未及十年而削平之功比于汉唐天下既定轻刑厉禁凡所诛戮一附于法匹夫匹妇无寃死之狱其仁过于前代是以百有余年兵革不试户口充溢有死于疠疾而无死于兵乱盖自孟子以来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致之由此观之孟子之言岂偶然而已哉

三驺子皆齐人齐威宣相继喜士养士稷门之下自淳于髠以下七十余人高者为列大夫为开第康荘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览天下诸侯賔客言齐能致天下贤士三驺子前曰驺忌先孟子以鼔琴干威王因及国政遂受相印封成侯稷下先生淳于髠之徒始轻驺忌相与设微言挑之忌答之如响髠等乃服其次驺衍后孟子驺衍深观隂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始终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騐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知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祥度制推而逺之至天地未生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赌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之一分耳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所叙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各有禆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惊而化之其后亦莫能行衍始以此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賔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襒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坐而受业筑碣石宫身往师之其见尊礼如此稷下先生自淳于髠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以干世主云淳于髠齐人也博闻强记学无所主其谏説慕晏婴之为人也然以承意观色为务客有见髠于梁惠王惠王屏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惠王怪之以譲客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仲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岂寡人不足为言耶客以谓髠髠曰固也吾前见王王志在驰逐后见王王志在声音吾是以黙然客具以报王王大骇曰淳于生圣人也前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防先生至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防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在彼后淳于髠见一语连三日三夜无倦惠王欲以卿相待之髠谢去送以安车驾驷束锦加璧黄金百镒终身不仕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发明其指意慎到着十二论环渊着上下篇最后驺奭颇采驺衍之术以为书盖驺衍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髠久与处时有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髠然其书今皆不传荘子曰田骈慎到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曵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坠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甞有罪若无知之物而已田骈学于彭蒙彭蒙曰古之道人至于莫之是莫之非其道则释氏所谓钝根声闻者耶

孙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孙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孙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防孙卿孙卿乃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孙卿废因家兰陵李斯甞为弟子已而相秦孙卿疾浊世君臣不知三代之正而以变诈相怵滛侈相説士争为小説诡辩以欺惑世俗著书数万言其辞愤切反复卒因兰陵自孔子没诸子不闻大道之要各以意言之老子清净无为虽与世防濶然其本则天地之至理也至于列子荘子推而广之渉迂怪矣然犹不失正也如慎到田骈则荡矣若杨朱墨翟始亦皆有见焉而杨朱破法以便身墨翟増法以为物其説皆不可用此其卓然可得而论者也至于公孙龙坚白同异之辩虽巧无益于道及楚之尸子阿之吁子今皆不传于世

苏子曰易曰一隂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一隂一阳隂阳之未形也犹喜怒哀乐之未发也隂阳之未形也谓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也谓之中中则道也其在人为性及其发而中节仁义礼知之用见于物则所谓善亦所谓和也故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逺也圣人之言性止于是而已矣孟子学于子思得其説而渐失之则指善以为性至于孙卿自任而好异因孟子而反之则曰人性恶夫善恶皆习也指习以为性而不知其非二子之失一也然而性之有习习之有善恶譬如火之能熟与其能焚也孟子之所谓善则火之能熟者也是火之得其性者也孙卿之所谓恶则火之能焚者也是火之失其性者也孙卿之失则逺矣

古史卷三十四

猜你喜欢
  卷十三·齐六·佚名
  國語卷第八·韦昭
  第八十二回 孝妇伸冤于公造福 淫妪失德霍氏横行·蔡东藩
  一 叙论·陈寅恪
  卷二百四十九·杨士奇
  卷之四十五终·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八·佚名
  尚史卷五十·李锴
  第二四一移同治二年九月一一五一一--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纪昀
  附录·孙甫
  卷三·杨大雅
  于休烈传·刘昫
  卷56·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魏元旷

      段避庵(笏)亲家,以乱不容城居,归卧故里。丁卯春日,寄《奉怀》二律,云:“春柳依依春草青,别来魂梦绕湖亭。黄巾不犯康成宅,白发犹传伏氏经。当代灵光尊鲁殿,昔年故旧等晨星。狺狺捌犬欺兰佩,肯住城巾损素馨。(自注:李义山

  • 列传第七十二·刘昫

    ○张献诚 弟献恭 献甫 献恭子煦 路嗣恭 子恕 曲环 崔汉衡杨朝晟 樊泽 李叔明 裴胄 张献诚,陕州平陆人,幽州节度使、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守珪之子也。天宝末,陷逆贼安禄山,受伪官;连陷史思明,为思明守汴州,统逆兵数万。

  • 卷一百七·表第八·功臣世表三·张廷玉

        ◎功臣世表三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六·乾隆

      宋  髙宗皇帝  【戊午】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春二月胡安国进春秋传诏加安国宝文阁直学士  自王安石废春秋不列干学官安国以为先圣手所笔削之书天下事物无不备于此因潜心二十余年着春秋传以成其志至是上之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三·佚名

    万历十八年五月辛丑朔升光禄寺寺丞詹沂为南京尚宝司卿升整饬苏松常镇兵备副使李涞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等处○以宁夏镇河堡堤坝城垣工完叙录在事诸臣巡抚梁问孟以下各赏有差○癸卯大学士王家屏因灾异自劾言臣起田间再

  • 卷十七 食货志三·黄遵宪

    国 计当旧幕府时,国用出入一出于计吏之手,多寡不可得知,大概以岁入不足为常,诸藩亦多入不敷出。然当时太平无事,国帑所费只土木与骄奢耳,省啬而用,或改货币,或增贡纳,犹足弥补。嘉永六年以后美使劫盟,颇用意海防,自是府藏空虚年

  • 汉隐帝本纪·欧阳修

    隐帝承..是高祖第二子,高祖即位,封他为右卫上将军、大内都点检。魏王承训年长而贤明,高祖很喜爱他,刚定为太子就病死了,高祖正病重,悲哀使病迅速加重,立即将承..托付给将相们。宰相苏逢吉说:“皇子承..还未封王,请快封他。”还

  • 阔里吉思传·宋濂

    阔里吉思本汪古部人,沙陀雁门之后。其曾祖阿剌兀思剔吉忽里,随太祖平乃蛮有功,死后追封为高唐王。祖父孛要合,征西域有功,封北平王,娶阿剌海别吉公主为妻,死后先追封高唐王、赵王,加赠宣忠协力翊卫果毅功臣、太傅、仪同三司、

  • 曾鲁传·张廷玉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仅七岁时,就能默诵《五经》,一字不漏。稍稍长大后,博古通今。大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他没有不知道的。以文学才华闻名于当时。元至正年间,曾鲁率领里中豪杰,聚集少壮保卫乡里。准备牛和酒,开陈顺逆

  • 备胡第三十八·桓宽

    大夫曰:“鄙语曰:‘贤者容不辱。’以世俗言之,乡曲有桀,人尚辟之。今明天子在上,匈奴公为寇,侵扰边境,是仁义犯而藜藿采。昔狄人侵太王,匡人畏孔子,故不仁者,仁之贼也。是以县官厉武以讨不义,设机械以备不仁。”贤良曰:“匈奴处沙

  • 卷一百十六·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十六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六><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六>戟戟或作棘春秋傳曰子都拔棘明堂位言越棘周禮言棘門則戟棘一也考工記戟廣

  • 卷二百二十一·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四十复次善现,法住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法住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法住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

  • 杂阿含经卷第八·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八八)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正观察眼无常。如是观者。是名正见。正观故生厌。生厌故离喜.离贪。离喜.贪故。我说心正解脱。如是耳.鼻.舌.身.意。离喜.离贪

  • 明觉禅师语录卷第三·重显

    参学小师允诚等编拈古师举。德山示众云。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山便打。僧云。某甲话也未问。山云。尔是甚处人。云新罗人。山云。未踏船舷。好与三十棒。法眼拈云。大小德山。话作两橛。圆明道。

  • 翠岩古雪禅师语录序·佚名

    翠岩古雪禅师语录序昔保宁勇禅师出杨歧之门。道声不减雪窦。至于提唱之语尢为精峭。尝曰。风鸣条雨破块。晓来枕上莺声碎。虾蟆蚯蚓一时鸣。妙德空生都不会。都不会。三个成群。四个作队。向前村后村。折得梨华李华。

  • 白苏斋类集·袁宗道

    诗文别集。二十二卷。明袁宗道撰。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前后刊刻。《白苏斋类集》按文体编次,前有姚士麟《白苏斋类集序》一篇。正集包括古诗类二卷,今体三卷,绝句一卷,馆阁文类二卷,序类二卷,志状祭文类三卷,记类一卷,笺牍

  • 洞玄灵宝课中法·佚名

    经名:洞玄灵宝课中法。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系早期天师道法箓考召仪,内容与《正法文十箓召仪》大致相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述各阶法箓所召神名,并述箓的作用。

  • 辽诗话·周春

    诗话。清人周春(1729—1815)辑。一卷。春有《阅红楼梦随笔》已著录。此编成书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五十八则,附录十三则,总七十一则。有沈德潜序及自序。周氏见历代均有诗话,独辽代阙如,乃广采群编,凡涉辽诗,无不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