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十   宋 萧常 撰

列传五

龎统字士元襄阳人少未知名颍川司马徽有

知人之鉴统往见之徽采桑於树上坐统树下

共语终日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从父德公雅重之常目之为凤雏诸葛亮为卧

龙司马徽为水镜郡辟为功曹性好人伦喜成

就人每所称述多过其才人或怪而问之对曰

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

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则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则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

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吴

将周瑜助昭烈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瑜卒统

送其丧还吴吴人闻其名及西还并会昌门陆

绩顾劭全琮皆往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或问统若子之言陆优於顾乎曰驽马虽精所致一人耳驽牛一日行三百里所致岂一人之重哉谓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知力不多亦一时之佳士也邵谓统卿名知人吾与卿孰愈统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吾不及卿论帝王之秘策览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劭与绩复谓曰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厚相结而别昭烈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县颇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昭烈书曰龎士元非百里之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於昭烈昭烈与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於亮遂与并为军师中郎将统说昭烈曰荆州荒废人物殚尽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兵强户口百万可因之以定大业会刘璋遣法正迎昭烈昭烈遂行统从入益州刘璋与昭烈会於涪统进计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昭烈不可璋既还成都昭烈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请隂遣精兵昼夜兼行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拥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牋谏璋遣将军还荆州将军可云荆州有急欲还救并使束装作归计二子喜将军之去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执之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昭烈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於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欲以为驩非仁者之兵也昭烈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於是逡巡引退昭烈寻悔追还复坐统初不顾谢饮食自若昭烈曰向者之论孰为失统曰君臣俱失昭烈大笑宴乐如初进围雒县统帅衆攻城中流矢卒时年三十六昭烈痛惜之言则流涕拜其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诸葛亮亲为之拜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子宏字巨师刚简有臧否以傲尚书令陈祗为祗所抑终於涪陵太守统弟林以荆州治中从事参镇北将军黄权军征吴军败没於雒阳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祖真有清节高名号玄德先生建安初天下饥馑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後为军议校尉既不见任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度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松於荆州见曹操操不礼焉还劝璋絶操而自结昭烈璋问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既还为松称说昭烈有雄畧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机会後璋闻曹操欲攻张鲁於汉中大惧松遂说璋宜迎昭烈使之讨鲁璋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因献计於昭烈曰以明将军之英雄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响应於内然後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昭烈然之泝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从事广汉郑度说璋曰左将军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衆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清野高垒静以待之彼此请战勿许师老粮匮不过十旬势必自走走而击之必成禽耳昭烈闻而心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忧也璋果如正言谓其下曰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於是黜度不用其计及军围成都蜀郡太守许靖将踰城降事觉不果璋以亡在朝夕故不诛靖璋既稽服昭烈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谓昭烈曰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方今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晓靖之浮称流播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公为贱贤也宜加敬待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以示好贤之意昭烈於是厚礼靖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飱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二十二年正说昭烈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合屯守非其知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偪故耳今策渊合才畧不胜国之将帅举兵往讨则必克之既定之後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扫灭寇敌尊奬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昭烈善其策乃帅诸将进兵正亦从至汉中二十四年昭烈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营於定军兴势渊帅衆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遂大破之渊等授首昭烈王汉中拜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昭烈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赐其子貌爵关内侯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昭烈尝与曹操战不利宜退而昭烈大怒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前立昭烈曰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昭烈乃曰孝直与汝俱去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知术昭烈既即尊位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羣臣谏皆不从章武二年王师败绩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必能谏主上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至於败

徐庶字元直颍川人初名福少任侠击劒中平末为人报仇为吏所执问其姓字絶口不言吏乃於车上立柱罗磔之而其党共簒取得脱於是感激折节学问遂通经旨与同郡石韬相亲爱初平中四方兵起乃与韬南客荆州复与诸葛亮友善昭烈屯新野一见器之因荐亮於昭烈及曹操至樊与亮从昭烈南奔操追急获其母庶辞昭烈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伯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耳今失老母方寸乱矣请从此辞遂诣曹操丕时为中郎将韬为典农校尉後亮出陇右闻庶与韬仕皆不达叹曰彼诚多士邪何二人不见用也後数年病卒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董卓之乱举族避地益州刘璋以为牛鞞江原长成都令蜀土富实俗尚侈靡货殖之家侯服玉食昏葬踰礼至倾赀以给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骄僭为之轨制风化大行然县豪强惮其严明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吏民老弱相携丐留者数千人璋听留二年还迁益州太守其清约如故与蛮夷从事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昭烈定蜀召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事可否相济共赞庶务寻卒和外牧殊俗内干机衡二十余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储亮後为丞相数与羣下曰夫参署集衆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多矣违覆而得中犹弃敝屩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懃纳忠於国则亮可少过矣又曰昔交州平屡闻得失後友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於幼宰有言则尽复从事於伟度数有谏正虽愚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数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於直谅也其追思之如此伟度者姓胡名济义阳人为亮主簿後除中典军封成阳亭侯累迁右骠骑将军和子允自有传

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少知名荆州牧刘表连辟及举茂才皆不就表卒曹操至荆州昭烈奔江南荆楚之士从之如云而巴独北诣操操辟为掾使招纳零陵桂阳长沙会昭烈已定三郡巴不得反遂适交址诸葛亮追谓曰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已可知矣足下欲何之巴曰受命而来事不克成乃当还北足下何言邪昭烈深恨之後从交址至蜀会昭烈定益州稽首谢罪负昭烈不之责亮数称荐之昭烈辟为左将军西曹掾张飞尝诣巴巴不与语飞恚忿亮谓巴曰飞虽武人敬慕足下刘公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资高亮宜少降意巴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语乎昭烈闻之怒曰孤欲定天下而子初专乱之其欲还北假道於此岂欲成吾事邪又曰子初才知絶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难独任也亮亦曰运筹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若提桴鼓会军门当与人议之耳初昭烈攻璋与士衆约事定府库百物孤无与焉及拔成都士争赴府藏取宝物军用不足昭烈以为忧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令吏为官市昭烈从之数月府库复实昭烈王汉中拜尚书後代法正为尚书令躬履清俭不治产业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昭烈建大号凡诸文诰策命皆其所作章武二年卒

赞曰统正见理之明料事之审一时谋臣无出其右昭烈肇基王业讫承大统实二人之力使天假之年与诸葛亮同心辅政混一之功日月可冀不幸蚤世惜哉庶抱负经济之术所施未究万一身为亲屈流落伪境观其以王伯之畧自许则其中之所存者未易涯涘使得效其所长其所成就当如何邪和约已率下巴清俭静退皆时良臣巴舍昭烈而诣曹操奔走交趾间关万里途穷埶蹙然後委质其趋向之际殆叵测云

续後汉书卷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刘昫
  志四 礼志上·薛居正
  卷第二百四十八 唐紀六十四·司马光
  第三回 攻城掠地迭遇奇材 献币释嫌全资贤妇·蔡东藩
  东汉会要卷七·徐天麟
  卷十·张廷玉
  卷之二百五十·佚名
  卷之五百六十八·佚名
  卷四十·温达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司马迁
  元晖传·李延寿
  铁木儿塔识传·宋濂
  弁言·查继佐
  齐纪八 东昏侯上永元元年(己卯、499)·司马光
  卷四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六出 妒遣·李渔

    (外扮院子上)妇人诸病可疗,只有妒字难医。要使妇人不妒,除非阉尽男儿。自家袁老爷府中一个院子便是。我方才为何说这几句?只因我家老爷是个风流才子,娶着一位夫人十分丑陋,心上气愤不过,只得另娶两位细君,一来遣情怀,二来图子嗣

  • 第二十三出 陷关·洪昇

    【越调引子·杏花天】〔净领二番将,四军执旗上〕狼贪虎视威风大,镇渔阳兵雄将多。待长驱直把淆函破,奏凯日齐声唱歌。  咱家安禄山,自出镇以来,结连塞上诸蕃,招纳天下亡命,精兵百万,大事可举。只因唐天子待我不薄,思量

  • 胡用和·隋树森

    胡用和,天门山(在浙江奉化县境)人。由元入明,其生平不详 套数 【南吕】一枝花 隐居 左右依两壁山,横竖盖三间屋。高低田五六亩,周围柳数十株。活计萧疏,偏容俺闲人物。两般儿亲自取:不用买江上风生,谁要请

  • 卷六百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七刘邺刘邺字汉藩三复之子咸通中从藩幕召入内庭特赐及第历相位僖宗朝再迁尚书左仆射死黄巢之难甘棠集三卷今存诗二首翰林作曾是江波垂钓人自怜深厌九衢尘浮生渐老年随水往事曾闻泪满巾巳

  • 皇清开国方略卷二十五·阿桂

      太宗文皇帝【崇徳三年戊寅正月至七月】  崇徳三年春正月甲午  世祖章皇帝生  世祖章皇帝  太宗第九子也  母  孝庄文皇后时为  永福宫庄妃娠十有一月  二月丁酉  亲征喀尔喀  先是正月庚辰驻

  • 卷之六十三·佚名

      顺治九年。壬辰二月。癸卯朔。宴纂修太宗实录官于礼部。  ○甲辰。赠福建殉难劄委游击尚香策、为实授游击。劄委都司雷世清、张天才、为实授都司。  ○丁未。遣大学士范文程祭先师孔子。  ○命多罗安郡王

  • 八三七 军机大臣进呈《永乐大典》总裁等人员记过次数清单·佚名

    八三七 军机大臣进呈《永乐大典》总裁等人员记过次数清单乾隆四十六年翰林院、四库馆于本年七月分三次寄围进呈过《永乐大典》第一分,正本十四种,共计一百四十本。今将总裁、分校记过次数,分晰开列于后。《周官总义》卷

  • 续集卷二·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二 宋 李幼武 纂集 吴敏 字元忠真州人大观二年赐上舍出身靖康初以中大夫门下侍郎知枢密院事寻除少宰兼中书侍郎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崇福宫寻知扬州提举明道宫绍兴初知潭州力辞改资

  • 十国春秋巻四十九·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后蜀二后主本纪后主昶字保元初名仁赞高祖第三子也【长子本琼华公主子在唐不得立史夫其名】母贵妃李氏以天祐十六年十一月生仁赞于太原【案花蕋夫人宫词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降诞辰是七月十五日为后主生

  • 卷之二十一  革除遺事二(明)黃佐 撰·邓士龙

    (革除遺事六卷,明黃佐撰。佐,字才伯,號泰泉,嶺南香山人。正德十六年進士,官至少詹事。事蹟具明史文苑傳。正德十五年,黃佐自序稱:「是編也,本莆田宋君端儀革除錄、清江張君芹備遺錄,旁采諸家傳記,稍增飭之。」(見北京大學圖書館明

  • 礼五五·徐松

    听政【宋会要】请听政御殿。太祖建隆二年六月二日,昭宪皇太后崩。五日,宰臣范质等上表请听政,不允。继三上表固请,诏允。九日,始见百官于殿门。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太祖崩,太宗即位。二十三日,宰臣薛居正等上表请听政,诏答不

  • 天地第十二·刘文典

    〔释文〕以事名篇。 〔疏〕黔首卒隶,其数虽多,主而君者,一人而已。无心因任,允当斯位。 〔释文〕人卒尊忽反。君原于德而成于天。 〔注〕以德为原,无物不得。得者自得,故得而不谢,所以成

  •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太虚

    ──二十九年四月在马六甲青云亭讲──主席、各位来宾:今天承马六甲青云亭的僧众及各界侨胞的盛大招待,殊深感谢!我知道,马六甲是马来亚文化开发最早的地方,有五六百年的建筑,青云亭也已有三四百年;侨胞来这里多有很长的历史

  • 卷第三·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三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四波罗夷法之三(盗戒之余)复次佛住王舍城。广说如上。瓶沙王先祖时治罪人法。有作贼者。以手拍头以为严教。贼大惭愧与死无异。后更不作至祖王时治罪人法。有作贼者

  • 卷第三十四·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三十四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度僧提纲(大众) 圆悟勤禅师受季善友为僧上堂。三界无安。四生拘促。欲脱爱网超步大方。正应披忍辱铠操智慧刀。运上品心发殊胜志。与蕴魔.烦恼魔.死魔共战。灭

  • 中朝故事·尉迟偓

    笔记。五代尉迟偓撰。二卷。共二十九条,七千多字。偓官南唐朝议郎,给事中。参修国史。李昇得国,自以为出唐太宗之后,袭承唐统,故称长安为中朝,因以名书。上卷记朝廷典章制度及君臣间事,下卷多记神仙志怪、掌故遗闻、轶事杂

  • 父师善诱法·唐彪

    清代唐彪著,是一部专论教法、兼谈学法的语文教学著作。书中认为读书除益于作文外,还益于身心:“不读经史古文,则腹内空虚,文必浅陋。且经史之益,更在身心,读之其用又不止于作文已也。”建议“欲读一书,宜问有学者”,教师就应起

  • 界论·佚名

    音译《陀兜迦他》。南传佛教论典。为南传佛教根本七论之一。全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谈蕴、处、界三科之间的相互摄受和互相相应的关系问题。旨在辨别蕴、处、界三界的区别和范围,即何者为重,处于什么样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