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蒹葭

--不懈追求的精神

【原文】

蒹葭苍苍(1),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2),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3),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4),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5),白露未晞(6)。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7)。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8)。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9)。

蒹葭采采(10),白露未已(11)。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2)。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3)。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4)。

【注释】

①蒹葭(jianjia):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②伊人:那个人。③溯涸:逆流而上。丛:追寻。④溯游:顺流而下。⑤凄凄:茂盛的样子。(6)晞(XT);干。(7)湄:岸边。(8)跻(ji):登高。(9)坻(Chi):水中的小沙洲。(10)采采:茂盛的样子。(11)已:止,干。(12)涘(si):水边。(13)右;弯曲,迂回。(14)沚:水中的小沙洲。

【译文】

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读解】

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这让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鸥乔纳森》的小说。海鸥乔纳森从不愿像自己的同类那样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为了练习飞翔,他的翅膀被折断受伤,依然不改初衷。同伴们引诱他,讥笑他,他照样坚持自己的追求,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乔纳森想达到的,是对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尽善尽美的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冲刺。《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月中尽善尽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去上下求索,不断追求。

对于真正的求索者来说,目标是一种指向。达到目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过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过程之中。同样,追求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于过程之中。如果忽视过程,实际上也是忽视了追求本身。

尽善尽美的境界,无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际上说,都是不可能达到的。换句话说,尽善尽美只是一种理念,一种心灵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向前渡过,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针一样,让我们不断地前行,追求。

猜你喜欢
  殊好第三十九·佚名
  卷二十八·陆陇其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形·林语堂
  卷九·程廷祚
  卷十二·赵汸
  卷十九·李光地
  卷十·吕祖谦
  卷十六·吕祖谦
  卷二·姚舜牧
  第22章 丧大记·戴圣
  力命第六·列子
  卷四·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十五·道宣
  大林寺募修佛殿法堂序·太虚
  学佛应先解决三个问题 (注一)·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乙酉·孙元衡

    除台湾郡丞,客以海图见遗,漫赋一篇寄诸同学中原十五州,无地托我足。衔命荷兰国(台湾本荷兰地),峭帆截海腹。披兹瀛壖图,岛屿纷可瞩。回身指南斗,东西日月浴。飓风怒有声,骇浪堆篷幅。涤汔终古心,瀇瀁万里目。毫厘晰舟舆,稊米辨岩

  • 第七十五回 销金帐琴瑟调和·陈端生

    第七十五回销金帐琴瑟调和诗曰:如鼓琴瑟乐旦晚,销金帐里好清谈。夫夫妇妇从今顺,燕尔新婚兆赐男。话说梁相爷退朝回来,素华小姐道过万福。夫人亦云:相公回来了么?请坐。夫人请。梁相爷,将身坐定叫夫人,妆奁已发吉期临。素华

  • 卷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十五五言律窦叔向【字遗直京兆人代宗时常衮为相引为左拾遗内供奉贬漂水令五子羣常牟庠巩皆工词章有聨珠集行于时叔向工五言名冠时辈】春日早朝应制紫殿俯千官【三辅黄图武帝起紫殿雕文刻镂黼黻

  • 辞 五言绝句·刘因

    ·辞·  白云(二章)其一  白云凝情兮佩月光,白露结彩兮明幽芳。众星皎皎兮水波不扬,渺予思之若遇兮耿在目而不忘。音容著兮形无方,肃予中立兮四无旁,子无归去兮山高水长。其二  白云高飞兮杳不可寻,灵风长

  • 自序·李纲

    元年正月三日,差充行营司参谋官。四日,除尚书右丞、充留守。五日,改充亲征行营使。二月三日,以姚平仲事罢职。五日,以士庶伏阙复旧职,改充都大提举京城四壁守御使。金寇退师,除知枢密院事。六月,差充河北、河东路宣抚使。七月

  • 王雄传·令狐德棻

    王雄字胡布头,太原人。父亲王仑,由于王雄功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傅、安康郡公。王雄体态魁梧,少年时就有谋略。永安末年,跟随贺拔岳入函谷关,任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魏孝武帝西迁后,被任命为都督,封临贞县伯,食邑五百户。

  • 渚宫旧事卷三·余知古

    (唐)余知古 撰○周代下安陵君有宠于宣王江乙谓君曰无咫尺之功骨肉亲戚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袵抚绥而服何以也安陵君曰王过举而色之不然无以至此乙曰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絶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是以嬖妾不弊席宠臣

  • 卷一百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十六 朱批祖秉卫奏摺 雍正五年闰三月初七日署理山永副将事务正白旗汉军副都统【臣】祖秉衡谨 奏为奏 闻事本年三月二十一日蔡珽到永二十五日开工修筑堤岸忽於本月初三日蔡珽向【臣】云我

  • 广扬名章第十四·佚名

    【解读】这一章是详细说明“扬名”的意思。最高的孝道,就是立身行道,成圣成贤,扬名于后世,显耀父母,这是孝的终极。【原文】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1),故治可移于官。是以

  • 卷二十九·湛若水

    <經部,春秋類,春秋正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二十九   明 湛若水 撰昭公【名稠襄公妾齊歸之子二十歲即位在位二十五年孫于齊在外八年凡三十二年薨於乾侯】【景王四年】元年【晉平十七年齊景七年衛襄三年蔡靈二

  • 卷六十五·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六十五君道程子曰君道以至诚仁爱为本又曰大要以正心窒欲求贤育材为先又曰人主当防未萌之欲 君道以人心悦服为本 君道稽古正学明善之归辨忠邪之分晓然趋道之至正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四复次诸智光明有五胜利。一能于所知灭一切闇。二能以世间出世间功德适悦摄受所依止身。三能正观见所未见义。四能于现法与第一乐。五能身坏后与第一趣。复次由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五·澄观

    疏。第三迷真起妄下。文前有五。一标章。二论云下。论主假设外征。谓当相下疏释论。三故经意下。以经之意答论假征。四然成答相三下。征二别相。五略有五异下。答显包含。于中先别明。后有斯五下总结。前中第一约所迷

  • 卷上·佚名

        苏悉地羯罗经请问品第一   尔时忿怒军荼利菩萨。合掌恭敬。顶礼尊者执金刚足。即发是问。我时往昔于尊者所。闻一切明王漫荼罗法及以次第。复闻明王诸所眷属神验威德。愿为未来诸有情故。唯垂尊者广为解说

  • 钦定热河志·和珅

    一百二十卷。清和珅、梁国治纂修。和珅(1714-1799),字致斋,姓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乾隆三十四年(1769)袭轻车都尉世职,授三等侍卫,受高宗赏识。四十一年(1776)授户部侍郎,旋擢军机大臣,在任二十余年。历任步军统

  • 四溟集·谢榛

    十卷。明谢榛撰,谢榛,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人。李攀龙、王世贞组织诗社,榛为长,攀龙次之,并为“五子”、“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

  • 治台必告录·丁曰健

    编者丁曰健,字述安,安徽怀宁人。1854年(清咸丰四年)后,历任台湾淡水同知、知府、福建粮道、布政使、台澎兵备道加按察使衔。曾参与镇压黄位、戴潮春起义。1866年(同治五年)离任。次年将福建巡抚徐宗干所辑《治台必告

  • 传法正宗论·契嵩

    凡二卷。宋代明教大师契嵩(1007~1072)着。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系由传法史考订禅门祖师之正脉法统,并论述师徒面授、付法相承之问题,为传法正宗记之姊妹篇。契嵩认同出三藏记集、达磨多罗禅经等诸说,而非议付法藏因缘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