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宁、周玺、庄鉴传

刘宁,字世安,其祖先是山阳人。他继承世袭职位,为永宁卫指挥使。勇敢善战。自觉冗散无所见长,恰逢朝廷用兵延绥,刘宁上疏请求效死。尚书白圭同意了他的请求。刘宁因功累升至都指挥使,充任宣府游击将军。

周玺,字廷玉,迁安人。承袭开平卫指挥使之职。他负有才气,熟读兵书,善于骑射。因北征有功,周玺被提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充行右参将,分守阳和,并奉诏训练所部士兵三千人听从调遣。成化十六年(1480),刘宁跟随王越征伐威宁海子,累升为都指挥使。

当时边境经常遭受贼寇的侵扰。十八年(1482),贼寇分道而入,进行抢掠。周玺与游击将军董升在黑石崖与贼寇交战,刘宁战于塔儿山,都有功劳。周玺进升为代理都督佥事,升任大同副总兵。刘宁进升为都督佥事,改行左参将,分守阳和。

十九年(1483)秋,亦思马因大肆入侵。大同总兵官许宁分派调周玺防守怀仁,刘宁与董升扎营西山,自己则统率中军,在夏米庄进击贼寇,但不利,兵败。刘宁、董升被围数重,几乎被敌攻溃。急忙发射巨炮轰击,许多敌寇被炸死,重围才得以解除。周玺获悉中军失利,迅速还兵援救。夜遇敌寇,乘胜而前,锐气十足。周玺激励将士道“:今日有进无退。”然后大喊着冲向敌阵,敌军被迫后退。双方短兵相接,周玺臂中飞箭,他拔掉箭头,奋战更猛,与其子周鹏及麾下壮士击杀数十人。这时刘宁兵赶到,中军溃兵也逐渐聚集起来了,敌寇这才退兵,许宁等也返回。不久,敌寇重又入侵抢掠。刘宁率兵三千,在聚落站之西与敌寇遭遇,连战败之。复败之于白登、柳林,又追败之于小鹁鸽谷。而大同西路参将庄鉴也在敌寇的归途中拦击,双方战于牛心山,敌寇纷纷逃遁。当时诸将大多失利,许宁以下都因此获罪,而周玺却因功被实授官职,刘宁越级升为都督同知,庄鉴因所部无人流亡,也被赏赐银币。

庄鉴,辽东人。天顺年中,承袭定辽右卫指挥使。他骁勇有胆识。遇到贼寇,总是奋力拼杀,多次立功,累升至都督佥事,掌管左府。弘治十一年(1498),庄鉴佩带镇朔将军印,镇守宣府。他以其才能与大同总兵官张俊换地镇守。兵部侍郎熊绣将其经略之功上奏,庄鉴于是进升为都督同知。

周玺随即以右副总兵的身份分守代州,并兼督偏头诸关。而刘宁改任左副总兵,协守大同。二人一同立功北疆,堪称名将。周玺以偏头诸关离太原太远,请求改分守为镇守,又认为镇守不应当听从节制,请求改为总兵衔。宪宗都曲从之。弘治初年,周玺移镇陕西,讨平扶风诸县编入户籍的回回人。三年(1490),他佩带征西将军印,镇守宁夏,刚去一年便去世了。他临终时,将诸子召来说道“:我佩印分守,已经很满足了,唯独未曾大破敌军,现在只能抱恨入地了。”然后连喊“杀贼”而死。其子周鹏,累升至锦衣卫指挥佥事。

周玺死后三年,而刘宁佩带平羌将军印,镇守甘肃。这年冬天,敌寇进犯凉州,刘宁与其战于抹山墩,俘斩五十余人,相持至黄昏,刘宁收其辎重南行。敌寇重又来袭,刘宁擒获其一名首领。第二天,参将颜玉来援,副将陶祯兵也赶到,敌寇这才逃遁。刘宁俘获敌寇的幼弱者,并获得马驼牛羊二千,因此进升为左都督。第二年,刘宁与巡抚许进在哈密攻破吐鲁番,进升为右都督,增加俸禄一百石,因病返回京城。十三年(1500),大同告警,刘宁奉命为副总兵,跟随平江伯陈锐前往抵御。陈锐不懂用兵的谋略,不能与刘宁共同协作,而是止兵不战,致使敌寇得志而去,刘宁被停领一半俸禄,并闲住在家。随即以参将的身份辅佐朱晖筹划军务,也无功劳。刘宁于是自陈哈密之功,请求封伯,皇上乃下诏恢复他的全俸。

刘宁富有胆略智谋,他为大同副将时,数万前来进贡者心怀异志。刘宁率领二十名骑兵,直抵其营垒,众人惊骇不已。其中一名首领勒马怀弓而出。刘宁上前下马,与各首领坐下来,挥动马鞭,宣示天子的威德。有一人出言不逊,刘宁掴了他一巴掌,奋臂而起,大声呵斥他退下。刘宁然后再坐下来谈话,叫酒欢饮,这些人全都感悟,最后如约而行。刘宁还曾仿效古代轮番上阵的方法,以五十八人为一队,五队组成一阵,设五色旗。又在中军各设五面巨旗,一旦树起中军旗帜,五阵便各视其色起而响应,循环无常,每战因此总是获胜。刘宁后来再赴大同,但已年老有病,部帅又很怯懦,因此他再无功劳,但孝宗时,刘宁堪称良将。十七年(1504),刘宁去世,被赠为广昌伯。

猜你喜欢
  庞统法正传第七·陈寿
  卷七十九·志第三十二·律历十二·脱脱
  卷一·钱俨
  大明熹宗悊皇帝宝训卷之四·温体仁
  上谕·张廷玉
  ○昌寿公主四则·许指严
  第五十一章 汉族的光复运动·吕思勉
  皇王大纪卷四十三·胡宏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 列传七十·纪昀
  九三四 署直隶总督英廉奏运往盛京文溯阁头拨全书已送至山海关交奉尹接运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杜大珪
  读例存疑卷五十·薛允升
  董绍传·魏收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五·陈廷敬

    目  录 十四调五十五体,起六十六字至六十八字酷相思一体 解佩令五体 垂丝钓四体 谢池春三体又名风中柳,风中柳令,玉莲花,卖花声 胜胜令二体又名声声令 玉梅令一体 青玉案十三体又名西湖路

  • 第三十三章 罗袜争奇·屠隆

    〔丑扮老人上〕杨家玉环专宠时。六宫凄凉无粉黛。芳魂已化彩云飞。空留罗袜余香在。小人乃御前一个小军。原是翰林供奉李太白老爷苍头。李爷辞官去国。小人流落长安。充了御前一名禁军。随太上皇爷西幸。

  • 卷二百六十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六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三十八 黄 溍 杂诗 晨起步南园旭日朗以清葵花衆草中??敷丹荣流光非汝私独尔心自倾览物有深怀伫立方含情 又 璞玉与宝剑沦落初未偶君看被湔袚各在千年後

  • 双溪集巻四·杭淮

    明 杭淮 撰五言律诗送薛大使赴官浦江烂漫春逾半飘飘帆挂初沙侵新栁暗雨裛小桃舒县僻官无事江深食有鱼义门还说郑风俗近何如访吕仲仁不遇见轩庭物色漫尔留题两丛风竹翠数防露英黄下马不烦主开轩聊据牀烟寒秋漠漠庭晩

  • 卷四百九·列传第一百六十八·脱脱

        高定子 高斯得 张忠恕 唐璘   高定子,字瞻叔,利州路提点刑狱兼知沔州稼之弟也。嘉泰二年举进士,授郪县主簿。吴曦畔,乞解官养母,曦诛,摄府事宇文公绍以忠孝两全荐之,调中江县丞。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

  • 卷二百六十九 列传五十六·赵尔巽

      索额图明珠余国柱佛伦   索额图,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索尼第二子。初授侍卫,自三等洊升一等。康熙七年,授吏部侍郎。八年五月,自请解任效力左右,复为一等侍卫。及鼇拜获罪,大学士班布尔善坐党诛,授索额图国史院大学士,

  • 卷一百九十九·毕沅

      ◎元纪十七 ∷起旃蒙单阏四月,尽著雍敦牂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   延祐二年年   夏,四月,戊寅朔,日有食之。   辛巳,赐进士恩荣宴于翰林院。   辛丑,赐会试下第举人七十以上,从七流官致仕,六

  • 卷八十 大中祥符六年(癸丑,1013)·李焘

      起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癸巳朔,御朝元殿受朝。   丙申,高州蠻人來貢。   庚子,詔自今凡更定刑名、邊防軍旅、茶鹽酒稅等事,並令中書、樞密院參詳施行,以上封者言二府命令互出,或有差異故也。

  • 卷之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扶南传·欧阳修

    扶南,在日南之南七千里,地势低洼。与环王同习俗,有城郭宫室。君王姓古龙。居于楼观内,竖栅为城,用木若叶盖屋顶。君王出来乘象,人民肤色黑、发卷曲,裸体。没有人当盗贼。田地种一年可收获三年。国内产刚金,有点像紫石英,生在水

  • 第二章永久社会之成立法·孙中山

    十一节立会发起永久社会之第一回集会,其组织方法与临时集会相同,但须订立章程规则及选举长任职员。(演明式)譬如庆典会告终之后,与会者兴趣未消,感情愈结,均欲成立一会,以助政治改良,而导社会进步。于是再集同人,从新发起,其进行

  • 孟子集编卷一·真德秀

    孟子集编卷一朱子集注孟子序说史记列传曰孟轲【赵氏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汉书注云字子车一说字子舆】驺人也【驺亦作邹本邾国也】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孔子之孙名伋索隐云王劭以人为衍字而赵氏注及孔丛子等书亦皆云孟

  • 精刻大藏經緣起·欧阳竟无

    緣起說三事︰一、刻藏拔苦痛以慰忠魂;二、刻藏整至教以永慧命;三、刻藏辦法。 一、刻藏拔苦痛以慰忠魂 抗戰三年余,忠魂數百萬,國家獲無疆之福,死士受無限之悲。報功者報功矣,而飲痛者仍痛。是知報功不若安慰,安慰不若超拔,超

  • 四分律卷第十二(初分之十二)·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九十单提法之二◎尔时佛在旷野城,世尊以此因缘集诸比丘僧告言:“有一旷野比丘修治屋舍故自斫树耶?”答曰:“实斫。”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九·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九 偈颂五 侍者 文斌等 编 四料拣 夺人不夺境。三竿晓日千门静。桃花树树近前池。不见佳人来照影。 夺境不夺人。玉鞭金镫赏残春。千红万紫归何处。蓦地风来卷作尘。 人境两俱夺。

  • 纂得确·石成金

    李义山以滑稽巷谈撰《杂纂》书一卷。载列事条,中情极确。继后,王君玉、苏子瞻、黄允交俱仿其意,各有续纂,而确当亦不逊于义山。予读诸纂,其间事系于身心家国者甚少,因另辑十类。篇目俱以一正一反,两两并列,令读者知某某为宜当

  • 贤博编·叶权

    明叶权撰。一卷。书成于万历年间。本书主要记述作者游历吴越、燕赵、福建、广东等地时的所见所闻及师友所胪述。内容广博,举凡民情、官场、风土、外贸等多有涉及。其中亦有科举应试、捐纳监生为官,以及进士、状元入仕之

  • 三消论·刘完素

    一卷。金·刘完素撰。清·周学海注。原无刊本,周学海于1884年刊行《周氏医学丛书》时,根据刘氏后裔所藏钞本收入其中。本书以《内经》有关消渴病的理论为基础,综合宋以前诸医家的有关论述和发明,对于消渴病的病因、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