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一五 山西巡抚巴延三奏查获《六柳堂集》并汇缴违碍书籍折(附清单一)

五一五 山西巡抚巴延三奏查获《六柳堂集》并汇缴违碍书籍折(附清单一)

乾隆四十三年闰六月十二日

山西巡抚臣觉罗巴延三跪奏,为汇缴查收书籍,恭折奏闻事。

窃照应禁书籍,前准各省咨查及晋省陆续购收各种,经臣节次奏明缴销在案。

兹于本年六月初十日钦奉谕旨:应毁各书着该馆开单行知,实力查办。其中有浙江宁波周乃祺所撰《历志》一本,册面题曰第二十一卷,尚非完书。此外存留卷帙,恐复不少,一体查察,随时送京销毁等因。钦此。钦遵。臣现在严饬各属州县并敎职等官遵照单开书目实心购访,如有流传,务令悉数呈缴,不敢视为具文。

至前次缴销以后,续经各属查收解省者,臣与布政使黄检饬委局员逐细校阅。内有山西省自行查获之《六柳堂集》二本,系明人袁继咸所著,张自烈编辑,语多悖逆,其书本及版片俱当搜缴销毁。臣查袁继咸原籍宜春,系江西省所辖,现在飞咨该省及各省一体查办外,理合将现获书本黏签封固进呈。又各省咨查应缴书六十二种,计二百一十六部,并残缺不全书二十一部,一并委员解送军机处销毁。

谨恭折具奏,并将各书部数名目另缮清单,恭呈御览,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览。

附 清单

谨将山西省续行查出各种应销书籍开列清单,恭呈御览。

各省咨查应销书六十二种,计二百一十六部:

黄道周《博物典汇》三部,计二十八本。

张泰交《受祜堂集》一部,计八本。

艾南英《天佣子集》三部,计七本。

顾充《历朝捷录》三十一部,计一百九十一本。

吕留良《四书语录》五部,计七十四本。

吕留良《家训》二部,计八本。

陈建《明通纪》二部,计二十二本。

锺惺《明纪编年》二部,计十四木。

锺惺《明通纪会纂》九部,计四十三本。

沈国元《两朝从信录》一部,计二十四本。

顾秉谦《三朝要典》二部,计二十本。

《陈眉公文集》一部,计八十本。

吕留良《四书讲义》十一部,计一百四本。

陈恭尹《独漉堂集》一部,计四本。

《钱牧斋尺牍》二部,计四本。

张凤翼《句注山房集》二部,计十二本。

陈继儒《晚香堂集》一部,计十八本。

吕留良《惭书》二部,计四本。【真按:惭书,亦有作惭书者。此处多异体字,于检索时得注意!如仓圣脉又作仓圣脉.....。】

邢孟贞《石臼子集》二部,计六本。

谢肇淛《五杂俎》一部,计八本。

阎尔梅《白耷山人集》一部,计十本。

陈建《法传录》一部,计九本。

高汝栻《两朝法传录》一部,计二本。

高汝栻《三朝法传录》一部,计五本。

锺惺《隐秀轩集》一部,计十本。

陈际泰《太乙山房文集》一部,计十四本。

王汝南《明纪编年》一部,计六本。

张溥《七录斋集》一部,计二本。

陈际泰《已吾集》一部,计三本。

陈建《皇明通纪从信录》一部,计二十本。

王鸣鹤《登坛必究》六部,计一百九十二本。

吴道南《状元策》八部,计七十本。

黄道周《广百将传》四部,计三十六本。

杨陆荣《三藩纪事》三部,计九本。

汪有典《史外》四部,计五十八本。

李贽《续藏书》二部,计三十六本。

《毛古庵谏草》二部,计四本。

《左忠毅文集》一部,计二本。

钱澄之《田间诗集》一部,计六本。

左白存《读史纲》一部,计二十本。

屈大均《广东新语》四部,计五十本。

朱青岩《明纪全载》一部,计八本。

邹漪《明季遗闻》一部,计二本。

袁黄《羣书备考》十七部,计一百一十四本。

王隼《岭南三家诗选》二部,计十一本。

吴肃公《阐义》一部,计六本。

王维桢《存笥稿》一部,计十二本。

曹太史《古今全史》三部,计十四本。

吴乘权《明鉴易知录》三部,计二十二本。

陈仁锡《世法录》一部,计五十八本。

黄始《四六新书》一部,计十二本。

王锡侯《唐诗试帖详解》四十五部,计二百七十六本。

叶向高《苍霞草》一部,计十四本。

陈其愫《明经济文辑》一部,计十二本。

徐开任《明名臣言行录》一部,计三十本。

叶向高《苍霞续草》一部,计八本。

《杨忠烈文集》一部,计七本。

钱谦益《列朝诗集》一部,计十二本。

姚希孟《壬申文选》一部,计六本。

李卓吾《焚书》一部,计六本。

茅元仪《武备志》一部,计八十本。

陈孝逸《痴山集》,计一本。

各种残缺不全书二十一部,计二百二十三本:

沈国元《两朝从信录》,计二十二本。

汪有典《史外》,计六本。

张嘉和《皇明通纪直解》,计五本。

吴道南《状元策》,计六本。

黄道周《广百将传》,计九本。

锺惺《明纪编年》,计八本。

李贽《藏书》,计二十六本。

吕留良《四书讲义》,计九本。

袁黄《羣书备考》,计四本。

邹漪《明季遗闻》,计四本。

邓元锡《皇明书》,计十一本。

《无梦园全集》,计四十二本。

陈继儒《秘籍》,计十八本。

又《秘籍续函》,计十六本。

又《秘籍真本》,计二本。

史(上范下土)《天启实录》,计十本。

锺惺《隐秀轩集》,计十五本。〔下残〕(宫中朱批奏折)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二 皇祐四年(壬辰,1052)·李焘
  第二十三回 驰伪檄四方响应 失勇将三桂回军·蔡东藩
  卷十三·朱熹
  卷三经三·何良俊
  卷一百二十九·杨士奇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一·佚名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三·佚名
  光绪十年·佚名
  卷十五·佚名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司马迁
  晋荡公宇文护传·令狐德棻
  卷三十九 张瑴归宋·李有棠
  卷八十四·宋敏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余丛话 卷一·杨恩寿

    原 律乾隆六年开律吕正义馆,庄亲王董其事。王撰《分配十二月令宫调论》,最为精核。因备录之:“《宋史?燕乐志》:‘以夹钟收四声;曰宫,曰商,曰羽,曰闰。闰为角,其正角声、变征声、征声皆不收,而独用夹钟为律本。

  • 卷七十三·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七十三    明 冯惟讷 撰 齐第八 郊庙歌辞 齐南郊乐章十三首 【南齐书乐志曰武帝建元二年有司奏郊庙雅乐歌辞太庙登歌用禇渊余悉用谢超宗所撰多删顔延之谢庄辞以为新曲备改乐名永明二年又

  • 卷三十四 【释子】·陈衍

    ●元诗纪事卷三十四 【 释子】侯官陈衍辑子温有规德丰炳同净权存诚了慧有在溥光明本与恭觉恩行端一初圆至善住本诚广漩寿宁梵琦祖柏若舟宗衍文信

  • 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班固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城邻居。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 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充国乃与壮士百余人

  • 贫士传下卷·黄姬水

    扈累:扈累字伯重京兆人也遭乱播迁徙邺丧妇乃诣洛阳遂不复娶独居道侧以甗砖为障施一厨床食宿其中昼日潜思夜则仰视星宿吟咏不辍衣缊敝服嘉平中县令闵其孤老给廪不足就工作裨缮粮出后以疾亡/伯重曷师青牛户堂远播京洛孑

  • ○四春琐谭五则·许指严

    文宗渔色于圆明园一隅,暗藏春色,谓之四春,世竞传之,中惟牡丹春为最艳媚。春本苏人小家碧玉也。山塘月满,独占风流,艳名噪里巷,纨绔子无不垂涎。旋有广陵盐商某者,因事来吴门,见春艳之,介蜂媒蝶使,得暗探骊珠,挥霍不下数千金矣。满

  • 卷之三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提要·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十 愧郯録        杂家类三【杂说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愧郯録十五卷宋岳珂撰珂字肃之号亦斋又号倦翁鄂忠武王飞之孙敷文阁待制霖子历官知嘉兴府兼管内劝

  • 嘉靖以来首辅传卷八·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申时行字汝黙苏之吴县人举进士第一人为翰林院修撰初从外家姓为徐久而后复之时行美姿容秀目疎眉性温茂有体韵而不促惬能诗文善笔札见者无不亲重之初以丁父忧归家贫时时居间有司又稍从狎邪游既服除补官与同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 谥略中·纪昀

    谥略 【中】宋苏洵嘉佑谥法增多谥苏洵嘉佑谥法新义郑樵谥略增多谥明通用谥法增多谥○宋苏洵嘉佑谥法增多谥(臣)等谨按谥法之书自周书独断而后见于隋唐宋志及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者有刘熙谥法三卷沈约谥法十卷贺琛谥法五卷

  • 一二七九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二七九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江苏巡抚臣闵鹗元谨奏,为遵旨汇奏事。窃查《通鉴纲目续编》,钦奉谕旨,颁发改定旧本,令将外省流传之本遵照抽改,该督抚于年终汇奏一次

  • 一二二四 杭州织造额尔登布奏传谕陆费墀赔办并阅看文澜阁书籍情形折·佚名

    一二二四 杭州织造额尔登布奏传谕陆费墀赔办并阅看文澜阁书籍情形折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初三日杭州织造臣额尔登布跪奏,为钦奉上谕事。乾隆五十二年六月二十一日接准大学士和珅传谕内开,本年六月十三日奉上谕:昨因文津等阁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一·佚名

    二帝三代通论上帝王世次年纪【六一】舜禹受禅【颍滨】帝王所尚【李翱 李华 颍滨 刘敞】帝王世次年纪六一曰尧舜禹汤文武此六君子者可谓显人矣而后世犹失其传者岂非以其逺也哉是故君子之学不穷逺以为能而阙其不知慎

  • 孙传庭传·张廷玉

    孙传庭,字百雅,代州振武卫人。在他父亲任上,他家里四代人都乡试中举。传庭长得身材高大,沉着坚定而且多智多谋。万历四十七年(1619)他考中进士。初任永城知县,因为有才干又被调往商丘。天启初年,他升任吏部验封主事,经几次迁

  • 十七年·佚名

    (丁丑)十七年清嘉慶二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乙巳朔,詣魂宮,行朔祭。○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召見大臣禮堂。左議政韓用龜,右議政金思穆啓言:「王世子睿質天成,德容日茂,實是宗社莫大之慶。八域臣庶,無不延頸翹首,冀行

  • 审分览第五·吕不韦

    审分原文: 一曰:凡人主必审分,然後治可以至,奸伪邪辟之涂可以息,恶气苛疾无自至。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 所匿迟也。主亦有地,臣主同地,则臣有所匿其邪矣,主无所避其累矣。凡为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讲录·太虚

       悬论    一 释经题名义    二 释句义    三 释大意    四 释译人   释经    甲一 缘起分     乙一 通序      丙一 叙五事      丙二 列二众       丁

  • 第五章 第三结集·佚名

    于初,摩诃迦叶等诸大长老所行正法之合诵称为上座部之[合诵](一)最初一百年间上座部说为唯一,由此以来生起他之阿阇梨说。(二)行第二之合诵会此诸长老为抑压此等一万恶比丘遂生起名大众部阿阇梨说。由此生鸡胤部,亦[生]一说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