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册 癸丑年至甲寅年

第三册  癸丑年至甲寅年

同丑年十二月,聪睿恭敬汗其诸子及所擢用之诸大臣曰:“为国之道,以何为贵?在於谋事公信,法度严明也。其弃良谋、慢法度之人,无益於此道,乃国家之鬼祟也!即以我自身而论之,我之所言,岂能尽是?倘有不当处,勿顾情面。一人之所虑,不如尔众人之所思更甚切当。故尔诸子及众大臣当以众人之见识直陈之。”

同年,以若徵国人粮赋,则国人受苦。逐令各牛录出男丁十人、牛四头,始於荒地耕种之。自是免徽国人粮赋,国人遂无忧苦。粮储转为丰足,於是建造粮库。此前从无粮库。

同年六月,发兵四百随同大臣额亦都巴图鲁,往取叶赫游牧蒙古马一百匹、羊五百只携归。

聪睿恭敬汗荷蒙天恩,集成大业,执金国之政。聪睿恭敬汗思虑之:“我若无子,夫复何言!今我欲令诸子掌政。若令长子当政,而长子自幼心胸狭窄,并无治国宽大之心怀。倘令其弟当政,但焉能弃其兄而令其弟执政?为父我若荐用长子,使之专主大国、执掌大政,或可弃其偏心而存公诚之心耳。”遂令长子阿尔哈图图门执政。然执政之长子,并未以公诚之心治理父汗交付之大国。结怨於所擢用之身同父汗之五大臣,使之彼此不睦。施虐於聪睿恭敬汗爱如心肝之四子,并胁其众弟曰:“尔等发誓:不拒兄言,不将我之所言告於父汗。”即遂令望夜星誓之。又曰:“父汗曾赐尔等财帛良马,父汗故后,其赐与尔等之财帛马匹,则岂不废之?再者,凡与我不睦之诸弟及众大

臣,待我即位后皆诛之!”其如此虐待四兄弟及五大臣,聪睿恭敬汗并不知晓。四兄弟及五大臣商议:“我等如此受侮,而汗弗知。若告於汗,又畏於执政之阿尔哈图图门。因掌政之主而惧怕之,我等将有何生路?汗故后,彼即不养我等矣!莫如将我等无以为生之苦,告知汗后而死。”遂告於汗。汗曰:“尔等口述之言,我如何记之?作书呈来。”四兄弟、五大臣遂将被虐情形,各缮一书,呈汗。汗执其文,谓长子曰:“此乃尔四弟、五大臣控告尔之文书,著尔阅之。长子,尔若自以为是,亦可上

书辩驳。”长子答曰:“我无言可辩。”聪睿恭敬汗遂曰:“尔若无言可辩,是尔之过也。将国政移交与尔,并非为父我年老不能从戎征战,或不能审理国务之故也!为父我若令亲生诸子掌政,国人闻之,或不诸子弃其父而主国当政之议。然我不顾国人议论,仍令尔掌政权矣!夫掌政之国主、汗、贝勒,须宽大为怀,秉公治国。如此虐待同父所生之四弟及为父我擢用之五大臣,使彼此不睦,安容尔执政耶?使尔同母所生之二子执政,赐国人过半。乃因多与兄长,弟虽不得,可向兄长求取,兄长不与则亦可强取之;若少与兄长,多与众弟,则为兄者不应求乞於诸弟。故赐尔同母所生之长兄第二子各国人五千户、牧群八百、银一万两、敕书八十道。至我爱妻所生诸子,所赐国人、

敕书等诸物,皆已从减。然尔所得如此之多,尚不知足,竟扬言攫取诸弟所得微薄之财物,欲杀与尔不睦之诸弟及众大臣。离间四兄弟、五大臣,使之彼此不睦,强迫诸弟各处立誓,不得将邪恶小人之心告於父。尔若以所得国人、牧群、财物为少而持偏狭之心,则将给尔之国人、牧群等诸物皆与诸弟合而均分之。”其后,秋征乌拉时,知长子心胸狭窄、不可置信,遂命留其同母弟古英巴图鲁贝勒守城。又,春征乌拉时,仍不信其长子,命其二弟莽古尔泰台吉、四贝勒留守。二征乌拉,均未准长子从征,使之留於家中。於是长子与其四僚友商议曰:“若以我国人与诸弟平分,我即死矣,尔等顾与我同死乎?”四僚友答曰:“贝勒若死,则我等亦随尔死。”父汗率兵往征乌拉后,长子不但不为父汗与势均力敌之大国相战之成败而忧虑,竟将出征之父汗、诸弟及五大臣等书於咒文,望天地焚之。且与僚友曰:“愿出战之我军为乌拉击败。被击败时,我将不容父及诸弟入城。”如此诅咒。书此咒文者自思道:“此焚咒文一事,终将为汗所知也。闻知后必将我当众杀死,而我贝勒又曾云:所言若损及其生计即死等语,莫如於贝勒父之前我先死之矣。”遂遗书自缢而死。此人既亡,曾言随贝勒同死之三人畏之,遂告曰:“声言随贝勒同死者属实,书咒文焚烧者亦属实,所出种种恶言,及俱系属实。”汗欲杀长子,又恐后生诸子引以为例,故未杀之。於丑年三月二十六日,长子阿尔哈图图门三十四岁时,幽於木栅高墙内以居。昔聪睿恭敬汗之弟达尔汉巴图鲁贝勒,尝怨恨其兄,经兄汗怒斥后,始有反省之举。先因弟为非做恶,聪睿恭敬汗尽夺其国人,僚友。后弟贝勒因自释过愆,聪睿恭敬汗复以所夺国人,僚友尽行归还,仍照旧例恩养之。而聪睿恭敬汗之长子阿尔哈图图门,仍怀恶意,拒不反省,惟恐日后为害国政,故幽於木栅高墙内以居。

乌拉国数世所建之王业,为聪睿恭敬汗灭后,布占泰只身出逃,其众军被歼,其大国被取,城池地方尽被攻夺。然布占泰未为寻其三妻福晋及八子来降,反寻其欲娶之叶赫贝勒布扬

古之妹而投奔叶赫。聪睿恭敬汗三次遣人往谕曰:“昔布占泰为我阵获,宥其死而豢养之,并将我三女与之为妻,三为我婿。布占泰因与我构衅做恶,我遂征讨之,尽杀其军,尽获其国。著尔将逃去之布占泰归还与我。”叶赫之锦泰希、布扬古拒不给还。於是,聪睿恭敬汗如集兵马,拟於九月初六日发兵。初三日夜,有一男一女通奸,被人发觉,男者畏罪逃至叶赫,谍告初六日发兵之事。故叶赫人遂护卫璋,吉当阿二路人转移。其乌苏城三百户人,因染痘疾未曾撤走。初十日发兵四万围璋、吉当阿二城,由於城内人尽行撤走,仅获妇孺。复往围乌苏城,招之曰:“此城民众,尔等愿降则出降,傥下降欲战,何城不曾为我攻取?况尔此城哉!”该城人曰:“若收养则降,尔兵众多,

如密林如流水,甲胄耀眼,如腊月冰雪。我此城之兵焉能抵当!”言毕出降。该城大臣三坦及胡希木二人前来叩见汗。汗以所戴镶嵌三粒东珠金佛煖帽赐之。更衣后,以金巵赐酒。是役共取璋城,吉当阿城、乌苏城、雅哈城、赫尔苏城、和敦城、喀布齐赖城、俄吉岱城等,大小寨十九处。尽焚其城寨、房舍、粮储,收降众编为三百户携之而还。聪睿恭敬汗之兵,攻取叶赫国十九寨后,叶赫国之锦泰希、布扬古告之於明国万曆帝曰:“已攻取哈达国,辉发国、乌拉国,今将尽取之叶赫矣!俟尽取我诸申国后,即征尔明国。征明取辽东城后,彼自身居住,取沈阳、开原地方为牧马之场。”明万曆帝信之。先是,明万曆帝夜梦三次,见有一人形如异姓女子,骑於身上以枪刺之。翌

日询学者,对曰:“其如女子者乃女真满洲国之聪睿恭敬汗也,伊将夺我明国之帝位。”从此明帝心存忧虑。今叶赫锦泰希、布扬古又以是言入告,明帝思之,二者相合。遂谓女真满洲国聪睿恭敬汗曰:“我劝尔勿征叶赫,若从我言,不再征讨叶赫,念我之情面而作罢。傥不从我言而征讨叶赫,则显然终将征讨我也。”即遂遣枪炮手各五百驻守叶赫二城。以此言之故聪睿恭敬汗遗书曰:“此乃我等诸申国之战也。昔叶赫、哈达、乌拉、辉发、蒙古、锡伯卦尔察等九姓之国,於明万历二十一年即巳年合兵来犯。其来侵之兵,受天谴责,故我获卷耳。其后,於万历二十五年即酉年,弄白马歃血。乃复盟修好,互通婚姻,和睦相处。后叶赫背弃盟约,将原许之女悔婚不与。再者,我卷养之布占泰构怨於我,故我伐之而全歼其兵,尽取其国。布占泰子孑身逃往叶赫,索之不与,故我征讨叶赫。至在明国,我以何故征伐耶?”书成,聪睿恭敬汗出行,拟亲送抚顺城门。十二月二十五日晨,日从山出。卯时中刻,行至古勒之野,有红绿二光出自日之两侧,相对如门,随人而动。聪睿恭敬汗即率众叩拜天光。拜后,乃其天光方止,不复随人。由此前行,於二十六日辰时抵抚顺城。抚顺城李游击出迎於三里之外,於马上拱手相见。遂至教场下马,授与此书,即刻返还。

十二月,蒙古国扎鲁特地方贝勒钟嫩遣其子桑图台吉前来,欲送其女,以结姻亲。

甲寅年,聪睿恭敬汗五十六岁。四月,明万历帝遣其萧备御为称大臣,乘八抬轿斋书至,乃命叩接帝旨,故做丑态相威赫。并以种种恶言奢谈古时成败之例。聪睿恭敬汗曰:“对尔

恫赫之书,我为何叩拜耶?”遂以恶言对恶言,而以善言对善言,未览其书即遣回之。

四月十五日,蒙古国扎鲁特地方贝勒钟嫩,以亲送其女至沃赫渡口地方,与大英明汗之子古英巴图鲁贝勒为婚而还。其后,四月二十日,又於该沃赫渡口地方,蒙古图扎鲁特地方内齐汗之妹妻汗之子莽古尔泰台吉。

六月初十日,科尔沁莽古斯贝勒送女与大英明汗之子四贝勒为妻,四贝勒前往迎亲,会於辉发国呼尔奇山地方,遂大宴成婚。

十一月,遣兵五百,十二月征西林,进而征雅兰部,俘千人,编为二百户携归。

十二月,蒙古国扎鲁特地方哈拉巴拜贝勒之子岱青台吉,送其妹与汗子德格类台吉为妻。

猜你喜欢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十七·张岱
  卷一百六十七·杨士奇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佚名
  卷之四十一·佚名
  卷十七·陈均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纪昀
  卷八十一·傅恒
  史记集解卷六·裴骃
  九 晒谷·周作人
  李敏传·李延寿
  二五、孔子自卫反鲁考·钱穆
  齐助楚攻秦·佚名
  职官六六·徐松
  附卷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何汶

      杜子美下  十二月一日  《诗眼》云:“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十二月一日》诗云:‘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此诗立意,念岁月之迁易,感异乡之飘泊。其曰‘一

  • 第十二回 监中见叔话短哭长·佚名

    诗曰:漫道女子守闺门聪明智慧不同群权辞能使守狱信叔侄相视泪沾襟话说狗皮脸闻听爱姐之言,“却不枓小小闺女,你却极会说话。你既是诚心看望叔父,俗语说何官无私,何吏无弊。若是住衙门不丢鬼,除非狗不吃屎。虽说钥匙带进官宅

  • 第四折·佚名

    (李克用上,云)帅鼓铜锣一两敲,辕门里外列英豪。三军唱罢平安喏,紧卷旗幡不动摇。某乃李克用是也。今有李存孝孩儿与黄巢交战去了,未知输赢胜败,(差了一具能行快走的探子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扮探子上,云)一场好厮杀也

  • ●碧山新稿自叙·王九思

    溪田先生近辱赐予书曰乐府风情甚矣诗不云乎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公其裁之然予前此巳有反正之渐矣奉教以来每有述作辄加警惕语虽未工情则反诸正矣久而成帙题曰碧山新稿云不复分类惟以所得先后为次辛丑二月春分日识

  • 卷二百九十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九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十二 高启 上之回 圣主重行幸六虯法乾旋北巡初避暑东祠已祈年羣官从清尘粲若星丽天前扬豹尾竿左靡鱼须旃瀚海通汉月萧关

  • 第二十三回 赚娇娥大姐定计 比根基万岁生嗔·蒲松龄

    话说万岁自从合王龙恼了,待了好几日不曾上门。忽然一日,王龙又着丫头来请。万岁不去。鸨儿自己又来,说道:"二姐夫,你真果怪他哩么?他输极了;什么正经!宰相肚里撑开船,你休合他一般见识。不过是那公子脾气,疼他那银子,就弄出那

  • ●女状元·沈泰

    (山阴文长徐渭编公安中郎袁宏道评海阳长吉黄嘉惠武林孟英沈士俊阅) △第一出 【女冠子】〔旦上〕一尖巾帼,自送高堂风烛。僦居空谷,明珠交与侍儿,卖了归补茅屋。黄姑相伴宿,共几夜孤灯,逐年粥。瘦消肌玉翠袖,天寒暮倚修竹。

  • 第二十一场·田汉

    [党仲升领军上。党仲升 (唱)抢渡汉水逼贼阵,汉川遍地有哭声。誓与人民雪仇恨,五百健儿一条心。刘芳 贤弟!刘芳 大哥。党仲升 且喜得渔民之助,连夜从上游渡过汉水,绕到汉川,距敌军甚 近,如何攻打?刘芳 敌军数万,我只有五百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二十二·乾隆

      后汉  世祖光武皇帝  【癸卯】建武十九年春正月尊孝宣皇帝庙为中宗始祠元帝以上于太庙成帝以下于长安徙四亲庙于章陵五官中郎将张纯【字伯仁杜陵人安世元孙】与太仆朱浮奏议礼为人子事大宗降其私亲当除今亲庙

  • 张大节传·脱脱

    张大节,字信之,代州五台人。提为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调任崞县丞。改任东京市令。世宗让他兼任留务,非常喜爱看重他。海陵修汴京,用大节主管此工程。世宗在辽东登位,有人劝大节去跟他,富贵荣华即刻可以到手。大节说:“命运

  • 吴宽传·张廷玉

    吴宽,字原博,长洲人。以文章品行闻名于诸生之中。成化八年(1472),他在会试、殿试都考第一名,授修撰职,侍奉时为东宫太子的孝宗,任职期满升右谕德。孝宗即位,以旧日东宫学官升左庶子,预备编撰《宪宗实录》,升为詹事兼侍读学士。

  • 卷一百一·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一百一歌颂【二十一】万夀颂九章【谨序】内阁学士【臣】李潢【臣】闻夀为仁徵福以德致诗书所纪祝嘏之词莫备於天保一篇而天人相感建极锡福之理则洪范为尤着窃考三五以来其间受笃祜介纯禧者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三·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文殊宝藏经一卷 慧琳  文殊十八胜慧经一卷  文殊辩才法一卷 无  文殊闻持法一卷 无  六门陀罗尼一卷 无  智炬经一卷 玄应  拔除罪障经一卷  大普贤经一卷 慧琳  

  • 尼提度缘品第五十七·佚名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舍卫城中。人民众 多。居止隘迮。厕溷鲜少。大小便利。多往出城。或有豪尊。不能去 者。便利在器中。雇人除之。时有一人。名曰尼提。极贫至

  • 卷第七十·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七十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一 尔时善财童子。於喜目观察众生夜神所。闻普喜幢解脱门。信解趣入。

  • 六朝文絜·许梿

    文总集。清许梿评选。12卷,本书系清人对六朝骈文之一种选本。收赋、诏、敕、令、教、策问、表、疏、启、书、移文、序、论、铭、碑、诔、祭文等类骈文凡七十二篇。近十四万字。便利初学,偏重小品,篇幅不多,但基本能体

  • 玉堂嘉话·王恽

    八卷,元王恽撰。此书记他34年中两入翰林所见所闻的有关词馆制度的故事,凡文章得失、典制沿革、掌故遗文等,皆加以汇录。书中记载当时制诰特别详细,可以考见元朝制度。如船落致祭文、太常新乐祭文之类,都不见其他书记载。又

  • 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惟白

    亦称《文殊指南图赞》。佛教颂赞书。宋惟白述。一卷。该书以图配诗,颂赞《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之“五十三参”。全书共五十四节,每节又分三部分,前为简短介绍,下附图,再配以七言诗颂赞。书前有张商英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