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儒林传

元 【二】

○元二

董朴

韩性【程端礼  端学】

周仁荣【仔肩  孟梦恂】

宇文公谅

巴延

舒苏

董朴

韩性 【程端礼  程端学】

周仁荣 【周仔肩  孟梦恂】

宇文公谅

巴延

舒苏

△董朴

董朴字太初顺德人自幼强记比冠师事乐舜咨刘道济幡然有求道之志至元十六年以荐起家为陕西知法官未几以亲老归养寻召

为太史院主事辞不赴皇庆初年踰八十以翰林修撰致仕延佑三年卒其为学自六经及孔孟微言与凡先儒所以开端阐幽者莫不研极其

旨故心所自得往往有融贯之妙其事亲孝与人交智愚贵贱一待以诚或有犯之者夷然不与校中山王结曰朴之学诰诣既深充养交至清

而通和而介君子人也家近龙冈学者因称龙冈先生

△韩性 【程端礼  程端学】

韩性字明善绍兴人高祖左司郎中膺冑扈从南渡因家于越性天资警敏九岁通小载礼作大义操笔立就及长博综羣籍自经史至诸

子百氏靡不究其根柢而于性理之说尤深为文博达儁伟变化不测自成一家言四方学者受业其门户外之履常满延佑设科学者多以文

法为请性曰今之贡举悉本朱熹私议为贡举之文不知朱氏学可乎四书六经千载不传之学自程朱二氏发明无余蕴矣顾力行何如耳有

德者必有言施之场屋直其末事岂有他法哉凡经其口授指画不为甚高论而义理自胜不期文之工而不能不工以应有司求未有不合绳

尺者士有一善必延誉不巳及辨析是非则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宪府尝举为教官辞暮年愈自韬晦然未尝忘情斯世郡守于政事有所咨访

辄从容开导洞中肯綮门人李齐为南台御史力举其行谊而性巳卒后谥庄节先生着礼记说四卷诗音释书辨疑各一卷郡志八卷文集十

二卷当性时庆元有程端礼端学兄弟者端礼字敬叔年十五能记通六经晓析大义庆元自宋季皆尊尚陆九渊氏之学端礼独从史蒙卿游

以传朱氏明体达用之旨所著有读书工程 【山堂肆考作读书日程】 国子监以颁示郡邑校官为学者式仕为衢州路儒学教授卒端学

字时叔登至治辛酉进士第授僊居县丞寻改国子助教动有师法学者以其刚严方正咸严惮之迁太常博士命未下而卒着春秋本义三十

卷三傅辨疑二十卷春秋或问十卷

△周仁荣 【周仔肩  孟梦恂】

周仁荣字本心台州临海人父敬孙宋太学生与同郡杨珏陈天瑞车若水黄超然朱致中嶭松年师事金华王柏受性理之旨尝着易象

占尚书补遗春秋类例仁荣承家学治易礼春秋而工为文章用荐者署美化书院山长美化在处州万山中人鲜知学仁荣举行乡饮酒礼士

俗为之一变泰定初由国子博士累迁集贤侍制奉使代祀岳渎至会稽以疾卒其所教弟子多名人而台哈布哈为进士第一 【书史会要

云仁荣楷书宗欧阳率更为时所重】 仁荣弟仔肩字本道以春秋登延佑五年进士第终惠州路判官与其兄俱以文学名同郡孟梦恂字长

文黄岩人与仁荣同师事杨珏陈天瑞梦恂讲解经旨体认精切部使者荐其行义署本郡学录至正中以设策御寇捄乡郡有功授宜兴县判

官末受命卒赠谥康靖先生着性理本旨四书辨疑汉唐会要七政疑解及笔海杂录五十卷

△宇文公谅

宇文公谅字子贞其先成都人后徙吴兴幼有操行通经史百氏言弱冠馆富民家夜半闻叩门声问之妇人也公谅厉声叱去翌日即以

他事辞归终不言其故至顺四年登进士第授同知婺源州事后改余姚州夏不雨公谅出祷辄应岁以有年民颂之为别驾雨省檄察实松江

海涂田公谅以潮汐不常后必贻患请一概免科省臣从之迁国子助教日与诸生辨析诸经六馆之士资其陶甄者往往出为名臣调国史院

编修官出佥岭南廉访司事以疾请老平居虽暗至必正衣冠端坐尝挟手记一册识其编首曰昼有所为暮则书之其不可书者即不敢为也

所著有折桂集观光集璧水集以斋诗藁玉堂漫藁越中行藁门人私谥纯节先生

△巴延

巴延一名师圣字宗道哈尔努特氏世居开州濮阳县生三岁常以指画地或三或六若为卦者六岁从里师授孝经论语即成诵蚤丧父

其兄库春购经传等书资之日夜诵不辍稍长受业建安黄坦坦曰此子颖悟过人非诸生可比因命为巴延氏且名而字之久之坦辞曰余不

能为尔师羣经有朱子说具在归而求之可也巴延即以斯文为巳任学者来相质难随问辨咸解其惑而去于是从游日众至正四年以隐士

征至京授翰林待制预修金史既毕辞归巳复起为江西廉访佥事数月以病免及还四方来学者至千余人其为学务真知力践不屑事举子

询章士出其门不问而知为巴延学者十八年红巾贼蔓延河北巴延言于省臣将结乡民为什伍以自保而贼兵大至巴延渡漳北行邦人从

之者数十万家至磁州与贼遇贼知其名生劫之不屈引领受刃与妻子俱遇害既死贼剖其腹见心有数孔曰古称圣人心有七窍此非贤士

乎乃纳心于腹中覆墙揜之诏谥文节平生修辑六经著述甚富皆毁于兵

△舒苏

舒苏字得之其先西域大食国人既内附大父鲁库乃东迁丰州太宗时授真定济南等路课税使因家焉父乌哲始从儒先问学不干仕

进舒苏先九岁曰记古经传千言比弱冠博极羣籍汪洋茂衍见诸践履皆笃实之学延佑设科有劝其就试者舒苏不应泰定三年以遗逸征

至上都见帝于龙虎台时都尔苏柄国西域人多附焉舒苏独不往屡使人招致之以养亲辞归天厯三年召为应奉翰林文学赐对奎章阁进

所著帝王心法文宗称善预修经世大典以议论不合求去帝命虞集论留之舒苏坚以母老辞遂赐币遣还复命集传旨曰卿且蹔归行召卿

矣至顺四年除国子博士以内艰不赴后至元二年拜陕西行台御史即上封事十条曰法祖宗揽干纲敦宗室礼勋旧惜名器开言路复科举

罢数军一刑章宽禁网时奸臣变乱成宪帝方虚已以听舒苏所言皆一时所不敢言者侍御史赵承庆见之叹曰御史言及此天下福也襄汉

流民聚居宋之绍熙府故也至数千户私开盐井自相部署往往劫囚徒杀巡卒舒苏擒其魁而释其党复上言绍熙土饶利厚流户日增若以

其人散还本籍恐为边患宜设官府以抚定之诏即其地置绍熙宣抚司三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浙右诸僧寺私蔽猾民有所谓道人道民行

童者类皆渎常伦隐徭役舒苏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朝廷是之寻以病免舒苏厯官台宪所至以理冤泽物为己任平反大辟之狱先后其众

然未尝故出人罪以市恩尝决狱咸宁有妇宋娥者与邻人通邻杀其夫五府官以为非共杀且既经赦宜释之舒苏持不可枢密判官曰平反

活人阴德也御史勿执常法舒苏曰是谓故出人罪非平反也且公欲种阴德于生者奈死者何卒正娥罪至正十一年卒追封恒山郡侯谥文

孝生平邃于易家贫饘粥或不继其考订经传帝自乐也所著有四书阙疑五经思问奇偶阴阳消息图老庄精诣镇阳风土记续东阳志重订

河防通议西国图经西域异人传金哀宗记正大诸臣列传审听要诀及文集三十卷 【按元史成书迫遽脱漏极多儒林一门据元史所载

止有十数人余皆佚之兹并附于后  熊禾字去非建阳人宋咸淳间进士授宁武州司户参军入元隐居不仕教授生徒先是学宫祀典以颜

曾思孟为四配与十哲并祀堂上而伯鱼颜路曾点并从两庑子居父上时人以为非礼禾建议宜别设一室以齐国公叔梁纥居中南面而以

颜路曾点伯鱼西向侑食又谓礼有祀先贤于东序及祭乡先生于社之文宜诏郡国各采其先贤之尤著者列之羣祀又谓两庑从祀理宜损

益开元祀典七十二贤下有诸儒二十二人后代因之不改内如荀况以性为恶以礼为伪杨雄剧秦美新马融为窦宪作奏草诬陷忠良杜预

建短丧之议王弼尚老庄之说皆显背经训行不称文董仲舒学行最醇顾不得在从祀皆有可议其后庙堂定议郡县学立启圣祠乡贤祠又

更正从祀黜荀扬等五人增入董仲舒皆自禾议发之禾晚年刱鳌峰书院于里中四方学者从之甚众元以后闽中讲学者以禾为宗所著有

易讲议书说四书小学集疏大学广义标题诸书  胡三省字身之天台人宋宝佑四年进士入元隐居不仕着资治通鉴音注及释文辨误百

余卷先是通鉴释文有蜀史照及司马康二本康乃光之子其书刊自海陵三省辨其非并考温公殁时康以毁卒在史照前数十年而书多剽

窃照说又预讳桓字征明其为伪托人咸服其精核云  马端临字贵与乐平人宋丞相廷鸾子以荫补承事郎宋亡不仕着文献通考二百四

十八卷以补杜佑通典之问儿二十余年乃成先是留梦炎为吏部尚书召致廷鸾欲用之以亲老辞后为慈湖柯山二书院山长教授台州路

旋引年归卒于家仁宗延佑四年遣使寻访有道之士至饶州路录其书上进诏官为镂板以广其传  李简字蒙斋信都人宪宗时官泰安州

通判着学易记九卷俞琰字玉吾吴郡人着周易集说及易图纂要易外别传  熊良辅字任重南昌人举延佑闲乡贡着周易本义集成附录

一依朱子所订古本十二卷之旧采自唐迄元诸家之说几八十四卷  董真卿字季真鄱阳人父鼎尝私淑黄干着尚书辑录纂注六卷真卿

承家学又从胡一往熊禾学易得其传着周易会通十四卷其书斟酌古本今本之闲每卦先例象词爻词次大象次彖传次小传于四圣之易

初不相杂而自相统凡彖象之有声韵者亦不闲隔其集解先程朱传义并采程朱语录诸书益其未备曰附录又集诸家之说附以已见曰纂

注采掇订正于义理象数之学交有所发明焉  张理字仲纯清江人曾仕泰宁教谕终福建儒学副提举着易象图说三卷大易象数钩深图

三卷  王天与字大立吉安人着尚书纂传四十六卷先引汉唐传疏及诸书注而以朱子真德秀为归文集语录皆荟萃考证经十五年而后

成其书颇以蔡氏集傅为未慊而不攻其非大德三年臧梦解上其书于朝诏授临江路儒学教授  陈师凯字道勇南康人隐居庐山撰尚书

蔡传旁通六卷  王充耘字耕野江西人元统初进士授同知永新州事弃家养母潜心尚书着读书管见书义主意书义矜式各书  黄镇成

字符镇郡武人延佑初再试有司不合即筑室城南曰南田耕舍闭户著书有尚书详考十卷于凡名物度数各系以图汇集诸说而折中之又

有周易通义中庸章句性理发蒙各书天厯三年执政者荐为江西路儒学提举禄不及而卒  朱公迁字克升鄱阳人勤于著述剖析经传从

之学者甚众至正七年以遗逸征至京授翰林直学士因上言不合出为金华郡学正所著有朱子诗传疏义四书说约四书通旨各书  赵汸

字子常休宁人尝受业于九江黄泽究心春秋殚思二十年作春秋集传及属辞各十五卷左氏补注十卷师说三卷其集传谓春秋策书之例

十有五笔削之义有八学者必明其义例则凡以虚词说经者其刻深辨急之说皆不攻自破矣汸晚年屏居东山著述不倦学者称东山先生

  李廉安福人元末进士为隆兴路录事日趋公署夜课诸生着春秋诸传会通后为信丰知县寇至集乡兵守城城陷与其子敬同死之邑人

为栠节祠祀焉  敖继公字君善长乐人后寓家湖州筑一小楼坐卧其中冬不炉夏不扇日事经史第进士对策忤时相遂不仕尝以仪礼高

堂生传既不存王肃诸家注亦绝传独郑康成注庛多醇少因删定贾疏及先儒之说补其缺间附以巳意为仪礼集说十三卷大德中荐为信

州教授未任卒继公弟子倪渊字仲深乌程人得礼易之传平居动必以礼着易说图说序例各书官湖州教授  陈澔字云柱都昌人父大猷

宋黄州军事邻官著书传会通十一卷澔承家学着礼记集说  邱葵字吉甫同安人宋亡避居海屿刻志为学着易解义书直解诗口义春秋

通义周礼补亡各书其补亡谓冬官未尝缺杂出于五官之属汉儒以考工记补之为谬葢本宋临江俞廷椿复古周官篇及永嘉王次点周官

补遗二书而加之参订云葵弟子晋江吕椿字芝寿着春秋精义  倪士毅字仲宏祁门人与赵汸汪克宽朝夕讲学时称新安三君子士毅着

四书辑释三十六卷  王克宽字德辅新安人举泰定三年乡试着春秋经传附录纂疏礼经补逸二书】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六 太宗诸子·刘昫
  皇清开国方略目録·阿桂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七十八·纪昀
  志卷第十九 高丽史六十五·郑麟趾
  安丙传·脱脱
  陆游传·脱脱
  苏易简传·脱脱
  卷三百三十六·杨士奇
  卷五十一·佚名
  卷九十矿务·冯煦
  90.衣带里的密诏·林汉达
  王景春·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一·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八十一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庆成宴【静志居诗话明高皇帝渡江丙午十二月命立郊社吴元年丁未圜丘方丘社稷坛成圜丘在京城东南正阳门外钟山之阳方丘在太平门外钟山之北社稷坛在宫城之西南洪武元年戊中

  • 卷二十四·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二十四地理海赋           【晋】木 华昔在帝妫臣唐之世天纲浡潏为凋为瘵洪涛澜汗万里无际长波涾迆涎八裔于是乎禹也乃铲临崖之阜陆决陂潢而相沷启龙门之岝垦陵峦而崭凿羣

  • 卷十八·本纪第十八·成宗一·宋濂

        ◎成宗一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讳铁穆耳,世祖之孙,裕宗真金第三子也。母曰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至元二年九月庚子生。   二十四年,诸王乃颜反,世祖自将讨平之。其后合丹复叛,命帝往征之,合丹败亡。三十

  • 卷五·本纪第五·成祖一·张廷玉

        ◎成祖一   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洪武三年,封燕王。十三年,之藩北平。王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二十三年,同晋王讨乃儿不花。晋

  • 卷二十九 志四·赵尔巽

      ◎天文四   康熙壬子年恒星黄道经纬度表一   揆日所以正时,候星所以纪日。日行黄道,故推测恒星,必求黄道经纬度分。且恒星循黄道东行,上考下求,每年祗加减经度五十一秒。今依康熙壬子旧测恒星黄道经纬度分,及南北之

  • 卷三·谷应泰

      ○太祖平汉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冬十月,常遇春、廖永安、吴祯等,自铜陵进取池州。太祖命李文忠领兵策应。永安去城十里,而遇春、祯等帅舟师抵城下,合攻之,破其北门,入城,执天完将洪元帅,斩之。   天完,徐寿辉伪号也。并擒其

  • 第三十四回 镇湘中谯王举义 失石头元帝惊心·蔡东藩

      却说元帝连接逆表,已知王敦造反,不由的动起怒来,当下飞召征西大将军戴渊,镇北将军刘隗,还卫京师,一面下诏讨敦。略云:  王敦凭恃宠灵,敢肆狂逆,方朕太甲,欲见幽囚,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今当统率六军,以诛大逆,有杀敦者封五千户

  • 歴代通畧卷一·陈栎

    三皇伏羲【风姓都宛丘】惟天生民必立君长以司牧之自上古以来为天子者如所谓有巢燧人之类事不经见荒逺难信也三皇之名著见于易稽古者必自是始焉太昊伏羲之王天下也有龙马负图出于河伏羲法而象之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

  • 卷一·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甲申(一六四四)、大清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明庄烈愍皇帝崇祯十七年)三月己丑朔十九日(丁未)闯贼李自成陷京师,庄烈帝崩于万寿山寿皇殿。自成先遣游兵入故关,掠大名、真定而北,身率众贼并边

  • 李崇传·李延寿

    李崇,字继长,小名继伯,顿丘人。是文成帝的元皇后二哥李诞之的儿子。十四岁时被朝廷召见,封为主文中散,承袭陈留公的爵位,任镇西大将军。孝文帝初年,任荆州刺史,镇守上洛。朝廷命秦、陕二州派兵送他上任,他表示拒绝,说“:边地的人

  • 李听传·欧阳修

    李听字正思,七岁时因为是功臣李晟的儿子被任为协律郎,父亲的部下认为他年幼,不太尊敬他,李听立即令人鞭打这人,李晟认为他是个奇才。长大才征召到于由页府中帮着干事。吐突承璀征讨王承宗,任李听为神策军行营兵马使。战斗中

  • 卷一百七十·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七十明 杨士奇等 撰选举宋孝宗时王师愈上奏曰臣恭惟皇帝陛下知人之明得於天纵文武之臣固已并用而无偏淮北归正之人亦加器使或为将帅或为台

  • 一四六、魏牟考·钱穆

    《汉书?艺文志》道家有《公子牟》四篇,班固云:&ldquo;魏之公子也,先庄子,庄子称之。&rdquo;今按《庄子?秋水篇》载公子牟称庄子之言以折公孙龙,龙既后于庄子,牟与龙同时,其年辈亦较庄后明甚。《秋水》所记,亦谓牟称庄,非庄称牟

  • 唐纪八十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下之上天复三年(癸亥、903)·司马光

    唐纪八十 唐昭宗天复三年(癸亥,公元903年) [1]二月,壬申朔,诏:“比在凤翔府所除官,一切停。” [1]二月壬申朔(初一),昭宗颁布诏令:“近来在凤翔府任命的官员,全部解除职务。” 时宦官尽死,惟河东监军张承业、幽州监军张居翰、清海

  • 卷一百七十五之二·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五之二 朱批嵇曾筠奏摺 雍正五年正月初四日兵部左侍郎河南副总河兼管山东黄河堤工【臣】嵇曾筠谨 奏为恭报 圣世河淸昌期嘉应事窃照

  • 卷九下·佚名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集说钦定四库全书周礼集説卷九下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令诸侯春入贡秋献功王亲受之各以其国之籍礼之凡诸侯入王则逆劳于畿及郊劳眡馆将币为承而摈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则摈小客则

  • 周书·多士·佚名

    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周公以王命诰,作《多士》。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王若曰:「尔殷遗多士,弗吊旻天,大降丧于殷,我有周佑命,将天明威,致王罚,敕殷命终于帝。肆尔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允罔固乱,弼我,我其敢求

  • 噶玛兰志略·柯培元

    地方志。十四卷,卷首一卷。作者柯培元,字复子,号易堂,山东胶州人。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出任噶玛兰厅通判,任期仅两月。噶玛兰古称“蛤仔难”,位于台湾岛东北,嘉庆年间设官置厅,1875年(光绪元年)改为宜兰县。该书成于